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线电阻率的公式是什么,1平方铜线电阻值是多少
铜线电阻率的公式是什么?
铜线的电阻率ρ=0.0172,铝线ρ=0.0283,导线电阻计算公式:
R=ρ×L/S
(L=导线长度,单位:米,S=导线截面,单位:m㎡)
电流主要是沿着导线表面铜包铝线通过的,称集肤效应,频率越高越明显,铜包铝线就是利用这个特点而相对节约材料。但其电阻率比纯铜线略高,铜包的厚度不同其电阻率也不同。
1平方铜线电阻?
100米一平方的铜线电阻率分别是: 铜线电阻 = 0.0175 * 100 / 1 = 1.75 Ω;
铜线电阻率 = 0.0175 Ω·mm^2/m = 0.000001.75 Ω.cm。
如果电阻器件的特性曲线是过原点的直线,VA特性遵从欧姆定律,这种电阻元件就称为线性电。线性电阻的电阻值是恒定的,不受电压、电流、电流方向、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平时不加特殊说明的电阻都是指的线性电阻.
1、为0.688Ω,根据公式R=ρl/s可以算出。ρ是导体电阻率,l导体长度,s导体横截面积.导体的电阻率跟温度有关,20℃时的铜的电阻率为0.0172(µΩ• m),所以在常温20℃时是R=0.0172*10^-6*100/2.5*10-6=0.688Ω。2、电阻(Resistance,通常用“R”表示),是一个物理量,在物理学中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导体的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特性。电阻将会导致电子流通量的变化,电阻越小,电子流通量越大,反之亦然。而超导体则没有电阻。
铜导线电阻率速查表?
在20°C时铜的电阻率是1.7X10-8欧米。电阻公式:R=p*l/s(p—电阻率查表求;l—电阻长度;s—与电流垂直的电阻截面面积)。铜的电阻率p=0.01851Ω·mm2/m,这是常温下得,但是电阻率随温度变化会有一些差异。
铜线的电阻率是多少?铝线的电阻率是多少?
材料电阻率(Ω m)
(1)银1.65 ×10-8
(2)铜1.75 ×10-8
(3)金2.40×10-8
(4)铝2.83 ×10-8
(5钨5.48 ×10-8
(6)铁9.78 ×10-8
(7)铂2.22 ×10-7
(8)锰铜4.4 ×10-7
(9)汞9.6 ×10-7
(10)康铜5.0 ×10-7
(11)镍铬合金1.0 ×10-6
(12)铁铬铝合金1.4 ×10-6
(13) 铝镍铁合金1.6 ×10-6
铜导线的电阻率大约是多少?
在20°C时 铜的电阻率是1.7X10-8 欧米。电阻公式: R=p*l/s(p—电阻率查表求;l—电阻长度;s—与电流垂直的电阻截面面积)。铜的电阻率p=0.01851 Ω·mm2/m,这是常温下得,但是电阻率随温度变化会有一些差异。
金属的电阻和它的长度(L表示,单位:米)、截面积(用S表示吧!单位:平方米)、温度等有关系。理论上,均匀金属物质的电阻(R表示,单位:欧姆)为:R= ρ L/S (Ω),式中,ρ是物质的电阻率,单位是:Ω. m。实际上我们常说的某金属的电阻率,说的是它在常温下的电阻率。是不够严谨的,更学术的定义应该考虑温度系数,而金属的温度系数的定义是:设该金属在 0℃ 时的电阻率为 ρo,100℃时的电阻率为 ρ100,则0℃到100℃之间的平均温度系数为 αo ...100 =(ρ100—ρo)/100ρo。
铝线铜线电阻率是多少?
铝线铜线的电阻率(Ω m)分别是:
铜1.75 ×10-8。
铝2.83 ×10-8。
电阻率是用来表示各种物质电阻特性的物理量。某种物质所制成的原件(常温下20°C)的电阻与横截面积的乘积与长度的比值叫做这种物质的电阻率。电阻率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等因素无关,是导体材料本身的电学性质,由导体的材料决定,且与温度有关。
电阻率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Ω·m,读作欧姆米,简称欧米。常用单位为“欧姆·厘米”。
铜丝的电阻是多少?
横截面积1mm^2;1m长的铜线,电阻是0.017欧姆长1米、横截面积是1平方毫米的在常温下(20℃时)导线的电阻,叫做这种材料的电阻率。纯铜的电阻率0.0175Ω/m. 1.13mm的纯铜丝横截面积为1.00平方毫米,所以其电阻为0.0175Ω。
铜的电阻计算公式?
电阻计算公式是Ρ=Rs/L。其中的ρ就是电阻,L为铜的长度,S为面积。可以看出,铜的电阻大小与铜的长度成正比,即在铜和横截面积不变时,长度越长,铜电阻越大;而与铜横截面积成反比,即在铜和长度不变时,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由上式可知铜的电阻计算公式的定义为:Ρ=Rs/L。
电阻计算公式为:R=ρ×L/S
其中,ρ为导体电阻率,L为导体长度,S为导体横截面积。
计算导体的电阻,要知道其电阻率、截面积、长度,计算公式:电阻=长度×电阻率÷截面积。
铜线电阻计算公式?
铜线的电阻率ρ=0.0172,铝线ρ=0.0283,导线电阻计算公式:
R=ρ×L/S
(L=导线长度,单位:米,S=导线截面,单位:m㎡)。
电流主要是沿着导线表面铜包铝线通过的,称集肤效应,频率越高越明显,铜包铝线就是利用这个特点而相对节约材料。但其电阻率比纯铜线略高,铜包的厚度不同其电阻率也不同。
10平方铜线10米多少电阻?
铜的电阻率p=0.01851 Ωmm2/m
电阻的计算公式是 R=ρ(L/S),即电阻=电阻率*长度/截面积
10平方米是10*100*100平方毫米,因此
电阻=0.0294*1000/1000 00=0.000294Ω
这是在20℃时测量它们的电阻,不考虑温度的情况,实际电阻率随温度变化
铜芯电缆从10平方毫米到95平方毫米按100米算电阻(20摄氏度.欧/100米)各是: 10平方毫米大直流电阻为 0.183 16平方毫米大直流电阻为 0.115 25平方毫米大直流电阻为 0.0727 35平方毫米大直流电阻为 0.0524 50平方毫米大直流电阻为 0.0387 70平方毫米大直流电阻为 0.0268 95平方毫米大直流电阻为 0.0193
1.5的铜导线电阻怎么算?
铜导线电阻的计算公式是R=ρ*l/s, 其中ρ=1.68*10^(-8);当1.5的铜导线长度l=1m,s=1.5mm2=1.5*10^(-6)时,得出电阻R=0.112欧姆.但是考虑到ρ随温度的变化会变化,且同时考虑到电流的集肤效应(随电流频率越高越明显),实际电阻值为比这个值稍微高一点,不过基本不会相差很大.
1.0平方铜线电阻?
铜在不同温度下的电阻率计算公式是
ρ=ρ0(1+αt)
ρ0为0℃铜的电阻率:1.69*10^(-8)Ωm
α为铜的平均温度系数:3.9*10^(-3)
t为温度
电线的导体电阻计算公式为:R=ρ×L/S
其中,ρ为导体电阻率,L为导体长度,S为导体横截面积。
补充常用电阻率
材料电阻率(Ω m)
(1)银1.65 ×10^-8
(2)铜1.75 ×10^-8
(3)金2.40×10^-8
(4)铝2.83 ×10^-8根据国家标准《GB3953-1983 电工圆铜线》的规定:
电工圆铜线的电阻率:@20℃时,大≯0.017241Ω.mm²/m
铜丝直径1.00mm,其截面积约合0.785mm²,每米的直流电阻≈0.017241÷0.785≈0.021963(Ω)
每千米的直流电阻则为21.963Ω。
铜丝截面积1.0mm²的每千米的直流电阻则≯17.241Ω.
0
答这是一个病句问题,1.0平方的铜线的电阻值的大小不光和截面积有关也和导线长度有关。所以无法解答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