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商鞅早年经历浅析变法动机 对商鞅求见秦孝公以前的人生经历描述,《史记商君列传》和《资治通鉴卷二》(1)基本上都差不多。商鞅在年轻时就“好刑名之学”,辅佐魏相公叔座担任中庶子的职位。商鞅拥有才可以,公叔座在病重时嘱托过魏惠王要利用此人才,“愿王举国而听之”,假设不需要“当杀之”,但是,魏惠王却根本没把公叔座,当成一回事,觉得“公叔病甚,悲乎”,甚至觉得听了他的建议,“岂不悖哉”。由此看出,商鞅并没有受到重用,这可当成是他日后西入帮孝公的巨大动因。 至于商鞅为什么到了秦国,秦孝公通过什么任用了商鞅,两书的描述有了明显的详略之分。《资治通鉴》中具体描写了秦孝公的一段招贤令,写到秦孝公回忆秦穆公的光辉,“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2),他期望“强秦”,这也是秦孝公日后迫切期望采用措施夯实统治的因素。除了统治者的强国目标,商鞅自己也有自己的私人目标,孝公的法令中说“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3)。前面已经提到过,商鞅在魏国不受魏惠王的重视,有了这么好的成名逐利机会,商鞅自然不会放弃,大张旗鼓的进行改革便是快速成名获取地位的有效方式。 商鞅说服孝公的过程,《资治通鉴》的描述十分简略,“卫鞅既至秦,因嬖臣景监以求见孝公,说以富国强兵之术”。而《史记》中却有段精彩的叙述。面对秦孝公,商鞅第一提出了“王道”,秦孝公不感兴趣,商鞅又提出“帝道”然而,“未中要旨”,经过两次挫败,商鞅理解了秦孝公的想法,提出了“霸道”之说,孝公听得津津有味,“语数日不厌”。《史记》对这一段的描述恰好呼应了秦孝公公布诏令中说期望东伐,恢复秦穆公政令的美好愿望。同时也显现出商鞅渴望的到重用的强烈愿望,商鞅身为法家,也兼用了儒家的思想对秦孝公进行试探,他“挟持浮说”,正说明了他用了很大的努力迎合国君的想法以得到与其才可以匹配的政治地位和经济财富。 总而言之,不管是秦孝公的强国目标,还是商鞅的个人目标,这两者都成为了开展商鞅变法的有力动机。 二、从商鞅变法措施谈变法的功过 商鞅在与甘龙、杜掣进行了一系列是不是要变革旧制度的激烈争论后,秦孝公后还是同意变法,“以卫鞅为左戍长,卒定变法之令”(4)。商鞅变法的措施在《史记》和《资治通鉴》有具体的描述。 商鞅变法措施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成效。经济方面,商鞅实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政策。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商鞅推行耕战的政策,不仅保证了战争的兵源,也促使了秦国经济的发展。 社会方面方面,商鞅实行奖励军功的政策,严禁私斗。这样不仅改善了民风,减少了争斗,也从其实废除了士卿士禄制,让军队的战斗力加强,提升了士兵的积极性,以立功为荣。而且,据林剑鸣的《秦史稿》所说,当时的私斗实际上所指的邑斗,其实就是常说的奴隶主贵族争夺土地的争斗,故此,商鞅法令的出台也相对的程度上遏制了奴隶主势力的扩张。行令几年后,“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什伍制度,制度很大程度上是对秦献公时期制定户籍的延续,法令出台让秦国的人民不敢以身试法,有助于社会安定。 在《史记商君列传》中还提到一点“民有二男以上不分邑者,倍其赋”,这一点在《资治通鉴》中被省略了。但这一点也是十分重要的,这一点也可以称为小家庭制度。针对一户有两个儿子不分居的,就用强迫的方式,给以这种类型人加倍赋税的惩罚。这样移风易俗的做法,不仅仅只有利于增多人口数量,还促进保证国家对税收的征收,也改变了秦国之前的落后习俗,配合了当时社会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体制。 有关法令的开展,商鞅也并非十分顺利的,司马光和司马迁二人都记录了两个小故事,一个是“徙木立信”,一个是惩罚太子犯法。司马光对“徙木立信”的整个做法是认同的,的确,“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这样的做法促进推动了法令的开展。太子犯法后,商鞅严厉处罚了太子的老师和太傅,这样的魄力让“明日,秦人皆趋令”。商鞅这一行为是对壹刑其实就是常说的“刑无等级”、“无贵贱”很好的开展,同时这也是商鞅重刑主义原则的反映。 这些措施全部在显王十年以前出现的事,也是商鞅的首次变法,经过了本次变法,秦国达到了“家给人足”的目标,针对商鞅自己来说《史记》中记载“于是以鞅为大良造”,他所想要的地位名声也已得到。 商鞅的改革措施是满足当时的历史趋势的,但他的重刑原则却让他激化了与贵族奴隶主当中激烈的矛盾,“孝公卒,太子立,宗室多怨鞅”(5)后得到车裂而死的下场。但这毕竟只是商鞅的个人悲剧,并非历史的悲剧,商鞅死后,其变法也还是在秦国推行,可悲,可叹。 三、从变法评论谈社会意识与阶级局限性对史学家的影响 文末,两位作者都对商鞅变法发表了自己的感慨与评论。在商鞅的为人方面,司马迁和司马光不约而同地用了“刻薄”二字。司马光发表感慨时写到“而商君尤称刻薄”,而司马迁的描述更为直截了当“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一开头就将商鞅定性了。后面便是讲解一系列他所做的刻薄少恩之事,说他“刑公子虔”、“欺魏将”等等。实际上“欺魏建”只是一种战争谋略,“刑公子虔”只是对商鞅法令的正常开展罢了,只通过这些事情完全将他定为人品刻薄,这未免太偏激了。 这些评论也从侧面反映出社会意识对史学家的重要影响,曾振宇曾经说过,“中国历史有一个颇具规律性的情况,后一个朝代总是极力诋毁前一个朝代,从而来为当今朝代的存在找寻合理的依据”,司马光作为一个史学家,就算秉持客观的原则,贯承“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他还是不可以做到完全摈弃政治功利和个人的感情原因。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周记显王十年发表了自己看法,这个时候只是商鞅的首次变法。他主要是从诚信的的视角发表看法,赞赏“秦孝公不费徙木之赏”的行为,来勉励“四海治平之政者”要注重诚信。司马光都没有对他使秦国富强的功劳进行赞美,而只是针对“诚信”发表了“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等看法,顺带还不忘骂上商鞅一句刻薄,这样的评论一个方面是因为司马光坚守“根据往事,有资于政道”的原则,想要运用历史事件来劝勉目前的帝王,从历史兴衰成功与失败中提取治国的经验。一个方面也是因为司马光所身处的社会环境,司马光生活在宋真宗、宋神宗时代,正是王安石变法开展之际,虽然与王安石私交还不错但是,在政治上的意见摩擦还是很大的,在政见不一样、难于合作的情况下,司马光请求担任闲职启动著史,从阶级的视角看,司马光仍然是地主阶级保守派,站在保守的立场上,司马光对自上而下的改革创新有着相对的程度上的偏见也就不够为奇了。 由此可见,当时的社会意识对史学家的影响仍然是巨大的,史学家还不可以完全站在历史的高度看问题。虽然《史记》和《资治通鉴》在著述时都秉持了尊重史实的基本原则,但这当中的取舍之处也启示我们作为史学研究者要有谨严对待史料的研究态度。
一部294卷的《资治通鉴》,洋洋300余万字是一项规模很宏大的文化工程,明显单的依据司马光一人之力是很难完成的。北宋朝廷赋予了司马光自己选择天下英才组成写作班子权力,故此,司马光精心挑选了哪些得力助手,他们是刘恕、刘攽、范祖禹和司马光的儿子司马康,组成了一个五人的编写班子。
这五个人都是志同道合,对历史具有针对研究的史家。从年龄上看,自司马光以下,一个比一个小,形成一个精干的学术梯队。他们在司马光的统一领导和组织下,分工合作,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凝聚在一起。
刘恕,字道原,北宋筠州高安(今属江西)人。18岁中进士,位居第一,名震京师。刘恕博闻强记,尤精史学,对历代治乱兴衰,人物品评、天文地理、氏族世系,皆能口谈手画,为一时史学高才。
刘恕针对负责魏晋南北朝时期史料长编之外,还参加全书体例的商讨,其实是司马光的副手。在《资治通鉴》协修诸人中,刘恕“功力多”。遗憾的是,元丰元年(1078年),年仅47岁的刘恕英年早逝,这时距《资治通鉴》后成书还有七年。
刘攽,字贡父,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博学能文,中进士后,做了20多年的地方官,后入京城国子监(基本上等同于今天的国立大学)担任直讲,以经术教授学生。
他对汉代历史研究相当深。原来司马只是调赵锡君参与《资治通鉴》撰修,因赵锡君因丧父奔丧,就用刘攽代他担任这个职务,针对负责两汉部分史料的长编工作。
范祖禹,字梦得,又字淳甫,成都华阳(今四川成都)人。少孤,育于叔祖范镇。范镇曾参与欧阳修主持的《新唐书》撰修工作,历时 ,对唐史很有研究。
司马光和范镇是好友,彼此过从甚密,因而认识范祖禹。司马光觉得范祖禹智识明敏,好学能文。熙宁三年(1070年),司马光调范祖禹入书局,同修《资治通鉴》,专职唐史。
范祖禹入书局时间虽然较晚,但他工作时间却长,直到《通鉴》成书,在书局达 之久,负责全局事务。范祖禹是编修班子中年龄小的,也是在书局时间长、奉献大的一名助手。
司马康是司马光的儿子,他针对负责检阅文字,在书局十几年,也是司马光得力和助手之一。
《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史书。这是有名有姓的,还有不少没有留下名字的人在参加。
以上就是本文司马迁司马光对商鞅变法评价背景,资治通鉴的撰写人员包括哪些的全部内容
本文链接:https://www.china-share.com/zhiyezige/202306201638562.html
发布于:华宇考试网(https://www.china-share.com/)>>> 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报名入口栏目(https://www.china-share.com/sifakaoshi/fkbmrk/)
投稿人:网友投稿
说明:因政策和内容的变化,上文内容可供参考,终以官方公告内容为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华宇考试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对内容有建议或侵权投诉请联系邮箱:e8548113@foxmail.com
关注本站了解更多关于文司马迁司马光对商鞅变法评价背景,资治通鉴的撰写人员包括哪些和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报名入口的相关信息。
司马迁司马光对商鞅变法评价背景? 一、从商鞅早年经历浅析变法动机 对商鞅求见秦孝公以前的人生经历描述,《史记商君列传》和《资治通鉴卷二》(1)基本上都差不多。商鞅在年轻时就“好刑名之学”,辅佐魏相公叔座担任...
2023-06-20
法律报考条件? 按照《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考试实公告信息》,法考的考试报考条件有: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3)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道德品行; (4)具有完全民事...
2023-06-20
佛山法考具体安排地址位置? 答: 佛山法考具体安排地址位置为佛山市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和佛山市顺德区中等专业学校2个考点,二个考点共设置有34个正式考场,2个备用考场,4个隔离考场。 详细地点位置:顺德职业技...
2023-06-20
怎么查找现行有效法律法规? 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查找现行有效法律法规:1.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这是国家全面收录法律法规的官网,可以在官方网站上进行账号登录并查询和下载。2.地方式规数据库:每个省份市自治区也有自己...
2023-06-20
学员院系填什么? 院系就是按照自己专业所在的学院进行在内容框中填写。院系是指所在或毕业的专业所身处的学院和系的名称。大多数比较完善的综合大学里有学院,学院下面设系,在内容框中填写时按实质上情况就可以。小部...
202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