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BecaredOne的骨生长公式真,鱼饲料氨基酸配比使用公式是什么

For Becared One的骨生长公式真的可以长高吗?
当然可以长高啦,For Becared One骨生长公式里面所含的 钙、vd、赖氨酸、精氨酸、谷氨酰胺等,还有锌,都是有助于骨骼生长的
鱼饲料氨基酸配比使用公式?
按照氨基酸的种类不一样,在饵料中添加氨基酸,有三种添加比例,0.1~0.5g/KG.1~2G/KG.1~8G/KG。
比例一、L型丙氨酸、精氨酸、脯氨酸、丝氨酸、苏氨酸,添加比例0.1~0.5g
1、L-丙氨酸,属于甜味氨基酸,能溶于水,对全部的鱼类、水产动物,都拥有强烈的诱食效果,添加比例在0.04~0.5g/kg,不溶于酒精。
2、L-精氨酸,易溶于水,微苦,对鲤鱼、鲫鱼、大马哈鱼有很强的诱食效果,添加比例0.3~0.5/KG。
3、L-脯氨酸,无色、微甜,多用于蛋糕烘焙,少量添加在饵料中,对全部的鱼类有极强的诱鱼效果,添加比例0.1~0.8g/KG。
4、L-丝氨酸,甜味白色,溶于水,遇酸碱都会变味,对鲤鱼、鳗鲡、鳕鱼有很强的诱食效果,对鲶鱼有趋避反应,添加比例0.1~0.5g/KG。
5、L-苏氨酸,甜味白色,高温环境遇酸碱会变味,低温环境无影响,对鳕鱼、鲫鱼、鲤鱼、草鱼都拥有极强的诱食效果,添加比例0.1~0.5g/KG。
比例二、L型甘氨酸、蛋氨酸,添加比例题一~5g/KG
L-甘氨酸,白色、味甜是现在主流的养殖鱼诱食剂,添加比例题一~2g/KG,在野外,对野生淡水鱼、海鱼都拥有强烈的诱食效果。
L-蛋氨酸,微苦,白色,对鲫鱼、鲤鱼都拥有很强的优势效果,但是,添加在发酵的饵料中,或者有酒精的饵料中,就可以被破坏分子结构,丧失诱鱼效果。
比例三、L型赖氨酸、异亮氨酸,添加比例题四~8g/KG
L-赖氨酸很活泼,环境温度温热,就可以被分解,易溶于水,对鲤鱼、鲫鱼、鳟鱼的诱食效果明显,添加比例题四~8g/KG。
化肥尿素的保质期大多数情况下是多长时间?
尿素的保质期是一年,其实就是常说的说,尿素大多数情况下是在当年买下时就一定要施用 ,其实农民在需时才买,除非有用了剩下的尿素放到第二年使用。
从产品形态上来说,尿素作为一种酰铵态氮肥,唯有在潮湿状态下,才可以在脲酶的作用下水解成铵离子,被作物吸收。也正因为尿素的这个特性,故此,我们在尿素库中,都会闻到一股轻微的刺鼻味儿,那就是氨气挥发。比起碳酸氢铵来说,尿素不少了,碳铵的挥发比尿素大多了。
尿素在经过温度变化以后,例如头年未用完,经过了一冬后,第二年搬动时会结块,但不是很严重,这也是因为潮湿的因素。只要未开袋,尿素的肥效不会散失不少,仍旧可以使用。
目前的化肥,在保质期上不是要求太严格,换句话说,已经不既然如此那,重要了,主要是因为大多数化肥都在当期已经用完了,基本涉及不到保持期或者有效期的问题。我们需要大家特别注意的是,一定要注意保存温度和湿度,非常是湿度,绝对不可以在潮湿环境下保存。
目前的生物菌肥非常多,这是需要大家特别注意的。生物菌肥适宜的保存温度在4-20摄氏度,而且,保证储存空间干燥。生物菌肥的保持期是18个月,在温度不适合的环境下,过了生产期6个月,这当中的菌就有可能会被激活。激活后的菌肥就有长毛的表现,这在相对的程度上早一点使菌类进入了生长时间,在没有进入土壤之前就被激活,不利于微生物生长。
故此,我,我们应该在购买生物菌肥时注意看其生产日期,好购买6个月之内的。
有关化肥其它产品的保质期,大多数情况下都在两年左右,也有的5年,我感觉没有什么必要太注意,我们看生产日期,一是为了留下证据,二是初步观察是不是新货。目前农资店销售第二年的货都会告知农民,或者给降价以不要麻烦。从理化性质来讲,大多数情况下不会有哪些问题,菌肥是个特例。
尿素大多数情况下一年的多,不少都是买来直接就用了。
建议检查一下包装,假设没有缺口,没有受潮什么的,大多数情况下两三年也没问题,假设是接触空气或者比较潮,那就有可能挥发掉了
展开都
尿素在市场上出售时没有标注生产日期的情况很少,常在袋子里面。
我们国家标准GB 18382—2023肥料标识 内容和要求中规定自 1月1日起,肥料生产企业生产的肥料销售包装上的肥料标识应满足该标准.
自 1月1日起,肥料生产企业生产的肥料销售包装上的肥料标识应满足该标准;自 7月1日起,市场上停止销售肥料标识不满足该标准的肥料。而该标准第7章标识内容中明确规定,可以在产品合格证、质量证明书或产品外包装上标明肥料产品的生产日期或批号。如真没有,不满足强制性标准,用标准化法开展细则查处。
尿素是由碳、氮、氧和氢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又称脲(与尿发音相同)。其化学公式为 CON2H4、(NH2)2CO 或 CN2H4O,国际非专利药品名称为 Carbamide。外观是白色晶体或粉末。它是动物蛋白质代谢后的产物,一般用作植物的氮肥。
尿素在肝合成是哺乳类动物排出的体内含氮代谢物。这代谢过程称为尿素循环。
尿素是第一种以人工合成无机物质而得到的有机化合物。活力论从此被推翻。
别名:碳酰二胺、碳酰胺、脲
生理
尿素在肝脏出现后融入血液(人体内的浓度在每升2.5至7.5微摩尔当中),后通过肾脏由尿排出。少量尿素由汗排出。
生物以二氧化碳、水、天冬氨酸和氨等化学物质合成尿素。促使尿素合成的代谢途径是一种合成代谢,叫做尿素循环。此过程耗费能量,却很必要。因为氨有毒,且是常见的新陈代谢产物,一定要被消除。肝脏在合成尿素时,需N-乙酰谷氨酸作为调节。
含氮废物具有毒性,出现自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分解代谢(即脱氨基作用是氨基酸在脱去氨基的过程,该过程生成的含氮化合物在肝脏中转化为尿素,不含氮部分转化为糖类或脂肪等)过程。大多数生物一定要再处理之。海生生物一般直接以氨的形式排入海水。陆地生物则转化氨为尿素或尿酸再排出。鸟和爬行动物一般排泄尿酸,其它动物(如哺乳动物)则是尿素。例外如,水生的蝌蚪排泄氨,但是在其蜕变过程转为排泄尿素;大麦町狗主要排泄尿酸,不是尿素,因为其尿素循环中的一个转换酶的基因坏了。
哺乳动物以肝脏中的一个循环反应出现尿素。这循环早在1932年被提出,其反应起点是氨的分解。1940年代澄清瓜氨酸和精氨基琥珀酸的作用后,它已完全被理解。在这循环中,来自氨和 L-天冬氨酸的氨基被转换为尿素,起中介作用的是 L-鸟氨酸、瓜氨酸、L-精氨酸-琥珀酸和 L-精氨酸。
尿素循环是哺乳动物和两栖动物排泄含氮代谢废物的主要途径。但别种生物亦然,如鸟类、无脊椎动物、昆虫、植物、酵母、真菌和微生物。
尿素对生物基本是废物,但仍有正面价值。例如,肾小管里的尿素被引入肾皮质以提升其渗透浓度,促使水份从肾小管渗透回身体再利用。
化学性质
分子式:CO(NH2)2,分子量 60.06 ,CO(NH2)2 无色或白色针状或棒状结晶体,工业或农业品为白色略带微红色固体颗机无臭无味。密度1.335g/cm3。熔点132.7℃。溶于水、醇,不溶于乙醚、氯仿。呈微碱性。可与酸作用生成盐。有水解作用。在高温下可进行缩合反应,生成缩二脲、缩三脲和三聚氰酸。加热至160℃分解,出现氨气同时变为氰酸。因为在人尿中含有这样的物质,故此,取名尿素。尿素含氮(N)46%是固体氮肥中含氮量高的。
生产方式:工业上用液氨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直接合成尿素,化学反应请看下方具体内容。
尿素在酸、碱、酶作用下(酸、碱需加热)能水解生成氨和二氧化碳。
对热不稳定,加热至150~160℃将脱氨成缩二脲。若快速加热将脱氨而三聚成六元环化合物三聚氰酸。(机理:先脱氨生成异氰酸(HN=C=O),再三聚。)
与乙酰氯或乙酸酐作用可生成乙酰脲与二乙酰脲。
在乙醇钠作用下与丙二酸二乙酯反应生成丙二酰脲(又称巴比妥酸,因其有一定酸性)。
在氨水等碱性催化剂作用下能与甲醛反应,缩聚成脲醛树脂。
与水合肼作用生成氨基脲。
2NH3+CO2→NH2COONH4→CO(NH2)2+H2O尿素易溶于水,在20℃时100毫升水中可溶解105克,水溶液呈中性反应。尿素产品有两种。结晶尿素呈白色针状或棱柱状晶形,吸湿性强。粒状尿素为粒径1~2毫米的半透明粒子,外观光洁,吸湿性有明显改善。20℃时临界吸湿点为相对湿度80%,但30℃时,临界吸湿点降至72.5%,故尿素要不要在盛夏潮湿气候下敞开存放。现在在尿素生产中加入石蜡等疏水物质,其吸湿性大大下降。
尿素是一种高浓度氮肥,属中性速效肥料,也可以用了生产各种复合肥料。在土壤中不残留任何有害物质,长时间施用没有不良影响。畜牧业可用作反刍动物的饲料。 但是在造粒中温度过高会出现少量缩二脲,又称双缩脲,对作物有抑制作用。我们国内规定肥料用尿素缩二脲含量应小于0.5%。缩二脲含量超越1%时,不可以做种肥,苗肥和叶面肥,其他施用期的尿素含量也不要过多或过于集中。
尿素是有机态氮肥,经过土壤中的脲酶作用,水解成碳酸铵或碳酸氢铵后,才可以被作物吸收利用。因为这个原因,尿素需要在作物的需肥期前4~8天施用。
大多数情况下是1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