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横截面积与电阻公式,线缆电阻值计算公式

导线横截面积与电阻公式?
导体横截面积与电阻公式:
电阻率公式:R=pL/s。这当中R表示导体的电阻。p表示导体的电阻率,导体电阻率是导体本身一种性质是表示导体导电性能好坏的物理量。电阻率越大,导体导电性能越差,电阻率越小,导体导电性能越好。L表示导体的长度,s表示导体的横截面积。按照电阻率公式就可以清楚的知道:导体电阻跟材料(电阻率)相关。跟导体的长度成正比,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成反比。
电阻与长度和横截面积的公式:R=ρL/S(R电阻、S截面积、L长度、ρ电阻率)。截面积越小,它的阻值就越大。电阻计算在电工平日工作中会用到。
可以把导体“铜导线”想象成一根“自来水管”:家供水的自来水管可能是直径20mm的,供水很顺畅,水管对水的阻力很小;假设把这根水管换成直径2mm的,就可以发现水不够用了。水管的截面积变小了,故此,对水的阻力变大了。导体电线的电阻和水管对水的阻力一样,截面积S越小,它们的阻值就越大。导线L越长、水管越长,阻力都是越大。
电阻R=ρL/S,ρ代表材质的电阻率,L代表导线长度,S代表导线横截面积。
线缆电阻值计算?
电线的导体电阻计算公式为:R=ρ×L/S
这当中,ρ为导体电阻率,L为导体长度,S为导体横截面积。
计算导体的电阻,要清楚其电阻率、截面积、长度,计算公式:电阻=长度×电阻率÷截面积。
直流电路,纯电阻性负载交流电路的电阻计算公式; R=U/I。式中R为阻值单位欧姆、U为电压单位伏特、I为电流单位安培。
一根电线有电阻吗?
一根导线的电阻是固定的,不随通电和不通电而改变。电线的电阻于它的长度、面积和材料相关。
电阻率(resistivity)
是用来表示各自不同的物质电阻特性的物理量。某种材料制成的长1米、横截面积是1平方毫米的在常温下(20℃时)导线的电阻,叫做这样的材料的电阻率。
电阻率的计算公式为:ρ=RS/L。p为电阻率,s为横截面积,R为电阻值,L为导线的长度。
电阻的计算公式为:R=ρL/S。p为电阻率,s为横截面积,R为电阻值,L为导线的长度
第一,导线是有电阻的,只是对比其他电阻很小可以忽视。其次,这样的情况下,从电源正极沿导线到电源负极,建立了一个电场,也还是会驱使导线中的电荷运动,形成电流。
电阻的阻值对照表?
查表可得不一样温度下铜的电阻率,
00.0165欧姆平方毫米、米查表可得不一样温度下铜的电阻率、
00.0165欧姆平方毫米。米
100.0172欧姆平方毫米,米
200.0178欧姆平方毫米、米
300.0185欧姆平方毫米。米
350.0188欧姆平方毫米。米
400.0192欧姆平方毫米。米
500.0200欧姆平方毫米,米
600.0206欧姆平方毫米。米
700.0212欧姆平方毫米、米
750.0216欧姆平方毫米、米
800.0219欧姆平方毫米、米
900.0226欧姆平方毫米、米
1000.0233欧姆平方毫米、米
1、 铜的电阻温度系数大概是3000至6000ppm。是很差的。
2、 一般讲的电阻值是指室温20度时的电阻值。在不一样温度下、 例如电阻温度系数为Xppm。则温度比室温每升高一度、则电阻的变化率就是X乘以10的负6次方、 即0.000001 X。例如1欧姆的铜导线,温度每升高1度,则变化6000*1*0.000001=0.006=0.6%。假设温度上升100度。 则变化率就达到百分之60、
3、 电阻率的定义电阻率,re si s tivi ty。是用来表示各自不同的物质电阻特性的物理量。某种材料制成的长1米、横截面积是1平方毫米的在常温下,20℃时。导线的电阻、叫做这样的材料的电阻率。 电阻率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率的单位是欧姆〃米(Ω〃m或ohmm) 。 经常会用到单位是欧姆〃毫米/米。 电阻率的计算公式电阻率的计算公式为。 ρ=RS/L。 ρ为电阻率-经常会用到单位Ω〃m S为横截面积-经常会用到单位㎡ R为电阻值-经常会用到单位ΩL为导线的长度-经常会用到单位m。到这里我就不明白了, 既然,是Ω〃m或ohmm、
4、 电阻率,resistivity。是用来表示各自不同的物质电阻特性的物理量。
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有公式R=ρL/s这当中的ρ就是电阻率、 L为材料的长度、 S为面积。可以看得出来、材料的电阻大小与材料的长度成正比。也就是在材料和横截面积不变时,长度越长。材料电阻越大,而与材料横截面积成反比、 也就是在材料和长度不变时。横截面积越大, 电阻越小。 由上式就可以清楚的知道电阻率的定义、 ρ=RS/L
推导公式, R=ρV/(S^2)R=ρ(L^2)/V
计算公式
电阻率的计算公式为、 ρ=RS/L
ρ为电阻率-经常会用到单位Ω〃m
S为横截面积-经常会用到单位㎡
R为电阻值-经常会用到单位Ω
L为导线的长度-经常会用到单位m
电阻率的另一计算公式为、 ρ=E/J
ρ为电阻率-经常会用到单位Ω〃mm2/m[1]
E为电场强度-经常会用到单位N/C
J为电流密度-经常会用到单位A/㎡
、E、 J可以为矢量。
5、扁铜线,铝线。截面积-4*R角 。0.65或0.8。导线的偏差为±
0.0.3mm
R角面积=R* 、4-π、
R75 。T+t, =Rt 。T+t75。
R75在75℃时的电阻
Rt在环境温度下的电阻
T铜235℃
红紫橙金为四色环电阻,阻值为270000Ω(27KΩ),阻值精度5%。四色环表示意义请看下方具体内容:第一条色环:阻值的早的一位数字;第二条色环:阻值的第二位数字;第三条色环:10的幂数;第四条色环:精度误差。四色环电阻的色环对应的数据:棕1,红2,橙3,黄4,绿5,蓝6,紫7,灰8,白9,黑0。第4环对应误差百分比:金:±5%,银±百分之10,棕±1%。
电线内阻是什么意思?
一个电池,用电线连接两极,出现一个回路.电流方向是负电子通过导线由负极走到正极,后面呢?那些电子跑到哪里去了呢?
其实,这些流动到正极的负电子,又在电池内部,由正极流动到负极。这段在电池内部由正极流动到负极出现的电阻,叫做电线内阻。
就是导线自己的电阻
导线电阻的计算公式
电阻R=ρ(L/S)
R=电阻,单位 Ω
ρ=电阻率 铜电阻率=0.017 铝电阻率=0.029
L=线的长度,单位 m S=线的截面单位 mm²
通过电流与导线直径的换算公式?
清楚电线的直径,用计算电线的平方也用求圆形面积的公式来计算电缆大小,也可以用平方标称,多股线就是每根导线截面积之和。电缆截面积的计算公式:0.7854 × 电线半径(毫米)的平方 × 股数如48股(每股电线半径0.2毫米)1.5平方的线:0.785 ×(0.2 × 0.2)× 48 = 1.5平方一、大多数情况下铜导线载流量导线的安全载流量是按照所允许的线芯高温度、冷却条件、敷设条件来确定的。 大多数情况下铜导线的安全载流量为5~8A/mm2,铝导线的安全载流量为3~5A/mm2。
拓展资料
电工指研究电磁领域的客观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技术,还有电力生产和电工制造两大工业生产体系。
、由电流、电压。用欧姆定律得出这导线的电阻:
R=U/I
二、电阻定律公式:R=ρ*L/S,这里R是导线的电阻,L是导线长(单位是米),S是导线横截面积(单位是平方毫米),ρ是材料的电阻率,铜的电阻率是0.017(就是1米长,1平方毫米横截面积的铜线的电阻是0.017欧姆),将此公式变形:S=ρ*L/R,就可得出此导线的横截面积(平方毫米);
三、由圆面积公式S=π*r^2,就可得出半径r,再乘以2就是导线直径。
电流与导线横截面积成正比的关系,导线横截面积越大,允许通过的电流越大.同时,和导线电阻率相关,电阻率越大,允许通过的电流越小,即和导体的材质相关.详细能通过多大的电流,大多数情况下电工手册中都可查到.运算的公式是:允许通过的电流=(电压*导线横截面积)/(导线电阻率*导线的长度)
导线的安全载流量跟它的材质相关,你要清楚精确就一定要查表。假设大约,可以这们估算:
铜导线,10平方以下的6-7A/平方。
10到20平方 4-5A/平方。
20到50平方 3-4A/平方.
50平方到350平方1-2A/平方 .
一根导线的电阻是多少,断了的电阻是多少?
一根导线的电阻大小主要还是看材质(材质决定电阻率ρ)、长度L和导线截面积S
R=ρL/S。断了的导线电阻为无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