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提成和总提成怎么算,工资按年计算公式怎么算
个人提成和总提成怎么算?
提成的计算公式为:
1、提成数=业绩总额×应计提率
2、提成数=超额业务量×单位提成量
提成工资制即将企业盈利按照一定的比例在企业和员工之间分成的方式,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激励性。实行提成制首先要确定合适的提成指标,一般是按照业务量或销售额提成,即多卖多得。
提成的方式类似计件制,有全额提成和超额提成两种。全额提成即按照总的销售额的一定比例提成,浮动工资制;超额提成顾名思义即保证完成一定的基本业务量,超额部分会有提成的奖金,当然这种方式员工会有一定的基本工资。可以按照个人业绩提成,也可以按照群体的业绩提成。
提成金额=业绩*提成。底薪是1000,提成是5%,不知道销售业绩无法计算提成。
假如你当月销售业绩是50000元,5%的业绩提成=50000*5%=2500元。
如果底薪是无任务底薪,所以你的当月工资是底薪加提成即:1000+50000*5%=3500元。
提成工资制即将企业盈利按照一定的比例在企业和员工之间分成的方式,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激励性。实行提成制首先要确定合适的提成指标,一般是按照业务量或销售额提成,即多卖多得。
工资按年计算公式?
一、年平均工资的计算方式是什么
职工年平均工资是指职工在1年内平均每人所得的货币工资额。其表明1年内职工工资收入的高低程度,是反映职工工资水平的主要指标。
【公式】:职工平均工资=报告期实际支付的全部职工工资总额/报告期全部职工平均人数。
全年月平均工资按当年应发工资总额,除以十二个月计算。应发工资,是指扣除个人应缴的社会保险费、公积金、个人所得税、以及应由个人承担的费用之前的工资;工资总额按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规定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各种津贴和补贴、加班费、奖金和特殊情形下支付的工资。
劳动法第四十七条: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
二、员工平均工资计算方法
平均工资指企业、事业、机关单位的职工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货币工资额。它表明一定时期职工工资收入的高低程度,是反映职工工资水平的主要指标。
【公式】:职工平均工资=报告期实际支付的全部职工工资总额/报告期全部职工平均人数。
三、月平均工资的计算方法
平均工资指企业、事业、机关单位的职工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人所得的货币工资额。它表明一定时期职工工资收入的高低程度,是反映职工工资水平的主要指标。
【公式】:职工平均工资=报告期实际支付的全部职工工资总额/报告期全部职工平均人数。
工资是大部分人的主要收入,工资的多少也关系着个人及家庭的生活质量。有的人的工资是死工资,就是每个月都是固定的,有的人的工资是不确定工资,每个月的收入都不一样,平均工资就是一年的总工资除以是个月,就是月平均工资数。
年工资总额公式计算方法
职工平均工资=报告期实际支付的全部职工工资总额/报告期全部职工平均人数
《实施条例》第四十、四十一、四十二条所称的“工资薪金总额”,是指企业按照本通知第一条规定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总和,不包括企业的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以及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属于国有性质的企业,其工资薪金,不得超过政府有关部门给予的限定数额;超过部分,不得计入企业工资薪金总额,也不得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职工工资总额的计算方法
1、计时工资;
2、计件工资;
3、奖金;
4、津贴和补贴;
5、加班加点工资;
6、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7、单位垫付的职工宿舍房租
8、差旅费补贴(这是新增的)
年工资总额的组成
工资总额由下列六个部分组成:
计时工资
计时工资是指按计时工资标准(包括地区生活费补贴)和工作时间支付给个人的劳动报酬。包括:
1对已做工作按计时工资标准支付的工资;
2实行结构工资制的单位支付给职工的基础工资和职务(岗位)工资;
3新参加工作职工的见习工资(学徒的生活费);
4运动员体育津贴。
计件工资
计件工资是指对已做工作按计件单价支付的劳动报酬。包括:
1实行超额累进计件、直接无限计件、限额计件、超定额计件等工资制,按劳动部门或主管部门批准的定额和计件单价支付给个人的工资;
2按工作任务包干方法支付给个人的工资;
3按营业额提成或利润提成办法支付给个人的工资。
奖金
奖金是指支付给职工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包括:
1生产奖;
2节约奖;
3劳动竞赛奖;
4机关、事业单位的奖励工资;
5其他奖金。
津贴和补贴
津贴和补贴是指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给职工的津贴,以及为了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影响支付给职工的物价补贴。
1津贴。包括: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劳动消耗的津贴,保健性津贴,技术性津贴,年功性津贴及其他津贴。
2物价补贴。包括:为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上涨或变动影响而支付的各种补贴。
加班加点工资
加班加点工资是指按规定支付的加班工资和加点工资。
特殊情况
包括:
1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因病、工伤、产假、计划生育假、婚丧假、事假、探亲假、定期休假、停工学习、执行国家或社会义务等原因按计时工资标准或计时工资标准的一定比例支付的工资;
2附加工资、保留工资。
一、日工资、小时工资折算
依据《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第二条: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
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二、加班工资计算
依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三条: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完成劳动定额或规定的工作任务后,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劳动者在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工作的,应按以下标准支付工资:
(一)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日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150%支付劳动者工资;
(二)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而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200%支付劳动者工资;
(三)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法定休假节日工作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劳动者工资。
三、经济补偿计算
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低工资标准计算。劳动者工作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
四、年休假天数计算
依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三条、《关于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有关问题的复函》第二条: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职工的累
职工薪酬分配表怎么算?
职工薪酬分配的依据,
工资结算和支付的凭证为工资结算单或工资单,为便于成本核算和管理,一般按车间、部门分别填制,是职工薪酬分配的依据。
分配标准:工时、产品产量、产值比例、消耗定额。
计算公式:分配率=消耗总额÷分配标准总额,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生产工资=该产品分配标准×分配率。
工资系数是怎么算的?
工资系数的计算公式=岗位基本工资+年功工资+特殊工资+效益工资。 工资系数是指实行岗位工资的企业,岗位工资根据岗位责任大小、技术含量、劳动强度和劳动条件四要素确定岗位级别,体现不同岗位(职务)之间劳动差别的工资单元。
岗位工资标准不再以固定金额表示,而是用系数表示,系数值取决于被聘人员所在岗位的岗位系数和被聘人员潜在技术因素等附加系数。
薪酬等级中值是怎么确定?在确定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薪酬区间或者薪酬变动范围的中值是薪酬结构管理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它通常代表了该薪酬等级中的职位在外部劳动力市场上的平均薪酬水平。在我们通常的薪酬管理咨询实践中,一般会遇到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客户方的原始薪酬数据比较充分,市场薪酬调查数据也比较充足,第二种情况是客户方的原始数据由于某些原因不便提供给咨询项目组,而且外部市场薪酬数据也缺乏的情况。
对于第一种情况的处理比较简单,流程也比较标准,通常按照如下的步骤就可确定薪酬区间的中位值:
假定我们通过外部市场薪酬调查得到了相应职位的市场薪酬水平,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与被评价职位有关的两列数据,一列是岗位评价值,一列是薪酬水平数据值,如:
根据这两列数据,我们可以通过在excel中添加趋势线的办法制成类似于下图所示的散点图,其中纵轴代表职位的市场薪酬水平,横轴表示职位的评价点数。其中的红色直线我们就叫薪酬政策线。
我们通过数学计算,代入值即可求出相应的,即经过平滑处理以后的各职位薪酬水平。假定根据上述计算公式,我们得出如下图所示的与个职位等级相对的薪酬区间中值
对于第二种情况,处理起来就比较困难,咨询项目组只能给客户搭一个简单易懂的框架,客户通过这个傻瓜式的框架自己不断的调整,终确定薪酬区间的中值,步骤如下:
第一步、确定中值的位置。我们假定某客户的岗位经岗位评价后,所有基准岗位被划分为级,同时每级又被划分为档,这样每一级的档所对应的薪酬水平其实就相当于每一级的中值。
第二步、确定测算中值的公式。这一步非常重要,我们先假定公式为*BeAX(),其中就相当于两个基准中值的比值或者说基准等级的收入差距比,就相当于作比较的两个基准中值对应的档差,这样的话客户只要确定了所对应的薪酬中值,确定了的值,也就是基准等级的收入差距比,就可以得到一条薪酬政策线,客户可以通过不断的调整值和或对应的薪酬基准中值就可以得到不同的薪酬政策线,直到终满足客户自己的目前薪酬状况和期望薪酬状况为止,这样我们再根据这条薪酬政策线来确定不同等级的薪酬中值。上述复杂的过程我们通过EXCEL的设计可以达到完全自动化和傻瓜化。
客户只要在EXCEL表中不断地调整两个基准岗位薪酬的比值和或基准值就可以得到不同的税前岗位价值工资总收入,也就得到了不同的薪酬政策先和不同的薪酬中值。
餐饮业员工工资怎么算?
在所有费用开支中,职工薪酬占了很大一部分,其中工资又是费用开支中很独特的一类,工资既是一个常数(指正常情况下员工工资),又是一个变数(指需要加班时加薪);工资既是单纯的支出(指应付给员工的报酬),又是能带来收益的支出(好的员工在接待顾客上,在消费者心理掌握上很优秀,能做出比普通员工高出几倍的营业额),所以,工资的支出,要注意它的特点,既要降低工资的开支,又要注意工资支出所能带来的效益。企业员工工资支出用“应付职工薪酬”账户进行核算。
在我国,工资一般是按月计算的,并且是先劳动后支付报酬。上班不到一个月的员工,要按月工资换算成日工资,按实际上班天数支付。我国《劳动法》规定,员工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每天不超过8小时,超出这个时间的工作劳动,应支付加班费,并且每月加班不应超出36个小时。按我国目前的规定,每月工作有效天数是21天,因此月工资换算为日工资的公式如下:日工资=月标准工资额/21天
例如:宾馆和旅店前台李小姐标准工资是月薪800元,换算成日工资则是800元/21天=38.10元/天,李小姐当月7日开始上班,至月底工作天数为15天,应付工资为38.10元/天×15天=571.5元。
酒店餐饮企业应建立考勤记录,可用考勤机打卡来记录每个员工的实际上班天数和时数。考勤卡就成为每个员工的劳动报酬的记录,同时也是企业工资开支的原始记录。如根据某宾馆和旅店当月考勤卡的记录,本月该宾馆和旅店员工出勤率如下:
①李某,上班21天,月工资600元,应发600元;
②张某,上班22天,月工资680元,应发712.36元;
③赵某,上班18天,月工资800元,应发685.80元;
④孙某,上班25天,月工资650元,应发773.75元;
⑤钱某,上班23天,月工资650元,应发711.85元;
⑥王某,上班23天,月工资650元,应发711.85元;
⑦刘某,上班20天,月工资650元,应发619.00元;
⑧吕某,上班22天,月工资1200元,应发1257.08元;
⑨林某,上班18天,月工资1200元,应发1028.52元;
⑩冯某,上班22天,月工资800元,应发838.20元;
根据上面所发工资出勤记录,实际付出数经员工签字后就成为记账的依据。对于计算出的员工工资数,一般借记“销售费用”贷记“应付职工薪酬”账户。
注册会计师考试资料下载
华宇考试网CPA注会免费资料下载
百度云网盘资料
CPA注会视频课程
©下载资源版权归作者所有;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使用,请支持正版!
相关推荐:
注册会计师培训班-辅导课程

>>注册会计培训班视频课程,听名师讲解<<

>>注册会计培训班视频课程,听名师讲解<<
TAG标签:
(编辑:华宇考试网注册会计师)
华宇考试网CPA注会免费资料下载
-
百度云网盘资料
CPA注会视频课程
©下载资源版权归作者所有;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使用,请支持正版!
相关推荐:
注册会计师培训班-辅导课程

>>注册会计培训班视频课程,听名师讲解<<

>>注册会计培训班视频课程,听名师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