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曲线方程的几个公式,曲线长度如何计算公式

求曲线方程的哪些公式?
圆锥曲线公式:椭圆
1、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标准方程:这当中x²/a²+y²/b²=1,这当中ab0,c²=a²-b²
2、中心在原点,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标准方程:y²/a²+x²/b²=1,这当中ab0,c²=a²-b²
参数方程:x=acosθ;y=bsinθ(θ为参数,0≤θ≤2π)
圆锥曲线公式:双曲线
1、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标准方程:x²/a-y²/b²=1,这当中a0,b0,c²=a²+b².
2、中心在原点,焦点在y轴上的双曲线标准方程:y²/a²-x²/b²=1,这当中a0,b0,c²=a²+b².
参数方程:x=asecθ;y=btanθ(θ为参数)
圆锥曲线公式:抛物线
参数方程:x=2pt²;y=2pt(t为参数)t=1/tanθ(tanθ为曲线上点与坐标原点确定直线的斜率)非常地,t可等于0
直角坐标:y=ax²+bx+c(开口方向为y轴,a≠0)x=ay²+by+c(开口方向为x轴,a≠0)
曲线长度如何计算?
第一条缓和曲线部分:X=L-L5/(40×R2×L02)Y=L3/(6×R×L0)这是以ZH点为坐标原点测设到YH点的计算公式圆曲线部分X=R×sina+mY=R×(1-cosa)+pa=(Li-L)×1800/(R×π)+β0m=L0/2-L03/(240×R2)P=L02/(24×R)-L04/(2688×R3)δ0=L0×1。
三角函数曲线计算公式?
1三角函数两角和与差计算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cos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2三角函数积化和差计算公式
sinAsinB=-[cos(A+B)-cos(A-B)]/2
cosAcosB=[cos(A+B)+cos(A-B)]/2
sinAcosB=[sin(A+B)+sin(A-B)]/2
cosAsinB=[sin(A+B)-sin(A-B)]/2
3三角函数和差化积计算公式
sinA+sinB=2sin[(A+B)/2]cos[(A-B)/2]
sinA-sinB=2cos[(A+B)/2]sin[(A-B)/2]
cosA+cosB=2cos[(A+B)/2]cos[(A-B)/2]
cosA-cosB=-2sin[(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tan(A+B)(1-tanAtanB)
tanA-tanB=sin(A-B)/cosAcosB=tan(A-B)(1+tanAtanB)
4三角函数万能公式
sin(a)=[2tan(a/2)]/[1+tan2(a/2)]
cos(a)=[1-tan2(a/2)]/[1+tan2(a/2)]
tan(a)=[2tan(a/2)]/[1-tan2(a/2)]
5三角函数记忆口诀
三角函数是函数,象限符号坐标注。函数图像单位圆,周期奇偶增减现。
同角关系非常的重要,化简证明都需。正六边形顶点处,从上到下弦切割;
中心记上数字一,连结顶点三角形。向下三角平方和,倒数关系是对角,
顶点任意一函数,等于后面两从问题的根源解除。诱导公式就是好,负化正后大化小,
变成锐角好查表,化简证明少不了。二的一半整数倍,奇数化余偶不变,
故将他后者视锐角,符号原来函数判。两角和的余弦值,化为单角好求值,
余弦积减正弦积,换角变形众公式。和差化积须同名,互余的视角变名称。
计算证明角先行,注意结构函数名,保持基本量不变,繁难向着简易变。
逆反原则作详细指导,升幂降次和差积。条件等式的证明,方程思想指路明。
万能公式不大多数情况下,化为有理式居先。公式顺用和逆用,变形运用加巧用;
一加余弦想余弦,一减余弦想正弦,幂升一次角减半,升幂降次它为范;
三角函数反函数,本质就是求->角度,先求三角函数值,再判角取值范围;
利用直角三角形,形象直观好换名,简单三角的方程,化为简解答集。
三角函数推导公式:
三角函数万能公式
(1)(sinα)^2+(cosα)^2=1
(2)1+(tanα)^2=(secα)^2
(3)1+(cotα)^2=(cscα)^2
(4)tanA+tanB+tanC=tanAtanBtanC(任意非直角三角形)
2三角函数万能公式推导过程
由余弦定理:a^2+b^2-c^2-2abcosC=0
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
得(sinA)^2+(sinB)^2-(sinC)^2-2sinAsinBcosC=0
转化1-(cosA)^2+1-(cosB)^2-[1-(cosC)^2]-2sinAsinBcosC=0
即(cosA)^2+(cosB)^2-(cosC)^2+2sinAsinBcosC-1=0
又cos(C)=-cos(A+B)=sinAsinB-cosAcosB
得(cosA)^2+(cosB)^2-(cosC)^2+2cosC[cos(C)+cosAcosB]-1=0
(cosA)^2+(cosB)^2+(cosC)^2=1-2cosAcosBcosC
得证(sinA)^2+(sinB)^2+(sinC)^2=2+2cosAcosBcosC
曲线全长公式?
曲线长度计算
针对任意的多元函数,在任意的一点有切向量 a ,则此条曲线的长度即为a,a,即 a* a;
其显性公式为 L(t) = ∫(a,b) √∑(dxi/dt)^2 dt
如 在一元函数中有 L(t) = ∫ √ (f'(x))^2 + 1 dt
曲线运动公式?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一般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注:
(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一般可当成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重要;(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和刚才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这个方向频率与转速意义一样)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的视角(Φ):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
(1)向心力可以由某个详细力提供,也可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自始至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圆心;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为这个原因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不做功,但动量持续性改变.
3)万有引力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主要还是看中心天体的质量)}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π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
注:
(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可以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一样;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
(5)地球卫星的大环绕速度和小发射速度都是7.9km/s
线速度 V=s/t=2πr/T
曲线方程求导公式?
假设某点在曲线上
设曲线方程为y=f(x),曲线上某点为(a,f(a))
求曲线方程求导,得到f(x),将某点代入,得到f(a),此即为过点(a,f(a))的切线斜率,由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得到切线的方程。y-f(a)=f(a)(x-a)
假设某点不在曲线上
设曲线方程为y=f(x),曲线外某点为(a,b)
求对曲线方程求导,得到f(x),
设:切点为(x0,f(x0)),
将x0代入f(x),得到切线斜率f(x0),由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得到切线的方程y-f(x0)=f(x0)(x-x0),因为(a,b)在切线上,代入求得的切线方程,有:b-f(x0)=f(x0)(a-x0),得到x0,代回求得的切线方程,即求得所求切线方程。
计算曲线的弧长和体积公式?
弧长计算公式是一个数学公式,为L=n(圆心的视角数)× π(1)× r(半径)/180(的视角制),L=α(弧度)× r(半径) (弧度制)。这当中n是圆心的视角数,r是半径,L是圆心角弧长。弧长公式:l = n(圆心角)× π(圆周率)× r(半径)/180=α(圆心角弧度数)× r(半径)在半径是R的圆中,因为360°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就等于圆周长C=2πr,故此,n°圆心角所对的弧长为l=n°πr÷180°(l=n°x2πr/360°)
>>二级消防工程师视频网课教程培训班介绍,点击图片试听名师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