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物喻人的写法有什么好处,借物喻人的立意方法进行作文ee

借物喻人的写法,有哪些好处?
借物喻人写法的好处: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提高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如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期中的《落花生》中,父亲说:花生的好处不少,有一样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 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 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可以马上分辨出来它是否有果实,一定要挖起来才清楚。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故此,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了。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期望。这几段话就运用了借物喻人(借用花生的特点来比喻怎样做人)的 方式: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目标是为了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 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
我从父亲,中体会到人要 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个认识得 到了父亲的肯定。
这个问题就像画龙点晴一样,很不自觉的表达出了文章的中心 思想。
常见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借景抒情、借物喻人、寓理于事、运用典故、先扬后抑、寄情于事。
借物喻人的立意方式?
运用借物喻人的方式: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可以大大提高文章的表现力 和感染力。运用借物喻人的方式需要大家特别注意的是:作文时,描述的事物的特点, 要与人的品格有相似之处;让人读了文章,就可以了解地认识到,本篇文章借物要说明什么精神,要借物赞誉怎样的人。假设不是这样,“借物喻人” 的方式,也就失去了使用的意义。
借物喻人是写作方式还是写作手法?
借物喻人的确是写作方式。
比如周敦颐写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陶渊明写菊花,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通过这样的表达方法,将物的特性与人的品格结合在一起。既不要了直抒胸臆的直接感,也给读者提供了更多理解和想象的空间。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提高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借物喻人课文?
1、《桃花心木》
《桃花心木》是当代散文家林清玄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从桃花心木的形状写起,写到桃花心木树苗和种树人,再写作者观察种树人种树的情况,后写作者与种树人的谈论,引出了“不只是树,人也差不多,在无法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的道理,借物喻人。
2、《落花生》
《落花生》是中国现代作家许地山的作品。这是一篇叙事散文,全文紧跟“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散文描述了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情景,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贡献的品格。
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3、《白杨》
《白杨》是当代著名作家袁鹰的作品。文章由树及人,运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从孩子有关白杨的争论启动,引出爸爸对白杨特点的讲解,然后写爸爸借白杨表达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期望孩子也可以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
在他的叙述中,没有直接歌颂这些无私贡献的建设者,而是将戈壁上高大挺秀的白杨与扎根边疆的建设者形象一步一步交融在一起。
车窗外的白杨──与茫茫戈壁站得高大挺秀;父亲眼中的白杨──不择环境,不惧灾害,茁壮成长;父亲心中的白杨──就是扎根边疆、无私贡献的边疆建设者的化身。
件物喻人的手法和件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一、借物抒情
借物抒情就是在描写事物时,把感情寄托于对事物的爱憎中,借事物的形象含蓄的抒发自己的情感。
例如,五年级上册语文的《桂花雨》,作者就将她对童年的回忆、对家乡的思念融进桂花的香气里,通过对桂花的回忆表达自己的情感。
运用借物抒情的方式,重要就是要找准事物的特点与自己的情感出现共鸣的地方,使事物和情感相统一,使情感带来一定依托。
二、借物喻人
借物喻人就是用某种详细可感、生动形象的事物来比喻人的性格、气质、风格等,以此充分表达情感。运用借物喻人的方式,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大大提高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五年级上册的《落花生》就是这样,父亲通过对花生不图虚名、默默无闻贡献的品格的赞扬,揭示做人的道理。课文言辞虽朴实无华,却给人以清晰、深入透彻的印象中。
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方式,应努力刻画“物性”与“人性”的相通之处,使象征物在大家心中的感受(真假、善恶、美丑等)与作者的感情完全一样。这样,读者才会对作者表达的生活态度表示赞同,与作者的爱憎情感出现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