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什么概念,党的十七大报告重点的内容是哪些?

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什么概念?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十个结合”是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提高达到现代化、夯实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珍贵经验。
我们国内新时期改革开放的珍贵经验是紧跟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提高达到现代化、夯实和发展社会主义来总结和概括的。我们国内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是以摆脱贫穷落后为出发点、以达到民富国强和共同富裕为归宿,为十几亿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的历史进程。邓小平同志说过:“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不可以说是满足社会主义要求的”;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可见,处理十几亿人口的贫困问题、十几亿人口的发展问题,就是我们国内新时期改革开放想处理的根本问题。经过29年来的不懈奋斗,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基本处理了贫困问题,这不单单是对中华民族的巨大奉献,也是对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奉献。
“十个结合”的珍贵经验表达,我们党不仅是一个擅长于理论思维的党,又是一个擅长于总结实践经验的党。远的不说,党的十四大以来,每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都把提出对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思想观点和奋斗目标,同总结各自相对应的那一段实践经验结合起来。党的十七大,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经验和党的十六大以来新鲜经验的基础上,总结了新时期29年来的十条珍贵经验,并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和人民对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在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对我们国内今后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从十条珍贵经验的基本内容和内在逻辑中可以看到,如何才可以使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提高达到现代化、夯实和发展社会主义。这十条经验,都是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回答在当代人类社会具有普遍意义的这些重要问题的:
第一个结合说的是,我们国内改革开放之故此,能获取成功,重要在于我们既不丢老祖宗,又发展老祖宗;既持续性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又持续性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这样的结合,推动了大家思想观念的解放和社会生产力的解放。
第二个结合说的是,我们国内社会主义能在新时期显示出蓬勃生机和活力,就在于它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我们国内改革开放之故此,能健康发展,就在于它是促进夯实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这样的结合,创造了真正活跃起来的社会主义,创造了进一步造福人民的社会主义。
第三个结合说的是,我们在改革开放中,既依靠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又尊重基层和人民群众非常是地方的改革首创精神。这样的结合,使我们国内在改革开放致使利益多元化的情况下,可以有效保持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整合。
第四个结合说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作为前无古人的创举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社会主义这四个字是画龙点睛并不是画蛇添足;是以看得见的手补上来看不见的手,这两手都是不可偏废的。这样的结合,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一种既满足市场经济大多数情况下要求,又满足社会主义实质和方向的制度模式。
第五个结合说的是,我们党既重视经济体制改革,又重视涵盖政治体制改革在内的上层建筑的变革。而在逐步递次推动政治体制改革中,又把扩大民主同健全法制结合起来。这样的结合,创造了兼具民主和集中两种长处的政治制度模式。
第六个结合说的是,我们国内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既重视“物”的发展,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又重视“人”的发展,即全民族文明素质的提升。这样的结合,把人的全面发展同社会全面进步统一于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之中。
第七个结合说的是,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适时地把促进发展、提升效率同注重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结合起来。这样的结合,使我们国内社会既持续地充满创造活力,又有助于不要两极分化而达到共同富裕。
第八个结合说的是,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要发展起来,既离不开经济全球化,更离不开独立自主。这样的结合,使我们能同时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趋利避害的平等竞争中达到平等、普惠、共赢。
第九个结合说的是,我们在改革开放中,注意协调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同社会可承受程度的关系,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这样的结合,既不要了很多转型国家产生过的经济严重衰退和政治剧烈震荡,又使改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我们全体人民。
第十个结合说的是,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党把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同主观世界的改造结合起来,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证。这样的结合,既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又推动了党建工作新的伟大工程,以此持续性提升了党的领导水平、执政水平和拒腐防变能力。
中共十七大首次明确提出和科学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意义深远的科学概念。
党的十七大报告重点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党的十七大报告主要内容是: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 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 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四、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五、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六、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七、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八、提高逐步递次推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九、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十、逐步递次推动“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十一、自始至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十二、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逐步递次推动党建工作新的伟大工程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什么的外交政策?
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提出了做好新形势下外交工作的详细指导思想和重要方针,“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被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
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指引下,中国对内坚持科学发展,对外坚持和平发展;对内为构建和谐社会,对外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全面逐步递次推动。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释我们国内外交政策时指出,中国将自始至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报告中“和平发展”、“和谐世界”、“互利共赢”观念的提出,再一次向世界显示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
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中国外交理论和实践进程中不变的主线
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大指出,“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各项工作积极开展,同各国的交流合作广泛加强,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建设性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争取良好国际环境”。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们国内一向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我们国内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7大报告提出的科学概念是?
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们国内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有关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持续时间,根本方式是统筹兼顾。”
有关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详细指导意义,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有关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有关发展的世界观和方式论的集中反映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们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详细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定要坚持和贯彻的重要战略思想。”
十七大报告还非常强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自始至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求我们真真切切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
科学发展观以宽阔的世界视野、先进的价值观念、科学的求真务实精神、深邃的前瞻意识、坚定的人民立场,把控掌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观念、解开发展难题,紧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把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升到新的水平。把科学发展确定为党一定要长时间坚持的详细指导思想,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逐步递次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念。
十七大报告中确立了什么?
十七大确立了32个字的党建工作总目标: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反映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求真务实,改革创新(反映了我们党的思想路线),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反映了我们党的工作作风),富有活力,团结和谐(反映了我们党的精神风貌)。它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达到了这个总目标,完全就能够非常大的提高我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执行力。
党的十七大召开的标志?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 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大会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详细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成功努力奋斗。
大会要求
1、第一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自始至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达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什么时候候都决不可以动摇。
2、第二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很难达到科学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整个过程的长时间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自不同的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要运用发展增多社会物质财富、持续性改善人民生活,又要运用发展保证社会公平正义、持续性促进社会和谐。达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
要根据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努力处理人民关心、直接、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我们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3、第三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升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提高改革措施的协调性。
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递次推动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提高重要领域和重要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升开放水平,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开放、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证。
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使改革自始至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
4、第四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真真切切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要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
把提升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反映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达到各位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使党的工作和党建工作更满足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显著的成就是迅速发展、新时期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社会工作者取证班
四大网课班次,高效学习
高端配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