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含义及特点,30年代报告文学作品有哪些

报告文学,含义及特点?
报告文学是散文的一种,介于新闻报道和小说当中,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的散文。报告文学是运用文学艺术,真实、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事件和人物活动的一种文学体裁。它的基本特点是新闻性、文学性、政论性。是用文学手段处理新闻题材的一种文体。叙写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先进人物,反映多姿多彩的生活,揭露为大家嗤之以鼻的丑恶事物。特点是真实,艺术加工,形象性,抒情性。
特点:
1、新闻性:即指报告文学含有新闻报导的特点,不仅具备及时性,而且,具备新闻报导意义上的真实性。
2、文学性:即指报告文学又不一样于大多数情况下新闻报导的简单实录,而是通过选择提炼,在保证真实性的前提下突出反映对象的典型意义,形象化地加以表现,并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以此促使其具有非常高的可读性、感染力和说服力。报告文学是散文的一种,介于新闻报导和小说当中,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的散文。报告文学是运用文学艺术,真实、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事件和人物活动的一种文学体裁。它的基本特点是新闻性、文学性。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以文学手段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中国的建设速度飞快地发展着,报告文学这一紧贴现实的文学形式,也以坚实的步伐,持续性地迎步冲向成熟。全景式报告文学、问题报告文学、学术与新闻还有与文学相融合的报告文学,使中国的报告文学持续性地掀起一个又一个高潮。在新时期,《人民文学》以醒目标标题,将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刊发在1978年1月号头条位置,揭开了新时期报告文学的第一页。著名的报告文学作品有《绞刑架下的报告》、《包身工》、《西行路上的左公柳》等。
30年代报告文学作品?
20世纪30年代,报告文学的代表作品是夏衍先生的《包身工》,这是中国现代作家夏衍先生于1935年创作的一篇报告文学,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纺织厂里包身工的情况。过去曾被录选为中学语文课本考试教材。文章真实地描述了30年代上海包身工的苦难生活,揭露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相互勾结、压榨中国人民的罪行。
结合作品《哥德巴赫猜想》,讲述徐迟报告文学的特点?
徐迟报告文学的显著特点是题材的科技化。他笔下的人物,如陈景润、李四光、蔡希陶、周培源等全部在各自专业中卓有建树的科学家。徐迟倾心于科技题材,为科技人员立传塑像,颂扬科学精神,这在题材拓展与主题开掘上具有文学史意义。《哥德巴赫猜想》的成功也正反映在这里。 在当代史上,知识分子曾被视同被改造、教育的对象,钻研科技被觉得是走"白专"道路。与此对应,当代文学史上也很少有作品将科技人员作为正面主人公加以叙写塑造的。《哥德巴赫猜想》以报告文学的形式拨乱反正,首次对一个有争议的科学工作者作了深情的讴歌,陈景润也成为新时期文学人物画廊中一个重要的典型人物,徐迟的作品题材有"全部化"的倾向,但他对人物的表现注意求异,注重表现人物的个性品格,并设计与其特异相谐的表现形式。作者写陈景润,从外在的怪异中,发现人物针对科学执着追求的精神。写李四光,并没有对人物作整个过程式的铺写,而是精心截取人物历程中典型断面,挖掘人物为闪光的美质。 徐迟擅长于将枯燥变为生动,将抽象化成详细,将专业演绎为通俗,提高科技题材作品的可接受性。《哥德巴赫猜想》写到陈景润研究工作所具有的意义时,作者运用博喻譬说:"这都是人类思维的花朵。这都是空谷幽兰、高寒杜鹃、老林中的人参、冰山上的雪莲、绝顶上的灵芝、抽象思维的牡丹。"想象丰富,令人神驰。徐迟的作品也有缺失。他觉得报告文学"也允许略有虚构,不离真实的虚构。"还承认《哥德巴赫猜想》中有细节的虚构。
以上就是对报告文学含义及特点,30年代报告文学作品有哪些的详细介绍,点击博客网站社会工作者,了解更多社会工作者考试报名条件及考试报名时间等考情信息,社会工作者考试资料点击下方百度云网盘可免费下载。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华宇考试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对内容有建议或侵权投诉请联系邮箱:e8548113@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