华宇考试网

当前位置: > 职业 > 司法考试 > 司法考试教材 >

初中历史书怎么样评议太平天国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课内容简要概括

时间:2023-06-16 18:27来源:华宇考试网收集整理作者:司法考试教材
资料下载
初中历史书怎么样评议太平天国

初中历史书怎么样评议太平天国?

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

积极方面: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历史上规模大的农民革命,从1851年起共坚持了 ,势力扩展到17省,有力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的侵略,促进了封建社会的崩溃,阻止了中国殖民化的进程,在中国历史上留下非常重要的一页。

消极方面: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教训也是很深入透彻的。这场由千百万群众参与的伟大战争,因为领导集团政治上时间太早的封建化,组织上不可以自始至终保持领导核心的团结,军事上战略决策一再失误,还有外交上缺少经验,太平天国所鼓吹的“同教一家”,使其领导人没有真正认识到列强的本质,后受到内外镇压,陷于失败。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课内容简要概括?

八年级上册第三课学习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第一清楚太平天国运动时间,1951年,领导人,洪秀全,地址位置广西桂平金田村。

太平军占领南京后,建立了自己的政权,还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但是,这是个理想的政策,没有得到开展,后面早清楚天京内乱,太平天国政权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后面又颁布了《资政新篇》,也没有得到实行。

后看看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农民起义,但是,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后失败。失败的根本因素就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一.太平天国运动

1.背景: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当中的矛盾越来越加深。

2.准备:洪秀全于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

3.经过

(1)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

(2)永安建制(洪秀全称“天王”杨秀清称“东王”萧朝贵称“西王”冯云山称“南王”韦昌辉称“北王”石达开称“翼王”)

意义: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3)定都天京(1853年)(正式建立政权)

(4)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未开展)

内容: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评价:“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保暖”的理想社会,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达到的。

(5)北伐和西征

目标:为了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和夯实政权。

结果:北伐军全军覆末,西征则获取重要成功。

意义: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6)天京事变

影响: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逃,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

(7)挽救措施

(1)封从香港来的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

(2)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将领。

(3)获取浦河,三河大捷,但未能从根源处上改变军事的不利局面。

(8)安庆陷落

(9)攻克广州,进逼上海。

(10)1864年天京陷落。

影响: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失败。

4.性质: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宏大的一次农民运动。

5.因素

(1)主观因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没办法提出切合实质上的革命纲领,没办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没办法长时间地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2)客观因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6.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农民阶级不可以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

7.意义:沉重的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和外国的势力。

八年级上册历史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

太国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大规模运动,具有古代农民起义战争的性质。

因为中国恰好面临进入近代时间内,而普遍意识还存留在封建社会观念,面临着西方入侵的新局势,太平天国运动就具有反封建、反帝的意义

中国历史上规模宏大的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

失败因素:

(1)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没办法提出切合实质上的革命纲领,没办法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

(2)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意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八上历史第三课太平天国运动重要内容及核心考点?

  *1、背景:(1)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2)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人民当中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2、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东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不久,洪秀全称天王,并攻克永安,在永安分封诸王,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3、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齡平均分配土地,但该制度不满足社会规律,其实也并没有实行。

  4、1853年启动,太平天国进行了3年的北伐西征,进入全盛时期。

  5、1856年,太平天国内斗,促发天京事变,致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6、天京事变后,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主张向西方学习,但受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该制度也未施行。

  7、1864年,洪秀全病逝,在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

  *8、评价: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大的一次反帝反封建农民战争。因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没办法提出满足实质上的革命纲领,也没办法制止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没办法保持长时间的团结。但它坚持了十四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的侵略势力。

八年级上册历史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及后失败的因素?

失败因素:

1。清政府和列强勾结,联合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反动势力空前强大。

2。领导本次起义的农民阶级不是新生产力的代表,不是新的阶级力量的代表,农民小生产者没办法克服自己的狭隘,自私,保守等弱点。

3。太平天国未能科学的革命理论和革命纲领。

4。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存在严重的宗派思想,导致内部团结破坏,革命力量削弱。

5。太平天国政权的封建化,领导集团享乐腐化。

6。太平天国军事战略的严重失误。

7。宗教迷信对革命的破坏。

太平天国由盛转衰是1856年天京事变,韦昌辉杀了杨秀清及2万多人及能征善战的大将,韦还想杀石达开,结果天怒人怨被洪秀全所杀。

假设洪秀全能重用石达开既然如此那,天国还是有期望的。

石达开是文武兼备的人。但洪秀全猜忌心很重,怕石成为第二个杨秀清。

派他两个无用的哥哥牵制石,石达开负气出走,石的出走太平天国急转直下,九江,吉安,江西大多数按照地还有镇江的失守,另外,武汉三镇及湖北按照地丢失,已经及其严重威胁安徽按照地及安庆,庐州的安全。

后期陈玉成之故此,守皖很吃力,就是江西和湖北丢失还有石达开出走,假设石不走江西绝不会丢,就算李秀成李世贤攻打苏南和浙江,由石和陈坚守江西和安徽,天国不会受到威胁。

这是失败的第一因素,其二,封王太厉害,你是王,我是王谁也不听,安庆,苏州,庐州还有常州的丢失就跟滥封王相关。

其三,只顾个人利益而不顾全大局,比如陈玉成为了自己的地盘把韦俊逼到了曾国藩那里,致使安庆失守还有太平天国的后失败。

后一个因素是外国侵略军和清军勾结共同对付太平军。它只是外因罢了,没有前面三个因素,太平天国不会失败的这么快。

八年级上册历史太平天国运动经过?

太平天国运动是我们国内近代史上规模大的一次农民大起义。从1851年金田起义启动,经过永安建制封王,定都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天国北伐和西征,1856年天京事变,天国内讧,到《资政新篇》颁布,安庆保卫战,再到1864年天京被攻占,天平天国运动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涵盖八个部分,分别是金田起义、永安建制、突围北上、定都天京、出师北伐、领军西征、天京事变和防御战。

金田起义出现在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集结了2万人在广西金田村正式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并与杨秀清、冯云山等人组成了领导运动的核心人物。永安建制说的是1851年9月,洪秀全突围北上并成功占领永安,这之后洪秀全启动封赏将士。

突围北上说的是1852年4月5日,太平军从永安突围,没有攻占下桂林,转而去攻占全州,冯云山被炮弹击中死亡。

到1853年1月,太平军已经攻占下武昌,2月又攻下九江、安庆等地。定都天京出现在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攻下南京,并在这里定都,改称天京。

出师北伐是1853年5月13日,林凤祥和地方官李开芳等人带着2万军队从浦口出发,经过安徽、河南、山西等地长驱北上,10月29日到达西南的静海和独流镇,并驻扎军队待援。

领军西征是出现在北伐的同时,西征的军队领导者是胡以晃、赖汉英等人,他们带着战船千余,军队两三万从天京逆流而上,启动西征。天京事变出现在1856年,杨秀清因为居功自傲,9月初被部下韦昌辉杀死。防御战过后,天京失守,洪秀全病逝,太平天国运动后走向失败。

扩展资料

道光三十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规模大的农民起义。

在越来越高涨的反清斗争推动下,洪秀全、杨秀清等人经过艰苦活动,于道光末年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并以明确的纲领,较为严明的纪律,把分散的斗争汇成一股势不可挡的洪流,快速发展成为震惊中外的农民运动。

太平天国以天王洪秀全为高领袖,建立了带有宗教色彩的军政合一体制。经过持续性击退清军的围堵,太平军于咸丰三年(1853年)攻占南京并奠都,马上派兵北伐和西征,后因孤军深入,北伐失败;

而西征的成功,夯实了天京的上游局势。但三年后,在革命鼎盛时期 却出现了天京内形势由盔转衰。在太平天国后期,洪秀全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人为主将,稳定了一度危机的形势。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勾结列强,共同镇压了本次起义。

太平天国运动威震中外,严重动摇了清朝统治,打击了外国侵略者,成为中国农民起义历史上光辉的一页。它的英勇过往经历和反抗精神,对后世出现了非常大的激励作用。

八年级上册历史太平天国运动纲领和地位是什么?

太平天国革命出现在中国进入近代社会的初期,它不仅是纯粹的农民战争,又带有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基本上算是中国近代史上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太平天国提出的纲领性文件是《天朝田亩制度》,后期还提出了《资政新篇》。《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时期颁发的一部纲领性文件。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农民特色的纲领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建设,并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此制度是能反映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本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文件。

他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即按照“凡天下田,天下人同种”的原则,将土地按亩产高低划分为九等,好坏搭配,按人口平均分配,凡16岁以上的男女,每人都可以分得一份数量相等的土地,不满16岁的减半。

太平天国前期与中期的纲领是:《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平均分配土地,但这个纲领具有明显的空想性,根本不可能达到.

八上历史第三课太平天国运动定都天京的评价是?

太平军占领武汉后,发挥水师优势,顺长江东下,直取金陵,定都南京改成天京,标志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正式建立,从此结束了流动作战。其政治意义在于占据清王朝半壁江山,形成与之相对峙局面。

利:

1、从金田起义到攻占天京,太平军一路都实行游击战,没有建立稳固的按照地。定都天京后,改变了过去流动作战的方针,建立了以天京为中心的按照地,使太平军处于出可以战,退可以守的有利战备地位,结束了流动作战,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也可提高太平天国的凝聚力,促进形成与清朝对峙的革命政权。

2、南京地处长江中下游扼守长江门户,上可控制长江中游,下可控制江浙一带(当时江浙一带是中国发达,富庶的地区)。南京位于长江南岸是天然屏障。

3、南京是六朝古都 著名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建都条件优越。

弊:

1、太平天国在定都天京以后,应以都力量北伐,沿途扩大农民起义,直捣清朝的统治中心北京;定都天京,给清政府以喘息之机,使太平军失去了消灭敌人的好机会,以保守的战略代替了进攻战略。

2、定都天京,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政治环境,让天京的安全保卫问题和粮食供应问题,常常成为太平天国军事和经济的头等重要问题。

3、定都天京,容易滋长骄傲轻敌情绪。定都天京助长了领导集团的封建帝王思想和安逸享乐观点,军事上致使了保卫天京为主的保守战略的形成。

司法考试备考资料及辅导课程

司法考试考试(免费资料+培训课程)

©下载资源版权归作者所有;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使用,请支持正版!

司法考试培训班-名师辅导课程

考试培训视频课程
考试培训视频课程

以上就是本文初中历史书怎么样评议太平天国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课内容简要概括的全部内容

本文链接:https://www.china-share.com/zhiyezige/202306161609786.html

发布于:华宇考试网(https://www.china-share.com/)>>> 司法考试教材栏目(https://www.china-share.com/sifakaoshi/dianzishu/)

投稿人:网友投稿

说明:因政策和内容的变化,上文内容可供参考,终以官方公告内容为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华宇考试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对内容有建议或侵权投诉请联系邮箱:e8548113@foxmail.com

关注本站了解更多关于文初中历史书怎么样评议太平天国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课内容简要概括和司法考试教材的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