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站的管理制度,心理伦理总则有哪些内容

社工站的管理制度?
1、严格遵循《社会工作者守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技能,参加全院的社
会行政工作,协调社会活动所需的策划、组织、落实工作,服从养老院的各项规
章制度,组织具体安排,根据养老院的工作时间上下班;
2、抓好社工队伍建设、督促社工完成继续教育、注册工作;
3、普及社工知识,提升全院职工及老人对社会工作的认同感和认识和了解度,每一年组
织一次社工理论知识的培训;
4、按照住养老人的需,提供康复娱乐、个案工作、小组工作、争取社会互助
等服务,以维护老人的残存功能,提升老人的生活质量;
5、擅长于收集和总结工作中的信息,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做好社会工作的宣传和
报道;
6、积极参与社会工作具体内容学习与培训,持续性提升为老服务能力,并将所学
运用于工作实践;
7、抓好义工的平日管理工作,加强与周边社区的联系与合作,积极逐步递次推动志愿服
务工作。整合社会资源,发挥好资源为机构服务的优势;
8、积极特别要注意关注养老院的其他工作人员,与之建立良好工作关系,并运用社会工作
专业工作方式开展有关专题培训,提升对社会工作的认识和了解的程度;
9、帮助护理部、业务院长完成有关行政工作,努力发挥自己特长和专业优势;
10、社工一定要具有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应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专业知识和
技能,自觉遵循院内的各项规章制度;
11、社工应富有爱心、耐心、热心于老年社会工作,尊重老人,平等对待每一
位老人,积极了解老年群体的困难和需处理的问题,及时制定并开展计划,帮
助老人谋求社会福利;
12、明确角色和职责,发挥专业特长,遵守“以案主为本,助人自助”的工作
观念。为老年人处理所产生的心理危机、精神慰藉及人际沟通问题,引导住养对
象积极改善养老观念、形成健康、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13、社工有责任维护和保证服务老人的权利和利益。严格遵循社工专业伦理守
则,尊重服务对象的隐私权,对服务途中获取的服务对象的个人资料,应遵循
保密原则;
14、社工虚心接受督导或其他社工的意见、批评与建议,并做出积极的回应;
15、社工应明确自己在机构中的角色,与其他工作人员做好沟通,建立友好的
合作关系;
16、社工应及时完成个案、小组等工作目标,以此保证在职、在位发挥社工作
用,提升服务水准。
心理伦理总则有什么?
中国心理学会于 编制的《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中提到了善行、责任、诚信、公正、尊重这五项总则。
善行:心理师工作目标是为了让寻找专业服务者从其提供的专业服务中获益。心理师应保证寻找专业服务者的权利,努力使其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服务并不要伤害。
责任:心理师在工作中应保持其专业服务的高水准,对自己的行为担负责任。认清自己专业的、伦理及法律的责任,维护专业信誉。
诚信:心理师在临床实践活动、研究和教学工作中,应努力保持其行为的诚实性和真实性。
公正:心理师应公平、公正地对待自己的专业工作及其他人员。心理师应采用谨严的态度防止自己潜在的偏见、能力局限、技术的限制等致使的不一定程度上行为。
尊重:心理师应尊重每一个人,尊重个人的隐私权、保密性和自我决定的权利。
社区工作的基本概念?
社区工作是指社区工作者的工作。
社区工作的社会认可度:年薪-新入职的社区工作者现在每月拿到手的唯有2023元左右的薪酬,除了保险齐全外(部分省市可能有一部分偏差),没有任何补贴,也不处理食宿。大多数情况下工作人员只是590+740=1330元(有部分地区还需要低一点),交了保险后面,只剩一千零点。美其名曰3600元的奖金,实际上是从平日间每月的正常工资里扣除的,到年终就算可以拿全,也不过1200元罢了,其实就是常说的年终评定不过关,还未必能要拿回本属于自己的那一些血汗钱。这里说的的3.4万元只是记者的炒作,只是各方精心编织的一个美丽的谎言。 社区工作还有专干与群干之分,专干是没有职务年限补贴。
社区工作者是指在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专职从事社区管理和服务、并与街道(乡镇)签署服务协议的工作人员。《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规定,社区工作者的工资由基本工资、职务年限补贴、奖金和其他待遇4个部分组成。基本工资分三档,正职每月720元,副职每月640元,大多数情况下工作者每月590元。职务年限补贴也分每月960元、845元和740元不等。奖金按每人每一年3600元的标准核定总额。另外通过国家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取得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的社区工作者自完成登记注册当月起,每人每月也会增多职业水平补贴80元;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的社区工作者自完成登记注册当月起,每人每月将增多职业水平补贴50元。 由此计算,社会工作者的平均年薪可达到3.4万元左右。在社区工作者中,社区党组织书记、社区居委会主任、社区服务站站长,享受正职待遇;社区党组织副书记、社区居委会副主任、社区服务站副站长,享受副职待遇;其他工作人员,享受大多数情况下工作人员待遇。交叉任职人员“兼职不兼薪,就高不就低。”
解读
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种,也是社会工作的三大传统方式(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之一。它不仅是一项事业,也是一个专业、一门艺术。社区工作者面对的是整个社区的居民,要求通过专业的技巧和方式对社区事务和人际关系进行有效有序的协调,使社区保持健康的状态和良性发展。因为这个原因社区工作者一定要经过专业培训,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和荣誉感,具有务实求真的态度,并有判断事物的扎实知识基础和进行组织沟通的技巧。因为这个原因,作为社会工作者的一些的社区工作者也按照社区工作的普遍价值和中国社区工作的实践,制订有自己的专业伦理守则。
什么是社会工作改造?
社会工作是一种帮人和处理社会问题的工作。它帮社会上的贫困者、老弱者、身心残障者和其他不幸者;预防和处理部分经济困难或生活方法不良而导致的社会问题;开展社区服务,完善社会功能,提升社会福利水平和社会生活素质,达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完全一样,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在我们国内社会工作不仅涵盖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和社会服务,还涵盖移风易俗等社会改造方面的工作。可以从一下哪些方面理解社会工作:
⒈社会工作是一门科学
(1)客观性。
(2)工作方式的科学性。
(3)工作过程的逻辑性。
⒉社会工作是一门艺术
(1)社会工作过程是对社会工作方式和技术的灵活运用。
(2)社会工作需详细地分析、奇妙地应对问题。
(3)社会工作经常面对新的、独特的、特殊的任务。
⒊社会工作是一种制度
社会工作的制度性特点
(1)有一套明确的理论作详细指导。
(2)有严密而科学的行为规则,以此保证了职业行为的规范性。
(3)有针对的机构和受过针对训练的社会工作者。以此保证社会工作科学、有效地进行。
史柏林(M.Siporin)(西普林)的观点
⒋社会工作是一个专业
⑴有一套系统的理论体系。
⑵被社会所认可。
⑶具有专业权威。
⑷职业群体内部有伦理守则。
⑸有专业文化。
王思斌的定义
“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详细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式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社会工作的实质是一种助人活动,其特点是提供服务。更确切一点说,社会工作是一种科学的助人服务活动,它不一样于大多数情况下的行善活动
社会工作者取证班
四大网课班次,高效学习
高端配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