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法律与道德纪律的区别与联系论文

如何看待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针对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来说,提高大家的道德修养十分重要,制定法律规则同样重要。法律与道德二者各有各的边界,道德是道德,法律是法律,它们有各自发挥作用的范围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个范畴,不可以简单偏重于某一个方面。
1、针对法律规则来说,不管是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还是社会习俗演化而成的法律,都适用于社会公共行为领域。在法律规则管辖的公共领域,维护社会正义、任何人不可以侵犯他人权利是根本要求。而道德更多涉及个人内心的自我修为,它可以高标特立,但只可以针对自己,不可以强迫他人。因为这个原因,法律以公共利益为指针,道德以效法圣贤为理想;法律讲求的是底线正义,道德追求的是高尚人格。
2、法律与道德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法律可以为社会道德的生成提供有益制度构架,为个人道德培育提供良好生活环境。法律固然不是道德,但可以净化大家的内心,让大家激浊扬清、去恶存善。因为这个原因,虽然法律规则不基本上相当于道德良知,但可以培育和激发大家的道德良知。
3、法律要深入人心、发挥作用,也一定要满足社会的道德追求。换言之,法律规则要有道德性。这个道德性不是法律规则自己生长出来的,而是法律规则吸收了道德观念,以此分明而确定地表现一个社会的道德价值。与此同时,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提高,可以使大家强化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弘扬社会公序良俗,自觉遵循法律。此外实践中被广泛认同、较为成熟、操作性强的道德要求,也许上升为法律规则。
法律与道德纪律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1、形成不一样
法律是为维护社会利益而制定的,道德纪律是在大家的社会生活中渐渐形成的。
2、开展手段不一样
法律依靠法律手段即有关刑罚使其威严性得以开展,道德纪律依靠社会舆论还有社会团体的个人素质得以开展。
3、管束范围不一样
法律管束的是我们全体公民,道德纪律管束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还有社会团体当中的关系。
联系:1、相互渗透。
在法律规则体系中很多法律规则都贯穿着道德的精神,一部分法律规则直接按照道德规则来制定,或者说该法律规则就是一定道德规则的法律化。
2、相互转化。
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一部分道德,随社会的发展,渐渐凸现出来,被觉得对社会是很重要的并有被常常违反的危险,立法者就有可能将之纳入法律的范畴。反之,某些过去曾被默认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不允许的行为,则有可能退出法律领域而转为道德调整。
3、相互制约。
道德规则通过正当性评价,推动和引导法律规则的废、立、改及开展,其是法律规则的有益补充。法律规则应包含低限度的道德规则。
党员应该具有哪些样的道德和品行?
党员干部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作为党员第一要明大德。明大德针对共产党员来说,讲政治品德。政治品德主要涵盖共产党员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纪律、党性原则等方面的表现。
守公德即遵循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共产党员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我们全体公民约定俗成的起码的道德准则。例如要使用文明语言,遵循公共规则和程序,爱护公共财物,保护生态环境,遵纪守法。行有行规,从事详细职业的党员也要模范遵循行业操守、行业纪律规定。
严私德中的私德即指个人品德和家庭美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华宇考试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对内容有建议或侵权投诉请联系邮箱:e8548113@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