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负号的定义是什么如何计算列如23±0.,百分表找正简单计算方法

正负号的定义是什么如何计算,列如23±0.5等于?
i=-is=-2A; 没问题,蓝标电流i与电流源反向;
u=5V; 没问题,电流源两端电压等于电压源电压,写成 u=us=5V更好
P2A=IsU=2×5=10W;计算电流源
发出
的功率,非关联为正,结果正是发出功率P5V=UsI=5×(-2)=-10W;计算电压源
发出
功率,非关联为正,结果是负,实质上吸收功率。后一个表达式中用的电流是蓝标i,方向从电压源负极流向正极,故为非关联,因为这个原因计算发出功率的公式P=UI是正的,但电流的值是i=-is=-2A,代入后计算结果是发出-10W功率。
这样的思路里有一个问题是根据经验型的问题,就是觉得电源是出现电能的元件,应该发出功率,故此,撞见电源就计算发出功率,撞见电阻就计算吸收功率,参考方向和符号法则搞得很纠结。实际上电源发出功率正常,吸收功率也很正常,没有必要刻意去求发出功率,求吸收功率,结果为负不就是发出功率吗?
简单的符号法则是这样的:只要是二端元件,按照参考方向和伏安特性列方程,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完全一样为关联参考方向,表达式(伏安特性方程,P=UI等)符号为正,电压电流参考方向相反为非关联参考方向,表达式符号为负。计算结果电压电流为正值,实质上方向与参考方向完全一样,不然相反,功率为正值,吸收功率,功率为负值,则出现功率,或称发出功率。
以上题作为例子:
蓝标电流i为电路中电流参考方向,电压u为电压参考方向。
电流 i=-is=-2A
电压u=us=5V
电流源功率:P2A=iu=(-2)×5=-10W,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关联,公式是正的,结果吸收-10W功率,实质上发出功率
电压源功率:P5V=-iu=-(-2)×5=10W,电压电流参考方向非关联,公式是负的,结果吸收10W功率。
这里算功率都是按吸收功率算的,公式的符号可以和其他元件一样统一起来,关联为正,非关联为负。
注意:这里没有用Is,Us,因为这是电流源电压源实质上值与方向,I,U是参考方向和数值。
学电路分析一定要有参考方向的概念
,全部的表达式都是按参考方向列写并确定符号的。一定不能按习惯从实质上方向的的视角考虑问题,涵盖电源也不能习惯觉得应该发出功率,唯有到了后问题处理了,才结合参考方向和结果的符号去确定实质上情况如何。
找正简单计算方式?
H1=L1*(s1-s3)/D + (a1-a3)/2-----(1—9)
H2=(L1+L2)*( s1-s3)/D + (a1-a3)/2---(1—10)
式中H1 ,H2---支点1和支点2的调整量,(正值时为加垫负值时减垫),mm;
s1,s3及a1,a3--分别是0°和180°方位测得轴向和径向百分表读数,mm;
D-------联轴器的计算直径(百分表触点,即测点到联轴器中心点的距离),mm;
L1-------支点1到联轴器测量平面间的距离,mm;
L2-------支点1与支点2当中的距离,mm;
应用上式计算调整量时的几点说明:
(1)式中s1,s3,a1,a3是用百分表测的读数,应包含正负号一起代入计算公式。
(2)H的计算值是由两项组成,前项L(s1-s3)/D中,L与D不可能产生负值,故此,这个的正负决计划于(s1-s3)。S1-s3>0时,前项为正值,这个时候联轴器的轴向间隙呈形状,称为“上张口”;S1-s3<0时,前项为负值,联轴器的间隙呈形状,称为“下张口”。当a1-a3>0时,后项为正值,这个时候被测的半联轴器中心(主动轴中心)比基准的半联轴器中心(从动轴中心)偏低,当a1-a3<0时,被测的半联轴器中心偏高,
(3)机器安装时,一般以主机转轴(从动轴)做基准,调整电机转轴(主动轴)。电机低座四个支点于两侧对称布置,调整时,对称的两支点所加(或减)垫片厚度应相等。
(4)若安装百分表的夹具(对轮卡)结构不一样,测量轴向间隙的百分表触点指向原动机(触点与被测半联轴器靠结合面一侧的端面接触)时,百分表的读数值大小恰与联轴器间实质上轴向间隙方向相反,故此,H值的公式前项s1-s3应改成s3-s1,即s3-s1>0时为“上张口”,s3-s1<0时为“下张口”
高中物理电学公式有电荷量带进什么要加正负?
在电学中,大多数情况下来说,电势能ε和电势U、电量q的关系式 ε=qU要带正负号计算,电场力移动电荷做功的关系式 Wab=q*Uab(电荷从a移动到b)也可以带正负号计算(若只求绝对值时可不需要负号)。
wps正负号怎么输入?
WPS表格在一行中输入正负号上正下负,可以通过插入上下标公式达到。
方式步骤请看下方具体内容:
1、打开需操作的WPS表格,点击插入选项卡中的“公式”。
2、找到并点击“上下标”,然后选择一个含有上下标的样式插入。
3、通过键盘方向键切换小方框输入,在右侧上下标方框中输入对应的正负号及数值并回车就可以。
WPS2023作为例子:单击:“插入”-“符号”-“数学符号”,然后找到正负号,单击就输入文档里了
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里的正负号是什么意思?
c/a是两根之积,-b/a是两根之和若两根之积为正,两根之和为正,则两根为正若两根之积为正,两根之和为负,则两根为负若两根之积为负,则一正一负!
半角公式中的正负怎么判断?
第一,将角的度数,除以2,得到其一半的度数。
第二,按照该半角的度数,确定它所在的象限。
第三,根据三角函数取正负号的口诀确定出该半角的三角函数的正负号。
而三角函数去正负号的口诀为“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根据这个口决可来终确定三角函数的正负。
百分表找正技巧计算公式?
H1=L1*(s1-s3)/D + (a1-a3)/2-----(1—9)
H2=(L1+L2)*( s1-s3)/D + (a1-a3)/2---(1—10)
式中H1 ,H2---支点1和支点2的调整量,(正值时为加垫负值时减垫),mm;
s1,s3及a1,a3--分别是0°和180°方位测得轴向和径向百分表读数,mm;
D-------联轴器的计算直径(百分表触点,即测点到联轴器中心点的距离),mm;
L1-------支点1到联轴器测量平面间的距离,mm;
L2-------支点1与支点2当中的距离,mm;
应用上式计算调整量时的几点说明:
(1)式中s1,s3,a1,a3是用百分表测的读数,应包含正负号一起代入计算公式。
(2)H的计算值是由两项组成,前项L(s1-s3)/D中,L与D不可能产生负值,故此,这个的正负决计划于(s1-s3)。S1-s3>0时,前项为正值,这个时候联轴器的轴向间隙呈形状,称为“上张口”;S1-s3<0时,前项为负值,联轴器的间隙呈形状,称为“下张口”。当a1-a3>0时,后项为正值,这个时候被测的半联轴器中心(主动轴中心)比基准的半联轴器中心(从动轴中心)偏低,当a1-a3<0时,被测的半联轴器中心偏高,
(3)机器安装时,一般以主机转轴(从动轴)做基准,调整电机转轴(主动轴)。电机低座四个支点于两侧对称布置,调整时,对称的两支点所加(或减)垫片厚度应相等。
(4)若安装百分表的夹具(对轮卡)结构不一样,测量轴向间隙的百分表触点指向原动机(触点与被测半联轴器靠结合面一侧的端面接触)时,百分表的读数值大小恰与联轴器间实质上轴向间隙方向相反,故此,H值的公式前项s1-s3应改成s3-s1,即s3-s1>0时为“上张口”,s3-s1<0时为“下张口
双表找正计算公式?
H1=L1*(s1-s3)/D + (a1-a3)/2-----(1—9)
H2=(L1+L2)*( s1-s3)/D + (a1-a3)/2---(1—10)
式中H1 ,H2---支点1和支点2的调整量,(正值时为加垫负值时减垫),mm;
s1,s3及a1,a3--分别是0°和180°方位测得轴向和径向百分表读数,mm;
D-------联轴器的计算直径(百分表触点,即测点到联轴器中心点的距离),mm;
L1-------支点1到联轴器测量平面间的距离,mm;
L2-------支点1与支点2当中的距离,mm;
应用上式计算调整量时的几点说明:
(1)式中s1,s3,a1,a3是用百分表测的读数,应包含正负号一起代入计算公式。
(2)H的计算值是由两项组成,前项L(s1-s3)/D中,L与D不可能产生负值,故此,这个的正负决计划于(s1-s3)。S1-s3>0时,前项为正值,这个时候联轴器的轴向间隙呈形状,称为“上张口”;S1-s3<0时,前项为负值,联轴器的间隙呈形状,称为“下张口”。当a1-a3>0时,后项为正值,这个时候被测的半联轴器中心(主动轴中心)比基准的半联轴器中心(从动轴中心)偏低,当a1-a3<0时,被测的半联轴器中心偏高,
(3)机器安装时,一般以主机转轴(从动轴)做基准,调整电机转轴(主动轴)。电机低座四个支点于两侧对称布置,调整时,对称的两支点所加(或减)垫片厚度应相等。
(4)若安装百分表的夹具(对轮卡)结构不一样,测量轴向间隙的百分表触点指向原动机(触点与被测半联轴器靠结合面一侧的端面接触)时,百分表的读数值大小恰与联轴器间实质上轴向间隙方向相反,故此,H值的公式前项s1-s3应改成s3-s1,即s3-s1>0时为“上张口”,s3-s1<0时为“下张口”。
>>注册消防工程师视频网课教程培训班介绍,点击图片试听名师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