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 金融监管
一、金融监管的含义及我国的发展历程
(一)金融监管的定义
金融监管(掌握)指监管当局对金融企业管理和监督的总称。
狭义的金融监管是指金融监管当局对金融业的监管
广义的金融监管还包括金融企业的内部控制与稽核、行业自律、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督等。
(二)金融监管的必要性(掌握)
1、金融业是特殊的高风险行业,而且容易发生支付危机的连锁效应
2、金融体系的风险直接影响货币制度和宏观经济的稳定——外部性强
3、金融企业的高管易受到短期利益、局部利益、关联利益和经营管理水平诸因素的作用,作出不正确或不审慎的决策对金融企业的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所以,金融监管是金融业稳健发展和金融体系稳定的客观需要,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保证。
(三)我国金融监管的发展历程(掌握)
1983年央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央行制度初步建立。
1986年《银行管理条例》
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票据法》,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离。
1992年证监会成立
1998年保监会成立
2004年银监会成立——正式建立分业监管体系
二、金融监管的要素、依据和边界(新增)
(一)金融监管的要素
1、金融监管主体——主要是政府和其他政府授权的公共机构。
2、金融监管对象——主要是银行机构、非银行性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三类;
3、金融监管目标——防范风险、公平环境、保护利益
4、金融监管手段——法律、行政、经济、技术、自律等。
(二)金融监管的依据
金融监管的依据核心——市场失灵,市场机制无效率状态,需要外在的干预。
三个假说:1、金融市场的垄断与过度竞争;金融体系的高风险与强外部;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等
(一)(新增)金融监管的成本、收益和边界
1、 金融监管的成本:金融监管所带来的直接的物质损耗和损失;
2、 金融监管的收益:金融监管实施使金融体系稳定性增强,投资者利益有保障,目的实现。
3、 金融监管的边界:收益与成本的均衡点
三、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掌握)
1、依法管理;2、合理、适度竞争原则
既要避免金融业高度垄断、排斥竞争;又要防止出现过度竞争、恶性竞争
3、自我约束和外部强制相结合原则
一般以内控为主外部监管为辅
4、综合性监管原则
行政的、经济的和法律的手段配套使用;5、安全稳健与风险预防原则
6、社会经济效益原则;7、统一监管原则
四、商业银行监管的主要内容
(一)市场准入监管——审批制,对注册资本额的要求
(二)资本充足率:总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核心资本比率不超过4%附属资本不超过核心资本的100%,
(三)流动性监管
(四)信贷风险监管
(五)监管评级——高风险的商业银行
(六)存款保险制度,避免破产损害债权人利用
(七)危机银行的救助与关闭
五、金融企业的行业自律与社会监督
(一)金融企业设立行业自律组织,加强同业监督;
(二)社会监督:披露信息、审计监察和公众监督。
华宇课件网中所有视频课件学习资料均来自互联网收集整理并持续同步更新!
需要免费试看课件请点->:2019年新视频课件百度云网盘免费下载资源 |链接失效可以点下面QQ客服咨询相关试看
财经会计系列班次:零基础班,预习班,基础班,强化班,习题班,串讲班,冲刺班及习题模拟试题
建筑工程系列班次:预习班,真题解析班,精讲班,强化班,习题班,冲刺班,押题班及考前押题Word
公务员国/省考班次:技巧班,真题班,专项班,突破班,模块班,培优班,冲刺班,及考前预测试卷
考研类课程班次:导学班,零基础班,基础班,强化班,冲刺班,密训班,电子书,考前模拟试卷
所有考试资料都包含视频+讲义+习题等学习资源,全方位的针对不同层次备考考生进行学学习强化
需要新考试学习资料请点击:精品资料选择你需要的考试栏目查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