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备考开始了,“《中医儿科学》风痧和丹痧考点汇总—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内容是精华考点,华宇医药职称考试网整理如下:
风痧
1.风痧发病特点:风痧即风疹,是感受风痧时邪,以轻度发热,咳嗽,全身皮肤出现细沙样玫瑰色斑丘疹,耳后及枕部臖核(淋巴结)肿大为特征的一种急性出疹性传染病。冬春季节好发,且可造成流行。1——5岁多见。患病后可获得持久性免疫。
2.病因:风痧的病因以感受风疹时邪为主,其主要病变在肺卫。
3.风痧辨证论治:以疏风清热为基本原则。
邪犯肺卫证——治法:疏风清热透疹;方药:银翘散。
邪入气营证——治法:清气凉营解毒;方药:透疹凉解汤。
4.风痧预防与调护:保护孕妇,尤其在妊娠3个月内,应避免与风疹病人接触。一般可不必采取隔离措施,但在易感儿群集的地方,须适当隔离,可隔离至出疹后5天。
丹痧
1.丹痧是因感受痧毒疫疠之邪所引起的急性时行疾病。临床以发热,咽喉肿痛或伴腐烂,全身布发猩红色皮疹,疹后脱屑脱皮为特征。发病以冬春两季为多。任何年龄都可发病,2——8岁儿童发病率较高。因本病发生时多伴有咽喉肿痛、腐烂、化
脓,全身皮疹细小如沙,其色丹赤猩红,故又称“烂喉痧”、“烂喉丹痧”。西医学则称为“猩红热”。
2.诊断要点:
(1)有与猩红热病人接触史。
(2)起病急,突然高热,咽部红肿疼痛,并可化脓。
(3)在起病24小时内开始出现皮疹,先于颈、胸、背及腋下、肘弯等处,迅速蔓延全身,其色鲜红细小,并见环口苍白和草莓舌。
(4)皮疹出齐后1——2天,身热、皮疹渐退,伴脱屑或脱皮。
(5)实验室检查: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咽拭子细菌培养可分离出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麻疹、奶麻、风痧都是白细胞总数下降,淋巴细胞升高。)
3.丹痧辨证论治:以清热解毒、清利咽喉为基本原则。
邪侵肺卫证——治法:辛凉宣透,清热利咽;方药:解肌透痧汤。
毒炽气营证——治法:清气凉营,泻火解毒;方药:凉营清气汤。
疹后阴伤证——治法:养阴生津,清热润喉;方药:沙参麦冬汤。
4.西医治疗:首选青霉素。
5.丹痧预防:发现猩红热病人应及时隔离,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咽拭子培养链球菌阴性时解除隔离。对密切接触的易感儿应隔离7——12天。
©下载资源版权归作者所有;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使用,请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