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家全称,岸字怎么查字典

四各位考生全称?
汉赋四各位考生: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
唐诗四各位考生: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
宋词四各位考生: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周邦彦亦可)
元曲四各位考生: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明清小说四各位考生: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曹雪芹
当代散文四各位考生:杨朔、魏巍、秦牧、刘伯羽(吴伯箫也不错)
初唐文坛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初唐四大书法家:欧阳洵、褚遂良、虞世南、薛稷
唐代文章四友:杜审言、崔融、李峤、苏味道
楷书四各位考生:唐代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元之赵孟頫
宋代书法四各位考生:蔡襄、黄庭坚、米芾、苏东坡
北宋文坛四各位考生:王安石、欧阳修、苏东坡、黄庭坚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张耒、晃无咎、秦观
宋代程门四大弟子:谢良佐、游酢、杨时、吕大临
南宋四大画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
南宋诗坛四各位考生:杨万里、陆游、范成大、尤袤
元曲四各位考生: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元代儒林四杰:黄晋、虞集、柳贯、揭俊斯
元代山水画四各位考生: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
元代诗坛四各位考生:虞集、杨载、范椁、揭俟斯
答:
18世纪朝鲜实学派文学后期的四位代表诗人。他们是
李德懋 (1741~1793)
柳得恭(1748~ ?)
朴齐家(1750~1805)
李书九(1754~1825)
四人都是著名实学派学者。
他们的诗大部分是描写自然景色,但是,也写了一部分反映农民的贫困和揭露封建贵族的贪婪和腐朽的作品。他们曾合刊他们的诗作,定名为《四家诗》。除开这点还各有诗文集传世,如李德懋的《青庄馆集》,柳得恭的《歌商楼集》,朴齐家的《明初农稿》和《北学议》,李书九的《姜山集》。
四各位考生指的是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苏轼。出处的完整句是张鹏翮撰苏姓宗祠用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各位考生。”四各位考生中的欧阳修被称为北宋第一文豪,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唐代韩愈与柳宗元,并称为“韩柳”,前者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后者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河东先生”。
一、墨家
墨家约出现于战国时期。创始人为墨翟(墨子)。墨家是一个纪律严密的学术团体,其首领称“巨子”,其成员到各国为官一定要推行墨家主张,所得俸禄亦须向团体贡献。
墨家学派有前后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会政治、伦理及认识论问题,特别要注意关注现世战乱;后期墨家在逻辑学方面有重要奉献,启动向科学研究领域靠拢。
墨家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人与人当中平等的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非攻),推崇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节用),重视继承前人的文化财富(明鬼),掌握并熟悉自然规律(天志)等。
二、儒家孟子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鲁国邹人(今山东邹县东南部人),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
孟子的出生距孔子之死(前479)大概百年左右。有关他的身世,流传下来的已很少。列女传》载有他母亲“三迁”和“去齐”等故事,可见他得力于母亲的教育很多。孟子曾受教于孔子的孙子子思。
三、荀子
荀子,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
荀氏的传承为荀息生逝敖,逝敖生荀林父,荀林父曾为晋国中行将,故后裔别为中行氏,林父生荀庚,庚生荀偃,偃生荀吴,吴生荀寅。荀寅在与赵鞅的斗争失败后,中行氏族人为了避祸,又纷纷改回荀氏,那就是赵国荀氏的由来。
四、道家
道家以“道”为核心,觉得大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刚柔并济等政治、经济、治国、军事策略,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诸子百家”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哲学流派,出现中华各文化领域,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都出现了巨大的影响。
非常多的中外学者启动注意到与吸取道家的积极思想,故学者说:“道家思想可以看为中国民族伟大的产物。
岸怎么查字典?
岸字查字典有两种方式。
一是音序查字法,二是部首查字法。用音序查字法查岸。
1,在汉语拼音音节索引找出大写字母A,在A兰找出an和对应的页码。
2打开页码找出岸字。
岸字查字典有两种查法:
一是音序查字法,岸字查音序先查大写字母(A),再查音节(an第四声。)
二是部首查字法,岸字的部首是“山”字,先查部首山,在再部首里查5画。
音序查字法,岸字查音序先查大写字母(A),再查音节(an第四声。)
岸巾
[ àn jīn ]
基本解释
谓掀起头巾,露出前额。形容态度洒脱或衣着简率不拘。
具体解释
谓掀起头巾,露出前额。形容态度洒脱或衣着简率不拘。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极谏》:“ 中宗 愈怒,不及整衣履,岸巾出侧门。” 宋 杨万里 《和章汉直》:“岸巾过我灯前语,赠句清於月底梅。” 明 宋濂 《南涧子包公碣》:“性嗜酒,虽百觴不乱。当酣适之际,岸巾独坐,高歌八韵律赋。” 清 陈维崧 《念奴娇·季沧苇宅夜看歌姬演剧》词:“重逢难必,岸巾且吸船玉。”
岸字的音节是an,岸字的偏旁是山字部,岸字查字找山字部在字典里的42页山部5画里找到岸,岸在字典里的五页。岸组词《岸边》《靠岸》
槐花的来历和故事?
九棘三槐官职排,寻根问祖槐言怀。
景公动情罢废法,文人墨客更偏爱。
干直叶茂行道树,嫩色葱葱不染埃。
质坚耐湿造船舶,花米实枝均药材。
纯阴凉止各种血,消痔明目离不开。
【传说逸事】
山西洪洞县城北五里贾村有座广济寺,寺内有棵大槐树成了当地标志,并流传:“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不少漂泊在外的炎黄子孙,寻根问祖,不远千里来洪洞找这棵大槐树,可惜寺与槐早已不见踪影,为了满足思乡之情,在原处立一碑,刻“古大槐树处”。槐与怀谐音,吴澄曾经说过,槐之言怀也,怀来人于此也。这里说的找槐树寻根问祖,其故皆源自于此。
在古代,槐树一般是宫廷官府里吉祥、富贵、尊优的象征。在《周礼》中曾有“面三槐三公焉”,即栽三棵槐树象征司马、司空、司徒的品位。周朝廷还在左右各栽九棵槐树,称九棘,以分别大臣的品位,左九棘则象征孤卿大夫品位,群士在后;右九棘象征公侯伯子男的品位,群臣在后。《太清草木方》中觉得,在二十八星宿中,槐为“虚星之精”,若于每一年十月上巳日采子服,能去百病,长生通神。
《晏子春秋》记载了一段耐人寻味的史实:齐景公很喜欢槐树,特命官员守护。守槐者秉承主人之意,制订了“犯槐者刑,伤槐者死”的相关规定。一次,有一个人因醉酒伤坏了槐树,官府要加以刑罚。这人的姑娘去找当时任宰相的晏子,叙述了自己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君不为禽兽伤人民,不为草木伤禽兽。今君以树木之故罪妾父,恐邻国谓君亲爱树而贱人也。”晏子将此情向齐景公作了汇报,景公颇受感动,遂令“罢守槐之役,废伤槐之法,除犯槐之囚”。
“南柯一梦”也与槐相关.东平人淳于棼在梦中做了二十年的南郡太守,梦醒时往寻梦中所至之处,则古槐一穴。
历史文人墨客对槐颇多偏爱,魏文帝曹植、王粲均有槐赋。唐代王维、韩愈、杜甫、白居易,宋代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苏东坡、梅尧臣、杨万里、陆游,明代吴宽、李东阳等均有咏槐的诗章。
唐代朱庆余诗云:
绿槐花堕御沟边,步出都门雨后天。
日暮野人耕种罢,烽楼原上一条烟。
唐代常兖诗云:
丽日千层艳,孤霞一片光。
密来惊叶少,动处觉枝长。
唐代郑谷亦诗云:
毵毵金蕊扑晴空,举子魂惊落照中。
今日老郎犹可恨,昔年相戏千秋风。
宋代梅尧臣《官槐》云:
汉家宫殿荫长槐,嫩色葱葱不染埃。
天仗龙旗穿影去,钩陈豹尾拂枝来。
青虫桂后蜂衔子,素月生时桂并栽。
我意方同杜工部,冷淘唯喜叶新开。
宋代赵秉文《玉堂槐花》云:
玉堂阴合冷窗纱,雨过银泥引篆蝎。
萱草戎葵俱不见,蜂声满园采槐花。
清代王士稹《池北偶谈》记载:乐安有一孙公,年已90岁,强健似四五十岁,问他如何长寿,答曰:一生惟服响豆。
清代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记载:“按医书有服响豆法。响豆者,槐实之夜中爆响者也。一树只一颗,不可辨识。”他说,要找到响豆,颇费功夫。槐刚开花时,用网罩住槐树,免于鸟啄。结子熟后,多缝布囊贮之,夜以为枕,听无声者即去之,有爆响者,在分贮另听,直到后两颗,再分一次,就得到响豆了。
槐实可健身却老,颜之推《颜氏家训》云:“南朝梁人庾肩吾常服槐角,年九七余,目观细字,须发皆黑,今传为扁鹊。明目使发不落法,就是取十月巳日槐子去皮,纳新瓶中,封口,二七日初服一枚,再日服二枚,日加一枚,至十日又从一枚起,周而复始,延年益气力,大良。”《普济方》云:“槐子去皮装入牛胆,阴干,取槐子,每晨服一粒,可延年黑发,齿落更生。”
槐花、米、实、枝均是纯阴凉血良药,古时将槐角养生作用神化,不够为信。但槐角用于养生是一良品。
桑碾什么意思?
陕西方言
不过用来骂人,就是欧巴桑 老女人的意思。 桑碾是陕西话里用来骂人的,专指一部分样子猥亵,行为很令人讨厌,总而言之指看上去不顺眼的人或者事。
中文名
桑撵
释义
专指一部分样子猥亵,行为很令人讨厌,总而言之指看上去不顺眼的人或者事
陕西方言中形容一个人很“贪吃”!!
多在关中一带使用!
含有贬义成分在里面!!
多是成年人对小孩说!!
原意思是 : 桑叶的嫩芽。 宋 范成大 《馀杭道中》诗:“桑眼迷离应欠雨,麦须骚杀已禁风。” 宋 杨万里 《桑茶坑道中》诗之四:“桑眼未开先着椹,麦胎才茁便生须。” 宋 陆游 《初春》诗之一:“土膏动后麦苗长,桑眼绽来蚕事兴。”
老早之前,我都以为“丧眼”是这里说的的新疆杂嘴子,结果还是逃不脱甘陕土话的调调。但是,我还是很喜欢这句骂人,比卖勾子一类的野蛮骂法文明的多,这句话里大有眼里不揉沙子的意思,既不下流又还有点义愤填膺的样子,要说写实主义骂人话里,这句算是中听的了。
宋朝诗人先后顺序?
整个宋朝诗人太多,我简单单就来说一下一说。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晏殊(991~1055年),晏几道(约1040~1112年),秦观(1049~1100年),周邦彦(1056~1121年)。
辛弃疾 1104~1207年
欧阳修 1007~1072年
周邦彦 1056~1121年
吴文英 1212~1272年
李清照 1084~?
史达祖 1163~1220?年
王安石 1021~1086年
王沂孙 ?~约1290年
晏几道 约1040~1112年
晏殊 991~1055年
苏轼 1037~1101年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北宋文学家。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李清照(约1084—1155年),宋词婉约派代表人物,有“千古第一才女”的说法。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
辛弃疾 1104~1207年,南宋诗人。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人。耿京聚兵山东,节制忠义军马,留掌书记。绍兴三十二年,令奉表南归,高宗召见,授承务郎。宁宗朝累官至浙东安抚使,加龙图阁待制,进枢密都承旨卒。曾寓居江西上饶、铅山达多年。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有《稼轩长短句》。
-
欧阳修 1007~1072年,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江西)人。天圣进士。累官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各位考生”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有《欧阳文忠集》,词集有《六一词》、《近体乐府》及《醉翁琴趣外编》。
-
周邦彦 1056~1121年,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漂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兴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很多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为《片玉集》。
-
吴文英 1212~1272年,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人。一生未仕,但平生所交,皆一时显贵,作词有点多是一位重要词人。其词典丽而工,多雕琢,音律合谐。今传有《梦窗词》。
-
李清照 1084~?,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赵明诚共同为书画金石归纳整理并发布。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反映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擅长于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词调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性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王灼云:若本朝妇人,当推词采第一。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阁巷荒谣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藉也。(碧鸡漫志)
-
史达祖 1163~1220?年,字邦卿,号梅溪,汴(河南)人。韩侂胄当国时,他是亲信的堂吏,负责撰拟文书。韩败史受黥刑,死于贫困中。今传有《梅溪词》。其词工于咏物。
-
王安石 1021~1086年,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宋神宗时宰相。创新法,改革旧政,世称王荆公。文学上的主要成就在诗方面,词作很少,但其词可以“一洗五代旧习”,境界醒豁。今传《临川先生文集》、《王文公文集》。
-
王沂孙 ?~约1290年,南宋词人。字圣与,号碧山,又号中仙,会稽人。宋亡,归隐,在西湖结社唱和。有《花外集》、一名《碧山乐府》。碧山词多咏物,寄托遥深,哀婉动人。
-
晏几道 约1040~1112年,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颖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有《小山词》。
-
晏殊 991~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人。北宋景德中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性致,语言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巳的影响。原有集,已散失,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又编类书《类要》,今存残本。后人称之为“词人宰相”。
-
苏轼 1037~1101年,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人。嘉佑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在政治上属旧党,累遭贬黜。其文汪洋恣肆,为“唐宋八各位考生”之一。其诗清新豪健,词属豪放一派,意境开阔。其书画也自成一家。
-
柳永 ?~约1053年,北宋词人。字耆卿,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排名第七,故名柳七,宗安(今福建)人。景佑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死时靠妓女捐钱安葬。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词作流传极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有《乐章集》。
-
姜夔 1155~1121?年,字尧章,鄱阳人。号白石道人,庆元中,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一生布衣,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道人歌曲》。
四库全书提要:夔诗格高秀,为杨万里等所推,词亦精深华妙,尤善自度新腔,故音节文采,并冠一时。
-
秦观 1049~1100年,北宋词人。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商邮(今江苏)人。历官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馆编修等职。坐元佑党籍。绍圣后累遭贬调。文辞为苏试所赏识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工词诗,词多写男女情爱,伤感身世之作是婉约词人中一各位考生。诗风与词相近。有《淮海集》、《淮海�士长短句》。
-
贺铸 1052~1125年,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今河南辉县)人。孝惠皇后族孙。元佑中通判泗州、太平州,后退居吴下。其词题材较丰富,风格也多所变化,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擅长于融化前人成句。守格律、重用韵。今传《东山词》一卷、《贺方回词》二卷。
-
张先 990~1078年,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宋仁宗朝进士。官至都官郎中。晚年往来于杭州、吴兴间,过着优游的生活。词作与柳永齐名,号称“张三影”。今传《安陆词》、又名《张子野词》。
-
张炎 1248~?年,字叔夏,号玉田,晚又号乐笑翁,临安(今杭州)人。张俊六世孙,宋亡,落拓而终。他的词尤以咏物词名重当时,其作词圣“清空”之说,词有《山中白云》及词学专著《词源》传世。
-
陆游 1125~1210年,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为南宋四各位考生诗人之一。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著有《放翁词》一卷,《渭南词》二卷。
-
李煜 (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第六子。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他嗣位时,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后主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这里说的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后主本有集,已失传。现存词四十六首,这当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来终确定者仅三十八首。
-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人。宋英宗治平四年进士,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职,后来新党执政,屡遭贬,死与宜州贬所。
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与苏轼齐名,人称“苏黄”,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为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书法精妙,与苏、米、蔡并称“宋四家”。词与秦观齐名,艺术成就不如秦观。晚年近苏轼,词风疏宕,深于感慨,豪放秀逸,时有高妙。有《山谷词》。
-
朱淑真 宋女作家。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歙州(州治今安徽歙县),南宋初年时在世。生于仕宦家庭,古人传说因婚嫁不满,抑郁而终。能画,通音律。词多幽怨,流于感伤。也可以诗。有诗集《断肠集》、词集《断肠词》。
-
李之仪 (公元1080看前后在世),北宋无棣(今属山东)人。考取进士后,做过编修官(编写史书的官)。
-
冯延巳 (903-960),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扬州市)人。在南唐做过宰相,生活过得很优裕、舒适。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辞,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相对较大的影响。
-
陈与义 (1090-1139),别号简斋,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
-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靖康、建炎间,屡召不起。绍兴三年(1133)以荐补右迪功郎,五年(1135)赐进士出身守秘书省正字。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晚落致仕,除鸿胪少卿,秦桧死,依然致仕。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卷,名《樵歌》。
-
刘辰翁 (1231-1297),别号须溪,南宋庐陵(今江西吉安市)人。进士出身。做过濂溪书辽(当时讲学的地方)院长。他对专权误国的贾似道不满。后来坚决不肯担任官职。宋亡后,埋头著书。在南宋遗民里面,他的词反映的爱国思想是比很强烈的。
-
岳飞 (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出身贫寒,二十岁应募为“敢战士”,身经百战,屡建奇功是南宋初期的抗金名将。绍兴十年(1140)统率岳家军大破金兵于郾城,进军朱仙镇,准备渡河收复中原失地。但朝延执行投降政策,勒令其退兵。后被赵构、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流传下来的作品很少,但都是充满爱国激情的佳作。有《岳武穆集》,为后人所编。
-
周密 (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又号四水潜夫、弁阳老人、华不注山人。祖籍济南,流寓吴兴(今浙江湖州)。宋德右间为义乌县(今年内属浙江)令。入元不仕。著有《齐东野语》、《武林旧事》、《癸辛杂识》、《志雅堂要杂钞》等杂著数十种。善书画音律,能诗,尤好藏弃校书。其词远祖清真,近法姜夔,风格清雅秀润,与吴文英并称“二窗”,词集名《频洲渔笛谱》、《草窗词》。
-
范成大 (1126-1193),字至能,自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历官司至参知政事。以诗著称。有《石湖集》。
-
叶梦德 (1077-1148),字少蕴,号石林居士,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居乌程(今浙江湖州)。绍圣四年(1097)进士。徽宗时,累官司龙图阁直学士。南渡之初,官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总四路漕计,为支援抗金作过重要奉献。词风简淡,感怀国事之作有雄杰之气。
-
张泌 字子澄,淮南人。生卒年不详。初官句容尉上书陈治道,南唐后主征为监察御史,累官至内史舍人。这之后主归宋,仍入史馆,迁虞部郎中。后归家毗陵(今江苏常州)。现存词二十七首。其作大大多是艳情词,风格介乎温庭筠、韦庄当中而倾禹于韦庄。用字工炼,章法巧妙,描绘细腻,用语流便。
-
范仲淹 (989-1052),字希文,吴县(今属江苏)人。宋真宗大中祥八年(1015)进士。官司至参知政事。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庆历新政”的主要主持者。也是有名的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词只存五首。
-
张孝祥 (1132-1169) 字安国,号于湖居士,简州(今属四川)人,卜居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廷试第一。曾因触犯秦桧,下狱。孝宗时,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隆兴元年,为建康(今南京市)留守,因赞助张浚北伐而被免职。后任荆南湖北路安抚使,治水有政绩。进显谟阁直学士致仕。其词早期多清丽婉约之作,南渡后转为慷慨悲凉,多抒发爱国思想,激昂奔放,风格近苏轼;但有部分词作也有不够清新生动,远离生活之弊。这当中代表作有《西江月》(一)、《念奴娇》、《浣溪沙》(一)、(二)、《水调歌头》(十一)等,其作与张元干的爱国词章一起,对后来辛派词人的创作很有影响。作品有《于湖集》,词集为《于湖词》。
-
赵佶 (1082-1135) 即宋徽宗,神宗之子,哲宗时封端王。1100-1125年在位。任用蔡京、童贯等人主持国政,穷奢极欲,兴建苑囿宫观,滥增捐税,以致国政日堕,河北、两浙等地都爆发了农民起义。宣和七年(1125)金兵南下,年底,传位与赵桓(钦宗),自称太上皇。靖康二年(1127)被金兵所俘,后死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在位时广收古物和书画,扩充翰林图画院,并使文臣编辑《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等书,对绘画艺术有很大的推动和倡导作用。吹弹、书画、声歌、词赋全都精擅。书法方面自创“瘦金体”。平生著作极多,都散佚无存。存世画迹有《芙蓉锦鸡》、《池塘秋晚》、《四禽》、《雪江归棹》等图。有词集《宋徽宗词》。
-
万俟咏 (万俟读作mo qi莫齐是复姓) (?-?) 字雅言,里居不详。哲宗元佑间,就是以词著名。绍圣中废科举,以三舍法取士,遂绝意进取,纵情歌酒,自号大梁词隐。每制一腔,哄传京中。徽宗崇宁年间召试补官,为大晟乐府制撰。高宗绍兴五年(1120),补下州文学。其词多颂谀、风月之作,注重音律,构思新奇,比较受欢迎,风格淡婉工雅,这当中《长相思》,《诉衷情》等词皆有名。原著《大声集》已佚。近人赵万里辑得其词二十九首。
-
吕本中 (1084-1145)原名大中,字居仁,世称东莱先生,寿州(今安徽寿县)人。初授承务郎。徽宗宣和六年(1124),为枢密院编修官。后迁职方员外郎。高宗绍兴六年(1136),召赐进士出身,历官中书舍人、权直学士院。因忤秦桧罢官。江西诗派著名诗人。其诗颇受黄庭坚、陈师道影响,又学李白、苏轼,继承和发展了江西诗派的风格,诗风明畅灵活。其词以婉丽见长,也有悲慨时事、渴望收复中原故土的词作。感情浓郁,语意深沉。代表词作有《采桑子》、《蝶恋花》、《减字木兰花》、《生查子》(一)等,这当中《采桑子》描写一女子的刻骨相思,从不一样的视角看同一个“西江月”,恨恋人“不似”和“却似”,比喻巧妙,写法新奇,比较受欢迎别致,又饶有民歌风味,令人回味无穷,算得上妙手天成的上乘之作。词《蝶恋花》结句中的“眉尖一点”的指代也十分新巧,应该拿出来说一下。东莱著有《东莱诗集》、《紫微诗话》、《江西诗社宗派图》。后人辑有《紫微词》。
-
王观 (?-?)字通叟,如皋(今属江苏)人。仁宗嘉佑二年(1057)进士。历任大理寺丞、江都知县等,官至翰林学士。古人传说曾奉诏作《清平乐》一首,描写宫廷生活,高太后觉得亵渎了神宗赵顼,次日便被罢职,遂自号逐客。其词学柳永,情景交融,生动风趣,近于俚俗,却又谑而不虐。代表作有《卜算子》、《临江仙》、《高阳台》等,这当中《卜算子》一词以水喻眼波,以山指眉峰;设喻巧妙,又语带双关,写得妙趣横生,算得上杰作。《红芍药》词写人生短暂,以此提出人生应追欢及早,写法亦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特色。著《冠柳集》,不传;今有赵万里辑本。
-
周紫芝 (1082-1155)字小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属安徽)人。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诗著名,无典故堆砌,自然顺畅。也可以词,风格与诗近,清丽婉曲,无刻意雕琢痕迹。譬如《踏莎行》(一)写离人别情:游丝飞絮,斜阳烟渚,愁情很多。给人的感觉是情深意切,景物迷离。算得上难得的上乘之作。这当中“泪珠阁定空相觑”一句的用词特别巧妙,后这一问更是催人泪下。其他如《生查子》(一)、(三)、(四),《西江月》(二)、(五)、(七),《菩萨蛮》,《谒金门》、《卜算子》等都是佳作。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
-
胡铨 (1102-1180)字邦衡,号澹庵,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高宗建炎二年(1128)进士,授抚州事军判官。绍兴七年(1137)任枢密院编修官。因坚持抗金,上书请斩秦桧等三人,遭秦桧迫害,谪吉阳军。桧死,始得内迁。孝宗时,起为工部员外郎、端明殿学士。能文工词。词作很少,但风格较为多样,这当中反对和议的愤世之作都笔墨酣畅,意气雄迈。代表作有《好事近》、《菩萨蛮》、《醉落魄》、《玉楼春》等。这当中在《好事近》里词人对“豺狼当辙”的现实进行了怒斥,表达自己“处涸辙以犹欢”的志向情操,写得一气呵成,慷慨激昂。而词《菩萨蛮》则是另一种风格,写情人恨别,竟至于发痴愿,期望老天垂怜,使“今宵长似年”,真是良宵苦短,离恨绵长,令人不禁同情感伤。原著《澹庵集》多散佚;今有《澹庵文集》、《澹庵词》。
-
黄公度 (1109-1156) 字师宪,莆田(今属福建)人。绍兴八年(1138)进士第一,签书平海军节度判官。后被秦桧诬陷,罢归。桧死复起,仕至尚书考功员外郎。其咏梅词有好几首,盖是欣羡梅傲雪凌霜之高洁品性故也。公度作品多运用朴词造感人之深境,可谓深得“词浅意深”之妙,艺术造诣很高。代表作有《菩萨蛮》([一]、[二])、《卜算子》(二)、《浣溪沙》、《一剪梅》、《千秋岁》、《眼儿媚》、《朝中措》(一)等。这当中《菩萨蛮》(一)写离人愁思,“愁绪促眉端,不随衣带宽”,人因愁而渐瘦,衣带渐宽,而眉头却依然紧锁,不见有渐宽的迹象,写得妙趣横生。《卜算子》(二)中“薄宦各东西,往事随风雨”,“愁共落花多,人逐征鸿去”都是词浅意哀的佳句。类似的佳句在各词作中还能找出很多,此足见公度素有潘江陆海之高才也。有《知稼翁集》,词集为《知稼翁词》。
-
潘阆 (?-1009)字逍遥,大名(今属河北)人,一说广陵(江苏扬州)人。太宗至道元年(995)召对,赐进士第,授四门国子博士。后以“狂妄”罪名被斥,飘泊江湖,以卖药为生。真宗时释其罪,出任滁州(今安徽滁州)参军。与寇准、王禹偁、林逋等交游唱和。尝往来于苏杭,现存词基本上皆是歌咏杭州西湖景色,颇具浪漫色彩,笔调清新,多有佳句,这当中以《酒泉子》(一)、(二)、(三)为著名。《酒泉子》(二)描写钱塘江潮,气势宏大,惊心动魄,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算得上古今“潮诗第一”;诗中的弄潮儿形象激励人勇往直前,充满了力度,非常令人振奋。有《逍遥集》,词集为《逍遥词》。
-
朱熹 (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南宋诗人、哲学家。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觉得理是世界的实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学识渊博,对经学 、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拥有研究。其词作语言秀正,风格俊朗,无浓艳或典故堆砌之病。很多作品的用语看得出都经过斟酌推敲,比较讲究。但其词意境稍觉理性有余,感性不够,盖因其注重理学的哲学思想故也。代表作有《菩萨蛮》(一)、《水调歌头》(一)、《南乡子》、《忆秦娥》(二)等。这当中以《菩萨蛮》(一)有特色,该词运用回文,每两句互为颠倒,八句共四对,十分自然和谐,毫不牵强,而且,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意境,构思之精巧极矣,足见晦庵对语言的驾驭能力。除词外,还善作诗,《春日》和《观书有感》是他脍炙人口的诗作。其词结有《晦庵词》。
以上就是对四大家全称,岸字怎么查字典的详细介绍,点击博客网站司法考试了解更多司法考试报名条件及考试报名时间等考情信息,司法考试资料点击下方百度云网盘可免费下载。

司法考试复习资料下载
华宇考试网司法考试免费资料百度云网盘
©下载资源版权归作者所有;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使用,请支持正版!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华宇考试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对内容有建议或侵权投诉请联系邮箱:e8548113@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