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宇考试网

古代历史故事小故事,中国古代历史故事有哪些

时间:2023-07-06 22:30来源:华宇考试网收集整理作者:五年级上册语文
资料下载
古代历史故事小故事
本文主要针对古代历史故事小故事,中国古代历史故事有哪些和古代历史故事等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古代历史故事小故事有一个初步认识,对于今年数据还未公布且时效性较强或政策频繁变动的内容,也可以通过阅览本文做一个参考了解,希望本篇文章能对你有所帮助。

古代历史故事小故事?

小故事请看下方具体内容:

孙权“窥视墙”

三国时期,吕蒙是孙权一手培养起来的将领,两人常以兄弟相称。在关羽进攻樊城时,吕蒙一手策划并开展了“白衣渡江”行动,帮孙权占领了荆州,转变了东吴在三足鼎立中的弱势地位。然而吕蒙虽然作战骁勇,却常常患病。荆州之战刚结束,吕蒙就一病不起。为了给吕蒙治病,孙权亲自把吕蒙接到自己的大殿住下,并向全国征寻名医。

2当时,吕蒙已经病入膏肓,除了需服用中药外,还要有每天针灸。因为吕蒙骨瘦如柴,针灸使他很痛苦。孙权担心吕蒙,每天都要亲自探望好几次。每一次,吕蒙都要强行坐起来,行君臣之礼。这样一来,反到是影响吕蒙的休息,身体超级难恢复。不去看望吕蒙,孙权不放心;去看望吕蒙,又增多吕蒙的负担。这让孙权很为难。孙权对待他人,如同待己。后来,孙权趁吕蒙睡着,找人悄悄在吕蒙房间的墙壁上挖了一个小洞。每天,孙权都不可以再亲自去看望吕蒙,而是通过这个小洞偷看。假设吕蒙表情放松,能吃点东西,孙权也眉开眼笑;假设吕蒙表情痛苦,或者吃不下饭,孙权也夜不可以寐。

1.凿壁偷光:西汉时期,宰相匡衡从小因为家贫,没有条件进学堂,他白天帮人干活,晚上没钱买灯油,就只好在家里土墙上凿一个洞,借隔壁的灯光来读书,甚至到有书的人家去免费帮工换取书本,他刻苦学习终于在汉元帝时期当上太子少傅。

2.破釜沉舟: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将章邯带20万大军进攻诸侯国赵国,赵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让宋义挂帅,项羽辅佐率军救援,宋义有意或恶意拖延时机,项羽杀了宋义并率军渡过漳水去援赵,他们把锅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决战,终于击败秦军。

3.三迁之教:战国时期,孟子小时候很聪明,常常模仿送葬人吹喇叭,孟母担心他荒废学业就把

家搬到城里,刚好旁边是一个屠宰场,孟子很快就学会了杀猪宰羊,孟母只好搬家到一个学校附近,从此孟子就启动学习孔子的思想而成为一代思想家。

4.画蛇添足:楚国有一个专管祭祀的官员,春祭以后倒一杯酒给手下人,因人多酒少不够分,就想出谁先画好蛇就喝酒的办法,有一个人第一个把蛇画好了,见其他人还没有画完,就在已画好的蛇上加了两只脚,让人啼笑皆非。

5.一鸣惊人:古人传说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6.负荆请罪: 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觉得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 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7.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己觉得是天下无敌。赵奢觉得他是纸上谈兵不了解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8.东施效颦:美女西施因病而皱着眉头,邻居丑女见了认为很美,就学西施也皱起眉头,结果显得更丑。后人称这个丑女为东施。

9.守株待兔: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着,期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结果自然再无所获!

10.滥竽充数: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的合奏。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宣王对这一感到很高兴,拿数百人的口粮来供养他。齐宣

晋文公退避三舍

晋文公即位以后,整顿内政,发展生产,把晋国治理得渐渐强盛起来。他也想能像齐桓公那样,做个中原的霸主。

这时候,正好周朝的天子周襄王派人来讨救兵。周襄王有一个异母兄弟叫太叔带,联合了一部分大臣,向狄国借兵,夺了王位。周襄王带着几十个随从逃到郑国。他发出命令,要求各国诸侯护送他回洛邑去。列国诸侯有派人去慰问天子的,也有送食物去的,可就是没有人愿意发兵打狄人。

有人对周襄王说:“目前诸侯当中,唯有秦、晋两国有力量打退狄人,别人恐怕不中用。”襄王才打发使者去请晋文公护送他回朝。

晋文公马上发兵往东打过去,把狄人打败,又杀了太叔带和他那一帮人,护送天子回到京城。

过了两年,又有宋襄公的儿子宋成公来讨救兵,说楚国派大将成得臣率领楚、陈、蔡、郑、许五国兵马攻打宋国。大臣们都说:“楚国老是欺负中原诸侯,主公要扶助有困难的国家,建立霸业,这可是时候啦。”

晋文公早就看出,要当上中原霸主,就得打败楚国。他就扩充队伍,建立了三个军,浩浩荡荡去救宋国。

公元前632年,晋军打下了归附楚国的两个小国-曹国和卫国,把两国国君都俘虏了。

楚成王本来依然不会想同晋文公交战,听到晋国出兵,马上派人下命令叫成得臣退兵。可是成得臣以为宋国迟早可以拿下来,不肯半途而废。他派部将去对楚成王说:“我虽然不敢说一定打胜仗,也要拼一个死活。”

楚成王很不痛快,只派了少量兵力归成得臣指挥。

成得臣先派人公告晋军,要他们释放卫、曹两国国君。晋文公却暗地公告这两国国君,答应恢复他们的君位,但是,要他们先跟楚国断交。曹、卫两国真的按晋文公的意思办了。

成得臣本想救这两个国家,不料他们倒先来跟楚国绝交。这一来,真气得他双脚直跳。他嚷着说:“这分明是重耳这个老贼逼他们做的。”他马上发布命令,催动全军赶到晋军驻扎的地方去。

楚军一进军,晋文公马上命令往后撤。晋军中有部分将士可想不开啦,说:“我们的统帅是国君,对方带兵的是臣子,哪有国君让臣子的理儿?”

狐偃解释说:“打仗先要凭个理,理直气就壮。当初楚王曾经帮过主公,主公在楚王面前答应过:要是两国交战,晋国情愿退避三舍。今天后撤,就是为了达到这个诺言啊。要是我们对楚国失了信,既然如此那,我们就理亏了。我们退了兵,假设他们还不罢休,步步进逼,那就是他们输了理,我们再跟他们交手还不迟。”晋军一口气后撤了九十里,到了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才停下来,布置好了阵势。

楚国有部分将军见晋军后撤,想停止进攻。可是成得臣却不答应,一步盯一步地追到城濮,跟晋军遥遥相对。

成得臣还派人向晋文公下战书,措词十分傲慢。晋文公也派人回答说:“贵国的恩惠,我们压根都不敢忘记,故此,退让到这儿。目前既然,你们不肯谅解,那末只好在战场上比个高低啦。”

大战展开了。才一交手,晋国的将军用两面大旗,指挥军队向后败退。他们还在战车后面拖着伐下的树枝,战车后退时,地下扬起一阵阵的尘土,显出十分慌乱的模样。成得臣一向骄傲自大,不把晋人放在眼里。他不顾前后地直追上去,正中了晋军的埋伏。晋军的中军精锐,猛冲过来,把成得臣的军队拦腰切断。原来假装败退的晋军又回过头来,前后夹击,把楚军杀得七零八落。晋文公连忙发布命令,吩咐将士们只要把楚军赶跑就是了,不可以再追杀。成得臣带了败兵残将回到半路上,自己认为没法向楚成王交代,就自杀了。晋军占领了楚国营地。把楚军遗弃下来的粮食吃了三天,才凯旋回国。晋国打败楚国的消息传到周都洛邑,周襄王和大臣都觉得晋文公立了大功。周襄王还亲自到践土(今河南原阳西南,践音jiàn)慰劳晋军。晋文公趁此机会,在践土给天子造了一座新宫,还约了各国诸侯开个大会,订立盟约。这样,晋文公就当上了中原的霸主。

中国古代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有荆轲刺秦王,李斯谏逐客,信陵君救赵,纸上谈兵等。

1.荆轲刺秦王出自《战国策·燕策三》,记述了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这一悲壮的历史故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反映了荆轲刺秦王的精神。本篇文章通过一系列的情节与人物对话、动作、表情、神态等来表现人物,塑造了英雄的荆轲。

2.纸上说兵起源自于战国时期,赵括的父亲曾多次立下战功,他也从小就学会了兵法,对士兵的要求很高,对士兵的要求也很严格。赵王曾经命令赵括为将,代替廉颇参战,张作霖等人却坚决反对,结果因为不变通中了秦军的埋伏,赵军四十余万都被俘,后被白起设计坑。

3.纸上说兵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直读死书是不可能的。成功来自于丰富的实践生活,而不是书本上的规章制度。

做事要学会分析详细问题体分析。机械的去搬用别人的方法和经验,完全枉顾实际情况书上的东西是行不通的。仅仅会夸夸其谈的人,没有真正的才华。

1. 《岳阳楼记》:给人以“别有洞天”的感觉,描写了岳阳楼壮丽的景色和历史渊源。

2. 《三国演义》:以汉末三国时期为背景,描绘了各自不同的英雄豪杰的战斗和政治斗争。

3. 《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讲述了一个豪门贵族家族的兴衰和人物命运。

4. 《平凡的世界》:描写新中国建立以来的社会变革,还有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故事。

5. 《西游记》:讲述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涉及佛教、道教、儒家等思想体系。

6. 《水浒传》:描述了一群出身贫寒的好汉因忍受不了官府的压迫而组成的义军故事。

7. 《纪略》:是司马迁撰写的一部古代中国史书,以史为鉴,反思历史。

8.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呈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提出了人类思想的道德准则。

9. 《史记》:司马迁所著是继《论语》后面中国古代文化宝贵的遗产之一。

10.《孙子兵法》:讲述的是军事战略和战术原则,对后世的军事学术研究出现了重要影响。

1、郑和下西洋:明成祖朱棣派太监郑和七下西洋,从公元1405年至1431年将近30年里,郑和七次出海,前后到过印度洋沿海30多个国家,远到达非洲。

2、程门立雪:北宋时,杨时、游酢两人一起去向老师程颐求教,凑巧赶上程颐在休息,他们不忍打扰,静静等着老师醒来。屋外下大雪,等程颐一觉醒来,积雪已经有一尺深了。而“程门立雪”也成为尊敬师长的典范。

3、苏武牧羊:西汉时期苏武奉命出使匈奴。匈奴贵族想招降苏武,多次威胁利诱,苏武拄着代表汉朝的符节,一刻不离身,岁月流逝,节竿上缀的三层牦牛尾都落尽了。他也自始至终不肯背叛自己的国家。

4、管鲍之交:春秋时,鲍叔牙是齐桓公的谋士,他的好友管仲曾经在齐桓公敌人的门下做事,失败后被俘虏。齐桓公让鲍叔牙做相国,他反倒大力推荐管仲。后管仲做了相国,鲍叔牙则成为其手下。

5、三藩之乱:1673年11月康熙帝下诏削藩,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藩之乱起。公元1681年,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清朝确立了稳定的皇朝统治。

下面这些内容就是一部分著名的:

1. 三皇五帝:传说中的中国古代帝王,涵盖黄帝、炎帝、颛顼、尧、舜、禹等。

2. 春秋战国: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诸侯割据、战争频繁的阶段。

3. 秦始皇统一六国:秦始皇嬴政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了六个国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度的封建王朝-秦朝。

4. 汉武帝开疆拓土:汉武帝刘彻于公元前141年至公元前87年在位这个时间段,通过一系列战争和外交手段,将中国的领土扩大到了前所未有的范围。

5. 唐太宗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于公元627年至649年在位这个时间段,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唐朝达到了繁荣昌盛的顶峰。

一、卧薪尝胆

越王勾践(约前520年―前465年),姒姓,又名鸠浅、菼执,夏禹后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国国君。前496年,越王勾践即位,同年,在檇李大败吴师。越王勾践三年(前494年),被吴军败于夫椒,被迫向吴求和。三年后被释放回越国,返国后重用范蠡、文种,卧薪尝胆使越国国力渐渐恢复起来。

越王勾践十五年(前482年),吴王夫差兴兵参与黄池之会,以分明而确定地表现武力率精锐而出。越王勾践抓住机会率兵而起,大败吴师。夫差仓卒与晋国定盟而返,与勾践连战惨败,不可以已与越议和。

越王勾践十九年(前478年),勾践再度率军攻打吴国,在笠泽之战三战三捷大败吴军主力。越王勾践二十四年(前473年),破吴都,迫使夫差自尽,灭吴称霸,以兵渡淮,会齐、宋、晋、鲁等诸侯于徐州(今山东滕州南),迁都琅琊,成为春秋时期后一位霸主。

一、卧薪尝胆

越王勾践(约前520年―前465年),姒姓,又名鸠浅、菼执,夏禹后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国国君。前496年,越王勾践即位,同年,在檇李大败吴师。越王勾践三年(前494年),被吴军败于夫椒,被迫向吴求和。三年后被释放回越国,返国后重用范蠡、文种,卧薪尝胆使越国国力渐渐恢复起来。

越王勾践十五年(前482年),吴王夫差兴兵参与黄池之会,以分明而确定地表现武力率精锐而出。越王勾践抓住机会率兵而起,大败吴师。夫差仓卒与晋国定盟而返,与勾践连战惨败,不可以已与越议和。

越王勾践十九年(前478年),勾践再度率军攻打吴国,在笠泽之战三战三捷大败吴军主力。越王勾践二十四年(前473年),破吴都,迫使夫差自尽,灭吴称霸,以兵渡淮,会齐、宋、晋、鲁等诸侯于徐州(今山东滕州南),迁都琅琊,成为春秋时期后一位霸主。

二、指鹿为马

古人传说赵高试图要谋权篡位,为了试验朝廷中有什么大臣顺从他的意愿,特地呈上一只鹿给秦二世,并说这是马。秦二世不信,赵高便借故问广大大臣。不敢逆赵高意的大臣都说是马,而敢于反对赵高的人则说是鹿。

后来说是鹿的大臣都被赵高用各自不同的手段害死了。指鹿为马的故事流传至今,大家便使用该成语形容一个人混淆是非,颠倒黑白。

三、围魏救赵

公元前354年,魏国军队围赵国都城邯郸,双方战守年余,赵衰魏疲。这时,齐国应赵国的求救,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救赵。攻击方向选在什么地方?起初,田忌准备直趋邯郸。孙膑觉得,要解开纷乱的丝线,不可以用手强拉硬扯,要排解别人打架,不可以直接参加去打。派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

他向田忌建议说:“这个时候魏国精锐部队都集中在邯郸,内部空虚,我们如带兵向魏国都城大梁猛攻进去,占据它的交通要道,袭击它空虚的地方,向魏国的国都大梁进军,它肯定放下赵国回师自救。“齐军乘其疲惫,在预先选好的作战地区桂陵迎敌于归途,魏军大败,邯郸之围遂解。

孙膑用围攻魏国的办法来解救赵国的危困,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名的战例,被后来的军事家们列为 三十六计中的重要一计。围魏救赵这一避实就虚的战法为历代军事家所欣赏,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四、背水一战

韩信是楚汉战争中的军事奇才。 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率数万新招募的汉军越过太行山,向东攻打赵国。成安君陈余集中二十万兵力,占据了太行山以东的咽喉要地井陉口,准备迎战。

井陉口以西,有一条长约百里的狭道,两边是山,道路狭窄是韩信的必经之地。赵军谋士李左车献计:正面死守不战,派兵绕到后面切断韩信的粮道,把韩信困死在井陉狭道中。陈余不听,说:“韩信唯有几千人,千里袭远,假设我们避而不击,岂不让诸侯看笑话?”

韩信探知消息后,快速率领汉军进入井陉狭道,在离井陉口三十里的地方扎下营来。半夜,韩信派两千轻骑,每人带一面汉军旗帜,从小道迂回到赵军大营的后方埋伏,韩信告诫说:“交战时,赵军见我军败逃,一定会倾巢出动追赶我军,你们火速冲进赵军的营垒,拔掉赵军的旗帜,竖起汉军的红旗。”

其余汉军吃了些简单干粮后,马上向井陉口进发。到了井陉口,大队渡过绵蔓水,背水列下阵势,高处的赵军远远见了,都笑话韩信。

天亮后,韩信设置起大将的旗帜和仪仗,率众开出井陉口。陈余率全军蜂拥而出,要生擒韩信。韩信假装抛旗弃鼓,逃回河边的阵地。

陈余发布命令赵军全营出击,直逼汉军阵地。汉军因无路可退,个个奋勇争先。双方厮杀半日,赵军没办法获胜。这时赵军想要退回营垒,却发现自己大营里全是汉军旗帜,队伍立时大乱。韩信趁势反击,赵军大败,陈余战死,赵王被俘。

战后,有人问:“兵法上说,要背山、面水列阵,本次我们背水而战,居然打胜了,这是为什么呢?”韩信说:“兵法上不是也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

五、负荆请罪

渑池会结束以后,因为蔺相如劳苦功高,为赵国作出了卓越的奉献,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说:“我是赵国将军,有攻城野战的大功,而蔺相如只不过靠能说会道立了点功,可是他的地位却在我之上,况且相如本来是个平民,我感到羞耻,在他下面我很难忍受。”还扬言说:“我看到相如,一定要羞辱他。”

相如听到后,不肯和他相会。相如每到上朝时,经常推说有病,不愿和廉颇去争位次的先后。没过多久,相如外出,在邯郸城回车巷远远看到廉颇,他命车夫把车驾到路中,丝毫不给蔺相如空隙,蔺相如却掉转车子回避。

于是蔺相如的门客就一起来直言进谏地说:“我们故此,离开亲人来侍奉您,就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现目前您与廉颇官位一样,廉老先生口出恶言,而您却害怕躲避他,您怕得也太过分了,平庸的人尚且感到羞耻,何况是身为将相的人呢!

我们这些人没出息,请让我们告辞吧!”蔺相如坚决地挽留他们,说:“诸位觉得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厉害?”回答说:“廉将军比不了秦王。”相如说:“以秦王的威势,而我却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蔺相如虽然无能,难道会怕廉将军吗?

但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故此,不敢攻打赵国邯郸城,就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在呀,现目前两虎相斗,势必不可以共存。我故此,这样忍让,就是为了要把国家的急难摆在前面,而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面。”

蔺相如,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认为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府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古代史故事?

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时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刻苦勤奋,掌握并熟悉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因为沈周的称赞,本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出现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很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狄仁杰死谏,权将军活命

狄仁杰任大理丞时,武卫大将军权善才误砍了李世民昭陵的柏树,狄仁杰审理后上奏说罪当免职。唐高宗却发布命令处斩,狄仁杰再次上奏,说罪不当死。

高宗变了脸色说:“善才砍昭陵的树,这样做是为了让我不孝,一定要杀了他。”

狄仁杰仍坚持己见,高宗很不高兴地令他出去。

狄仁杰说:“犯颜直谏,自古以来都被觉得超级难。但臣觉得,遇桀纣那样的暴君才超级难,遇尧舜这样的明主则比较容易。目前,根据律法,权善才不该处极刑,陛下却发布命令处死,这是为了让律法失信于天下,从此大家将手足无措。再说陛下目前因为昭陵上的一株柏树而杀一位将军,千年后面,大家将如何评价陛下呢?臣不敢接受命令杀善才的原因是担心使陛下陷入不道的境地啊。”

高宗听了,怒气顿消,权善才因而免除一死。

小学五年级语文备考资料及辅导课程

小学五年级语文考试(免费资料+培训课程)

©下载资源版权归作者所有;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使用,请支持正版!

小学五年级语文培训班-名师辅导课程

考试培训视频课程
考试培训视频课程

以上就是本文古代历史故事小故事,中国古代历史故事有哪些的全部内容

本文链接:https://www.china-share.com/xueli/202307061765758.html

发布于:华宇考试网(https://www.china-share.com/)>>> 五年级上册语文栏目(https://www.china-share.com/xiaoxuewunian/yuwensc/)

投稿人:网友投稿

说明:因政策和内容的变化,上文内容可供参考,终以官方公告内容为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华宇考试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对内容有建议或侵权投诉请联系邮箱:e8548113@foxmail.com

关注本站了解更多关于文古代历史故事小故事,中国古代历史故事有哪些和五年级上册语文的相关信息。

    五年级上册语文热门资讯

  • 古代历史故事小故事,中国古代历史故事有哪些

    本文主要针对古代历史故事小故事,中国古代历史故事有哪些和古代历史故事等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古代历史故事小故事有一个初步认识,对于今年数据还未公布且时效性较强或政策频繁变动的内容,也可...

    2023-07-06

  • 2023年食品安全宣传周主题是什么,2021食品安全周主题

    2023年食品安全宣传周主题是什么? 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是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于2023年确定在每一年六月举行的,通过搭建各种交流平台,以各种形式、多个的视角、多条途径,面向贴合社会公众,专门开展风险交流、普...

    2023-07-06

  • 人才培养计划和帮带措施,青年人才培养计划是什么意思啊

    人才培养计划和帮带措施? 1. 服务业人才的培养 1、培养服务业领军人才。每一年选送一部分服务业高级管理人员到国内现代服务业发达的城市或国外现代服务业发达的国家学习培训,培养一批通晓国内、 2. 高端人才的引进 1、配合...

    2023-07-06

  • 孩子报英语班有必要吗,给孩子报英语班有必要吗

    本文主要针对孩子报英语班有必要吗,给孩子报英语班有必要吗和英语儿童短期班等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孩子报英语班有必要吗有一个初步认识,对于今年数据还未公布且时效性较强或政策频繁变动的内容...

    2023-07-06

  • 韦应物的应读第一声还是第四声,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古诗带拼

    韦应物的应读第一声还是第四声? 第一声,“韦应物”的读音是:wéi yīng wù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文昌右相韦待价曾孙,出身京兆韦氏逍遥公房。 韦应物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

    2023-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