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春秋时诸候国。
吴国(公元前12世纪一公元前473年),出现长江下游的姬姓诸候国。也称勾吴,工吴,攻吾,大吴,天吴,皇吴。吴国境位于今苏皖两省长江以南部分及环太湖的浙江北部。太湖流域是吴国核心。国都前期在梅里(今无锡梅村),后期在吴(今苏州)。吴国是春秋中后期强大的诸侯国。在阖闾,夫差时达到了巅峰。
吴国(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473年),出现长江下游地区的姬姓诸侯国 ,也叫勾吴、工吴、攻吾、大吴、天吴、皇吴。
吴国国境位于今苏皖两省长江以南部分还有环太湖浙江北部,太湖流域是吴国的核心。国都前期位于梅里(今无锡梅村),后期位于吴(今江苏苏州)是春秋中后期顶级大的诸侯国之一,在吴王阖闾、夫差时达到鼎盛。
吴国鼎盛时灭亡淮夷、徐夷、州来、巢、钟离、钟吾、邗等一众东夷之国和楚国属国而疆域大为扩张,成为东南霸主。吴国还曾击败郯、胡、沈、陈、许、蔡、顿、鲁,柏举之战攻入楚都迫使楚国迁都,夫椒之战南服越,艾陵之战北败齐,黄池之会会盟晋。吴钩是冷兵器里的典范,充满传奇色彩,历代文人写入诗篇,成为驰骋疆场、骁勇善战、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
吴国有季札通习中原礼乐。有孙武、伍子胥等名将,诞生《孙子兵法》,开凿邗沟(今京杭大运河)。出火爆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典故。前473年,越王勾践复仇吞并吴国。
据史书记载周太王生有三子,长子太伯(泰伯)、次子仲雍和小儿子季历。 季历的儿子姬昌聪明早慧,深受太王宠爱。周太王想传位于姬昌,但按照当时传统应传位于长子,太王因为这个原因郁郁寡欢。泰伯明白父亲的意思后,就和二弟仲雍借为父采药的机会一起逃到荒凉的江南,定居于梅里(今江苏无锡的梅村),自创基业,建立了勾吴古国。
太伯、仲雍"断发文身",接受当地习俗,主动融入当地社会,并把中原先进的农耕技术带到当地,于是上千小部族,自愿归详细内容记录于太伯。"泰伯奔吴",无疑是一次中原文化与东南文化的融合与交流,对长江下游地区的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
太伯死,无子,其弟仲雍继位;就是吴仲雍。仲雍死,其子季简继位。季简死,其子叔达继位。叔达死,其子周章继位。那时正值武王战胜殷纣,找寻太伯、仲雍的后代,找到了周章。周章已经是吴君,就此仍封于吴。又把周章之弟虞仲封在周北边的夏都故址,就是虞仲,位列诸侯。
周章死,其子熊遂继位。熊遂死,其子柯相继位。柯相死,其子强鸠夷继位。强鸠夷死,其子余桥疑吾继位。余桥疑吾死,其子柯卢继位。柯卢死,其子周繇继位。周繇死,其子屈羽继位。屈羽死,其子夷吾继位。夷吾死,其子禽处继位。禽处死,其子转继位。转死,其子颇高继位。颇高死,其子句卑继位。这时晋献公灭掉了周北虞公,为的是开拓晋国版图、征伐虢国。句卑死,其子去齐继位。去齐死,其子寿梦继位。寿梦继位后吴国方始越来越强大,自称为王。
从太伯创建吴国开始计算,到第五代时武王胜殷朝,封其后代为二国:其一为虞国,在中原地区,其一为吴国,在夷蛮地带。到第十二代时晋国灭掉了中原地区的虞国。又过了两代,夷蛮地带的吴国兴盛起来。总计从太伯至寿梦共传十九代人。
公元前584年(王寿梦二年),楚国流亡在外的大夫申公巫臣怨恨楚国大将子反,逃到晋国,由晋出使吴国,教给吴国用兵之术和车战之法,让他儿子做吴国的行人之官,吴国从此启动与中原各国交往。吴国启动派兵征伐楚国。前570年(王寿梦十六年),楚共王征伐吴国,直至衡山。
公元前561年(王寿梦二十五年),王寿梦死。寿梦有四个儿子:长子叫诸樊,次子叫余祭(zhài,寨),三子叫余昧,四子叫季札。季札贤能,寿梦生前也曾想让他继位,但季札避让不答应,于是让长子诸樊继位,总理诸种事务,代理执掌国政。
公元前560年(王诸樊元年),诸樊服丧期满,要把君位让于季札。季札推辞说:"曹宣公死后,各国诸侯和曹国人都觉得新立的曹君不义,想要立子臧为曹君,子臧离开曹国,以成全曹君继续在位。君子评论子臧说他'能遵循节义'。您作为长子本是合理的继位人,谁敢干犯您呢!当国君不是我应有之节。我虽无能,也愿学习子臧那样的义举。"吴国人坚持要立季札,他反到是抛弃了家室财产去当农民,吴人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秋天,吴又征伐楚国,楚打败了吴军。前557年(王诸樊四年),晋平公方始继位。
公元前548年(王诸樊十三年),王诸樊死去。留下遗命把君位传给其弟余祭,目标是想按次序以兄传弟,一定要把国位后传至季札为止,来满足先王寿梦的遗愿。而且,因为兄弟们都赞赏季札让国的高风亮节,各位考生都想把国君之位让给别人,这样就可以依次渐渐传到季札身上了。季札被封在延陵,因为这个原因号为延陵季子。
公元前482年(夫差十四年)春,吴王北上与诸侯盟会于黄池,想称霸中原保全周室。六月丙子,越王勾践伐吴。乙酉,越兵五千人与吴兵交战。丙戌,俘获吴国太子友。丁亥,越军进入吴国。吴人向夫差报告失败的消息,吴王害怕有人泄露消息,让会盟的诸侯听到这个消息,于是怒斩七人于帐前。 七月辛丑,吴王与晋定公争夺盟主之位。吴王说:"在周室宗族中我的祖先排行大。"晋定公说:"在姬姓诸国中唯有我晋国当过霸主。"晋国大夫赵鞅发怒,要攻吴王,这才让晋定公当了盟主。吴王盟会已毕,与晋定公分手,想伐宋国。太宰嚭说:"你能打败宋国,但你不可以留下来占有它。"于是领兵归国。吴国没有了太子,国内空虚,吴王在外很久,士卒疲惫,于是就派使者带上厚礼与越国媾和。
公元前478年(夫差十八年),越国更强大。越王勾践率兵伐吴,大败吴兵于笠泽。楚国灭了陈国。
公元前476年(夫差二十年),越王勾践再次伐吴。前475年(夫差二十一年),越兵围困吴国。前473年(夫差二十三年)十一月丁卯,越国打败吴国。越王勾践想把吴王夫差流放甬东,给他百户人家,让他住在那里。吴王说:"我老了,不可以再侍奉越王。我后悔不听子胥之言,让自己陷到这个地步。"于是自杀而死。越王灭掉吴国,杀死了太宰嚭,因为他不忠于主上,然后引兵归国。
三国-吴国 三国时的吴国(公元222年-280年),早时间是在吴大帝孙权,终于乌程侯孙皓,共4帝。吴国在三国中拥有地利,依靠长江天险与魏国抗衡。 东汉末年,地方豪强势力快速提高,各地豪强纷纷起兵割据自立,一时间全国又陷入内战混乱之中。
曹操初据有兖州,复收编了青州黄巾军三十万,势力渐强。
三国时的吴国(公元222年-280年),早时间是在吴大帝孙权,终于乌程侯孙皓,共4帝。吴国在三国中拥有地利,依靠长江天险与魏国抗衡。
三国时期虽然仍有持续性的战争,这当中比较著名的有蜀、吴争夺荆州的战争,蜀、魏争夺汉中的战争,和魏灭蜀、晋灭吴的战争。
三国的军事实力以魏国顶级,吴国次之,蜀国弱。晋武帝太康元年(280),晋灭吴。至此,三国时代宣告终结。
吴国(229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 ),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为孙吴。因为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又在三国东部,故也称东吴。
魏黄初二年(221年)八月,孙权名义上依附曹魏,被册封为吴王。黄初三年(222年)十月,临江拒守,宣布独立,改年号为黄武,成为独立的吴王国,和曹魏、蜀汉三足鼎立。黄武八年(229年)四月丙申(5月23日),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称帝,孙吴正式建国,改年号为黄龙。九月,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 。黄龙二年(230年),孙权派卫温、诸葛直率甲士万人航海到台湾省(时称夷洲),这是中国的政治势力首次达到台湾省。
孙吴全盛疆域涵盖汉末扬州与荆州大部地区及交州全境,后分交州东北部为广州。孙吴大力发展经济,对江南地区的开发做出了重要奉献。
天纪四年(280年)5月1日,孙吴被西晋灭亡,标志着中国汉末三国以来割据局面的彻底结束。
孙吴是三国里存在时间久的国家,历四帝,共历经52年(假设自公元222年成为吴王开始计算是59年)。
吴大帝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县(今浙江杭州市富阳区)人。三国时期孙吴的建立者(229年-252年5月21日在位)。

孙权的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成为一方诸侯。
建安十三年(208年),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并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夯实三国鼎立的基础。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派吕蒙成功袭取刘备的荆州,使领土面积大大增多。
三世纪时孙权建立的政权。史称孙吴或东吴。首都启动建于吴(今苏州),后来孙权筑石头城建业(今南京)。
东汉末年,吴郡富春人孙坚任长沙太守,曾带兵参加讨伐董卓。191年(初平三年),孙坚征荆州刘表、黄祖时战死,年仅37岁。
孙坚子孙策在孙坚死后投靠袁术,向袁术借兵马,率兵攻占扬州。在袁术自行称帝后,与其决裂,自立门户。
曹操控制的许昌朝廷拜其为讨逆将军,封吴侯。建安五年(200年)夏,孙策被前吴郡太守许贡的门客暗杀,死亡,时年二十六岁。
孙策死后,其弟孙权继位,继承其兄遗志,在短时间内稳住了江东形势。其后孙权一个方面镇压扬州境内的山越反叛,同时三征黄祖,谋求据有荆州和江夏。建安十三年(208年),荆州牧刘表死。曹操军也在这时南下征荆州。
继任荆州牧的刘琮投降曹操。曹操在取得荆州后面,进一步谋划攻打孙权占据的江东。后孙权联合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此后曹操退守北方,占据荆州(今湖南、湖北、河南南部)北部的南阳郡、江夏郡局部及南郡局部地区。
孙权派周瑜和韩当等将领攻占江陵。这一时期,刘备则攻下了荆州南部的长沙、桂阳、武陵、零陵四郡。后孙权将南郡借给刘备。
同时在建安十五年,孙权获取了交州。在刘备取蜀后面,孙权向刘备索讨荆州,后双方同意以湘江为界,长沙、桂阳、江夏属孙权;零陵、武陵、南郡属刘备。建安二十四年,孙权向曹操称藩,派吕蒙趁关羽攻襄阳时袭夺荆州,至此刘备势力被逐出荆州。
220年曹丕称帝,第二年刘备称帝,分别建立魏、蜀。
刘备称帝后,就是以复仇之名向孙权发动夷陵之战。孙权先向曹丕称臣,被封为吴王,都武昌(今鄂州市),以不要两线作战。
222年,刘备在猇亭被吴镇西将军陆逊击败,基本上全军覆没,刘备不久就在白帝城病死了。战争结束后,蜀相诸葛亮遣邓芝出使吴国,吴蜀恢复同盟。
孙权断绝了与曹魏的短暂同盟,致使魏文帝曹丕先后三次对吴用兵,均无功而还。
后曹休又在228年在石亭对吴用兵,亦遭陆逊,全琮和朱桓等人迎击而失败。
黄龙元年(229年,魏太和三年,蜀汉建兴七年)四月丙申,孙权称帝,国号吴,改元黄龙是为吴大帝
孙吴势力发迹于孙坚、孙策时期。孙坚为孙权之父,参加讨伐黄巾军及董卓的战役,起初活动在淮南一带。孙坚死后,其长子孙策渐渐向江东发展,夯实基础,孙策死后,其弟孙权接任孙吴政权。吴启动建都于吴郡(治今江苏苏州),后筑石头城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
222年(魏黄初三年)孙权为吴王,吴国始立,名义上依详细内容记录于曹魏,实质上已脱离曹魏独立。229年(黄龙元年)5月23日,孙权于武昌称帝,建立吴帝国,史称“孙吴”。
孙家基业的建立要从孙坚说起。《三国演义》中称他是“江东猛虎”,就足以说明他的勇猛。据记载,他17岁就单挑强盗,名声显赫。
公元172年,会稽的盗贼在句章造反,自称阳明皇帝”,而孙坚以郡司马的职位招募了千余人便与州兵合破许昌,被朝廷诏孙坚真除盐渎丞。
公元184年,他加入了镇压黄巾起义军的战斗,招募千余人,所向无前,大破黄巾军,被封为别部司马。但后来在征战刘表和黄祖的途中战死,年仅37岁。
孙坚死后,孙策率领部众投靠袁术,向袁术借兵马攻占了扬州。但后来袁术称帝,孙策便与其决裂,另谋生路。
此后孙策始向江东发展 。他得到周瑜等人的助力,驱逐暂驻曲阿的扬州刺史刘繇,逼降会稽太守王朗。
196年献帝都许以后 ,孙策拒袁术而联曹操,受封为吴侯。自此,东吴的基业便基本稳定下来,但这个时候,孙策被前吴郡太守许贡的门客暗杀,死亡,时年二十六岁。
因为这个时候,北方的曹魏持续性发展起来,东吴不可以不积蓄力量与曹操大军对抗。而因为这个时候刘备无路可走,且决心抗曹,两国便联合起来,完成了史上未见的壮举: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可以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些,夯实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这场战争中,孙刘联军火烧战船,大破曹军,后完成了自保,也进一步夯实了基业。
后来的孙权,做了两件事,减弱了北方两大势力的威胁。
第一件事便是,孙权破关羽,占领了荆州,从此限制了蜀国的势力。
第二件事便是,在被魏国封为吴王后,获取了夷陵之战的成功。
到目前,东吴已经完全具备与北方抗衡和称帝的实力了。于是在魏皇称帝后,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建都武昌(今湖北鄂州),后迁建业(今江苏南京)。
这个时候,东吴共有两大矛盾:
第一条是东南州郡的山越人,联合曹魏,建立割据政权,寻找扩张。孙吴统治的几十年中,山越人大体与汉人趋于融合。
第二则是淮南巢湖地区抗拒曹魏的压力。孙权封割据辽东的公孙渊为燕王,吴帝孙权派太常张弥、执金吾许晏、将军贺达领兵一万多人,不少金银财宝,试图控制辽东,结果使者被公孙渊斩杀。这便成为了一个巨大的隐患。
公元241年,孙权的长子孙登死亡,孙权便立孙和为太子,不久封孙霸为鲁王,后引发了“二宫之争”。
“二宫之争”后,孙和被废,孙霸被赐死,后孙亮做了太子。
公元252年,孙权驾崩,享年71岁。孙亮继位,由诸葛恪,孙弘,孙峻等辅政。
后来孙峻借诸葛恪征伐淮南失败之事除掉了诸葛恪,执掌了大权。孙峻病死后,他的从弟孙綝掌握并熟悉了大权,后孙綝废孙亮为会稽王,改立孙休为帝,不久孙綝又为孙休所杀。从此结束了朝廷命官掌权的时候代。
公元264年,孙休病死,这个时候蜀汉亡国,交趾又叛吴降魏,东吴国内形势不稳,需明君执政。
孙皓一开头还以“仁道”治国,开仓济贫,体恤人民,但因为国弊已久,国力不济,没办法挽回。
后来的孙皓,启动残暴不堪,致使东吴的衰退加剧,幸亏有陆抗、陆凯等大臣的全力支持才让东吴苟延残喘。
陆抗死后,公元280年,在晋军王浑、杜预、王浚和贾充等人的进攻下,东吴就此亡国。
吴国有大概2500年历史。
因为吴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古老的部落和国家,从公元前770年左右的春秋时期吴越部落启动形成,一直延续至公元473年被南朝宋所灭。
这之后的历史上,吴地又在南唐、元、明、清等多个朝代中都拥有重要的地位和奉献。
故此,按照历史记载,吴国大概有2500年历史。
除开这点吴国在文化、经济、社会等方面都具有丰富多彩的特点和成果,如吴语、吴剧、吴绣、吴市等,值得深入了解和探索。
战国时吴国大概在公元前1200年至前473年被勾践所灭,距今2500年至3200年;
三国时吴国,公元222~280年,距今1800年
五代十国时期的吴国政权共存在三十五年。公元902年,杨行密受封成为吴王,杨吴政权自此建立。至937年吴灭亡。
孙吴是三国之中历时久的国家,历四帝,共52年(自公元222年开始计算则为59年)。222年(魏黄初三年)孙权为吴王,名义上依详细内容记录于曹魏,实质上已脱离曹魏控制。229年5月23日,孙权称帝,孙吴正式建国。 东吴是自公元229年建立到公元280年5月1日灭亡,东吴的灭亡标志着三国的结束,历史进入西晋时期。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的情况,各位考生都比较熟悉了。大家针对曹操统一北方,刘备经营西川比较熟悉,但针对东吴是咋建立起来的,却总是不太了解。这里是有原因的,一来,东吴的主要建立者孙策很年轻时就去世了,而他的继任者孙权在位时间长,光芒盖过了孙策。二来,东吴起初的割据势力都不太有名,故此,不太被人关注到。今天我们就来梳理一下,东吴基业的形成过程,其实就是常说的孙策一统江东的过程。
一、江都描绘蓝图。与刘备与诸葛亮在南阳讨论天下大势一样。孙策出师前也找了个名士讨论发展方向。这个名士叫张纮,他是扬州一带有名的饱学之士。与刘备不一样的是,孙策已是胸有成竹,他讲到江东地区是个发展的好地方;与诸葛亮不一样的是,这个张纮,从头到尾没有发表自己的见解,也没有这之后跟从孙策起兵。
二、击刘繇。江东又称为扬州,扬州之下有六个郡。而扬州势力大就是扬州刺史刘繇。孙策起兵时唯有一千人马,他借助袁术与刘繇的矛盾,取得一定支持;还利用孙氏的声望,沿路招集了不少部队。
孙策与刘繇作战时,腿上中了箭。他令手下佯装自己阵亡,引得刘军放松警惕,然后在战场上突然现身,大败刘军。刘繇被击败了,但成功果实却被袁术拿走了。孙策没办法,只要继续率兵向南进发。
三、击王朗。王朗是会稽太守。会稽就是今天的绍兴地区。王朗收留了被孙策击败的严白虎,决心抵抗孙策。孙策猛攻会稽,无奈该城防守严密,城高壕深,总是打下不来。孙策就用了一招声东击西,派后攻打另一个要点,王朗连忙分兵去救,结果被都消灭。于是王朗弃城而逃,后被俘虏。会稽郡就到了孙策手中。
四.击陈瑀。陈瑀是吴郡太守,在今天的苏州一带。陈瑀启动与孙策和好,但当孙策带兵出行后,他联络各地势力,想袭击孙策的后路。孙策十分生气,杀了一个回马枪,把陈瑀打败,继而消灭了吴郡的其他势力,把吴郡彻底平定了。
五、击刘勋。上面提到过扬州刺史刘繇,他被击败后,不久去世。他手下的武装被刘勋接管,刘勋占据了今天江西一带,势力也壮大起来。对这一,孙策一个方面示弱,其实就是常说的表面上对他很尊敬,使其放松防备;另外一个方面暗是集结部队。有一次,刘勋率部离开大本营去了别处,孙策趁机攻打他的大本营,等到刘勋回来时,又正好中了埋伏,致使全军大败,再也没有力量对抗孙策了。
六、击黄祖。黄祖是孙策的仇人,孙策的父亲孙坚就是在与黄祖的交战中被杀的。黄祖占据着江夏,其实就是常说的今天湖北部分省市。孙黄之战打得异常惨烈,黄祖几万部队都被消灭,黄祖只身逃脱。而孙策也冒着非常大的风险,亲自在枪林箭雨中穿行指挥。击败了黄祖,报了大仇,也打下了江东的基础,马上,孙策论功行赏,将有功之人具体安排到各个地方担任要职。
从上文可以看得出来,孙策建立的东吴基业,主要打败了5个人,占领了江东6个郡,这才完成的。这一过程唯有短短六七年时间,只见孙策的作战效率是很高的。假设孙策可以活得更久一部分,说不定长江以南这一块地区都是他的了。
历史
1:222年,孙权称王,定都建业,吴国建立,孙权就是吴大帝。
孙权统治时,江东经济有显著发展。北人南来,山越出居平地,劳动力增多。长江两岸地区都设有屯田区,这当中毗陵屯田区(今江苏常州、镇江、无锡一带)大。会稽郡农业生产比较发达。历代相继修成的浙东运河和江南运河在孙吴时发挥了通航效益。江南运河云阳至京口(今江苏丹阳至镇 江)一段流经山间,不便通航,吴没有取得修整。云阳以西开辟破冈渎,使秦淮河和江南运河联通,为三吴至建业的便捷水道。丝织业启动在江南兴起,但织造技术还不高,故此,蜀锦成为重要的输入物资。铜铁冶铸继承东汉规模而有发展规律,青瓷业也在东汉釉陶制造基础上走向成熟。因为河海交通的需,造船业很兴旺,海船常常北航辽东,南通南海诸国。黄龙二年(230)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即今台湾,这是大陆与台湾省联系的早记录,吴国使臣朱应、康泰泛海至林邑(在今越南南部)、扶南(在今柬埔寨境)诸国。大秦商人和林邑使臣也曾到达建业。
经济的蓬勃发展和进步,与外界交往的增多,促进了攻江南文化的提升,产生了一批知名的经学家和文史之士,如虞翻、陆绩、韦昭。佛教启动在江南传播,居士支谦从洛阳南来,世居天竺的西域僧康僧会稍晚从交趾北上。他们在建康译经传法,影响颇大。道教在南方民间继续流传。
孙吴诸以私兵随孙氏征战,孙吴屡以国家佃客赐给功臣,功臣时常拥有多至于数县的俸邑,因而渐渐形成吴国武将世袭领兵的制度。同时,江南也产生了象吴郡的顾、陆、朱、张那样的占有非常多土地和童仆,而且,各有门风,世居高位的大族。他们和世袭领兵的武将同是孙吴政权的主要支柱。
2:东汉末年,吴郡富春人孙坚任长沙太守,曾带兵参加讨伐董卓。191年(初平三年),孙坚征荆州刘表、黄祖时战死,年仅37岁。 孙坚子孙策在孙坚死后投靠袁术,向袁术借兵马,率兵攻占扬州。在袁术自行称帝后,与其决裂,自立门户。
曹操控制的许昌朝廷拜其为讨逆将军,封吴侯。建安五年(200年)夏,孙策被前吴郡太守许贡的门客暗杀,死亡,时年二十六岁。 孙策死后,其弟孙权继位,继承其兄遗志,在短时间内稳住了江东形势。其后孙权一个方面镇压扬州境内的山越反叛,同时三征黄祖,谋求据有荆州和江夏。建安十三年(208年),荆州牧刘表死。曹操军也在这时南下征荆州。继任荆州牧的刘琮投降曹操。
曹操在取得荆州后面,进一步谋划攻打孙权占据的江东。后孙权联合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此后曹操退守北方,占据荆州(今湖南、湖北、河南南部)北部的南阳郡、江夏郡局部及南郡局部地区。孙权派周瑜和韩当等将领攻占江陵。
这一时期,刘备则攻下了荆州南部的长沙、桂阳、武陵、零陵四郡。后孙权将南郡借给刘备。同时在建安十五年,孙权获取了交州。在刘备取蜀后面,孙权向刘备索讨荆州,后双方同意以湘江为界,长沙、桂阳、江夏属孙权;零陵、武陵、南郡属刘备。建安二十四年,孙权向曹操称藩,派吕蒙趁关羽攻襄阳时袭夺荆州,至此刘备势力被逐出荆州。
220年曹丕称帝,第二年刘备称帝,分别建立魏、蜀。刘备称帝后,就是以复仇之名向孙权发动夷陵之战。孙权先向曹丕称臣,被封为吴王,都武昌(今鄂州市),以不要两线作战。222年,刘备在猇亭被吴镇西将军陆逊击败,基本上全军覆没,刘备不久就在白帝城病死了。战争结束后,蜀相诸葛亮遣邓芝出使吴国,吴蜀恢复同盟。
孙权断绝了与曹魏的短暂同盟,致使魏文帝曹丕先后三次对吴用兵,均无功而还。后曹休又在228年在石亭对吴用兵,亦遭陆逊,全琮和朱桓等人迎击而失败。黄龙元年(229年,魏太和三年,蜀汉建兴七年)四月丙申,孙权称帝,国号吴,改元黄龙是为吴大帝。
孙坚打基础,孙策开疆拓土,基本占领江东六郡,孙权赤壁之战打败曹操,夷陵之战打败刘备,稳固统治,称帝建立吴国
吴国并非蛮夷,它之故此,能诞生,竟然源自于周文王爷爷的私心
东吴
中国汉末三国时期东南部政权

吴国,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之为孙吴。因为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又居于三国之东,故亦称东吴。孙吴是三国之中历时久的国家,历四帝,共52年。魏黄初年间,孙权名义上依详细内容记录于曹魏,并受封吴王。
以上就是本文吴国的历史,三国的吴国始末是哪里的全部内容
本文链接:https://www.china-share.com/jianzhugc/202308102050764.html
发布于:华宇考试网(https://www.china-share.com/)>>> 消防设施操作员真题试卷栏目(https://www.china-share.com/xiaofangczy/zhenti/)
投稿人:网友投稿
说明:因政策和内容的变化,上文内容可供参考,终以官方公告内容为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华宇考试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对内容有建议或侵权投诉请联系邮箱:e8548113@foxmail.com
关注本站了解更多关于文吴国的历史,三国的吴国始末是哪里和消防设施操作员真题试卷的相关信息。
本文主要针对吴国的历史,三国的吴国始末是哪里和吴国历史等几个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吴国的历史有一个初步认识,对于今年数据还未公布且时效性较强或政策频繁变动的内容,也可以通过阅览本文...
2023-08-10
本文主要针对历史都是真实的吗,历史事情都是真实的吗和历史知识问答等几个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历史都是真实的吗有一个初步认识,对于今年数据还未公布且时效性较强或政策频繁变动的内容,也...
2023-08-10
本文主要针对公共卫生复试可能问的几个问题,2023年山东省卫生类事业编考试时间和在职公共卫生硕士真题等几个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公共卫生复试可能问的几个问题有一个初步认识,对于今年数...
2023-08-09
本文主要针对乳山的来历,乳山历史故事简介和乳山的历史等几个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乳山的来历有一个初步认识,对于今年数据还未公布且时效性较强或政策频繁变动的内容,也可以通过阅览本文做...
2023-08-09
本文主要针对中班投掷指南中目标要求,投掷游戏名称大全和小学生投掷游戏教材分析等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中班投掷指南中目标要求有一个初步认识,对于今年数据还未公布且时效性较强或政策频繁变动...
2023-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