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专业的课程有哪些,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学什么课程好

机械专业的课程有什么?
1、主干学科:力学、机械工程。
2、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机械工程材料、制造技术基础。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涵盖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大多数情况下应具体安排40周以上。
4、修业年限:四年
5、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6、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7、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学习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学是的啥课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开设的课程有:
金属结构
自动化制造系统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机械动力学基础
电工与电子实验
机械精度设计基础
机电传动及控制
工程机械金属结构
工程机械自动化技术
工程机械设计基础
机械系统机构设计与结构设计
机械系统传动技术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导论
机械可靠性设计与分析
摩擦学基础实验
机械结构有限元分析
工程材料成型技术基础
摩擦学基础
测试技术与仪器
机电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
机械结构分析基础
机械动力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学的主要课程:公共必修课、计算机应用课、相关技术基础课及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学与电子技术、控制工程、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测试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机床电器控制、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金属切削机床、机械制造工艺学、液压传动、企业管理、先进制造技术系列课、技术经济管理系列课等。
就业方向:可以在制造领域科研院所从事产品的设计、制造、研发和生产组织管理 ;在大学专科院校从事教学,在企事业等单位从事管理工作。
大学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都开设了什么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液压与气动、机械制造设备、数控技术、自动化控制系统、现代控制工程、机加工实习、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综合实训、专业课程的课程设计、毕业实习(设计)等,还有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大学物理
大学物理是广播电视大学制造大类、电子信息大类、土建大类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内容有较全面、较系统的认识,了解自然界的比较完整的物理图像,对物理学的近代发展和成就还有物理学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有初步了解,在科学实验的基本方式、数据处理、经常会用到仪器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求实作风等方面得到初步训练。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对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影响深远,既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打下必要的物理学基础,也为学生 以后接受、应用和管理高新技术提供初浅的基础。
工程制图基础
本课程3.5学分,课内学时63学时,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必修的制图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掌握并熟悉正投影的基本理论和作图方式;培养处理空间问题的能力;掌握并熟悉作图的技能和方式;了解计算机绘图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并熟悉帜CAXA绘图软件的使用方式;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制图打下基础。?
课程的主要内容:绪论、制图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投影的基本知识、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换面法、立体、组合体、轴测投影图、螺纹、机械图、计算机绘图。
机械工程制图
本课程3.5学分,课内学时63.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掌握并熟悉制图和读图的基本能力,为后续课及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打下必要的基础。
课程的主要内容:制图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投影的基本重要内容及核心考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换面法;画读立体、组合体的方式和步骤;轴测投影图;机件的图样画法;零件图和装配图计算机绘图。
应使劲学
本课程4.5学分,课内学时8l学时,开设一学期。
应使劲学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并熟悉大多数情况下工程力学理论和计算方式,为学习后续课程,也为培养分析和处理基本工程力学问题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的主要内容:工程中的力学问题,本课程的任务、研究对象、研究方式;力学中的 基本概念和静力分析的基本方式,基本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条件及其应用,平面大多数情况下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条件及其应用,空间大多数情况下力系的基本知识,弹性杆内力分析,弹性杆横截面上应力分析,应力状态分析,强度分析,刚度分析,材料力学性能,压杆稳定,能量法,疲劳强度问题,刚体基本运动,点的合成运动,刚体平面运动,动力学普遍定理及其应用,动静法及其应用等。
机械设计基础
本课程5.5学分,课内学时99,实验学时8,开设一学期。
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并熟悉经常会用到机构的工作原理和运动特点,初步具有分析机构和选择传动方案的能力;掌 握通用机械零部件的功能和结构特点,初步具有分析简单机械和设计传动装置的能力;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等相关技术资料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课程的主要内容:机器的组成;机器的设计过程及设计原则;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及其它传动机构的方案设计与分析;机械零部件设计解读;带传动、齿轮传动工作能力的分析与设计;轴的设计与校核;滚动轴承、滑动轴承计算和选用;螺纹联接设计与选用;键、销、过盈配合联接的设计与选用;联轴器和离合器的选用;弹簧的选 用;机械零部件的结构分析与设计。
自动控制工程基础
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实验10学时,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并熟悉自动控制的基本理论、基本方式,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课程的主要内容:以多用机床架台的自动控制系统作为例子讲自动控制的任务、组成、控制方法的分类等自动控制的大多数情况下概念以突出机电专业的特点;系统的微分方程描述,传递函数及其求取及变动结构图等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时候域分析讲系统的时候域性能描述,一阶系统的变动分析,二阶系统的变动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及稳态误差分析,系统的零、极点分布与阶跃响应的关系;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讲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系统开环对数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频域稳定性分析和稳定判据,对数频率特性曲线与稳态误差,对数频率特性与阶 跃响应的关系;串联校正的基本规律,串联校正装置及其特性,串联校正的理论设计,反馈校正,复合校正等控制系统的校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特性,Z变换,离散系统的数学描述,计算机控制系统的采样周期等计算机控制的基本知识。
机械制造学
本课程8学分,课内学时144,开设一学年。
本课程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并熟悉机械制造有关的金属切削原理、刀具、金属加工机床和机械制造加工工艺、装配工艺的基本原理,提升工业产品性能价格比的基本方式,掌握并熟悉改善工业生产环境的基本思路,为学生毕业后及时进入经济建设做必要的知识、能力储备。
课程的主要内容: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部分涵盖金属切削的基本定义、刀具材料、切削过程的基本规律、提升金属切削效益的对策等;金属切削机床部分涵盖金属切削机床解读、车床、齿轮机床等;机械制造工艺部分涵盖工艺规程、加工精度分析、加工表面质量、典型工艺实例、装配工艺及机械制造设备技术新发展。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式
本课程课3学分,课内学时54,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初步掌握并熟悉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式,培养学生从事相关工作的能力。
本课程教学内容涵盖理论与操作两大多数,主要有: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原理、程序;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法;试点调查法;会议调查方式; 资料的整理;调查资料的分析;调查报告的撰写等。
机械工程与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区别?
一、概念不一样
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研究各自不同的工业机械装备及机电产品从设计、制造、运行控制到生产过程的企业管理的综合技术学科。
2、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以相关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为理论基础,结合生产实践中的技术经验,研究和处理在开发、设计、制造、安装、运用和修理各自不同的机械中的都理论和实质上问题的应用学科。
二、课程设置不一样
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系统设计、机电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数控技术及应用。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可能性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普通化学及实验、工程图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路基础。
机械原理、机械零件、电子技术、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工程材料、金属工艺学、测试与传感技术、制造技术基础、液压与气动技术、机电传动控制、机械工程综合实验、微机原理与结构技术、CAD/CAM、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2、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机械工程材料、制造技术基础。
现代企业管理;测控技术;机械工程实验(II);机械控制工程理论基础;精密加工技术;流体传动与控制;生产实习;装备与制造技术基础;数控技术;机械工程计算方式;材料成形技术基础;现代加工。
三、就业方向不一样
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产品的生产,如生产设施的规划和达到、生产计划的制订和生产调度、编制和贯彻制造工艺、设计和制造工艺装备、确定劳动定额和材料定额还有加工、装配、包装和检验等。机械制造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如确定生产方法、产品销售还有生产运行管理等。
2、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与开展工作; 从事机械、电气、液压、气压等控制设备的维护维修工作; 从事工艺工装的设计、制造工作; 从事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高智能设备的编程及操作工作; 从事机械CAD/CAM技术的应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