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怎么算的计算公式,个人税收怎么计算2022

个人所得税怎么算的计算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月度收入-5000元(起征点)-专项扣除(三险一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例子:已婚人士小李在北京上班,月收入1万元,“三险一金”专项扣除为2023元,每月租金4000元,有一孩子上幼儿园,同时父母已经60多岁。
起征点为3500元的情况下,没有专项附加扣除,每月需缴纳345元个税;
起征点为5000元的情况下,没有专项附加扣除,每月需缴纳(10000-5000-2023)×3%=90元个税。
按照新政策,小李完全就能够享受住房租金1200元扣除、孩子教育1000元扣除、赡养老人1000元扣除(跟姐姐分摊扣除额),故此个税=(10000-5000-2023-1200-1000-1000)×3%=0元。
减免政策
公众对“起征点”存在误解。正确的说法肯定是“个人所得税免征额”。“起征点”与“免征额”有着严格的区别:
这里说的起征点是征税对象达到征税数目金额启动征税的界限。征税对象的数目金额没有达到到起征点时不征税。但凡是征税对象的数目金额达到或超越起征点时,则要就其都的数目金额征税,而不是仅对其超越起征点的部分征税。
这里说的免征额是在征税对象总额中免予征税的数目金额。它是根据一定标准从征税对象总额中预先减除的数目金额。免征额部分不征税,只对超越免征额部分征税。
个人税收怎么计算?
根据以下方法计算:工资-(不征税所得、免征税所得)-3500元=X,X再根据个税规定的公式计算,得到的后数值就是想缴纳的个税。
不征税所得、免征税所得大多数情况下是指定扣除标准,“五险一金”:
1、养老保险: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21%,你自己缴纳8%。
2、 医疗保险: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9%,你自己缴纳2%外加10块钱的大病统筹。
3、 生育保险: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0.8%,你自己一分钱也不能缴。
4、 住房公积金: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8%,你自己缴纳8%。
个人所得税年纳税总额计算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居民年收入额-费用-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其他扣除
这当中,工资、薪金所得时:居民年收入额=工资、薪金所得
劳务报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时:居民年收入额=所得额×(1-百分之20)
稿酬所得时:居民年收入额=所得额×(1-百分之20)×百分之70
居民年收入额,年是指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该四类收入类型收入合计,需要大家特别注意的是非居民个人的计算方法与以上有区别,本篇文章未列举。
用全年一次性奖金总额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对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和对应的速算扣除数,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计算公式为: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个人当月获取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个人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全年一次性奖金应分别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什么是个人征收税点?
工资薪金所得计征个税,起征点(免征额)3500元。说明:工资个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 -“五险一金”-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现目前,个税起征点是3500,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式请看下方具体内容:应交个人所得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五险一金)-3500;说明:根据我们国内现行个税规定,薪酬所得计征个税时允许扣除个人担负的“五险一金”部分。那就是交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