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的含泥量计算方法,石头含泥量计算公式是什么

砂的含泥量计算方式?
含泥量:烘干砂质量-洗完并烘干后砂质量)/烘干砂质量*百分之100
含水量:X=(m1-m2)/m2×百分之100……(1)
式中:X—含水率;
m1—干燥前试样质量·g;
m2—干燥后试样质量·g。
是11.1111%
❤砂石含水率的测定方式:从生产的砂堆中分三层,上中下三部位分别取一些砂,秤500克然后烘干等冷却到实验温度秤出重量,用湿重减去干重除以干重就是砂的含水率(以干砂为基准)或者用仪器 石子水分仪,砂子水份仪,沙子水分测试仪,砂石含水率。钢筋的理论重量计算用钢筋直径(mm)的平方乘以0.00617 0.617是圆10钢筋每米重量。钢筋重量与直径(半径)的平方成正比。
1-1、 称取样品重m1左右(以烘干后样品量在400g左右比较好,可以用下式进行称量:400+400*Wwc’.这当中Wwc’为估计的砂的含 水率),置于容器中,并注入饮用水,使水面高出砂面150mm,充分搅拌均匀后,用手在水中淘洗试样,使尘屑和黏土与砂粒分离,并促使其悬浮或溶于水中。缓缓地将浑浊液倒入公称直径为1。25mm、0.08mm的方孔套筛中(1。25mm筛有上,试验前将标准筛湿润)滤去小于0。08mm的颗粒;
1-2、 再次加水于容器中,重复以上过程,直至筒内的洗出液清澈为止。
1-3、 用水淋洗剩下在筛上的细粒,并将0。08mm筛放在水中(使水面略高于筛中砂粒的表面)来回摇动以充分洗除小于0.08mm的颗粒。然后将两只筛上剩下的颗粒和容器中已经洗净的试样一并装入已称重量为m2的炒盘中。
1-4、 置炒盘于电炉上,用小铲持续性的翻拌试样,到试样表面都干燥后,切断电源,再继续翻炒一分钟,稍予冷却,称取干样与炒盘的总重m3;
2.计算结果: 3-1、砂的含泥量:Wc Wc = m1-(1+Wwc)(m3-m2) × 百分之100 m1
式中:Wc—-砂的含泥量 Wwc-砂的含水率
(烘干砂质量-洗完并烘干后砂质量)/烘干砂质量*百分之100
按照国家标准《建筑用砂》规定,砂子含泥量公式为:Qc=(G0-G1)/G0×百分之100Qc—砂子含泥量;
G0—试验前砂子的烘干质量(克);G1—试验后砂子的烘干质量(克);试验方式:75微米筛水洗。
石头含泥量计算公式?
含泥量计算公式:Qc=(G0-G1)/G0×百分之100。
含沙量是指试料中含有直径小于0.020毫米部分的百成绩,即为试料的含泥量,测定含泥量可以用标准或迅速的方式进行。沙或作砂,为颗粒物质的一种。沙为自然产生,被分割得很细小的岩石,其尺度为0.0625至2毫米。于此一尺度内的单一粒子称为沙粒。地质学下一个更小的尺度分类为泥,其颗粒大小由0.004至0.0625毫米。
河沙有什么看法含泥多少?
砂子的含泥量检验方式:取一部分砂子,大多数情况下重量大于500克的砂子,放入烘箱里,温度调整到105度烘干至干燥状态。取出来晾凉。称重500克,倒入容器中启动清洗。多清洗几遍,一边清洗一边用80微米的筛子过滤,直至水清澈。然后将剩下的砂子放入烘箱再烘干。
烘干后面用500克减去烘干后面的砂子重量再除以500克,乘以百分之100,后的结果就是砂子的含泥量
国标中砂的含泥量标准是多少?
砂中含泥量限值按照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一样而不一样:大于或等于c30砂中含泥量≤3.0;小于c30含泥量≤5.0。
对有抗冻、抗渗或其它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用砂,含泥量应不大于3.0%。
对c10和c10以下的混凝土用砂,按照水泥标号,其含泥量可予以放宽。
中砂是指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质量超越总质量的百分之50的砂。细度模数在3.0-2.3的细骨料。
砂子含泥量要泡多久?
24小时
这当中黄沙比重1.6)含泥量百分之20~百分之30,PH值:6~7 。这些泥浆来源自于建筑打桩、砂场、隧道山洞、矿山尾矿等。 标签 废水的处理程度及对应的处理工艺。
500克砂子含泥计算:按照国家标准《建筑用砂》规定,砂子含泥量公式为:Qc=(G0-G1)/G0×百分之100。
砂子含泥标准方式:称取烘干的试料50克(准确程度达到0.1克,重要的试验到0.01克),置于容量约为一升、直径为90~100毫米的洗砂瓶中。
机制砂泥块含量试验步骤?
砂的含泥量试验有标准法和虹吸管法两种方式,下面分别详述:
一、标准法
1、取样
(1)取样方式:在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从不一样部位随机抽取总体等量的砂8份,组成一组样品。
(2)取样数量:测定含泥量时,少取样数量为4.4 kg。
(3)试样处理:将所取样品置于平板上,在潮湿状态下拌和均匀,并堆成厚度约为20 mm的圆饼,然后沿相互垂直的两条直径把圆饼分成总体相等的四份,取这当中对角线的两份重新拌匀,再堆成圆饼。重复上面说的过程,直至把样品缩分到试验所需量为止。
2、将上面说的试样缩分至约1100 g,放在干燥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分为总体相等的两份备用。
3、称取试样500 g,精确至0.1 g。将试样倒入淘洗容器中,注入清水,使水面高于试样面约150 mm,充分拌匀后,浸泡2h,然后用手在水中淘洗试样,使沉屑、淤泥和黏土与砂粒分离。
把浑浊水缓缓地倒入1.18 mm及75 μm的套筛上(1.18 mm筛放在75 μm筛上面)上,滤去小于75 μm的颗粒。试验前筛子的两面应先用水润湿,在整个途中应注意不要砂粒丢失。
4、再向水容器中注入清水,重复上面说的操作,直到容器内的水清澈为止。
5、摇动,以充分洗掉小于75 μm的颗粒。然后将两只筛上剩留的颗粒和容器中已经洗净的试样一并装入搪瓷盘,放在干燥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重。取出来冷却至室温后,称取试样的质量。
(注:该测试方式主要是针对建筑用砂而提出的。大多数情况下觉得,建筑用砂中的细颗粒物是泥,在该标方式中,把小于75 μm的颗粒定义为泥,因为这个原因该方式对相对较粗的建筑用砂是适合的。但因为在AAC工厂中常常用细砂,有的时候,很细,因为这个原因,采取该测试方式时,会出现很大的误差。)
二、虹吸管法
1. 本方式适用于测定特细砂中的含泥量。
2. 取样
(1)取样方式:在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从不一样部位随机抽取总体等量的砂8份,组成一组样品。
(2)取样数量:测定含泥量时,少取样数量为4.4 kg。
(3)试样处理:将所取样品置于平板上,在潮湿状态下拌和均匀,并堆成厚度约为20 mm的圆饼,然后沿相互垂直的两条直径把圆饼分成总体相等的四份,取这当中对角线的两份重新拌匀,再堆成圆饼。重复上面说的过程,直至把样品缩分到试验所需量为止。
3. 将上面说的试样缩分至约1100 g,放在干燥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分为总体相等的两份备用。
4. 称取试样500 g,精确至0.1 g,置于洗容器中,并注入清水,使水面高于试样面约150 mm,浸泡2h,浸泡途中每隔不短的一个时期搅拌一次,保证尘屑、淤泥和黏土与砂分离。
5. 用搅拌棒均匀搅拌1 min(单方向旋转),以一定程度上宽度和高度的闸板闸水,使水停止旋转。经20~25s后取出闸板,然后,从上到下用虹吸管悉心地将混浊液吸出,虹吸管吸口的低位置应距砂面不小于30mm。
6. 再倒入清水,重复上面说的过程,直到吸出的水与清水的颜色基本上都差不多为止。
7. 后将容器中的清水吸出,把洗净的试样倒入浅盘并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冷却至室温后称取砂质量。
扩展资料:
含泥量及泥块含量规定:
粒径小于0.075mm的黏土、淤泥、石屑等粉状物统称为泥。
块状的黏土、淤泥统称为泥块或黏土块 (针对细集料指粒径大于1.20mm,经水洗手捏后成为小于0.60mm的颗粒;针对粗集料指粒径大于4.75mm,经水洗手捏后成为小于2.36mm的颗粒)。
泥常包裹在砂粒的表面,因而会大大降低砂与水泥石间的界面黏结力,使混凝土的强度降低,同时泥的比表面积大,含量多时会降低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或增多拌合用水量和水泥用量还有混凝土的干缩与徐变,并使混凝土的耐久性降低。
泥块对混凝土性质的影响与泥基本一样,但危害更大。
按《建设用砂》(GB/T14684)的相关规定,天然砂Ⅰ类砂含泥量小于1.0%,不可以有泥块;Ⅱ类砂含泥量小于3.0%,泥块含量小于1.0%;Ⅲ类砂含泥量小于5.0%,泥块含量小于2.0%。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式标准》(JGJ52)还规定,C60与C60以上的混凝土,砂中含泥量与泥块含量应分别不大于2.0%、0.5%;
C55~C30的混凝土,砂中含泥量与泥块含量应分别不大于3.0%、1.0%;
对C25及C25以下的混凝土,砂中含泥量与泥块含量应分别不大于5.0%、2.0%;
针对有抗冻、抗渗或其他特殊要求的小于或等于C25的混凝土用砂,其含泥量与泥块含量应分别不大于3.0%、1.0%。
1:取沙定量,晾干称重,2:水洗留沙,3:晒干沙称重,4:原重量减去现重量,得泥重量,用泥重量除以原重量得泥块含量比。
机制砂的含粉量如何测定?标准是什莫啊?
机制砂含粉量用集料规程中砂的含泥量(水洗法)和亚甲蓝值对比试用(贵州山砂混凝土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