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交增值税明细账怎么填写,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明细账怎么填

应交增值税明细账怎么在内容框中填写?
应交增值税明细账的在内容框中填写: 一、大多数情况下纳税人“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的在内容框中填写 (一)在“借方”反映的明细账 1、进项税额 三级科目“进项税额”核算的主要内容是企业购入货物或接受劳务而支付的、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增值税额。 针对企业购入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支付的进项税额,用蓝色登记;退回所购货物应冲销的进项税额,用红字登记。 2、已交税金 三级科目“已交税金”核算企业当月上缴本月增值税额。 3、减免税款 三级科目“减免税款”反映企业按规定减免的增值税款。企业按规定直接减免的增值税额借记本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4、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三级科目“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反映出口企业销售出口货物后,向税务机关办理免抵退税申报,按规定计算的应免抵税额,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科目。 5、转出未交增值税 三级科目“转出未交增值税”核算企业月终转出应缴未缴的增值税。月末企业“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明细账产生贷方余额时,按照余额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科目。 (二)在“贷方”反映的明细账 1、销项税额 三级科目“销项税额”记录企业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应收取的增值税额。企业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应收取销项税额,用蓝字登记;退回销售货物应冲销的销项税额,用红字登记。 2、出口退税 三级科目“出口退税”记录企业出口适用零税率的货物,向海关办理报关出口手续后,凭出口报关单等相关凭证,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出口退税而收到退回的税款。出口货物退回的增值税额,用蓝字登记;出口货物办理退税后出现退货或者退关而补缴已退的税款,用红字登记。 3、进项税额转出 三级科目“进项税额转出”记录企业的购进货物、在产品、产成品等出现非正常损失还有其他因素而不应该从销项税额中抵扣,按规定转出的进项税额。按税法规定,对出口货物不可以抵扣税额的部分,可以在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标同时,贷记本科目。 4、转出多交增值税 三级科目“转出多交增值税”用来核算大多数情况下纳税人企业月终转出多缴的增值税。月末企业“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明细账产生借方余额时,按照现目前预缴税款与余额比较,根据较小金额借记“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科目,贷记本科目。 二、小规模纳税人“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的在内容框中填写 针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其销售收入的核算与大多数情况下纳税人一样,也是不含增值税应税销售额,其应纳增值税额也要运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核算。所不一样的是,小规模纳税人不可以抵扣进项税额,不用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标借、贷方设置若干专栏。 小规模纳税人“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标借方出现额,反映已缴的增值税额,贷方出现额反映应缴增值税额;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多缴的增值税额;期末贷方余额,反映暂时还没有缴纳的增值税额。
按照“表从账出”的报表编制原则,本表编制所列数据为两类:
1.以账面的出现额填列的项目:“应交增值税”明细账专栏中有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转出多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已交税金、减免税款、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转出未交增值税和未交增值税明细账中的借方或贷方本期数。
2.以账面的余额填列的项目:“应交增值税”明细账,年初借方余额以负号填“年初未抵扣数”,期末借方余额填“期末未抵扣数”。
以“未交增值税”明细账的年初、期末贷方余额,填列“年初未交数”、“期末未交数”(借方余额以负号填列)。 表中主要项目填列说明请看下方具体内容:
(1)第1行“年初未抵扣数”(用负号反映),在下方罗列出来的情况下才有数字填列:上年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未能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完进项税额时;上年前期销项税额虽大于进项税额,又已缴纳过增值税,但后期进项税额大,未能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完进项税额时;启动实行增值税时,企业按税务部门规定从存货(原材料、低值易耗品等)分离出来的进项税额分期抵扣暂时还没有扣完时。
除上面说的情况外,第1行应大量字在内容框中填写,也绝不可以填正数。
(2)第4行“进项税额转出”,反映企业的购进货物、在产品、产成品等出现非正常损失还有其他因素而不应该从销项税额中抵扣,按规定转出的进项税额。
比如,风灾、水灾等损毁原材料报废时,其对应的进项税额就要转出。
(3)第5行“转出多交增值税”和第12行“转出未交增值税”,在同一企业同期中是不会同时产生的,要么本期存在应交未交情况,要么存在多交情况。
其填列方式请看下方具体内容: 先计算出应交增值税。其计算公式请看下方具体内容: 应交增值税=1行+2行+3行+4行-8行 再按照计算结果填列: 若结果为负数,表示有暂时还没有抵扣的进项税额,说明本期没有应交增值税。
这时,假设第9行“已交税金”有数字,就表示已交的税金都是“多交”的,就要将第9行的数字如数填入第5行“转出多交增值税”。
这时表中的关系是:5行=9行。
若结果为正数,则表示本期达到了增值税,有应交税金。
要将此结果即应交税金减去第9行“已交税金”。
相减的结果也有正、负两种情况:假设差额是正数,则表示有欠交,应将这个差额即欠交数填入第12行“转出未交增值税”。
这时表中的关系是:12行=1行+2行+3行+4行-8行-9行。
假设差额是负数,则表示有“多交”,应将这个差额数填入第5行,这时表中的关系是:5行=1行+2行+3行+4行-8行-9行。
企业还应将第5行或第12行的数字填入第17行“本期转入数”中。但针对汇总企业来说,这两行可能都会有数字。汇总企业“本期转入数”的填列方式是:将第12行与第5行轧抵后的数字填入第17行。
这时表中的关系是:17行=12行-5行。
(4)第8行“进项税额”,反映企业在进货中已经实质上缴纳的增值税数目金额,并且是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数目金额。
(5)第9行“已交税金”,反映本期交纳的本期达到的税款(一定要是在月底之前交纳的),第18行“本期已交数”,反映本期交纳上期的欠税(涵盖税法允许的本月10日以前交纳属于上月的税款。
因为这部分税款在税法上不作欠税处理,但会计上则作欠税处理)。
针对本期交纳之前的欠税,应该填入第18行“本期已交数”中。
这样,假设要计算企业总共交纳了多少税金,把第9行与第18行的数字加起来就可以。 (6)第15行“期末未抵扣数(用”-“号填列),与其他行次间的相互关系是:15行=1行+2行+3行+4行+5行-8行-9行-11行-12行。 (7)在一般第1行“年初未抵扣数”和16行“年初未交数”,只可以这当中一行有数字。 (8)第17行“本期转入数”(多交数以“-”号填列)是用第12行“转出未交增值税”减去第5行“转出多交增值税”的差额填列,若第5行数字大于第12行数字时,则用负号反映。 (9)第19行“期末未交数”,与其他行次间的相互关系是:19行=16行+17行-18行,即:期末未交数=年初未交数(多交数以负号计算)+本期转入数(多交数以负号计算)-本期已交数。“本期转入数”是指本期未交数或本期多交数的转入数。 假设是汇总单位,本期转入数是指本期未交数与本期多交数的差额。 (10)第20行“增值税应纳税额”是指本年的应交增值税金额,不涵盖第1行“年初未抵扣数”。即:增值税应纳税额=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进项税额-减免税款-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因为“应交增值税明细表”不可以直接表达增值税的应交数、已交数和欠交数情况,因为这个原因,一定要通过计算得出结果。不管对独立核算企业,还是对汇总单位,都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 本期应交增值税=1行+2行+3行+4行-8行-10行-11行+17行+5行-12行 本期已交增值税=9行+18行 期末未交增值税=15行+19行 按照“未交增值税=期初未交增值税+应交增值税-已交增值税”的公式, 表中还应满足下方罗列出来的关系: 15行+19行=16行+(1行+2行+3行+4行-8行-10行-11行+17行+5行-12行)-(9行+18行) 二、应交增值税明细表编制举例 为了说明在不一样情况下“应交增值税明细表”的编制方式,现举三个企业的相关资料,并列示其“应交增值税明细表”。 [例]M公司1~3月份出现相关经济业务请看下方具体内容: 1月份:M公司销项税额为1000000元,当月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800000元,应交增值税202300元,公司因故未缴。月终作会计分录请看下方具体内容: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202300 贷: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 202300 2月份:M公司销项税额900000元,当月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1000000元,则结转下期应继续抵扣的进项税额为100000元。月终,没有必要进行针对的会计处理。结账后,“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账户的借方余额为100000元,即表达应继续抵扣的税额。 3月份:M公司缴纳1月份欠缴的增值税202300元,并缴纳滞纳金18000元。作会计分录请看下方具体内容: 借: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 202300 贷:银行存款 202300 借:营业外支出 18000 贷:银行存款 18000 罚款的会计处理同上。不论滞纳金、还是罚款,在计算所得税时,都应该调整增多应税所得额。 M公司销项税额1500000元,当月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为1100000元,再抵扣2月份暂时还没有抵扣的100000元税额后,当月预缴增值税310000元。作会计分录请看下方具体内容: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 310000 贷:银行存款 310000 结转当月多缴增值税时: 借: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 10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多交增值税) 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