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教师开发课程资源能力,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意思

如何培养教师开发课程资源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持续性逐步递次推动,课 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渐渐成为教师特别要注意关注,题。
教师不仅是课程开展的主体,又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然而,在农村小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存在一部分问题,尤 其是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还有待提升。教师参加课程开发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为祖国富强繁荣培养合格人才。
校本课程开发对促进教师专业化有什么作用?
简单来讲, 一、可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如课堂教学方面: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形式的创新、教学目标的创新、研究思路的创新等。
二、提升教师个人素质。三、激发教师教育理论、教育实践研究的能力。校本课程开发有什么?
我们的教师已经具备了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了吗?校本课程不就是兴趣小组或活动课吗,还要有什么开发?这些问题不仅涉及到什么是校本课程,还涉及到校本课程究竟有什么开发类型。
如何划分校本课程的开发类型 校本课程开发的分类有不少种,归纳起来,主要有开发主体、开发范围与开发程序这三个维度。
假设按开发主体来划分,则有教师个人、教师小组、教师我们全体还有与校外机构或个人合作等四种类型,现阶段我们主要倡导教师小组、与校外合作这两种。
假设按开发范围来划分,则有单门课程、一类课程和全部课程的开发,目前我们主要倡导一类课程的开发。
假设按开发程序来划分,则因程度不一样又可分为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课程拓展和课程新编等类型。
在这几种方法中,课程开发主体的参加程度由低到高,开发的范围从小到大,开发的程度也由易到难。
课程选择是参加程度低的校本课程开发类型,只是行使了课程选择权是从几种备择的课程中选择一种。
课程改编、整合是在备择的课程中通过增减和重组对已有的课程进行加工。
课程补充、拓展是对原有课程进行补充性、拓展性的加工。
课程新编是参加程度高的校本课程开发类型,算是根据一定的规范或技术创生一门崭新的课程。
校本课程有什么详细的开发形式 综合上面所说得出所述,开发程序是决定校本课程开发质量的重要维度,因为这个原因,我们需进一步探讨校本课程开发的各自不同的详细形式。
课程选择。
主要是指在备择的几种课程中选出一种满足自己需的课程作为校本课程。
在学校念书本课程开发刚起步时或课程开发能力比较缺少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常常采取这样的适宜的方法。
如当学校确定要开一门书法课,在既没有经验又没有适合的教师的情况下,看看别的学校是否有可借鉴的或类似的课程,如有,完全就能够移植或选用,以后再一步一步建设。
课程选择至少需满足两个条件,即教师要有选择的权力,同时还需要有可供选择的课程。
课程改编。
主要是指学校和教师对已有的课程(或自己的、或别人的)进行更改,以形成一门合适自己实质上需的课程。
它也涵盖某些学校引进国外的课程进行翻译和本土化改造。
课程改编大多数情况下涉及五个方面的某一个方面或哪些方面的修订,即目标、内容选择与组织、开展方法、评价方法与课程资源的修订。
课程整合。
主要是指根据某个重要的主题将两门或者以上学科知识点内容与框架体系的知识或技能组织成一门新的课程。
这样的课程可以补上来以分科为主开发的国家课程的不够,同时也可使校本课程引进新的主题元素,如可以以灾后心理辅导、汶水新城规划、奥运志愿者、太湖水污染治理等这样的主题开发跨学科或超学科的校本课程。
课程补充。
主要是指对原有课程的不够而进行专门补充,以形成一门新的校本课程。
课程补充可以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如英语会话、作文写作详细指导等,也可是对校本课程的补充;可以是矫正性的,也可是补救性的。
课程拓展。
主要是指对原有课程的优势而进行拓展,以形成一门新的校本课程。
课程拓展可以是对国家课程的拓展,如数学思想、唐诗欣赏等,也可是对校本课程的拓展,如国际象棋Ⅰ、国际象棋Ⅱ等;可以是内容的广度拓宽,也可是内容的深度加深。
课程新编。
主要是指根据学生课程需求的评估还有可得到资源的分析,在学校教育哲学的观照下确定开发一门全新的校本课程。
这里说的新编,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只是相对个性化来说,越个性化的课程,就越能反映新编。
不少学校的“特色课程”还有具时代性的课程就属于这种类型,如校史教育、“我与上海世博会”等。
后,应该拿出来说一下的是,这样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形式的分类本身只是为了学理上的清晰,而且,局限于某一门课程的开发,而不是指校本课程整体方案的开发。
其实,学校和教师在详细的课程开发活动时不需要对号入座,还是要以课程产品的品质为导向,因地制宜地选择一种或各种开发形式。
更加重要的是,学校要对校本课程进行整体规划,然后对参加的教师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培训,让教师有机会参加校本课程的开发。
教师参加课程开发的终极目标是?
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真正开展素质教育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价值?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教师的教学视野、教学技能能够有一个非常大的促进、推动,甚至是挑战的作用;针对改变“知识本位”的单一式教育,具有极强的实践意义。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在很大程度上更多地引入社会需、社会实践、社会问题等到教育领域中来;课程资源的多元化和多样化,可以大程度地满足青少年的多方面需求,促进青少年人格和个性的健康完善;与社会实质上生活密切有关的课程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后确立-—既可隐藏在整体中,却又能一眼看出来教师在教学中的详细指导性地位,又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创造性和探究意识的培养提供条件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