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白居易古诗中的胜怎么解释,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什么意思

忆江南,白居易古诗中的胜怎么解释?
1、“比……还需要”
2、《忆江南》原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3、翻译
江南的风景真好,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春天来临,早晨的太阳映照着江岸边的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需要红,江水碧绿可胜过蓝草。这样的美景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什么意思?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意思是: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出处】《忆江南·江南好》—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译文】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扩展资料
1、《忆江南·江南好》创作背景
刘禹锡曾作《忆江南》词数首是和白居易唱和的,故此,他在小序中说:“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此词在公元837年(唐文宗开成二年)初夏作于洛阳,由此可推白居易所作的三首词也可以在开成二年初夏。
2、《忆江南·江南好》鉴赏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他对江南有着相当了解,江南在他的心里留有深入透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哪些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开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标江南春景。
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取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大家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基本上不需要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意思是:清晨日出时,江边盛开花朵颜色鲜红胜过火焰,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原文: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翻译: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清晨日出时,江边盛开花朵颜色鲜红胜过火焰,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江南的回忆,能唤起追思的是杭州。月圆之时山寺之中,找寻桂子,登上郡亭躺卧这当中,欣赏那钱塘江大潮。具体是什么时候可以再次去游玩?
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吴宫,喝一杯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那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迟早会再次相逢。
该诗比喻春风吹拂的满江绿水,就像青青的蓝草一样绿;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需要红.这样形象的比喻,把江南的春天渲染得多么绚丽多彩,多么生机勃勃啊!
拓展资料:
忆江南,本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望江梅”、“春去也”、“梦游仙”、“安阳好”、“步虚声”、“壶山好”、“望蓬莱”、“江南柳”等。《金奁集》入“南吕宫”。原为枯燥乏味,二十七字,三平韵,中间七言两句,以对偶比较好。第二句亦有添一衬字者。宋人多用双调。
“忆江南”之故此,能成为长盛不衰的词调,自有其独特的文体特点和声情特点。
忆江南”词调自创调之初就十分流行,在被人传唱、欣赏、接受的途中得以流传到后世并出现了各种多样 的别名。与此同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此词调也在持续性地发展变化。
忆江南后两句的诗意?
忆江南后一句话:“能不忆江南?”意思是: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这一句采取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强调了作者对江南美好的怀忆和赞美之情。
原文: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译文:江南好,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春天时,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需要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1、诗意:
《忆江南》三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组词。第一首是总写对江南的回忆;第二首和第三首则是分别写对杭州和苏州的忆念、向往。三首词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分别描绘江南的景色美,风物美和女性之美,艺术概括力强,意境奇妙。
2、原文:
忆江南
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其二
江南忆,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⑼。早晚复相逢!
3、译文:
其一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其二
江南的回忆,能唤起追思的是像天堂一样的杭州:游玩灵隐寺找寻皎洁月亮中的桂子,登上郡亭
,枕卧其上
,欣赏那起落的钱塘江大潮。具体是什么时候可以再次去游玩?
其三
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清晨夜晚总要再次相逢。
注释:
(1)谙:熟悉
(2)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3)蓝:蓝草,叶子可以提炼蓝色的染料。这里用蓝草的颜色形容江水的深和清澈。
简单的意思: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光我曾经很熟悉。日出时,江边的红花颜色鲜艳胜过火焰,春天来了,江水绿如蓝草。能不想念江南?
今译 :
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熟悉。日出时,江中的滚浪比火还红艳,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怎能让人不经常思念美好的江南?
忆江南古诗的意思是什么?
《词牌解》
《忆江南》是唐代教坊的一种词牌名。
这里说的教坊,就是唐朝管理音乐的官方机构。类似于今天的中国音乐家协会,又好似中央音乐学院针对教习音乐的地方。词牌,就可以作歌唱的名曲歌名。不仅是唱曲,就该有歌名。《忆江南》就是很多乐府的词牌名之一。它可叫《忆江南》,又可叫《江南好》,《望江南》。白居易,刘禹锡这些人,都是从北方中州(洛阳和长安)一带,或到江南为官,或游历江南的知名文士。因感受过江南的气候好,風光迷人醉人,山川形胜人物都俊美,便把心中的感慨写成诗歌,由宫庭谱成唱曲供人传唱。意思不过是赞美江南的红花绿树,自然風光美丽可人罢了。离不开对环境可以眷恋的一种感怀和抒发。如此罢了!例如白居易的《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呉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楼。还有温庭均的《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州。等等!公元三百0三年后,永嘉之乱,五胡乱华。中原人衣冠南渡,文士们都逃亡江南避难,经过几百年的经营,到唐代,江南自然人文鼎盛,由其是苏杭,无处不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白居易有幸被委派到余杭任刺史,他组织领导了杭州西湖的筑堤,自然要把自己得意的政绩喧染一番,故此,他才写了《忆江南》:江南忆,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当然被编入现目前小学课文的,恐怕要数另一首《忆江南》了:江南好,風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一个谙字,表达他在为官钱塘刺史以前,余杭的美景是不够道的。唯有在他筑造了西湖的白堤后才使南方这个隹丽地,产生了热烈奔放,蓬勃兴旺的生机。故此与其说白居易是在以《忆江南》的诗赞美江南,莫如说他也是在志得意满地吟咏自己。总体上就是这意思吧!
忆江南
唐 ·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译文全译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风景久已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注释
(1)忆江南: 唐教坊曲名。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按《乐府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2)谙: 熟悉。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3)江花: 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4)红胜火: 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5)绿如蓝: 绿得比蓝还需要绿。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赏析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了解,所以,江南在他的心里留有深入透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哪些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开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标江南春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人杜甫的诗里经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一样的颜色相互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以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取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大家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基本上不需要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此词写江南春色,开篇第一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这当中。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才能够“忆”之不休,因为这个原因,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有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不是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这个问题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标强烈印象。这当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擅长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导致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把读者带进余情摇漾的境界中。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就曾谙。日出江花红生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晨光照映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烈火还需要红。春风吹拂的满江绿水,就像青青的蓝草一样绿。怎能叫人不怀恋江南。
红胜火的胜什么意思?
胜:胜过;超越
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出处]
忆江南(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全诗诗意: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红胜火在诗句中也有这个鲜花比火焰还需要鲜艳的意思,故此,也可以用比……更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