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价比例计算公式,进销差价率怎么算

差价比例计算公式?
综合差价率是指按企业都商品的销售及库存比例计算的差价率。
综合差价率计算法是按照企业经营的都商品存、销比例,平均分摊进销差价的一种方式。
通过计算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将“商品销售成本”科目标期末余额调整为本期已销商品的实质上成本,“商品进销差价”科目标期末余额则是期末库存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
采取综合差价率计算法确定商品的销售成本,计算手续比较简单方便,但只适用于商品种类较少,各自不同的商品的进销差价比较接近的企业。
综合差价率计算法的计算步骤
其详细计算步骤是:
1.计算综合平均差价率。用月末调整前“商品进销差价”账户的余额除以本月已销售的商品总额加“库存商品”账户月末余额之和,其计算公式为:
综合差价率(含税)=月末调整前“商品进销差价”账户余额/(月末“库存商品”账户余额+本月“商品销售收入”账户贷方出现额)×百分之100
2.计算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用综合差价率乘本月已销售的商品总额,其计算公式为:
本月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含税) 本月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含税)=本月“商品销售收入”账户贷方出现额×综合差价率
3.按照计算出来的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作会计处理:
借:商品进销差价 ×××
贷:商品销售成本×××
因为商品进销差价中包含有增值税,在分摊结转商品销售成本后,企业平日间结转的含税的售价成本就被调整为不含税的实质上成本,也还是是传统的售价成本核算方式,并满足增值税的核算要求。
在正常情况下,本月已销商品总额按“商品销售收入”账户贷方出现额计算,但如企业有商品转批、折价销售等情形,因其价格不一样,应以“商品销售成本”账户的借方出现额计算。
企业的商品进销差价各月当中假设比较平衡,也可以采取上月的差价率计算。但为了真实地反映库存商品和销售商品的进销差价,正确核算盈亏,年末对商品进销差价进行一次核实。
商品差价比例计算公式:
进销差价率=(期初商品进销差价+本期购进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商品售价+本期购进商品售价)*百分之100;例如期初库存商品成本90万,售价100万,本期购进商品成本180万,售价200万,那本期商品进销差价率=(100万—90万+200万—180万)/(100万+200万)*百分之100=百分之10。
差价率怎么算?
差价率的计算公式是:商品差价率= (卖出价格-买入价格)/卖出价格×百分之100。其卖出价与买入价的差价就是其收益。
房子差价率计算公式?
商品进销差价率=(期初商品进销差价+本期购进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商品售价+本期购进商品售价)*百分之100;
例如期初库存商品成本90万,售价100万,本期购进商品成本180万,售价200万
商品进销差价率公式是什么?
差价率=期末分摊前本科目余额÷("库存商品"科目期末余额+“委托代销商品”科目期末余额+“发出商品”科目期末余额+本期“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贷方出现额)×100
经适房补差价计算方式?
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满5年,经市住房保证管理部门审查核验同意,购房人在补交差价款后,可获取完全产权并退出经济适用住房保证,不动产登记部门在房屋登记簿中取消经济适用住房的房屋性质记载,重新核发不动产权证书;购房人在补交差价款后,也可以上市交易,不动产登记部门根据普通商品住房交易有关程序,办理房屋产权转移登记手续,房地产交易环节的有关税费按规定缴纳。
差价款缴纳标准为原购买经济适用住房价格的15%,计算公式为:应缴差价款=(房屋建筑面积-按商品房价格购买的建筑面积)×原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合同单价×15%。
经济房补差价计算方式:
1、经济适用房购买不满8年不可以上市交易,购买满5年上市交易的,购房人应缴纳差价款。 10月1日前购买的经适房,按原来购房价格的10%缴纳差价款;
2、 11月1日至 4月15日间购买的经适房,按原来购房价格的20%缴纳差价款;
3、 4月15日后面购买的经适房,按原来购房价格的30%缴纳差价款。购房人缴纳差价款后,可以获取完全产权。4、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经营中的事业性收取的费用,减半征收;经济适用住房项目小区外基础设施建设费用,由政府负担。
5、针对经济适用房,国家有明文规定称拿到产证五年之内不允许在市场上进行交易,针对低价购买的经济适用房,在产证满五年后面需由政府职能部门回购。
会计学里的商品进销差价怎么核算?
这里说的商品进销差价是指从事商品流通的小企业采取售价核算的情况下,其商品售价与进价当中的差额即为商品进销差价。 如:商品售价60元,进价40元,则20元就是他们的进销差价。期末对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根据下列方式计算: 差价率=(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本期购入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本期购入商品售价)×百分之100 本月销售商品分摊的进销差价=应本月“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贷方出现额×差价率 上面说的所称“主营业务收入”是指采取售价核算的商品所获取的收入。 月度终了,分摊已销商品的进销差价,针对已按售价结转其成本的,应冲减“主营业务成本”,借记“商品进销差价”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 委托代销商品和委托加工物资可用上月的差价率计算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小企业的商品进销差价率各月当中比较均衡的,也可以采取上月的差价率计算分摊本月已销商品应负担的进销差价,并应于年终了,对商品的进销差价进行核实调整。商品进销差价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购入、加工收回还有销售退回等增多的库存商品,按商品售价,借记“库存商品”科目,按商品进价,贷记“银行存款”、“委托加工物资”等科目,按售价与进价当中的差额,贷记本科目。 (二)期(月)末分摊已销商品的进销差价,借记本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根据下列公式计算: 商品进销差价率=期末分摊前本科目余额÷(“库存商品”科目期末余额+“委托代销商品”科目期末余额+“发出商品”科目期末余额+本期“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贷方出现额)×百分之100 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期“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贷方出现额×商品进销差价率 企业的商品进销差价率各期当中比较均衡的,也可采取上期商品进销差价率计算分摊本期的商品进销差价。年终了,应对商品进销差价进行核实调整。[某小企业月末“商品进销差价”科目余额为248788元,“库存商品”科目余额为566500元,本月商品销售额(不含税)为588000元。按照上面说的资料计算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请看下方具体内容: 差价率=248788÷(566500+588000)×百分之100=21.54% 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588000×21.54%=126655(元) (1)平日间按商品售价结转成本的企业,月终将计算出的本月应分摊已销商品达到的进销差价冲减多转销售成本和已达到差价,编制请看下方具体内容会计分录: 借:商品进销差价 126655 贷:主营业务成本 126655 (2)平日间不随商品销售结转成本企业,月终应同时核销已销商品进销差价和结转成本,编制请看下方具体内容会计分录: 借:主营业务成本 461345 商品进销差价 126655 贷:库存商品 588000
注册会计师考试资料下载
华宇考试网CPA注会免费资料下载
百度云网盘资料
CPA注会视频课程
©下载资源版权归作者所有;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使用,请支持正版!
相关推荐:
注册会计师培训班-辅导课程

>>注册会计培训班视频课程,听名师讲解<<

>>注册会计培训班视频课程,听名师讲解<<
TAG标签:
(编辑:华宇考试网注册会计师)
华宇考试网CPA注会免费资料下载
-
百度云网盘资料
CPA注会视频课程
©下载资源版权归作者所有;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使用,请支持正版!
相关推荐:
注册会计师培训班-辅导课程

>>注册会计培训班视频课程,听名师讲解<<

>>注册会计培训班视频课程,听名师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