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执业医师视频考试视频网课讲义资料:
十五络脉
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总称十五络脉,或十五别络。十五络脉分别以其所别出处的腧穴命名(即十五络穴)。
十五络脉的分布
十二经络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本经络穴分出后,均走向其相表里的经脉。
任脉的别络,从胸骨剑突下鸠尾分出后,散布于腹部;
督脉的别络,从尾骨下长强分出后,散布于头部,并
走向背部两侧的足太阳经;
脾的大络,出于腋下大包穴,散布于胸胁部。
十五络脉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四肢部的十二经别络,加强了十二经中相表里两经的联系,沟通了表里两经的经气,补充了十二经脉循行的不足。躯干部的任脉别络、督脉别络和脾之大络,分别沟通了腹、背和全身经气,输布气血以濡养全身组织。
十二经别
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由于经别均由十二经脉分出,故其名称也依十二经脉而定,即有手三阴、手三阳经别和足三阴、足三阳经别。
十二经别的分布
十二经别的循行特点,可用“离、合、出、入”来进行概括(16年)。十二经别的循行,多从四肢肘膝关节附近正经别出(离),经过躯干深入体腔与相关的脏腑联系(入),再浅出体表上行头项部(出),在头项部,阳经经别合于本经的经脉,阴经的经别合于其相表里的阳经经脉(合),由此十二经别按阴阳表里关系汇合成六组,称为“六合”。
十二经别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①加强了表里两经的联系作用
②加强经脉与脏腑联系的作用
③加强十二经别与头部的联系的作用
④经别还弥补了十二经脉的不足。如足阳明胃经循行未联系到心,手少阴心经循行也未到胃,但足阳明经别的循行上通于心,沟通了心与胃之间的联系,从而为和胃气以安心神的治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又如足太阳膀胱经的承山穴能够治疗肛肠疾患,也是因为其经别“别入于肛”。
十二经筋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濡养筋肉骨节的体系,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肉系统。
十二经筋的分布
十二经筋均起于四肢末端,上行于头面胸腹部。行于体表,不入内脏。具有结、聚、散、络的特点。每遇骨节部位则结聚于此,遇胸腹壁或入胸腹腔则散布于该部而成片,但与脏腑无属络关系。
三阳经筋分布于项背和四肢外侧,
三阴经筋分布于胸腹和四肢内侧。
足厥阴肝经除结于阴器外,还能总络诸筋(肝主筋)。
十二经筋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经筋的作用主要是约束骨骼,利于关节屈伸活动,以保持人体正常的运动功能(16年)。《素问·痿论》曰:“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
经筋为病以转筋、筋痛、弛纵等表现为主,如痹证、口眼歪斜、痿证等。针灸治疗经筋病多局部取穴,且多用燔针劫刺。如《灵枢·经筋》云:“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
2020中医执业医师视频考试视频百度网盘截图:
©下载资源版权归作者所有;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使用,请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