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宇考试网

当前位置: > 财会 > 税务师 > 税务师考试资料 >

光速和频率的公式,光电效应中波长的公式是什么

时间:2022-12-05来源:华宇考试网作者:税务师考试资料
光速和频率的公式

光速和频率的公式?

光速是3O万公里/秒,赫兹是频率的单位,每秒钟振动的次叫频率,频率的单位是赫兹,光速不是赫兹,但是,它们当中相关系:光速=波长×频率。即光速c=入:f,C为光速,入为波长,f为频率。只是电磁波,故此,有波长和频率,不一样单色光波长不一样,频率也不一样,但光速一样。

光电效应中波长的公式?

光的传播中光波波长公式λ=u/v。

频率v就是某一固定时间内,通过某一指定地方的波数目,即v=1/T。因而由前面波长λ的表达式,可以得到波长和频率的关系式为:λ=u/v

式中的传播速度u的单位为m/s(米/秒),频率v的单位为赫兹(Hz,简称赫),波长λ的单位为米。比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节目所用的一个广播频率为639kHz(千赫),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光速3×108m/s,则可计算得这套节目标无线电波波长为:

扩展资料

光波具有波粒二象性(是指某物质同时具备波的特质及粒子的特质):其实就是常说的说从微观来看,由光子组成,具有粒子性;从宏观来看又表现出波动性。按照量子场论(或者量子电动力学),光子是电磁场量子化后面的直接结果。

光的粒子性揭示了电磁场作为一种物质是与分子、原子等实物粒子一样,有其内在的基本结构(组成粒子)的。而在经典的电动力学理论中是没有“光子”这个概念的。

光波作为一种特定频段是电磁波,其颜色与频率相关。可见光中紫光频率大,波长短。

光电效应能量守恒定律方程mVm^2/2=hC/入一W,式中:左边是光电子的大初动能,右边是入射光子的能量减去逸出功,入是波长。

光速除以波长等于什么?

光速除以波长等于光的频率。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光既具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光的干涉和衍射说明光具有波动性,光的直线传播说明光具有粒子性,光既然,有波动性,它就有波长和频率。

不可见光紫外线的频率大,波长小,可见光从红光到紫光频率越来越大,波长越来越小,紫光频率大波长小,

波长是波在1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波长=波速x周期,即入=vT,而频率f=1/T,T=1/f,故此,入=v/f,V/入=f,答:速度和波长之比等于频率。

光的传播中光波波长公式都拥有什么?

光的传播中光波波长公式λ=u/v。

光沿直线传播的前提是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光的直线传播不单单是在均匀介质,而且,一定要是同种介质。可以简称为光的直线传播,而不可以为光沿直线传播。光在两种均匀介质的接触面上是要出现折射的,这个时候光就不是直线传播了。

用波动学解释光的传播:传播途中每一点都是一个次波点源,发射的是球面波,对光源面(一个有限半径的面积)发出的全部球面波积分,当光源面远大于波长时结果近似为等面积、同方向的柱体,即表现为直线传播,其实也有发散(理想激光除外)。

光波的波长与频率关系公式为:c=u/f 公式中,c为光速,f为光的频率,u为波长大小。

波长(或可换算成频率)是波的一个重要特点指标是波的性质的量度。

波长是指波在一个振动周期内传播的距离。

其实就是常说的沿着波的传播方向,相邻两个振动位相相差2π的点当中的距离。

波长λ等于波速u和周期T的乘积,即λ=uT。

同一频率的波在不一样介质中以不一样速度传播,故此,波长也不一样。

波长指沿着波的传播方向,在波的图形中两个相对平衡位置当中的位移。

横波与纵波的波长所代表的意义是不一样的。

在横波中,波长是指相邻两个相位相差2Π的点的距离,一般是相邻的波锋、波谷或对应的过零点。

在纵波中,波长是指相邻两个密部或疏部当中的距离。

波长在物理中常表示为λ,国际单位是米(m)。

光速是多少?谁第一个测量出来的?用何种方法?

光速可以达到惊人的299792458米/S,其实就是常说的说光一秒完全就能够绕我们地球将近八圈,既然如此那,光速传播的竟然如此快,我们又是如何测量出来的呢?

罗默利用木卫一在时间段内的“消踪”与“现踪”的方式测量光速

起初科学家们觉得光速是无限的,没有详细的传播速度,直到丹麦天文学家罗默从测量实验中得出光波是以有限速度传播的。后面伽利略和他的助手分别站在两个相距1.6千米的山顶上。第一伽利略利用手电筒照向助手,当助手看到伽利略手电筒的光后启动计时并且用自己的手电筒照向伽利略,当伽利略看到助手手电筒的光时停止计时。但因为光的传播速度太快这样根本就测量不出来。

不久后罗默把太阳、地球、木星和木卫一做为一套完整的系统对光速展开了测量。如图所示A点为太阳B点为木星,而当木卫一绕木星运动到木星背后时其实就是常说的图中CD的阴影部分时,因为太阳光照射到木卫一的光线会被木星遮挡,故此,这期间从地球上是观测不到木卫一的(当木卫一运动到C点时,木卫一消失称为“消踪";木卫一运动到D点时,木卫一产生称为"现踪")。既然如此那,假设当地球运动到F点,木卫一恰好运动到C点时,木卫一从观测者的视野中消失,而因为光的传播是以一定速度进行的,故此,在木卫一消失后不短的一个时期内,地球上的观测者才可以发现木卫一消失的情况。而当地球运动到G点时,木卫一刚好运动到D点,这时木卫一又出现在->地球观测者的视野中。这时因为地球从F点运动到G点是在渐渐靠近木星,故此,这组观察中木卫一从消失到产生所用时间是较短的。而还有一种情况是当地球运动到L点时木卫一恰好运动到C点,当地球运动到K点时木卫一运动到D点。既然如此那,因为这样的情况是地球渐渐在远离木星,故此,这样的情况木卫一从消失到产生所用时间是较长的。

在罗默重复了几十次这样的观测后得出结论,光线传播速度可能基本上相当于地球绕太阳公转轨道直径的距离,光波从木星到达地球大概需22分钟时间,这大概等于220,000公里每秒,比我们实力光速值低了约26%。

尽管这个数值与我们光速的实质上数值有较大的差距,但这也证实了光速不是无限的,也正是如此让后期的天文学家们在光速的测量上有了更多的投入,让光速的实质上传播很快的与我们见上一面了。

迈克尔逊 八面镜测光速法

在迈克尔逊的八面镜测光速中,他做了一个正八棱柱,而在八个侧面上分别安上一面镜子,

这时如图,让一束入射光S与镜面形成一个45°的夹角,反射角也与镜面形成一个夹角为45°。这时当光线S1经过反射系统B时将光线S2反射到八面镜的这当中一面镜面上,而这时S2与镜面的入射角、反射角也一定要为45°才可以让这束光后传播到观测站T去计算光速。迈克尔逊在反复实验后,调节八面镜的转动速度刚好为S1、S2与镜面的夹角为45°(设:八面镜的转速为n转/s;光线走过的距离为L1、L2,反射系统距离较短忽视不计;光速为c米/s)。后得出△t=1/8nT ;S=L1+L2 ;推导C=16n(L1+L2)。 计算出光速为:3×10∧8/s 与我们目前被认同的光速已经很接近了。

K.M埃文森等人利用激光测量光速

1972年,美国的K.M.埃文森等人直接测量激光频率ν和真空中的波长λ,按公式c=νλ算得c=(299792458±1.2)米/秒。并且在1975年的第15届国际计量大会上宣布把c=(299792458±1.2)米/秒的光速值作为国际推荐值使用。

同时在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中揭示了光速可能是我们宇宙中传播快的速度。因为一个物体随着运动速度的增多它的质量也会增多。当这个物体运动达到光速时它的质量就可以变的无穷大,可理论上来讲一个物体自己的运动速度不可能达到光速,同时在外力地运用下也不可以使一个物体的质量达到无穷大,既然如此那,这样看来是没有一个物体的运动速度是可以达到甚至超越光速的。

请关注“看到H未来”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目前我们清楚,光速是2.99x10^8m/s,但是,大家对光速的探索,确实一个漫长的过程。

启动笛卡尔、开普勒觉得,光的传播不用时间,只是瞬间形成的。但后人却不这样觉得。

第一个测量光速的人是伽利略,他让他的两个助手分别拿着灯笼,在相距1.6km的山头上,第一个助手用挡板挡住灯光,第二个助手看到灯光后用挡板把自己手中的灯光挡住,第一个助手看到灯被挡住后再把挡板拿开,伽利略在旁边观察和记录,这样就测量了光往返一次时间,但因为光的传播速度实在太快,伽利略并没有测出光速,因为这个原因他得出结论:光速太快而不可以够测量。

伽利略生活在17世纪,以当时的科技水平,他的结论是正确的。

第一个测出光速的人是法国天文学家奥勒•罗默。1676年,罗默观察木卫一长达6个月之久,并计算出木卫一运行轨道及出现在->轨道上各个位置时间。但是,他在观察时发现木卫一产生时间要么会延期,要么会早一点。他把这种情况归结为光从木卫一传到地球上需时间,当地球靠近木卫一运动时,时间会早一点,反之,当地球远离木卫一时,时间则会滞后。

罗默通过计算发现光穿越地球公转直径时间约为22分钟,并把这个数据与早期计算出的地球轨道半长轴相结合,得出光速为2.1x10^8m/s,这个数据与几天我们得到的数据相比较误差很大,但针对当时科学技术来讲,已经属于质的飞跃了。

1849年,法国人索菲首次在地面上设计实验测量光速。索菲第一在地面上放置一个凸透镜,然后准备一个光源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在光源和透镜间放置一个齿轮,在透镜另一侧再放置一个凸透镜,在这个透镜的另一侧的焦点上放置一个平面镜,这样光源发出的光经过第一个透镜后变成平行光,经过第二个透镜后重新会聚于平面镜上,经平面镜反射后经原光路返回。实验时渐渐增多齿轮转速,当光不在闪烁时,说明齿轮转过一齿时间等于光往返一次时间,按照齿轮的转速,得出这个时间依然不会难。索菲按照这个原理,测出光速是3.15x10^8m/s,因为齿轮有一定的宽度,故此,所测出的光速依然不会精准。

索菲的实验所测出的光速已经与实质上光速很接近了,但是,还是因为当时科技水平和实验器材的限制,所测出的光速与实质上值还有部分差距。

1850年,法国物理学家傅科改进了索菲的实验方式,傅科准备一个半透明板,一个凸透镜,一个可绕轴旋转的平面镜和一个凹面镜,光由光源发出经透镜折射后会聚于平面镜,经平面镜反射后会聚于凹面镜,再由凹面镜反射经平面镜、透镜,后成像于半透明板的上方。

实验时平面镜高速旋转,光从平面镜到凹透镜再从凹透镜到平面镜这一途中,平面镜会旋转过一个的视角,按照平面镜转速可得出平面镜转过这一的视角所耗费时长间,而光传播的距离可按照平面镜与凹面镜得出,再按照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就可以得出光速。傅科从而实验测出的光速为2.98x10^8m/s,相比于今天,已经相当精准了。

1926年,迈克尔逊利用旋转棱镜法测出光速为2.99796x10^8m/s,于1932—1935这个时间段,调整实验装置,测出更精准数据2.9974x10^8m/s。后面安德森和许特尔利用克尔盒法测得实验数据,由多尔西分析得到更精确光速为2.99773x10^8m/s。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科学家对光速的认识越来越透彻,光速的准确测量,不但证明了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的正确性,同时也成为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的有力基石。

各位考生好,我是老朱,喜欢老朱科普的可以点击特别要注意关注,老朱将持续为你解读物理世界。

光速是299792.458千米/秒,其实就是常说的说基本上是一秒能跑20万公里,一秒可以绕地球七圈半。

第一个测量光速的人是伽利略,他是和助手分别站在相聚1.6千米的两个山头上,两人各拿着一把灯,当助手打开灯启动计时,伽利略看到光后立马打开自己的灯,助手看见灯光后计时停止。然后用3.2千米除以时间测光速,可惜光速太快,他们这样测不出来。

首次正确测量光速是在1676年由一个叫做奥勒·罗默的人完成的。当时罗默已经在观察木星的卫星木卫一,它位于伽利略卫星的深处。正如地球上的观察者所见,当木卫一移动到木星的阴影中时,它会突然消失,而当它移动到木星的阴影之外(回到阳光中)时,它会重新产生。罗默对预测木卫一从木星阴影中产生时间感兴趣。他的目标是利用这些观测结果更准确地确定木卫一的轨道周期;而并没有试图确定光速罗默注意到,随着地球越来越靠近木星,木卫一从阴影产生时间变得越来越短,反之亦然。他意识到通过观测和计算出的木卫一产生时间当中存在差异,而这可以用光的速度是有限的来解释。因为在罗默的观测途中,地球已经在远离木星,故此,从木卫一反射回来的光到达地球时间会稍长一部分,这将影响观察到木卫一从木星阴影中产生的确切时间。

根据这些观察,罗默计算出光穿越地球公转直径的距离大概需22分钟。将该值与地球半长轴(轨道半径)的早期测量值相结合,给出了大概每秒210,000公里的光速。这大概比光速的现代值低百分之30,但是,考虑到它的古老性、测量方式和17世纪行星轨道精确尺寸的无法确定性,这个值很接近每秒299,792.458公里的现代值。

光子波长公式?

楼主需清楚ε=h*c/λ这是物理公式,不是数学公式,λ和h单位不一样,不可能相等,以此能量和光速也不可能相等.因为这个原因λ=h,ε=c两个式子毫无意义.h为6.63*10^-34 Js,当然我们可以让波长在数值上等于6.63*10^-34 ,可波长只可以用长度单位,既然如此那,你究竟用米、千米、纳米、光年、还是其它单位呢?你选择某一单位有依据吗?假定我们用米作单位,既然如此那,可以算出光子的能量=3*10^8 J=3*10^11 mJ,与光速毫无关联(你选用不一样的单位立马数值也不一样,只是当能量选择J作单位,光速选择m每秒平方作单位,二者数值碰巧相等罢了).要说波长达到6.63*10^-34 m,对应的能量=3*10^8 J,只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高的能量,没有其它的意味,跟黑洞没有任何关联.不过要是波长达到这里说的的普朗克长度(1.6x10的-35次方米,这是小可能长度,不存在比它更小的长度),既然如此那,这样的光子可能会有一部分特殊的意味.至于和黑洞的起源有无关联,自己就不知道了.

波长怎么求?

波长(wavelength)是指波在一个振动周期内传播的距离。其实就是常说的沿着波的传播方向,相邻两个振动位相相差2π的点当中的距离。

波长λ等于波速u和周期T的乘积,

即λ=uT。

同一频率的波在不一样介质中以不一样速度传播,故此,波长也不一样。单位是米。

基本原理

1.波长,频率 波速有请看下方具体内容关系。’’’波长=波速/频率’’’。

波长普遍使用希腊字母λ(lambda) 来表示。

波速普遍使用字母c表示。

频率普遍使用字母F表示。

2.注意公式的单位。假设用国际标准制表示,波速的单位为m/s(米每秒),频率的单位为Hz(赫兹/每秒)。波长的单位为米。

3.把数字代入公式。清楚波速和频率的数值后,代入公式中计算出波长。例如说波速为20m/s,频率为5赫兹,既然如此那,计算过程请看下方具体内容:

波长=波速/频率

λ = C/F

λ = (20 m/s)/5 Hz

4.得出计算结果。根据上面说的方式,计算出来的波长为4米。

V=fλ 这当中V是波速(M/秒),f是频率(HZ),λ是波长(M)针对光和电(它们都是电磁波)来说V=C(300000000M/秒)故此,电磁波的波长公式就是:λ=C/

f波长就是在某频率的波,在1个周期“走”过的距离.因为光和电的传播速度为 C(30万公里/秒)故此,用频率(频率是每秒周期数)除 C就=以下答案可供参考======供参考答案1:波长=波速除以频率供参考答案2:波长=波速/频率(光和电磁波的波速即光速c)供参考答案3:C=入f C是波速 入是波长 f是频率 则:入=C/f

以光速传播的波长?

电磁波在传播途中以光速传播,约为3×108m/s,合3×105km/s.

税务师免费资料下载

    相关推荐:

(责任编辑:华宇考试网)

    税务师考试资料热门资讯

  • 光速和频率的公式,光电效应中波长的公式是什么

    光速和频率的公式? 光速是3O万公里/秒,赫兹是频率的单位,每秒钟振动的次叫频率,频率的单位是赫兹,光速不是赫兹,但是,它们当中相关系:光速=波长×频率。即光速c=入:f,C为光速,入为波长,f为频率。只是电磁波,故此...

    2022-12-05

  • 无锡市劳动局培训有什么项目,无锡劳动局职业技能培训有哪些

    无锡市劳动局培训有哪些项目? 1,南京市职业技术培训详细指导中心,其开设专业请看下方具体内容: 一、电脑培训: 1、AUTOCAD2023 2、3DSMAX 3、网页制作 二、职业技能: 1、保安员 2、插花员 3、商品营业员 4、维修电工 5、园林绿化...

    2022-12-05

  • 邯郸弘文中学收费标准,邯郸弘文中学初中收费标准

    邯郸弘文中学收取的费用标准? 邯郸弘文中学高中部收取的费用标准是分段式: 第一,605分或者以上免学费 第二,595分到604分,每一年收取的费用是4000元。 第三,585分到594分,每一年收取的费用是8000元。 第四,575分到5...

    2022-12-04

  • 三角形中线长度公式,解三角形中线长公式

    三角形中线长度公式? 在 ABC中,连接角A的中线记为 ,连接角B的中线记为 ,连接角C的中线记为 ,它们长度的公式为: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总是相交于同一点,这个点称为三角形的重心,重心分中线为2:1(顶点到重心:重心到对...

    2022-12-04

  • 通项公式怎么求通项公式的求法

    通项公式怎么求? 下面通过哪些例子具体讲一讲如何如何使用上面说的方式来处理。 第一问差不多是送分,将n=1代入就可以 第二问,可以先将Sn的公式因式分解,得出Sn和n的关系式。然后利用an=Sn-Sn-1,得出an和n的关系。 第一问只...

    2022-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