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中每种摊销方法如何计算(直线法平均年,直线法和年限平均法的区别是什

会计中每种摊销方式如何计算(直线法,平均年限法等等。)?
年限平均法 解读
平均年限法又称直线法是简单并且经常会用到的一种方式。此法是以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估净残值除以预估使用年限,求得每一年的折旧费用。在各使用年限中,固定资产转移到产品成本中的价值均是相等的,折旧的累计额呈直线上升的趋势。这样的方式具有易懂和易操作的优点,但它也存在着一部分明显的局限性。它忽视了“什么时候受益,什么时候付费”的配比原则。
计算公式:
年折旧率 = (1 - 预估净残值率)÷ 预估使用寿命(年)× 百分之100
月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 年折旧率 ÷ 12
年限平均法不够:
第一,固定资产在使用前期操作效能高,使用资产所取得收入比非常高。按照收入与费用配比的原则,前期应提的折旧额应该对应的非常多。
其次,固定资产使用的总费用涵盖折旧费和修理费2个部分。一般在固定资产使用后期的修理费会渐渐增多。而平均年限法的折旧费用在各期是不变的。这导致了总费用渐渐增多,不满足配比的原则。
再次,平均年限法未考虑固定资产的利用程度和强度,小看了固定资产使用磨损程度的差异及工作效能的差异。
后,平均年限法没有考虑到无形损耗对固定资产的影响。
年限平均法优点:
平均年限法大的优点是简单明了,易于掌握并熟悉,简化了会计核算。因为这个原因在实质上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年限平均法适用范围:
在实质上工作中,又有什么固定资产使用平均年限法比较适合呢?按照影响折旧方式的合理性原因。当一项固定资产在各期使用情况总体一样,其负荷程度也一样时。修理和维护费用在资产的使用期内没有显著的变化。资产的收入在整个年限内差很少时。满足或部分满足这些条件时,选择平均年限法比较的合理。在实质上工作中,平均年限法适用于房屋,建筑物等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又称变化费用法。是按照实质上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式。它的理论依据在于资产价值的降低是资产使用状况的函数。按照企业的经营活动情况或设备的使用状况来计提折旧。假定固定资产成本代表了购买一部分的服务单位(可以是行驶里程数,工作小时数或产量数),然后按服务单位分配成本。这样的方式补上来了平均年限法只重使耗费时长间,不考虑使用强度的特点。
计算公式: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 × ( 1 - 预估净残值率 )/ 预估总工作量
某一个固定资产月折旧额 = 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 ×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工作量法的缺点:
第一,同平均年限法一样,未能考虑到修理费用递增还有操作效能或收入递减等原因。
再次,资产所能提供的服务数量也难于准确的估计。
后,工作量法小看了无形损耗对资产的影响。
工作量法的优点:
因为工作量法自己的特点,在有部分情况下使用工作量法反到是比较合理。当有形损耗比无形损耗更加重要量。或在各个这个时间段资产使用不均衡的。不常常使用,因为这个原因其使用程度与产品的生产工作量相关。在这些条件下,可以选择工作量法。
适用范围:
实质上工作中,在运输企业和其他的专业车队和客货汽车。某些价值大而又不常常使用或季节性使用的大型机器设备中,可以用工作量法来计提折旧。
3、加速折旧法
加速折旧法也称为迅速折旧法或递减折旧法。
其特点是:在固定资产有效使用年限的前期多提折旧,后期则少提折旧。以此相对提高折旧的速度,以使固定资产成本在有效使用年限中提高得到补偿。
类型:在详细实务中,加速折旧方式又涵盖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两种。
加速折旧方式在理论上有其合理性:
第一,固定资产的净收入在使用期是递减的。固定资产在前期效能高,创造的收入也大。同时,固定资产的大多数投资者在投资初期会加大对固定资产的利用程度。
其次,固定资产的维修费用逐年增多。
再次,未来净收入难于准确估计,早期收入比晚期收入风险小。
后,加速折旧法考虑了无形损耗对固定资产的影响。
因为这个原因采取加速折旧方式的优点有:
(1)初几年工作效能高,收入大,对应的折旧费用大,满足成本与收入的配比原则。同时,早期多提折旧也满足谨严性原则。
(2)通过提升折旧水平可及早收回投资,就可以减少无形损耗,通货膨胀带来的投资风险。
(3)可以用递减的折旧费抵补递增的维修费,使企业利润在正常生产年份保持稳定。
(4)可以提高固定资产设备的更新,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刺激生产和经济增长,以此增多国家财政收入。
(5)折旧具有“税收挡板”的作用,因为递延了税款,企业可以取得一笔无息贷款。这是政府鼓励投资,刺激生产,推动经济增长的一种政策性举措。
适用范围:
加速折旧法具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按照其特点适用于技术进步快,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企业。如电子生产企业,船舶工业企业,飞机制造企业,汽车制造企业,化工医药等。
3.1 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 是指在不考虑固定资产预估净残值的情况下,按照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后的金额(即固定资产净值)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式。
计算公式:
年折旧率 =2÷ 预估使用寿命(年)× 百分之100
月折旧额 = 固定资产净值 × 年折旧率 ÷ 12
因为每一年年初固定资产净值没有扣除预估净残值。因为这个原因,在双倍余额递减法下,一定要注意不可以使固定资产的净值低于其预估净残值以下。一般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估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3.2 年数总合法
年数总合法,又称年限合计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估净残值的余额乘以一个固定资产尚能够让用寿命为分子、以预估使用寿命逐年数字之和为分母的逐年递减的成绩计算每一年的折旧额。
计算公式:
年折旧率 = 尚能够让用寿命/ 预估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合 × 100 %
月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 - 预估净残值 )× 年折旧率 ÷ 12
某设备预估使用5年,则预估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合为15(5+4+3+2+1)。第2年时尚能够让用寿命为4,此年的年折旧率为4/15。
直线法和年限平均法的区别?
没有区别。平均年限法,又称直线法是按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平均地提折旧的方式。按此计算方式所计算的每一年的折旧额是一样的,因为这个原因,在各年使用资产情况一样时,采取直线法比较合适。
它是简单、普遍的折旧方式,又称“直线法”或“平均法”。平均年限法适用于各个时期使用情况总体一样的固定资产折旧。
扩展资料:
折旧范围
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
(1)房屋建筑物;
(2)在用的机器设备、仪器仪表、运输车辆、工具器具;
(3)季节性停用及修理停用的设备;
(4)以经营租赁方法租出的固定资产和以融资租赁式租入的固定资产。
不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
(1)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2)之前年已经估价独自入账的土地;
(3)早一点报废的固定资产;
(4)以经营租赁方法租入的固定资产和以融资租赁方法租出的固定资产。
情况特殊
一、已达到预定能够让用状态的固定资产,假设暂时还没有办理竣工决算,需要根据估计价值暂估入帐,并计提折旧。待办理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根据实质上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不用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当期计提的折旧作为当期的成本、费用处理。
二、处于更新改造过程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应故将他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不可以再计提折旧。更新改造项目达到预定能够让用状态转为固定资产后,再根据重新确定的折旧方式和该项固定资产尚能够让用寿命计提折旧。
三、因进行大修理而停用的固定资产,需要照提折旧,计提的折旧额应计入有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
年限总和法计算公式?
逐年递减成绩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能够让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之总和,假定使用年限为n年,分母即为1+2+3+··+n=n(n+1)/2,其折旧的计算公式请看下方具体内容:
年折旧率=(折旧年限-已使用年数)/[折旧年限×(折旧年限+1)/2]×百分之100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估残值)×年折旧率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估净残值)×月折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