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第二课堂教学”,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分别指什么课程

什么是“第二课堂教学”?
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以外,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各自不同的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各种多样的教育活动,都是第二课堂活动(或称为课外活动)。
中学生正值青春年少、朝气蓬勃的阶段,他们精力充沛、富有活力,求知欲强、兴趣广泛,在课堂学习之余有非常多的精力和时间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既可以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第二课堂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通过活动可以让学生取得更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以此使学生大大开阔眼界,为课堂内的学习提供智力和知识背景,促进提升课堂学习的效率。
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分别指什么?
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分别是这样的!
一是知识,二是能力:第一课堂以接受知识为主;第二课堂以培养能力为主。
一是习得,二是创新:第一课堂讲究学生在教师详细指导下习得各自不同的现成的知识和技能;第二课堂则更多是学生按照自己意向进行创新或创造。
一是接收,二是发挥:学生在第一课堂接受的知识技能在第二课堂中得以应证和发挥。
一是客体,二是主体:学生是教师劳动的对象;第二课堂则是学生主体活动的场所。
一是间接,二是直接:学生在课堂中获取以文字等为中介的间接包含于学生面前的人类知识;而第二课堂中学生身体力行,直接吸收人类文明。
一是规范,二是自主:教师按照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规范的要求开展规范的课堂教学;学生在第二课堂则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自主的学习与实践。
一是集中,二是自由:集中的地址位置,集中时间,固定的教师,固定的课程,第一课堂讲究集中;随机的地址位置,随机时间,没有教师,没有课程,第二课堂讲究自由。
一是集体,二是个体:统一的教学要求使第一课堂选择了班集体授课的组织形式,第二课堂则主要由学生个体完成组织与活动。
一是意志,二是行为:理解与记忆、思辩与论述、归纳与演绎等显现出第一课堂的意志高于行为;模仿性操作、实证性演示、即时性反馈等反映了第二课堂行为至上。
一是情景,二是氛围:教师讲授演示加上学生参加构成片段式的50分钟课堂教学情景;第二课堂则从头到尾充彻着校园文化氛围,持续弥久,源远流长。
第一课堂指的是学生课程表上具体安排的各门在教室或室外的课程教学课堂,第二课堂指的是课表课程以外在学校展开的各种兴趣学习内容
六三二课堂教学法中重要点的研究?
我个人觉得重要点在于研究学情、研究学生的学、研究学生的自学。
第二课堂的主要内容涵盖?
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之外的,促进学生课余时间发展特长,增多学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升思想,陶冶情操的学习、教育、交流和实践活动。
就其组织形式而论,第二课堂除了相关部门和相关教师的详细指导、引导和帮外,主要是由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
怎么界定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
是不是是教学时间里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 第二课堂是相对课堂教学来说的。假设说依据考试教材及教学大纲,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称之为第一课堂,既然如此那,第二课堂就是指在第一课堂外时间进行的与第一课堂有关的教学活动。 从教学内容上看,它源自于考试教材又不限于考试教材;它不需要考试,但又是素质教育不可缺乏的部分。
中小学校开展第二课堂有何意义和作用?
第二课堂活动主要是针对第一课堂来说的,即作为数理化等基础性第一课堂活动的补充,与其一起达到教书育人的目标,意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竞争力。
唯有合理设置第二课堂活动,才可以构建出科学的教育模式,大限度发挥出学校这一教学体系的作用和功能。基本上,第二课堂活动在中小学教育引导工作中的作用十分巨大,对学生未来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第二课堂活动是为了落实三维教学目标中的什么目标?
明确数学教学的三维目标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在结构和表达语言上都拥有变化。按照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数学课程标准》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进行了分解和重组,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处理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