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总需求函数公式,反映宏观经济指标有哪些

宏观经济学总需求函数公式?
总需求函数的表达式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大多数情况下价格水平为P,而国民收入为y。总需求函数可以表示为:
y=f(P)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大多数情况下价格水平P提升时,均衡国民收入y就减少;当大多数情况下价格水平P下降时,均衡国民收入y就增多,二者的变化方向相反。
宏观经济指标有什么?
GDP,即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它是一个国家(地区)全部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后成果。计算,有3种方式:GDP的算法有三种方式:
1、生产法:GDP=∑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出-∑各产业部门的中间消耗:
2、收入法:GDP=∑各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各产业部门固定资产折旧+∑各产业部门生产税净额+∑各产业部门营业利润;
3、支出法:GDP=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大多数情况下来说常常用的是收入法,非常是在答题或者分析问题时。GNP,即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简称gnp) 是指一个国家(地区)全部常住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后成果。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方式有三种: (1)生产法或称部门法是从各个主管部门的总产值(收入)中减去中间产品和劳务消耗,得出增多值。各个主管部门增多值的总和就是国民生产总值;计算公式:GNP=C+I+G+(X-M)GNP—国民生产总值C—消费支出又称个人消费支出I—个人总投资支出(设备的更新和净投资)G—政府购买产品和劳务的支出(不包含政府补助、失业救济、退休金等福利支出及国债利息支出)X—出口总额M—进口总额(2)支出法或称后产品法,即个人消费支出+政府消费支出+国内资产形成总额(涵盖固定资本形成和库存净增或净减)+出口与进口的差额; (3)收入法或称分配法是将国民生产总值当成为各自不同的生产要素(资本、土地、劳动)所创造的增多价值总额。因为这个原因,它要以工资、利息、租金、利润、资本消耗、间接税净额(即间接税减政府补贴)等形式,在各自不同的生产要素中间进行分配。这样,将全国各个主管部门(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上面说的各个项目加以汇总,就可以计算出国民生总值。 从理论上说,上面说的3种方法后统计得出的结果肯定是完全一样的。目前国际上计算国民生产总值的通行方式为FPA,并将它得出的数据作为标准。 计算公式:Q1·P1+Q2·P2+……+Qn·Pn = 国民生产总值 Q代表各自不同的劳务与后产品(Final Products),即不涵盖生产任何一个环节中重复计算的部分。 P代表劳务与后产品的价格。 大多数情况下答题和分析问题用的也是第一种计算方式。个人收入PI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个人得到的全部收入总和. 作用:个人收入是预测个人的消费能力,未来消费者的购买动向及评估经济情况的好坏的一个有效的指标。国民收入NI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在本国领土上各自不同的生产要素全部者得到的实质上收入,即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的总和. 简单地说,国民收入NI=NNP-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出+政府对企业补贴。作用:国民收入是反映整体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因为这个原因常被使用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中,同样也是国际投资者很特别要注意关注的国际统计项目。 个人可支配收入PDI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可以由个人支配的都收入. 简单地说,DPI=PI-所得税=个人消费C+个人储蓄S。作用:个人可支配收入被觉得是消费开支的重要,要优先集中精力的决定性原因。因而,常被用来衡量一国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
总需求函数计算公式?
总需求函数的表达式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大多数情况下价格水平为P,而国民收入为y。总需求函数可以表示为:
y=f(P)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大多数情况下价格水平P提升时,均衡国民收入y就减少;当大多数情况下价格水平P下降时,均衡国民收入y就增多,二者的变化方向相反。
总需求函数的推导
因为总需求量是由单个经济单位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量加总而来,因而总需求量与价格总水平当中呈反方向变化。
在两部门经济中,总需求等于消费需求加投资需求。在既定的价格总水平下,经济中的货币量是总需求量的货币反映。在经济处于均衡状态时,这些货币被用来满足交易、预防和投机需求。交易和预防构成了消费需求,而用于投机的货币则通过金融市场转化为投资需求。这样,不一样的价格水平决定了货币的实质上购买力,以此决定了消费和投资需求量的大小。
由此可见,总需求函数可以通过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大多数情况下均衡条件推导出来。假定投资函数为I=I(r),储蓄函数为S=S(Y),货市需求为L = L1(Y) + L2(r),货市供给为m=M/P。在名义货币量M既定的条件下,总需求函数可以从IS一LM下方罗列出来的模型中得到从中消去利息率r,即得到总需求函数
需求函数中,Q表示需求量,P表示价格.TC表示总成本.TR表示总收益.总收益当然是由价格乘以需求量相乘得出的.
(1)由需求函数Q=6750-50P求反函数,得出P=135-0.02Q.
TR=PQ=(135-0.02Q)Q=135Q-0.02Q².这步是求总收益的,就是用价格乘以需求量.
既然如此那,MR,即边际收益,就是由TR求导得出,因素:就是应该这么求的.假设不懂要看看宏观经济学上面的曲线.是一条切线.
MR=(TR)′=135-0.04Q.
总成本函数,TC=12023+0.025Q²,得出边际成本MC,也是求导得出.MC=(TC)′=0.05Q
因为要求利润大化,就是MR=MC.看书上MR=MC两条线相交.求利润大化就是MR=MC.假设是在不懂,背下来这个结论完全就能够了.
把两个得出的合并解一元一次方程,完全就能够啦.得出需求量Q=1500.代入P=135-0.02Q得P=105
(2)利润,就是总收益减去总成本啦.
大利润=总收益-总收益=TR-TC.
刚才已经算出,TR=135Q-0.02Q²,TC=12023+0.025Q².
故此,TR-TC=135Q-0.02Q2 – 12023-0.025Q2
刚才已经算出Q=1500.把Q=1500代入,就得出
135*1500-0.02*15002-0.025*15002
=202500-45000-12023-56250
=89250
大利润为89250
宏观经济学中的dpl是什么意思?
dpi指的是个人可支配收入(简称 DPI/PDI)个人可支配收入,就可以用于个人开支或储蓄的那一些收入。 计算公式:DPI = 全部收入PI - 所得税 +(转入收入)= 个人消费C + 个人储蓄S 个人可支配收入是从“个人收入”派生出来的一项指标,反映个人的实质上购买力。 DPI被觉得是消费开支的重要,要优先集中精力的决定原因。因而,“人都可以支配收入”常被用来衡量一国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
总需求曲线及其计算?
总需求曲线方程没办法求。
总需求指的是一个经济体中对物品与劳务的需求总量,涵盖消费需求、企业需求、政府需求与国外需求。那就是笔者所说的经济增长的四个引擎(比三驾马车精确)。
总需求只可以用总需求曲线形象化表示,没办法给出精确的总需求曲线方程。
税务师学习资料及辅导课程
名师培训辅导课程

以上就是本文宏观经济学总需求函数公式,反映宏观经济指标有哪些的全部内容
本文链接:https://www.china-share.com/shuiwushi/xuexiziliao/1348966.html
发布于:华宇考试网(https://www.china-share.com/)>>> 税务师考试资料栏目(https://www.china-share.com/shuiwushi/xuexiziliao/)
投稿人:网友投稿
说明:因政策和内容的变化,上文内容可供参考,终以官方公告内容为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华宇考试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对内容有建议或侵权投诉请联系邮箱:e8548113@foxmail.com
关注本站了解更多关于文宏观经济学总需求函数公式,反映宏观经济指标有哪些和税务师考试资料的相关信息。
税务师备考资料免费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