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欧洲大学设置的课程有何特点,新时代大学劳动教育课程应如何设置?

中世纪欧洲大学设置的课程有何特点?
中世纪西欧大学课程设置具有世俗性和宗教性的特点。
中世纪大学是享有各种特权的机构,这当中首先的是自治权,大学与教会势力进行斗争,同时还需要反抗世俗势力的干预,并曾经一度获取成功。
中世纪早期大学都处于教会的庇护之下,师生享有教会神职人员的特权和待遇,都使用拉丁语作为官方的语言。
新时代大学劳动教育课程应如何设置?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教什么、怎么教,已然是大学一定要深思的现实问题。且听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卢晓东教授的分享。
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 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有关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势在必行,大学劳动教育应如何开展?
紧跟这一话题,麦可思研究有幸邀请前往曾任北京大学教务部副部长、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副院长、现为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的卢晓东教授,请他与我们讨论一下大学应如何帮学生补好“劳动课”。
劳动教育需反映时代特点
“本次印发的《意见》对劳动教育的必要性有了非常强调。”谈到对大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意义时,卢晓东教授表示,“在新时代,对劳动教育的再一次深入强调很重要。《意见》中提到‘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社会主义建设者’这一概念中的‘建设’二字本身就含有劳动的意思。总是在虚拟世界生活、活动的儿童和青年,未来不太可能成为建设者。‘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内涵也十分丰富。比如,从客观实际出发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全面改革开放的思想理论基础。不参加劳动的儿童和青年,如何有机会面对‘实事’进一步可以从客观实际出发呢?劳动教育是鲜明的时候代需求。近几年来,在一部分青少年中产生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情况,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被小看,劳动教育被淡化和弱化。这一点成为现目前教育中一个突出问题,亟待转变。我们国家有长时间的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传统,在新时代如何继承这一优良传统,同时结合新时代特色予以发扬,已成为大中小学需面对的重要出题。”
据卢晓东教授讲解,目前不少大学已启动仔细学习《意见》,积极研究劳动教育在本校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中如何落实。劳动教育不会过时,还需要与时俱进。“现在的一大难点是有部分大学依然比较传统地觉得劳动教育就是以简单的体力劳动为主,譬如清扫卫生、帮厨等活动,很难反映新时代特点。”他觉得,本次《意见》所提出的“反映时代特点”的劳动教育基本原则,针对大学开展劳动教育具有非常针对性,“创造性劳动”是大学劳动教育不一样于基础教育阶段劳动教育的核心特点。这一基本原则的内涵是“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针对劳动新形态,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深化产教融合,改进劳动教育方法。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升创造性劳动能力”。
“针对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期待各高校可以在准确把控掌握《意见》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地域特点、学科特点、学校传统,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把劳动教育的精神和要求创造性地落在实处,发挥劳动教育独特的育人价值。”卢晓东教授表示。
大学劳动教育课程应如何设置?
大学劳动教育课程应该一边教课,一边具体安排劳动,可以去学校卫生区包片,可以具体安排校办工厂劳动一下,体验生活
江南大学食品工程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主干学科:化学、生物学、食品科学与工程。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化学、微生物学、化工过程与设备和食品技术原理。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涵盖工艺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大多数情况下具体安排30周
心理学专业有什么课程设置?
主要课程(1) 主要学科:心理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高等数学。
(2) 主要课程: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心理测量、生理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识和了解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
(3)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精神病院实习、企业管理实习、心理咨询实习、毕业论文等。应取得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并熟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掌握并熟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证研究方式,掌握并熟悉有关的统计、测量方式,具有综合分析、数据处理和计算机应用的能力;
3.了解相近专业的大多数情况下原理和知识;
4.了解国家科学技术、知识产权等相关政策和法规;
5.了解心理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新发展变动;
6.掌握并熟悉资料查询、文件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有关信息的基本方式;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加学术交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