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宇考试网

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诊断、中医辨证治疗和预防

时间:2020-06-05来源:中医执业医师网课 作者:华宇医药考试网 点击: 加载中..
中医执业医师课程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备考开始了,“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诊断、中医辨证治疗和预防”的内容是精华考点,华宇医药职称考试网整理如下: 病因病机 1.胎元失养。 2.乳食失调。

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备考开始了,“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诊断、中医辨证治疗和预防”的内容是精华考点,华宇医药职称考试网整理如下:

病因病机

1.胎元失养。

2.乳食失调。

3.其他因素:日照不足,或体虚多病等。

本病病机主要是脾肾虚亏,常累及心肺肝。

诊断要点

早期多汗、烦躁等神经兴奋性增高的症状无特异性,因此仅根据临床表现诊断的准确率较低。要结合患儿年龄、季节、早产、日光照射或维生素D摄入不足以及母亲孕期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可疑病例可做X线长骨检查和血清生化检测以助诊断。

鉴别诊断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出生3个月后呈现生长发育迟缓,体格明显矮小,出牙迟,前囟大而闭合晚,神情呆滞,腹胀,食欲不振等。患儿智力低下,有特殊面容。血清TSH、T4测定可资鉴别。

脑积水:中医学称“解颅”。发病常在出生后数月,前囟及头颅进行性增大,且前囟饱满紧张,骨缝分离,两眼下视,如“落日状”。X线片示颅骨穹隆膨大,颅骨变薄,囟门及骨缝宽大等。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本病采用脏腑辨证,辨别首以脾虚为主或肾虚为主。

病在脾:佝偻病一般表现+面色欠华、纳呆、便溏、反复呼吸道感染;

病在肾:骨骼改变为主。

继辨轻重。

轻证:单有神经精神症状,骨骼病变较轻或无病变。

重证:不分寤寐,汗出较多,头发稀少,筋肉痿软,骨骼改变明显。

治疗原则——调补脾肾。

分证论治

肺脾气虚证

证候:多汗夜惊,烦躁不安,发稀枕秃,囟门增大,伴有轻度骨骼改变,形体虚胖,肌肉松软,食欲不振,易反复感冒,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治法:健脾补肺。

代表方剂:人参五味子汤。

脾虚肝旺证

证候:头部多汗,发稀枕秃,囟门迟闭,出牙延迟,坐立行走无力,夜啼不宁,易惊多惕,甚则抽搐,纳呆食少,舌淡苔薄,脉细弦。

治法:健脾助运,平肝息风。

代表方剂:益脾镇惊散。

肾精亏损证

证候:有明显的骨骼改变症状,如头颅方大,肋软骨沟,肋串珠,手镯,足镯,鸡胸,漏斗胸等,O形或X形腿,出牙、坐立、行走迟缓,并有面白虚烦,多汗肢软,舌淡苔少,脉细无力。

治法:补肾填精,佐以健脾。

代表方剂:补肾地黄丸。

西医治疗

初期每日口服维生素D 5000~10000IU,连服1个月。激期每日口服维生素D1万一2万IU.连服1个月。不能坚持口服者可肌内注射维生紊D2,每次40万IU(或D3 30万IU),连用1~3次,每次间隔1个月。在给维生素D的同时应给钙剂每次0.5~1.0g,每日2~3次,连服2~3个月。

预防与调护

预防

1.加强孕期保健,孕妇要有适当的户外活动。

2.加强婴儿护养,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多晒太阳,增强体质。

3.早期补充维生素D,每日口服400IU。

调护

1.患儿不要久坐、久站,不系过紧的裤带,提倡穿背带裤,减轻骨骼畸形。

2.每日户外活动,直接接受日光照射,同时防止受凉。

以上关于“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诊断、中医辨证治疗和预防”的内容由华宇医药职称考试网搜集整理,如果您觉得对您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朋友。进步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恒心和毅力坚持不懈的发展过程,希望大家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医药备考资料及辅导课程

医药卫生职称免费资料下载

    注册免费领取学习资料 名师培训辅导教学课程

©下载资源版权归作者所有;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使用,请支持正版!

医药卫生考试培训班-名师辅导课程

考试培训视频课程
考试培训视频课程
说明:因政策和内容的变化,上文内容可供参考,终以官方公告内容为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华宇考试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对内容有建议或侵权投诉请联系邮箱:e8548113@foxmail.com
磐)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