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成才的数学家- 华罗庚的故事
数学家华罗庚少年时失学在家,帮爸爸经营小棉花店.空闲时,他经常用包棉花的纸解答数学题.
一天,爸爸让他去内屋打扫,打扫结束,回到柜台一看,哭了:“我的算术草稿纸呢?”爸爸左找右找,忽然,他指着远处一个人的背影说:“我把棉花包卖给他了”.华罗庚追上他,敬了个礼,掏出笔,把题抄道手背上.过路人说:“这真是个怪孩子.”有的时候,顾客来买东西,人家问东他答西,耽误了生意.晚上,店关门了,他就自学到深夜.父亲眼见他不把心思化在买卖上,一气之下夺过他手中的书,要仍进火炉,幸亏母亲抢了下来,才没把书烧掉.
一次,华罗庚看杂志,发现一篇数学论文有错误,在老师的鼓励下,他写出批评论文,寄给了上海《科学》杂志,不久登了出来.这篇文章改变了他的道路,使他迎步冲向数学殿堂.
数学神童高斯1960有1777年4月30日,高斯出生在德国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高斯就很喜欢数学。在呀呀学语时,高斯经常趴在院子里数小鸡。稍大一部分,他就跟着邻居的孩子做数学题,每一次都算得又快又准确。
上学后,高斯对数学特别感兴趣。但是,数学老师看不起乡下的孩子,经常出一部分难题刁难学生。一次,老师让他们求从1加到100的和,并规定做不出就不许回家吃饭。孩子们连忙动手计算。可是数字太多,算着算着,一不小心就错了。已经在各位考生手忙脚乱时,高斯站起来报告:“老师,我做好了。”
老师在一边看着小说,他头也不抬地说:“你肯定错了,重新算过。”
但高斯很自信,拿着题目作答板走到老师的旁边让他看。突然,老师瞪 大了眼睛。5050!
答案是正确的!
老师惊奇地问他用了何种方法。
高斯胸有成竹地说:“1+100=101,2+99=101,3+98=101……这样共有50个101。101乘以50就是我们要做的试题的答案。
老师,您看我做得对吗?”
老师很惭愧。
从此以后,他专心教书,对高斯更是精心一对一辅导。高斯学习很努力。后来,他在数学上获取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他还在天文学、电磁学、大地测量等科学领域里做出了杰出的奉献。
泰勒斯(古希腊数学家、天⽂学家)来到埃及,⼈们想试探⼀下他的能⼒,就问他是不是能测量⾦字塔⾼度。泰勒斯说可以,但有⼀个条件-法⽼一定要在场。第⼆天,法⽼如约⽽⾄,⾦字塔周围也聚集了很多围观的⽼百姓。秦勒斯来到⾦字塔前,阳光把他的影⼦投在地⾯上。每过⼀会⼉,他就让⼈测量他影⼦的长度,当测量值与他⾝⾼完全吻合时,他⽴刻在⼤⾦字塔在地⾯上的投影处作⼀记号,然后再丈量⾦字塔底到投影尖顶的距离。这样,他就报出了⾦字塔确切的⾼度。在法⽼的请求下,他向⼤家介绍了如何从“影长等于⾝长”推到“塔影等于塔⾼”的原理。其实就是常说的今天所说的相似三⾓形定理。
数学陈景润的小故事数学家陈景润边思考问题边走路,撞到一棵树干上,头也不抬说:“对不起、对不起。”继续思考。数学家鲁道夫的小故事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精力,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后人称之为鲁道夫数,他死后别人便把这个数刻到他的墓碑上。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的小故事瑞士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对螺线(被誉为生命之线)有研究,他死后面,墓碑上 就刻着一条对数螺线,同时碑文上还写着:“我虽然改变了,但却和原来一样”。这是一句既刻划螺线性质又象征他对数学热爱的双关语。
1、趣味数学小故事-200字
泰勒斯看到大家都在看告示,便上去看。原来告示上写着法老要找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来测量金字塔的高度。于是就找法老。
法老问泰勒斯用什么工具来量金字塔。泰勒斯说只用一根木棍和一把尺子,他把木棍插在金字塔旁边,等木棍的影子和木棍一样长时,他量了金字塔影子的长度和金字塔底面边长的一半。把这两个长度加起来就是金字塔的高度了。泰勒斯真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他不需要爬到金字塔的顶上就方便量出了金字塔的高度。
2、趣味数学小故事-200字
战国时期,齐威王与大将田忌赛马,齐威王和田忌各有三匹好马:上马,中马与下马。比赛分三次进行,每赛马以千金作赌。因为两者的马力相差无几,而齐威王的马分别比田忌的对应等级的马要好,故此,大多数情况下人都以为田忌必输无疑。
但是,田忌采纳了门客孙膑(着名军事家)的意见,用下马对齐威王的上马,用上马对齐威王的中马,用中马对齐威王的下马,结果田忌以2比1胜齐威王而得千金。这是我们国内古代运用对策论思想处理问题的一个例子。
3、趣味数学小故事-200字
动物学校举行儿歌比赛,大象老师做裁判。
小猴第一个举手,启动朗诵:“进位加法我会算,数位对齐才可以加。个位对齐个位加,满十要向十位进。十位相加再加一,得数算得快又准。”
小猴刚说完,小狗又启动朗诵:“退位减法依然不会难,数位对齐才可以减。个位数小不够减,要向十位借个一。十位退一是一十,退了以后少个一。十位数字怎么减,十位退一再去减。”
各位考生都为它们的精彩表演鼓掌。大象老师说:“它们的儿歌让我们明白了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它们两个都应该得冠军,好不好?”各位考生同意并鼓掌祝贺它们。
4、趣味数学小故事-200字
气象学家Lorenz提出一篇论文,名叫《一只蝴蝶拍一下翅膀会不会在Taxas州导致龙卷风?》论述某系统假设初期条件差一点点,结果会很不稳定,他把这样的情况戏称做「蝴蝶效应」。就像我们投掷骰子两次,不管我们如何刻意去投掷,两次的物理情况和投出的点数也未必是一样的。Lorenz为什么要写这篇论文呢?
这故事出现在1961年的某个冬天,他如往常大多数情况下在办公室操作气象电脑。平日间,他只将温度、湿度、压力等气象数据输入,电脑就可以依据三个内建的微分方程式,计算出下一刻可能的气象数据,因为这个原因模拟出气象变化图。
5、趣味数学小故事-200字
唐僧师徒四人走在无边无际的沙漠上,他们又饿又累,猪八戒想:假设有一顿美餐该有多好啊!孙悟空可没有八戒既然如此那,贪心,悟空只想喝一杯水就够了。孙悟空想着想着,眼前就产生了一户人家,门口的桌上正好放了一杯牛奶,孙悟空连忙上前,准备把这杯牛奶喝了,可主人家却说:“大圣且慢,假设您想喝这杯奶就一定要回答对一道数学题。”
孙悟空想,不就一道数学题吗,难不倒俺老孙。孙悟空就答应了。那位主人家出题:倒了一杯牛奶,你先喝了1/2加满水,再喝1/3,又加满水,最后把这杯饮料全喝下,问你喝的牛奶和水哪个多些?为什么?
6、趣味数学小故事-300字
傍晚,我在奥林匹克书中看到一道难题:果园里的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老王师傅每天给50棵苹果树20棵梨树施肥,几天后,梨树都施上肥,但苹果树还剩下80棵没施肥。请问: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梨树各多少棵?
我没有被该题目吓倒,难题能激发我的兴趣。我想,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假设要使两种树同一天施完肥,老王师傅就应该每天给“20×3”棵苹果树和20棵梨树施肥。
而实质上他每天只给50棵苹果树施肥,差了10棵,最后共差了80棵,从这里可以得知,老王师傅已经施了8天肥。一天20棵梨树,8天就是160棵梨树,再按照第一个条件,可以清楚苹果树是480棵。那就是用假设的思路来解题,因为这个原因我想,假设法实在是一种很好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7、趣味数学小故事-300字
阿基米德有不少故事,这当中最着名的要算发现阿基米德定律的那个洗澡的故事了。
国王做了一顶金王冠,他怀疑工匠用银子偷换了一些金子,便要阿基米德鉴定它是不是纯金制的,且不可以损坏王冠。阿基米德捧着这顶王冠整天苦苦思索,有一天,阿基米德去浴室洗澡,他跨入浴桶,随着身子浸入浴桶,一些水就从桶边溢出,阿基米德看到这个情况,头脑中像闪过一道闪电,“我找到了!”
阿基米德拿一块金块和一块重量相等的银块,分别放入一个盛满水的容器中,发现银块排出的水多得多。于是阿基米德拿了与王冠重量相等的金块,放入盛满水的容器里,测出排出的水量;再把王冠放入盛满水的容器里,看看排出的水量是不是一样,问题就处理了。随着进一步研究,沿用至今的流体力学最最重要,要优先集中精力基石-阿基米德定律诞生了。
8、趣味数学小故事-300字
当高斯还在上小学二年级时,有一天他的数学老师因为想借上课时间处理一部分自己的私事,因为这个原因打算出一道难题给学生练习。他的试题是:
1+2+3+4+5+6+7+8+9+10=?
因为加法刚教不久,故此,老师认为出了这题,学生肯定是要算蛮久的。自己也完全就能够藉此机会来处理未完的事情。但是,才一转瞬时间,高斯已停下了笔,闲闲地坐在那里。老师看了,很生气地训斥高斯。
但是,高斯却说他已经将答案算出来了,就是55。老师听了吓了一跳,就问高斯如何算出来的。高斯答道:“我只是发现1和10的和是11、2和9的和也是11、3和8的和也是11、4和7的和也是11、5和6的和还是11,又因为11+11+11+11+11=55,故此,我就是这么算出来了。”老师考生听了以后,都对高斯竖起了大拇指。后来的高斯长大后,成为了一位很伟大的数学家。
9、趣味数学小故事-300字
八戒去花果山找悟空,大圣不在家。小猴子们热情地招待八戒,采了山中最好吃的山桃整整100个,八戒高兴地说:“各位考生一起吃!”可怎样吃呢,数了数共30只猴子,八戒找个树枝在地上左画右画,列起了算式,100÷30=3……1
八戒指着上面的3,大方的说,“你们一个人吃3个山桃吧,瞧,我就吃那剩下的1个吧!”小猴子们很感激八戒,纷纷道谢,然后每人拿了各自的一份。
悟空回来后,小猴子们对悟空讲今天八戒如何大方,如何自已只吃一个山桃,悟空看了八戒的列式,大叫,“好个呆子,多吃了山桃竟然还嘴硬,我去找他!”
哈哈,你清楚八戒吃了哪些山桃?
10、趣味数学小故事-300字
一家手杖店来了一个顾客,买了30元一根的手杖。他拿出一张50元的票子,要求找钱。
店里正巧没有零钱,店主到邻居处把50元的票子换成零钱,给了顾客20元的找头。
顾客刚走,邻居慌紧张张地奔来,说这张50元的票子是假的。店主不可以已向邻居赔偿了50元。这之后出门去追那个顾客,并把他抓住说:“你这个骗子,我赔给邻居50元,又给你找头20元,你又拿走了一根手杖,你得赔偿我100元的损失。”
这个顾客却说:“一根手杖的费用就是邻居给你换零钱时你留下的30元,因为这个原因我只拿了你70元。”
请你计算一下,手杖店真正的损失是多少?这里要补充一下,手杖的成本是20元。假设这个顾客行骗成功,既然如此那,共骗得了多少钱?
11、趣味数学小故事-300字
今天,我看一个故事,叫《燕子考青蛙》。故事是这样:一天,燕子对青蛙说:“大家比一比谁的数学好。青蛙同意了。青蛙出题:上个星期一我吃了一只害虫,星期二吃了3只害虫,以后每天比前一天多吃两只害虫,问一星期共吃多少只害虫?燕子说:”1+3=44+5=99+7=1616+9=2525+11=3636+13=47,你一共吃了49只害虫。
青蛙说:“你考我吧。”燕子说:“上星期一我吃了两只害虫,星期二吃了4只,以后每天比前一天多吃2只害虫,问我一个星期……”“吃了56只害虫”。燕子没说完,青蛙已经说了答案。燕子说:“算得这么快!教教我速算的窍门吧”。青蛙让燕子画7个圈,然后按第一个圈放一只害虫,后面的圈比前一个圈多两只,它们的顺序是1、3、5、7、9、11、13,加起来是49,青蛙在每一个圈外各放一只害虫,再用49+7=56。燕子赞青蛙真聪明。
12、趣味数学小故事-400字
鸡兔同笼这个问题是我们国内古代着名趣题之一。大概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就记载了这个有趣的问题。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
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你会解答这个问题吗?你想清楚《孙子算经》中是如何解答这个问题的吗?
解答思路是这样的:假设砍去每只鸡、每只兔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角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这样,(1)鸡和兔的脚的总数就由94只变成了47只;(2)假设笼子里有一只兔子,则脚的总数就比头的总数多1。
因为这个原因,脚的总只数47与总头数35的差,就是兔子的只数,即47-35=12(只)。明显,鸡的只数就是35-12=23(只)了。
这一思路新奇,比较受欢迎而奇特,其“砍足法”也令古今中外数学家赞叹不已。这样的思维方式叫化归法。化归法就是在处理问题时,先不对问题采用直接的分析,而是将题中的条件或问题进行变形,促使其转化,直到最后把它归成某个已经处理的问题。
13、趣味数学小故事-500字
一只蜗牛不小心掉进了一只枯井里,它趴在井底上哭起来,一只癞蛤蟆过来,翁声翁气的对蜗牛说:“别哭了,小兄弟,哭也没用,这井壁又高又滑,掉到这里只可以在这里生活了。我已经在这里生活了不少年了。”
蜗牛望着又老又丑的癞蛤蟆,心里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决不可以像它那样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蜗牛对癞蛤蟆说:“癞大叔,我不可以生活在这里,我一定要爬出去,请问这口井有多深?”“哈哈哈……,真是笑话,这井有10米深,你小小年纪。又背负着这么重的壳,怎么能爬出去呢?”
“我不怕苦不怕累,每天爬一段,还是能够爬出去!”次日,蜗牛吃得饱饱的,启动顺着井壁往上爬了,它不停的爬呀爬,到了傍晚,终于爬了5米,蜗牛特别高兴,心想:“照这样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完全就能够爬出去了。”
想着想着不了解不觉睡着了,早上,蜗牛被一阵呼噜声吵醒了,一看,原来是癞大叔还以睡觉,他心里一惊:“我怎么离井底这么近?”
原来,蜗牛睡着以后,从井壁上滑下来4米,蜗牛叹了一口气,咬咬牙,又启动往上爬,到傍晚又往上爬了5米,可晚上,蜗牛又滑下来4米,就这样,爬呀爬,滑呀滑,最后坚强的蜗牛终于爬上了井台。聪明的小朋友你能猜出来蜗牛用了多少天才爬上井台的吗?
14、趣味数学小故事-500字
最近“数学商店”来了一位新服务员,它就是小“4”。
一天,小“3”到数学商店买了一支铅笔,小“4”说:“你应付1元5角4分。”
小“3”付了1元5角后问:“还有4分可怎么付呀?”小“4”忙说:“这4分钱你不需要付了。”小“3”困惑地问道:“那你不是要吃亏了?”“不,这是本店的一个规定,叫‘四舍五入’。凡是4分钱或4分钱以下都舍去,假设是5分或5分钱以上,那就收1角钱。”小“4”和蔼可亲地解释道。小“3”高兴地说:“谢谢你,你真好!”
“对呀,我也特别喜欢4。”“25”跑过来说,“因为25×4=100,计算比较简单方便,比如:25×87×4=25×4×87,这样计算不是又快又简单方便吗?!”
“不错,的确又快又简单方便,我也喜欢4。”原来是“29”。“25”忙问道:“咦,你怎么也会喜欢‘4’了?”“29”不慌不忙地说:“这你们就不清楚了,大多数情况下年份里的2月份都是28天,唯有公近几年份是4的倍数的那一年,二月份才是29天,我4年才轮到一次,当然喜欢‘4’了。不过公近几年份是整百的,一定要是4百的倍数,二月份才有29天,这样的年份叫闰年。”
“,‘4’的用处可真大呀!”“25”赞叹道。
这位“4”服务员真是个既温柔又惹人喜欢的服务员。
15、趣味数学小故事-500字
大概1500年前,欧洲的数学家们是不清楚用“0”的。他们使用罗马数字。罗马数字是用哪些表示数的符号,根据一定规则,把它们组合起来表示不一样的数目。在这样的数字地运用里,不用“0”这个数字。
而在当时,罗马帝国有一位学者从印度记数法里发现了“0”这个符号。他发现,有了“0”,进行数学运算方便极了,他很高兴,还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式向各位考生做了讲解。过了不短的一个时期,这件事被当时的罗马教皇了解了。
当时是欧洲的中世纪,教会的势力很大,罗马教皇的权利更是远远超越皇帝。教皇很恼怒,他斥责说,神圣的数是上帝创造的,在上帝创造的数里没有“0”这个怪物,现目前谁要把它给引进来,谁就是亵渎上帝!
于是,教皇就发布命令,把这位学者抓了起来,并对他施加了酷刑,用夹子把他的十个手指头紧紧夹注,使他两手残废,让他再也不可以握笔写字。就这样,“0”被那个愚昧、残忍的罗马教皇明令不允许了。
但是虽然“0”被不允许使用,然而,罗马的数学家们还是不管禁令,在数学的研究中也还是秘密地使用“0”,也还是用“0”做出了不少数学上的奉献。后来“0”终于在欧洲被广泛使用,而罗马数字却渐渐被淘汰了。
就这么多啦,期望能帮到你。
一天,法国数学家蒲丰请不少朋友到家里,做了一次试验。蒲丰在桌子上铺好一张大白纸,白纸上画满了等距离的平行线,他又拿出不少等长的小针,小针的长度都是平行线的一半。蒲丰说:“请各位考生把这些小针往这张白纸上随便仍吧!”客大家按他说的做了。
蒲丰的统计结果是:各位考生共掷2212次,这当中小针与纸上平行线相交704次,2210÷704≈3。142。蒲丰说:“这个数是π的近似值。每一次都会得到圆周率的近似值,而且,投掷的次数越多,得出的圆周率近似值越精确。”那就是的“蒲丰试验”。
以上就是本文1-2年级数学名人小故事,数学故事二年级下册的全部内容
本文链接:https://www.china-share.com/xueli/202308212094721.html
发布于:华宇考试网(https://www.china-share.com/)>>> 一年级看图写话栏目(https://www.china-share.com/xiaoxueyinian/ktxh/)
投稿人:网友投稿
说明:因政策和内容的变化,上文内容可供参考,最终以官方公告内容为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华宇考试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对内容有建议或侵权投诉请联系邮箱:e8548113@foxmail.com
关注本站了解更多关于文1-2年级数学名人小故事,数学故事二年级下册和一年级看图写话的相关信息。
本文主要针对1-2年级数学名人小故事,数学故事二年级下册和数学名人小故事二年级等几个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1-2年级数学名人小故事有一个初步认识,对于今年数据还未公布且时效性较强或政策频繁...
2023-08-21
本文主要针对儿童线描画的绘画经验技巧是什么呢,如何初学线描绘画图片和儿童线描画写生入门等几个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儿童线描画的绘画经验技巧是什么呢有一个初步认识,对于今年数据还未公...
2023-08-21
本文主要针对孩子在幼儿园分享故事后应怎样回复,幼儿园故事评价的标准和小班学习故事识别回应等几个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孩子在幼儿园分享故事后应怎样回复有一个初步认识,对于今年数据还未...
2023-08-21
本文主要针对移动名词由来,转动读音是什么意思和移动的拼音等几个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移动名词由来有一个初步认识,对于今年数据还未公布且时效性较强或政策频繁变动的内容,也可以通过阅览...
2023-08-20
本文主要针对中班折纸小轿车教案反思,中班健康活动好玩的易拉罐课后反思和中班故事蓝汽车活动反思等几个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对中班折纸小轿车教案反思有一个初步认识,对于今年数据还未公布且...
2023-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