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十四小时在文言文里怎么说
1、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叉替换之际。(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05时至07时)。
【篇一:小时了了文言文答案】 小时了了 《小时了了》阅读原文 孔文举(1)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2),为司隶校尉。诣(3)门者,皆俊才清称(4)及中表(5)亲戚乃通(6)。文举至门,谓吏曰: 我是李府君(7)亲。 既通(8),前坐。元礼问曰: 君与仆(9)有何亲? 对曰: 昔先君(10)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语语之,韪曰: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不满周岁――襁褓、初度、赤子
2~3岁――孩提
7岁(女)――髫(tiáo)年(髫:小儿下垂的短发。)
8岁(男)――龆(tiáo)年
7~8岁――龆龀(tiáo chèn)(换齿的年龄)
8岁至13岁左右的少年――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0岁左右――幼学之年
13~15岁――舞勺之年(“勺”是一种由未成年男子学习的乐舞,也称“舞夕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舞象”是一种古武舞)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jí jī)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出嫁的年龄――摽(biào)梅之年
30岁(女)――半老徐娘
15岁(男)――束发之年
20岁(男)――弱冠、加冠
30岁(男)――而立之年、克壮之年、始室
40岁(男)――不惑之年
50岁――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艾指50岁)
60岁――花甲、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60岁以上――耆(qí)年
70岁――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77岁――喜寿
80岁――杖朝之年
88岁――米寿
80~90岁――耄耋(mào dié)之年
90岁――鲐(tái)背之年
99岁――白寿
100岁――期颐
108岁――茶寿
140岁――双稀、双庆
初度:小儿初生之时。《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后也代称生日。
2.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3.
赤子:本意是指初生的婴儿,因为婴儿的皮肤呈赤色。颜师古:赤子,言其新生未有眉发,其色赤。
4.
孩提:指2—3岁的儿童。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5.
始龀:男孩8岁,女孩7岁。按照生理状况,男孩8岁、女孩7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6.
垂髫:亦作垂龆 。3、4岁至7岁(女)、8岁(男)的儿童。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7.
总角:8、9岁至13、14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诗经》中就有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8.
黄口:10岁以下。本指幼鸟,后指儿童。《孔子家语·六本》:孔子见罗雀者,所得皆黄口小雀。夫子问之曰:大雀独不可以,何也?罗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
9.
幼学:10岁左右。《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10.
金钗之年:指女子12岁的年龄。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
11.
豆蔻:女子13、14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是没有成年。杜牧有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12.
二七之年:女孩14岁。取二七一十四之意,如南朝陈后主《车飞伯劳歌》:年时二七犹未笄,转顾流眄鬟鬓低。
13.
及笄(jī):指女子15岁。笄,即女子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十五岁盘发插笄,表示已到出嫁年龄,故称。
14.
舞勺之年:指男孩子13—15岁这个时间段。《礼记·内则》: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
15.
志学之年:指男子15岁。《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16.
束发:男子15岁。到了15岁,男子要把原先的两个总角解散,扎成一束髻。归有光 《 项脊轩志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17.
舞象之年:古代男子15岁-20岁时期的称谓。舞象原本是古武舞名。《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
18.
破瓜之年: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以纪年,谓十六岁,诗文中多用于女子。
19.
加冠:古代男子20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即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20.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代汉族男子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
21.
弱冠:年龄达到20岁的男子。古人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22.
花信年华:指女子的年龄到了24岁。也泛指女子的年龄正处在年轻貌美之时。范成大《元夕后连阴》: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扬州百面雷。”
23.
而立:男子30岁。立,「立身、立志」之意。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30岁为「而立」之年。
24.
始室:30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25.
不惑:男子40岁。不惑,“不迷住双眼、不糊涂”之意。《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26.
艾:50岁。《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27.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男子50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28.
六九年:即54岁。
29.
耳顺、耳顺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
30.
花甲:我们国内古代用干支记时间。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根据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一般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把这样的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
31.
古稀、从心之年:70岁。孔子曰: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
32.
耄耋:七八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耄耋之年。
33.
期颐:指百岁高寿。《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34.
茶寿:指108岁。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
35.
双稀、双庆:140岁。古稀是70岁,双稀即140岁。
总结:汉语中之故此,有如此多有关年龄的称呼,源自于中国文化和中国思维方法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为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当而立感叹弱冠,当不惑感叹而立...”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2至3岁称孩提。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10岁以下称黄口。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16岁称碧玉年华;20岁称桃李年华。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男子20岁称弱冠。30岁称而立之年。40岁称不惑之年。50岁称知命之年。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70岁称古稀之年。80岁称杖朝之年。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100岁乐期颐。此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古代年龄称呼有:汤饼、初度、生小、总角、垂髫、始龀、教数、外傅、束发、舞勺、及笄、舞象、待年、弱冠、而立、不惑、强壮、艾、花甲(耳顺)、古稀、皓首、耄耋、黄发、鲐背、期颐。
1、汤饼:出生三天,邀亲友吃汤饼。
2、初度:周岁。
3、生小:幼年。
4、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为这个原因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5、垂髫:指童年。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6、始龀:龀,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按生理常见,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始龀」便成了童年的代称。
7、教数:9岁。
8、外傅:10岁,出外就学。
9、束发:束,捆,结之意。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束发」为成童的代称,一般年十五岁始称成童。
10、舞勺:13岁。大多数情况下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自不同的技艺。
11、及笄:指女子15岁。“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12、舞象:男十五岁~二十岁。是成童的代名词。原本是古武舞名。
13、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14、弱冠:指男子20岁。弱,弱小。
15、而立:指30岁。
16、不惑:指40岁。”
17、强壮:指四十。
18、艾:指50岁。
19、花甲(耳顺):指60岁。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
20、古稀:指70岁。
21、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22、耄耋:指八九十岁。
23、黄发:指长寿老人。
24、鲐背:指长寿老人。
25、期颐:指百岁。
1.襁褓:婴儿的被子,也指背负婴) L的布带和布兜,后用以表示一个人的婴) L时期。王充《论衡.初禀》:“昌在襁褓之中。”(昌,指周文王姬昌。)
2.弱息:弱,《古汉语经常会用到字字典》释之为“年少”;息,释之为“孩子”。
3.总角:古代未成年人把头发扎成髻,文人墨客借以代指人处幼年。《诗经 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4.垂髫:小孩子头发扎起来,下垂着,后成为“幼年”的代称。《桃花源记》 :“黄发亚髫,并怡然自乐。”
5.幼学:表示10岁。《礼记 曲礼上》
6.束发:古代男孩15岁启动束发为髻,借指男孩15岁。《大戴礼 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六艺焉。”
7.志学:表示男孩年龄达到15岁。如孙过庭《书谱》:“余志学之年,留心翰墨,"
8.及笄:指女子15岁。笄,古代盘头发或别住帽子所用的簪子。及笄,女子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即成年。
9.待字:指女子成年(满15岁) 待嫁。因古代女子成年许嫁才命字。
10.中丁:表示青年。(中: 16岁;丁: 17岁)白居易《东南行》:“大道全生棘,中丁尽投殳。11.冠、 弱冠、弱岁:男子20岁行冠礼,故此,这三个词都指男子20岁。韩愈《送杨少君序》:“初冠学于乡。";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崔垂林传》:“弱岁,名升于甲乙。”
12.而立:指30岁。《论语 为政》:“子日:吾十有五而志学,三十而立。”
13.不惑:指40岁。 《论语为政》:“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陶潜《饮酒》。“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捂成。”
14.知天命:指50岁。《论语:为政》: "五十而知天命。”
15.耳顺:指60岁。《论语 为政》:而耳顺。”白居易《序洛诗序》:“今寿过耳顺,幸无病苦。”
16.花甲:亦指60岁。古代以干支纪年,六十年一个花甲子。常言“年逾花甲”。
17.古稀:指70岁。古人因为生活水平不高、医疗不发达,寿命大多数情况下不长,活到70岁的很少,故此,杜甫《曲江》诗云:“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18.从心:亦指70岁。 《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太平广记:辛夤逊》:“年逾从心,犹多著述。”
19.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如“耄耋老人”。
20.期颐:指百岁。如《礼记曲礼上》:“百岁日期颐。”
总角:童年;束发:指青少年;及笄:指15岁的女孩;弱冠:男子20岁
表示年龄的古语的有: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为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当而立感叹弱冠,当不惑感叹而立
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出现,如:顷之,俄而、未几、少时,顷刻、少顷、间,基本上等同于“一会儿”“过了一会儿”的意思. 表示过了一部分时候才出现.如:已而. 适、向:刚才 食顷:一顿饭工夫 既而:不久;马上
少顷:一会儿,片刻既而:一会儿,不久未几:不久,没多久俄而:不久,一会儿
文言文中表示时间的词,除小部分与现代汉语用法一样外,大多数与现代汉语有异。下面所辑表示“早晨”的词是从现行中学文言文考试教材和一部分古文中归纳整理并发布的。这些表示“早晨”的词,有的是名词,有的是副词,在考试教材中应准确把控掌握,方便自己正确理解。
晓 白居易《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
旦 《木兰诗》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朝 《邹忌讽齐王纳谏》:朝服衣冠。
夙 诸葛亮《出师表》: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曙 《促织》:自昏达曙,目不交睫。
旭 李白《幽歌行,上新平长史兄粲》:吾兄行乐穷曛旭,满堂有美颜如玉。
晞 《诗·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晞,颠倒裳衣。
平旦 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
明朝 左思《娇女》:明朝弄梳台,黛眉类扫迹。
曙更 钱起《夏日陪史郎中宴杜郎中果园》:引满不辞醉,风来待曙更。
旭旦 骆宾王《畴昔篇》:昨夜琴声奏悲调,旭旦含颦不成笑。
平明 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王)直夜渍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之。
残漏 戎昱《桂州腊夜》: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破晓 陆游《杏花》:念当载酒醉花下,破晓啼莺先唤人。
际晓 王维《晓行巴峡》: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参考资料:网络在线查找+个人整理
文言文中时间副词主要有以下一部分,这些时间副词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用于句首。
1.过去向来时:表行为动作已经出现或曾经出现。
表示"已经、曾经"意思的有"既,已,曾,尝"
表"之前.当初过去”意思的有“向,初,曩(nang三声),始,昔”
表"经常,常常,向来"意思的有"常,素,雅,恒"。
2.已经在.变化时:表行为动作已经在进行.
表"已经在,恰逢"意思的有"方,正,适,会"
表"一会儿,片刻"等短暂时间副词有"俄,旋,寻,须臾,未几,无何,斯须 既而"
表"突然,急忙,马上"等时间紧迫急剧的有"急,遽(ju 四声)猝,立,即"
表"将要,接近"意思的有"将,且,行将"
表"终于 终了"等后结果的有:"终 卒 竟"
文言文中表示时间的词 岁:年.《捕蛇者说》:“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期年:满一年.《邹忌讽齐王纳谏》:“期年后面,虽欲言,无可进者.” 积年:好几年.《张衡传》:“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下午的又称有日仄、日昳、日央、夕食、晡时、晡等。下午,与上午相对,大多数情况下是指从正午十二点到十八点的不短的一个时期,即从正午十二点后到日落当中的不短的一个时期,英文简写为pm、P.M.或p.m.。
下午的又称
按照地支计时法,下午不短的一个时期涵盖未时、申时和酉时的前一个时辰,未时一般是指午后1点至3点,申时一般是指下午3点至5点,酉时指的是下午5点至7点。
古人按照自然特点、生产活动、生活习惯、生物特点来计时,比如食时、晡时等,借助吃饭时刻表示时间,晚饭在日昳以后,日入之前,大家称这期间为晡时。
在古代上午叫日升,中午叫日中,下午叫日仄。
古代劳动人民初描述时间主要参照显而易见的天象、动物生物钟和平日作息,例如鸡鸣、平旦、朝食、日中、人定等,后来渐渐改用授时设备读数来描述,后来也渐渐给这些授时设备读数配上了五行。
例如,给甲乙两字配上木(4:48-9:36)、给丙丁两字配上火(9:36-14:24)、给戊己两字配上给土(14:24-19:12)、给庚辛两字配上金(19:12-24:00)、给壬癸两个字配上水(0:00-4:48)。这些附会并无实质上意义。
下午的又称因地方不一样而不一样(方言)。
陕西关中,将下午称为后半天,或Huang。
相关推荐:
表示小时的文言文? 1. 二十四小时在文言文里怎么说 1、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
2022-10-08
铜川市一中南校区怎么样? 你好。铜川市第一中学南校区位于铜川市新区,学校环境优美,地理位置优越,与铜川市职业技术学院在一起,该校区初中部高中部都拥有,教学质量在全市也名列前茅,但是,相比铜川市第一中学北校...
2022-10-08
2023高中毕业考试考试科目顺序? 2023高中毕业考试时间:6月7日,星期一,(辛丑年)四月廿七。考试时间为6月7日至8日。 详细科目考试时间具体安排为: 6月7日,语文9:00至11:30;数学15:00至17:00。 6月8日,文科综合/理科综合9:00至...
2022-10-08
上初中的孩子都拥有什么费用? 初中和小学一样都是义务教育,故此,上初中是不需要交学费的,但是,辅导书和练习本的费用还是有的,各个地方应该明显不同,我们这边,大多数情况下都是200到300左右,还有课后服务费和校服...
2022-10-08
杭州中小学或早一点放寒假? 现目前防疫成果良好,杭州中小学暂时没有接到早一点放假公告,详细要看防疫成果如何进展,详细情况不知道,唯有听从有关部门的公告,配合好政府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做到不聚餐不聚会,...
2022-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