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方盲拧公式,三阶魔方盲拧公式

魔方盲拧公式?
盲拧公式: 棱 块 位 移 公 式 1 UB (E) M2 2 BU (F) M2 3 R层色向正确 FR (Q) U R U' M2 U R' U' 4 DR (O) U R2 U' M2 U R2 U' 5 BR (Y) U R' U' M2 U R U' 6 UR (G) R' U R U' M2 U R' U' R 7 L层色向正确 FL (S) U' L' U M2 U' L U 8 DL (K) U' L2' U M2 U' L2' U 9 BL (W) U' L U M2 U' L' U 10 UL (C) L U' L' U M2 U' L U L' 11 R层色向错误 RU (H) x' U' R U M2 U' R' U x 12 RF (R) x' U' R2 U M2 U' R2 U x 13 RD (P) x' U' R' U M2 U' R U x 14 RB (Z) l U' R' U M2 U' R U l' 15 L层色向错误 LU (D) x' U L' U' M2 U L U' x 16 LF (T) x' U L2' U' M2 U L2' U'x 17 LD (L) x' U L U' M2 U L' U' x 18 LB (X) r' U L U' M2 U L' U' r 19 DB (M) M U2 M U2 20 BD (N) M U2 M U2 21 UF (A) U2 M' U2 M' 22 FU (B) U2 M' U2 M' 翻 棱 公 式 二相对棱 (M'U)×2 M'U2 (MU)×2 MU2 B F 原地翻棱 二相邻棱 (R'U2)(R2'U R'U')(R'U2) (r U R U') r' B H 原地翻棱 四 棱 (M'U)×4 (MU)×4 或者: (M' U M' U M' U M' U')×2 BDFH原地翻棱 (M' U)×4 DFJN原地翻棱 翻 角 公 式 两 角 翻 顶 层 相 邻 两 角 (R U R' U R U2 R')(L' U' L U' L' U2 L) 2位顺转, 1位逆转 (L' U2 L U L' U L)(R U2 R' U' R U' R') 2位逆转, 1位顺转 (L' U' L U' L' U2 L) (R U R' U R U2 R') 3位逆转, 4位顺转 (R U2 R' U' R U' R')(L' U2 L U L' U L) 3位顺转, 4位逆转 顶层相对两角 Z'(R U R' U')×2 L2 (U R U' R')×2 L2 Z 3位逆转, 1位顺转 Z' (U R U' R')×2 L2(R U R' U')×2 L2 Z 3位顺转, 1位逆转 底层相邻两角 (R U R' U')×2 D (U R U' R')×2 D' 8位顺转, 5位逆转 (U R U' R')×2 D (R U R' U')×2D' 8位逆转, 5位顺转 底层相对两角 (R U R' U')×2 D2 (U R U' R')×2 D2 8位顺转, 6位逆转 (底面朝前) 三 角 翻 三角顺转 (R'U2RUR'UR) U (RU'RURURU'R'U'R2) U 第一个括号三角顺转 第二个括号三棱逆换 (4号角块不翻) 三角逆转 (RU2R'U'RU'R') U (R2'URUR'U'R'U'R'UR') U (F’U’F2R’F’R2U’R’U2)×2 第一个括号三角逆转 第二个括号三棱顺换 (3号角块不翻) 四 角 翻 记忆顶层1、4角块状态 (RU'U'R'U'RUR'U'RU'R’)(R'UR'U'R'U'R'URUR2) 2 4位顺转, 1 3位逆转 (RU'U'R2'U'R2U'R2'U2R)(RU'RURURU'R'U'R2)U2 F(RUR'U')×2 F’ (RUR'U') r (R’URU’) r’ (两个OLL) 1 4位顺转, 2 3位逆转 顶层1、4角块同向 [(R' F R F')( R U' R' U)]×2 1 4位顺转, 3 8位逆转 [(R U' R' U)( R' F R F')]×2 1 4位逆转, 3 8位顺转 五角翻 顶层四个角块同向 [(R U'U' R' U2)(R U R' U')]×2 1234位顺转, 8位逆转 [(R' U2 R U'U')(R' U' R U)]×2 1234位逆转, 7位顺转 顶层三个角块同向 [(R U R' U')(R U'U' R' U2)]×2 [(R U'U' R' U2) (R U' R' U) ]×2 1238位顺转, 4位逆转 y'[(R' U' R U)(R' U2 R U'U')]×2y 1238位逆转, 4位顺转 换 角 公 式 同 层 三 角 换 x' R2 D2 (R' U' R) D2 (R' U) l' x' (R U' R) D2 (R' U R) D2 R' l' 同 层 四 角 换 U2(M2' U)(M2' U2)(M2' U)(M2') 先U2 再用对棱对换公式执行 x'(R U'R')D(RUR')u2'(R'U R)D(R'U' l)y2 异层三角换: 底 层 相邻角 ★2852 (L2 U R2 U')×2 打五角星的这四个公 式弄懂后,应该可以 分化出 底层相邻角 或顶层相邻角的64 个公式来,熟练后就 可以灵活处理这种类型 异层三角换了 ★2582 (U R2 U' L2)×2 ★1851 U (L2 U R2 U')×2 U' ★1581 U (U R2 U' L2)×2 U' 顶 层 相对角 8428 [(R' F' R2 F R) U2]×2 [(R' F R F')×3 U2]×2 理 解: 看8号块位所在的角块需移动到什么位置?第1个步骤就把该块位放在4号块位上 8248 [U2 (R' F' R2 F R)]×2 [U2 (R' F R F')×3]×2 8138 U'(R' F' R2 F R)U2(R' F' R2 F R)U' (R' U2)×2(R' F2)(R U2)×2(R' F2)R2 8318 U(R' F' R2 F R)U2(R' F' R2 F R)U (R U2)(R' U2)(R' F2)(R U2)×2(R' F2) 异层四角换: 1 (13),(57) (R' F R F')×3(R F' R' F)×3 上下两组都是对角换 x [ R2U2(L2l2'U)(L2l2'U2)(L2l2'U)r2 ] x' 2 (24),(78) (R'URU')(R2'URU')(RURU')(R2'URU')R2' 上层对角,下层邻角 3 (13),(48) (R' F R F')×3 一组在面上对角换,另一组是顶和底上下换 (57),(48) (R F' R' F)×3 4 (23),(48) (R U R' U R U R' U2)×2 一组在面上邻角换,另一组是顶和底上下换 (14),(37) (R'U'R U'R'U'R U'U')×2 5 两组角块都是顶和底的交换 (15),(48) R y'(R U R' U')×3 y R' 两组相邻 (48),(37) B(R U R' U')×3 B' (26),(48) B'(R U R' U')×3 B 两组相对 (18),(45) x U2(M2' U)(M2' U2)(M2' U)(M2') x' 前面交叉 (36),(48) L2 (R' F R F')×3 L2 一前一后 (18),(27) R2U2(L2l2'U)(L2l2'U2)(L2l2'U)r2 PLL 公 式(对棱参加) 1 (R U R' U')(R' F)(R2 U' R' U')(R U R' F') 2 U'(R' U R U' R2' b')x(R' U R)y'(R U R' U' R l ) 3 z(R' U R')z'(RU2 L' UR')z(UR')z'(RU2 L' UR') 操作时左手大拇指和左手中指握在前后底棱和中心块上 4 z(U' R D')(R2UR' U')z'(RUR')z(R2UR')z'(RU')
魔方盲拧公式?
一、编码
(一)基本符号
上-U,下-D,左-L,右-R,前-F后-B
MR:中(左右夹,从右看)。MF:中(前后夹,从前看)。
MU:中(上下夹,从上看)
R:右,顺时针90度。R':右,逆时针90度。R2:右,180度
(二)位置编码
顶角位 代码 编号
上前左 UFL 1
上后左 UBL 2
上后右 UBR 3
上前右 UFR 4
底角位 代码 编号
下前左 DFL 5
下后左 DBL 6
下后右 DBR 7
下前右 DFR 8
顶棱位 代码 编号
上前 UF 1
上左 UL 2
上后 UB 3
上右 UR 4
底棱位 代码 编号
下前 DF 5
下左 DL 6
下后 DB 7
下右 DR 8
中棱位 代码 编号
前右 FR 9
前左 FL 0
后左 BL A
后右 BR B
(三)方向编码
方向编码与前面讲解的是完全一样的。判断每个方块的色面方向正确与否时,也是要看该方块的高级色是不是处于所在位置的高级面(是不是面位),面位即属方向正确,不然为方向错误。
面的状态 色的状态
U(上)、D(下)面为高级面 U(上)、D(下)面上的色为高级色
F(前)、B(后)面为中级面 F(前)、B(后)面上的色为中级色
R(右)、L(左)面为低级面 R(右)、L(左)面上的色为低级色
角块 记 棱块 记
方向正确 0 方向正确 0
需顺时针转 1 方向错误 1
需逆时针转 2
二、复原角块方向
(一)公式
公式一:RUR'URU2R'L'U'LU'L'U2L2
(2位角块方向顺时针旋转一次,1位角块方向逆时针旋转一次)
公式二:L'U2LUL'ULRU2R'U'RU'R'
(2位角块方向逆时针旋转一次,1位角块方向顺时针旋转一次)
(二)复原方式
3~8位角块调至2位角块(先到7位,再到2位),变化方向,归位。
1、下层角块(5、6、7、8)调至2位角块(先到7位,再到2位),变化方向,归位:
5位→2位:D2B2,公式,B2D2
6位→2位:D'B2,公式,B2D
7位→2位:B2,公式,B2
8位→2位:DB2,公式,B2D’
2、上层角块(3、4)调至2位角块(先到7位,再到2位),变化方向,归位:
3位→2位:R2DB2,公式,B2D'R2
4位→2位:R2B2,公式,B2R2
三、复原棱块方向
(一)公式
公式三:(MR'U)2MR'U2(MRU)2MRU2
(1、3位上棱块同时原地翻转)
(二)复原方式
2~B位棱块调到3位,按公式三转向,然后调回原位。
1、下层棱块(5、6、7、8)调至3位,变方向,归位:
5位→3位:D2B2,公式三,B2D2
6位→3位:D'B2,公式三,B2D
7位→3位:B2,公式三,B2
8位→3位:DB2,公式三,B2D'
2、中层棱块(9、0、A、B)调至3位,变方向,归位:
9位→3位:R2B,公式三,B'R2
0位→3位:L2B',公式三,BL2
A位→3位:B',公式三,B
B位→3位:B,公式三,B'
3、上层棱块(2、4)调至3位,变方向,归位:
2位→3位:L'B',公式三,BL
4位→3位:RB,公式三,B'R'
四、复原角块位置
(一)公式
公式四:RU'L'UR'U2LU'L'U2L
(1、2位角块平移互换位,1、2位棱块平移互换位)
定义角块位置编码方式:第一看1位角块,第一个编码为“1”,然后看1位角块应该移到哪个位置,此位置码为第二个编码,如这种类型推,得出角位置编码。比如:(186541)(373)表示两个小循环:1→8→6→5→4→1,3→7→3,一般记为(8654)(373)。
因为公式四在调换1、2位角块时,也调换了1、2位的棱块,为了使棱块保持不变,我们使用公式四的次数就一定要是双数。假设完成角块位置复原所使用公式四的次数是单数,还要在后多用一次公式四,使1、2位角块位置互换,保持1、2位棱块位置不变。
判断公式四在角块位置复原中使用次数的方式:将参加循环互换的角块的数量减一,就是要使用公式四的次数。假设复原角块有多个循环,就将每个循环所使用公式的次数相加。上例中,第一循环参加互换的角块(18654)数为5,应用公式4次,第二循环参加互换的角块(1373)数为4,应用公式3次,合计应用公式7次,完成角块位置复原后还要再多用一次公式四。
使用公式四次数为单数时,后要多用一次公式,这样会使1、2位角块错位,我们暂时不管,当后复原都棱块位置时,1、2位角错位自然会复原。
(二)复原方式
调位时把需换位的角块依次调到2位角块应用公式四后再归原位。
1、下层角块(5、6、7、8)调至2位角块(先到7位,再到2位),复原位置,归位:
5位→2位:D2B2,公式四,B2D2
6位→2位:D'B2,公式四,B2D
7位→2位:B2,公式四,B2
8位→2位:DB2,公式四,B2D'
2、上层角块(3、4)调至2位角块(先到7位,再到2位),复原位置,归位:
3位→2位:R2DB2,公式四,B2D'R2
4位→2位:R2B2,公式四,B2R2
五、复原棱块位置
(一)公式
公式四:RU'L'UR'U2LU'L'U2L
(1、2位角块平移互换位,1、2位棱块平移互换位)
(二)复原方式
公式四只是调换1位与2位的棱块,因为这个原因要达到全部棱块完全归位,就一定要逐步一个个将需移动的棱块调到2位,然后应用公式四换位,再归位。
定义棱块位置编码方式:第一看1位棱块,第一个编码为“1”,然后看1位棱块应该移到哪个位置,此位置码为第二个编码,如这种类型推,得出棱位置编码。比如(1891)(364BA7503)表示两个小循环1→8→9→1,3→6→4→B→A→7→5→0→3,一般记为(89)(364BA7503)。
1、下层棱块(5、6、7、8)调至2位(先到8位再到2位),换位,归位:
5位→2位:DMF2,公式四,MF2D'
6位→2位:D2MF2,公式四,MF2D2
7位→2位:D'MF2,公式四,MF2D
8位→2位:MF2,公式四,MF2
2、中层棱块(9、0、A、B)调至2位(先到8位再到2位),换位,归位:
9位→2位:R'MF2,公式四,MF2R
0位→2位:MU2RMF2,公式四,MF2R'MU2
A位→2位:MU2R'MF2,公式四,MF2RMU2
B位→2位:RMF2,公式四,MF2R'
3、上层棱块(3、4)调至2位,换位,归位:
4位→2位:R2MF2,公式四,MF2R2
3位→2位:MRDMR'MF,公式四,MF'MRD'MR'
魔方盲拧要记多少公式?
(一)基本符号
上-U,下-D,左-L,右-R,前-F后-B
MR:中(左右夹,从右看)。MF:中(前后夹,从前看)。
MU:中(上下夹,从上看)
R:右,顺时针90度。R':右,逆时针90度。R2:右,180度
(二)位置编码
顶角位 代码 编号
上前左 UFL 1
上后左 UBL 2
上后右 UBR 3
上前右 UFR 4
底角位 代码 编号
下前左 DFL 5
下后左 DBL 6
下后右 DBR 7
下前右 DFR 8
顶棱位 代码 编号
上前 UF 1
上左 UL 2
上后 UB 3
上右 UR 4
底棱位 代码 编号
下前 DF 5
下左 DL 6
下后 DB 7
下右 DR 8
中棱位 代码 编号
前右 FR 9
前左 FL 0
后左 BL A
后右 BR B
(三)方向编码
方向编码与前面讲解的是完全一样的。判断每个方块的色面方向正确与否时,也是要看该方块的高级色是不是处于所在位置的高级面(是不是面位),面位即属方向正确,不然为方向错误。
面的状态 色的状态
U(上)、D(下)面为高级面 U(上)、D(下)面上的色为高级色
F(前)、B(后)面为中级面 F(前)、B(后)面上的色为中级色
R(右)、L(左)面为低级面 R(右)、L(左)面上的色为低级色
角块 记 棱块 记
方向正确 0 方向正确 0
需顺时针转 1 方向错误 1
需逆时针转 2
二、复原角块方向
(一)公式
公式一:RUR'URU2R'L'U'LU'L'U2L2
(2位角块方向顺时针旋转一次,1位角块方向逆时针旋转一次)
公式二:L'U2LUL'ULRU2R'U'RU'R'
(2位角块方向逆时针旋转一次,1位角块方向顺时针旋转一次)
(二)复原方式
3~8位角块调至2位角块(先到7位,再到2位),变化方向,归位。
1、下层角块(5、6、7、8)调至2位角块(先到7位,再到2位),变化方向,归位:
5位→2位:D2B2,公式,B2D2
6位→2位:D'B2,公式,B2D
7位→2位:B2,公式,B2
8位→2位:DB2,公式,B2D’
2、上层角块(3、4)调至2位角块(先到7位,再到2位),变化方向,归位:
3位→2位:R2DB2,公式,B2D'R2
4位→2位:R2B2,公式,B2R2
三、复原棱块方向
(一)公式
公式三:(MR'U)2MR'U2(MRU)2MRU2
(1、3位上棱块同时原地翻转)
(二)复原方式
2~B位棱块调到3位,按公式三转向,然后调回原位。
1、下层棱块(5、6、7、8)调至3位,变方向,归位:
5位→3位:D2B2,公式三,B2D2
6位→3位:D'B2,公式三,B2D
7位→3位:B2,公式三,B2
8位→3位:DB2,公式三,B2D'
2、中层棱块(9、0、A、B)调至3位,变方向,归位:
9位→3位:R2B,公式三,B'R2
0位→3位:L2B',公式三,BL2
A位→3位:B',公式三,B
B位→3位:B,公式三,B'
3、上层棱块(2、4)调至3位,变方向,归位:
2位→3位:L'B',公式三,BL
4位→3位:RB,公式三,B'R'
四、复原角块位置
(一)公式
公式四:RU'L'UR'U2LU'L'U2L
(1、2位角块平移互换位,1、2位棱块平移互换位)
定义角块位置编码方式:第一看1位角块,第一个编码为“1”,然后看1位角块应该移到哪个位置,此位置码为第二个编码,如这种类型推,得出角位置编码。比如:(186541)(373)表示两个小循环:1→8→6→5→4→1,3→7→3,一般记为(8654)(373)。
因为公式四在调换1、2位角块时,也调换了1、2位的棱块,为了使棱块保持不变,我们使用公式四的次数就一定要是双数。假设完成角块位置复原所使用公式四的次数是单数,还要在后多用一次公式四,使1、2位角块位置互换,保持1、2位棱块位置不变。
判断公式四在角块位置复原中使用次数的方式:将参加循环互换的角块的数量减一,就是要使用公式四的次数。假设复原角块有多个循环,就将每个循环所使用公式的次数相加。上例中,第一循环参加互换的角块(18654)数为5,应用公式4次,第二循环参加互换的角块(1373)数为4,应用公式3次,合计应用公式7次,完成角块位置复原后还要再多用一次公式四。
使用公式四次数为单数时,后要多用一次公式,这样会使1、2位角块错位,我们暂时不管,当后复原都棱块位置时,1、2位角错位自然会复原。
(二)复原方式
调位时把需换位的角块依次调到2位角块应用公式四后再归原位。
1、下层角块(5、6、7、8)调至2位角块(先到7位,再到2位),复原位置,归位:
5位→2位:D2B2,公式四,B2D2
6位→2位:D'B2,公式四,B2D
7位→2位:B2,公式四,B2
8位→2位:DB2,公式四,B2D'
2、上层角块(3、4)调至2位角块(先到7位,再到2位),复原位置,归位:
3位→2位:R2DB2,公式四,B2D'R2
4位→2位:R2B2,公式四,B2R2
五、复原棱块位置
(一)公式
公式四:RU'L'UR'U2LU'L'U2L
(1、2位角块平移互换位,1、2位棱块平移互换位)
(二)复原方式
公式四只是调换1位与2位的棱块,因为这个原因要达到全部棱块完全归位,就一定要逐步一个个将需移动的棱块调到2位,然后应用公式四换位,再归位。
定义棱块位置编码方式:第一看1位棱块,第一个编码为“1”,然后看1位棱块应该移到哪个位置,此位置码为第二个编码,如这种类型推,得出棱位置编码。比如(1891)(364BA7503)表示两个小循环1→8→9→1,3→6→4→B→A→7→5→0→3,一般记为(89)(364BA7503)。
1、下层棱块(5、6、7、8)调至2位(先到8位再到2位),换位,归位:
5位→2位:DMF2,公式四,MF2D'
6位→2位:D2MF2,公式四,MF2D2
7位→2位:D'MF2,公式四,MF2D
8位→2位:MF2,公式四,MF2
2、中层棱块(9、0、A、B)调至2位(先到8位再到2位),换位,归位:
9位→2位:R'MF2,公式四,MF2R
0位→2位:MU2RMF2,公式四,MF2R'MU2
A位→2位:MU2R'MF2,公式四,MF2RMU2
B位→2位:RMF2,公式四,MF2R'
3、上层棱块(3、4)调至2位,换位,归位:
4位→2位:R2MF2,公式四,MF2R2
3位→2位:MRDMR'MF,公式四,MF'MRD'MR'
三阶魔方盲拧高级公式?
二相对棱 翻色
(MU)×2 MU2 (MU)×2 MU2
邻角翻色
(R U R U R U2 R)(L ULULU2L)
Pll公式
(R U R U)(R F)(R2 U R U)(R U R F)
这三个就够用了
盲拧三顺三逆公式
“一” 、点字型(三顺三逆公式:拼魔方时,一字与自己平行)
前顺,右顺,顶顺,
右逆,顶逆,前逆
三阶魔方盲拧公式叫什么?
技巧请看下方具体内容:
公式1、2、3地运用主要是少限度的影响其他6个角块的变化,换句话讲,就是说,固定用右上边的两个角块来来回做交换,已达到让12个棱块复原的目标。这样经过12次的公式运用,魔方本身的8角块并没有出现变化,这样就省去了在复原棱块时记忆角块变化的步骤,这样棱块复原后,角块的位置和顺序完全的还是魔方原始打乱时候的状态。因为我们在记忆整个魔方复原过程的方式是复原一个目标块后同样能准确的清楚其他角块和棱块的位置,目标块复原,其他的都没变那是理想,只是不可能达到的,为了减少记忆量,我们用只影响少块的公式来处理复原目标块的思路,这是盲拧精髓的思想。简单一句话就是:用两个棱块和两个角块做搭桥复原整个魔方。
下述教程的第1个步骤复原棱块就是用右上的两个角块来做搭桥,让12个棱块通过公式1-3的转换一一到位 ;第2个步骤复原角块就是左上的棱块和后上的棱块来做搭桥,让8个角块通过公式5的转换一一到位。
在学习盲拧三阶魔方以前,一定要把哪些基本的公式记忆熟练(这个方向的熟练要求在杂乱的情况也可以很准确正确的完成公式),整个盲拧的过程就是N次的基本公式加上N次的搭桥和N次的反搭桥的过程,盲拧三阶的前阶段重在很好的理解盲拧的思路,中间阶段重在迅速的反应那一步要用那个搭桥公式转换,后阶段重在怎么样找到合适自己的编码规则并迅速准确的记忆整个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