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读作dui时唯有一个意思,一种器具。故此,这儿应该读dun,诚恳之意。☆
“敦”字有两个读音[dūn]和[duì] 读[dūn]时有四个含义 (1)厚道,笃厚 :~朴。
~厚。
~实。
(2)诚心诚意 :~聘。
~请。
(3)督促 :“使虞~匠”。
~劝。
~促。
(4)指姓氏。 读[ duì ] 指古代盛黍稷的器具。敦是中国古代食器,在祭祀和宴会时放盛黍、稷、稻、梁等作物。
出现在->春秋时期,后来渐渐演变出盖。到战国时大多是盖形同体。常为三足,有的时候,盖也可以反过来使用。 下面这些内容就是与“敦”有关的词组: 敦厚[ dūn hòu ] 脾气和性情憨厚,忠厚 敦实[ dūn shi ] 1.结实;粗壮 2.敦厚诚实 敦肃[ dūn sù ] 温厚敬诚。
敦睦[ dūn mù ] 1.亲善和睦 2.使和睦。 亦作敦穆 敦世厉俗[ dūn shì lì sú ] 使民俗敦厚,世风振兴。
敦本务实[ dūn běn wù shí ] 崇尚根本,注重实质上。 360百科:https://baike.so.com/doc/5407169-5645069.html
读音为dūn。
读作dūn时,有厚道、诚恳的意思。作形容词时,意思是勤勉,丰厚,也指友谊深厚。作动词时,意思是督促,管理,劝导并勉励。也是姓氏用字,敦姓早源自于盘古氏,属于以先祖称号为氏。
传说黄帝二十五子,得十二姓,就是姬、酉、祁、己、滕、箴、任、苟、僖、姞、嬛、依。这当中姞姓子有孙封于敦丘(今河南温县东),其后人以封地为氏是为敦氏。
敦颐的读音:dūn yí
“敦”,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经常会用到字),普通话读音为dūn,duì,早出现在商朝晚期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敦”字,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怒也。诋也。一曰谁何也。从攴声。都昆切。又,丁回切”。“敦”的基本含义为厚道,笃厚,如敦朴、敦实;引申含义为诚心诚意;如敦聘、敦请、姓、古代盛黍稷的器具。
在平日使用中,“敦”常做名词,表示古代食器。
读dun(一声)yi(二声)。
dūn xíng bù dài
“敦”读音为dūn,duì,早出现在商朝晚期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敦”字,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怒也。诋也。一曰谁何也。从攴声。都昆切。又,丁回切”。“敦”的基本含义为厚道,笃厚,如敦朴、敦实;引申含义为诚心诚意;如敦聘、敦请、姓、古代盛黍稷的器具。
读:【 dūn】
一、敦的释义:
1、厚道:~厚。
2、诚恳:~聘。
二、敦的组词:
敦朴、敦行、敦崇、敦雅、浑敦
敦仁、敦肃、金敦、敦信、敦牂
扩展资料
一、字源演化:
二、说文解字:
三、有关组词:
1、敦明[dūn míng]
犹昭明。
2、敦忠[dūn zhōng]
犹忠厚。
3、敦奖[dūn jiǎng]
推崇褒扬。
4、敦处[dūn chǔ]
谓谨严处世。
5、敦慰[dūn wèi]
慰勉。
dūn bì
“敦”,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经常会用到字),普通话读音为dūn,duì,早出现在商朝晚期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敦”字,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怒也。诋也。一曰谁何也。从攴声。都昆切。又,丁回切”。“敦”的基本含义为厚道,笃厚,如敦朴、敦实;引申含义为诚心诚意;如敦聘、敦请、姓、古代盛黍稷的器具。
在平日使用中,“敦”常做名词,表示古代食器。
敦不对。肯定是谆谆教导,读zhun一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