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的等效阻抗公式,电容电感的计算公式
电容的等效阻抗公式?
阻抗公式:Z= R+j ( XL–XC)。
阻抗Z= R+j ( XL –XC) 。其中R为电阻,XL为感抗,XC为容抗。如果( XL–XC) 0,称为“感性负载”;反之,如果( XL –XC) 0称为“容性负载”。电感的感抗、电容的容抗三种类型的复物,复合后统称“阻抗”,写成数学公式。
交变电路中 (高中阶段)不计温度影响。
电阻 , R=ρL/S 不随交流电的频率变化。
电感 , 感抗 XL=2πfL 随交流电的频率增加,感抗增大。
电容 , 容抗 XC=1/2πfL 随交流电的频率增加,容抗减小。
在电阻、电感、电容并联电路中,
1/R总=1/R+1/XL+1/XC。
容抗公式:Xc=1/ωc
(100+j200-j400)/(100+j200)*(-j400)=-32+24j。这个就是复数的计算,反复变形就能算出来。
实验证明,容抗和电容成反比,和频率也成反比。如果容抗用Xc表示,电容用C表示,频率用f表示,那么正弦交流电下的容抗
Xc=1/(2πfC)
Xc = 1/(ωC)= 1/(2πfC)
Xc--------电容容抗值;欧姆
ω---------角频率(角速度)
π---------圆周率,约等于3.14
f---------频率,我国国家电网对工频是50Hz
C---------电容值 法拉
扩展资料:
①容抗产生原因:
电容器接到交流电源时,实际上自由电荷也没有通过两极间的绝缘介质,只是由于两极板间的电压在变化,当电压升高时,电荷向电容器的极板上聚集,形成充电电流;当电压降低时,电荷离开极板,形成放电电流。
电容器交替进行充电和放电,电路中就有了电流,表现为交流“通过”了电容器。问题是在给电容器充电的同时,积累在两极板上的电荷又会排斥将要到达两极板的电荷,因此对交变电流也有阻碍作用。
②类比-感抗:
交流电也可以通过线圈,但是线圈的电感对交流电有阻碍作用,这个阻碍叫做感抗。交流电越难以通过线圈,说明电感量越大,电感的阻碍作用就越大;交流电的频率高,也难以通过线圈,电感的阻碍作用也大。
实验证明,感抗和电感成正比,和频率也成正比。如果感抗用XL表示,电感用L表示,频率用f表示,那么其计算公式为:
XL= 2πfL=ωL
感抗的单位是欧。知道了交流电的频率f(Hz)和线圈的电感L(H),就可以用上式把感抗计算出来。电感的单位是“亨利(H)”我们可利用电流与线圈的这种特殊性质来制成不同大小数值的电感器件,以组成不同功能的电路系统网络。
电容、电感、电阻的详细公式计算?
电感与电容串联后,总的阻抗Rz(注意不能称为电阻)等于感抗Rl和容抗Rc之差的绝对值,也就是Rz=IRc-RLI。
如果电路中还有纯电阻Rr,则总电阻为电阻的平方与容抗感抗之差的平方和再开方,即公式:
Rz=√(Rr^2+(Rc-RL)^2)
电阻分别于电容、电感串联或并联时阻抗的求法?
容抗: Xc=1/(2×3.14fC) 感抗: XL=2×3.14fL 电阻、电容、电感串联时的总阻抗: Z=根号[R平方+(XL-Xc)平方] 电阻、电容、电感并联时的总阻抗: Z=1/根号[(1/R)平方+(1/XL-1/Xc)平方]
电阻与电容串联电路中阻抗的计算?
若两个电阻分别是R1和R2,电容是C,当通过的是交流电时,交流电的频率是f,则容抗Xc=1/(2*πfC)总的阻抗是X=根号[(R1+R2)^2+Xc^2)]=根号{(R1+R2)^2+[1/(2*πfC)]^2}注:因为电阻的电压与电容器的电压有90度的相位差。
等效阻抗计算公式?
阻抗公式:Z= R+j ( XL–XC)。
阻抗Z= R+j ( XL –XC) 。其中R为电阻,XL为感抗,XC为容抗。如果( XL–XC) 0,称为“感性负载”;反之,如果( XL –XC) 0称为“容性负载”。电感的感抗、电容的容抗三种类型的复物,复合后统称“阻抗”,写成数学公式。
交变电路中 (高中阶段)不计温度影响。
电阻 , R=ρL/S 不随交流电的频率变化。
电感 , 感抗 XL=2πfL 随交流电的频率增加,感抗增大。
电容 , 容抗 XC=1/2πfL 随交流电的频率增加,容抗减小。
在电阻、电感、电容并联电路中,
1/R总=1/R+1/XL+1/XC。
并联阻抗计算公式?
并联电阻的计算公式为:设并联电路有n个电阻组成,电阻的阻值为Ri(1=i=n)则并联电路的总阻值R=(R1*R2*…*Rn)/(R1+R2+…+Rn)。
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的倒数之和。
对于n个相等的电阻并联,公式就简化为R并=R/n。
并联电路:并联的各支路电压相等,干路电流等于各个支路和。
扩展资料:
并联电路的相关计算公式:
1、总电流的计算,I总=I1+I2+……+In。即总电流等于通过各个电阻的电流之和。
2、总电压的计算,U总=U1=U2=……=Un,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且等于总电压。
并联电路的特点:
1、电压的关系:U=U1=U2。
2、电流的关系:I=I1+I2
3、电阻的关系:1/R=1/R1+1/R2。
4、电功的计算:W=U*I*t。
5、电功率的定义式:P=W/t,常用公式:P=U*I。
高压断路器加装并联电阻的目的是限制操作过电压。并联电阻一般有金属丝电阻和线性陶瓷电阻。
电感的感抗为XL
电容的容抗为Xc
当LC串联时
电路的总阻抗为Z=√ (XL-Xc)^2
当LC并联时
电路的总阻抗为Z=√ (1/Xc-1/XL)^2
电感与电容串联总的电阻计算公式是什么?
电容与电感串联,总电抗为:
x=j(xl-xc)
再与电阻并联的总阻抗为:
z=rj(xl-xc)/[r+j(xl-xc)]
电容与电阻串联,总阻抗为:z`=r-jxc
再与电阻并联的总阻抗为:
z=rz`/(r+z`)
电容越大阻抗是越小还是越高?
从理论上(即假设电容为纯电容)说,电容越大,阻抗越小,通过的频率也越低。但实际上超过1μF 的电容大多为电解电容,有很大的电感成份,所以频率高后反而阻抗会增大。
有时会看到有一个电容量较大电解电容并联了一个小电容,这时大电容通低频,小电容通高频。电容的作用就是通高阻低,通高频阻低频。
电容越大阻抗是越小,流过电流的能力越强,大容量电容都用来滤波,效果比小容量电容好,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