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宇考试网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北京的春节》练习题和答案解析

时间:2021-01-01来源:华宇网校作者:六年级下册语文

【文章简介】《北京的春节》是古代作家老舍1951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文中描画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俗风俗画卷,体现了春节的盛大与繁华,展示了中国节日风俗的舒适优美,同时比照新旧社会的春节,凸起了新社会伤风败俗、春节过得欢喜而健康,表达了作者对新中国、新社会的赞誉。以下是华宇考试网为各位经心整理的内容,接待各位阅读。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北京的春节》练习题和答案解析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北京的春节》练习题及答案解析篇一

  1、看拼音,写词语。

  gēng xīn  biān pào  là yuè  tōng xiāo  jiān duàn  guāng jǐng

  
  rán fàng  zhǎn lǎn  jié rán bù tóng  zhāng dēng jié cǎi

  
  2、比一比,再组词。

  醋(  ) 燃(  ) 饺(  ) 拌(  ) 

  腊(  ) 然(  ) 较(  ) 伴(  ) 

  宵(  ) 摊(  ) 筝(  ) 眨(  ) 

  销(  ) 滩(  ) 挣(  ) 泛(  )  

  3、在括号里填上适宜的动词,注重无法反复。

  (  )腊八粥  (  )新衣  (  )庙会  (  )毛驴

  (  )醋大蒜  (  )年画  (  )爆仗  (  )灯笼

  4、请按必定的挨次陈列下面的词语。

  1.元宵节 元旦 重阳节 清明节 春节 除夕 中秋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旬 年 时 月 周 日 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然资本 木料资本 丛林资本 生物质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下列句子填上适当的串联词。

  1.(  )今天是元宵节,(  )今天的北京特殊繁华。

  2.(  )孩子们要放鞭炮,(  )要过春节了。

  3.(  )元旦之夜要守岁,(  )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人睡觉。

  4.小孩子们买种种花炮燃放,(  )不跑到街下来顽皮,在家中还是能有声有光地游玩。

  5.北京(  )是城市,(  )它也随着乡村一齐过年,(  )过得特别繁华。

  6、阅读《北京的春节》片断,解答问题。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热潮到了。(zhēnɡ zhènɡ)月十五,到处张灯(jiē jié)彩,整条大巷像是办丧事,红火而漂亮。著名的老(pù pū)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概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统统彩绘所有□红楼梦□或□水浒□(zhuàn chuán)故事□这在昔时,也是一种告白。灯一悬起,任何人均可以进到铺中参见。早晨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1.给文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画“√”。

  2.还是子再写几个词语。

  各形各色(ABA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文中透露“所有、都”意义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文中短少标点之处补上适宜的标点。

  5.“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热潮到了”请你联络上下文,想一想春节的三次热潮划分是什么?为何说元宵是“又一个热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在这段话中出力形貌灯的___________多,___________多,为的是凸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更新 鞭炮 尾月 彻夜 中断 风景 燃放 展览 一模一样 张灯结彩

  2、醋(米醋) 燃(熄灭) 饺(饺子 )拌(搅拌)

   腊(尾月) 然(而后) 较(比力) 伴(伙伴)

   宵(元宵) 摊(摊牌) 筝(风筝) 眨(眨眼)

   销(发卖) 滩(沙岸) 挣(挣扎) 泛(普遍)

  3、(熬)腊八粥 (穿)新衣 (逛)庙会 (骑)毛驴

    (泡)醋大蒜 (贴)年画 (燃放)爆仗 (打)灯笼

  4、

  1.除夕 元旦 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中秋节 重阳节

  2.年、季、月、旬、周、日、时

  3.自然资本 生物质源 丛林资本 木料资本

  5、

  1.由于 因此

  2.之因此 是由于

  3.由于 因此

  4.纵然

  5.尽管 可是 并且

  6、

  1.zhēnɡ jié pù zhuàn

  2.半遮半掩 栩栩如生 手舞足蹈 浑浑噩噩

  3.一概

  4., , , , , 《 》 《 》 。

  5.春节的三次热潮划分是:元旦、月朔、十五;由于家家户户吃元宵,到处张灯结彩,很是繁华。

  6.数目,品种,“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热潮”,“元宵简直是优美高兴的日子”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北京的春节》练习题和答案解析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北京的春节》练习题及答案解析篇二

  1、给下列加黑的字注音。

  翠( )

  初( )

  马( )

  蜜( )

  月( )

  熟( )

  子( )

  和( )

  2、根据拼音写词语。

  1.jiǎo( )子蘸着cù( )很好吃。

  2.我家有一个亲qi( )是fàn( )羊毛的。

  3.目前城里是不容许rán( )放爆仗的。

  4.元dàn( )一zhǎ( )眼就过完了,又要启动上补习班了。

  3、选字组词。

  摊 滩 难

  ( )开

  沙( )

  困( )

  半 拌 伴

  凉( )

  陪( )

  ( )天

  消 霄 宵

  元( )

  ( )息

  云( )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小林不谋而合地反对我的定见。

  B.追念此前和今后一模一样的生活,我无法不感伤万分。

  C.节日的大巷上张灯结彩,人声鼎沸。

  D.在外边办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肯定赶回家吃团聚饭。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言行一致致的人,是一种极欠好的习气。

  B.一个连教育都得不到恭敬的民族是很难矗立于天下民族之林的。

  C.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不睡觉,都要守岁。

  D.尾月和正月,在乡村恰是各位闲在的时候和心境了。

  6、句子感悟场。

  1.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博览会。

  (1)“农业博览会”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用了_________的修辞伎俩,活泼抽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完成了。

  (1)这句话在文中起_________的感化。

  (2)这句话写出了作者_________的心境。

  3.这些角逐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眼前演出马、骆驼与骑者的优美姿势与纯熟技能。这句话证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著有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等,1944年启动,创作金百万字的长篇巨著《________》。

  2.本文因此为线索进行叙说的,详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日子。

  8、课内阅读。

  元旦真繁华。家家赶做年菜,随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幼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春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元旦夜家家灯火彻夜,不准中断,鞭炮声昼夜不停。在外边办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肯定赶回家来吃团聚饭。这一晚上,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1.“随处是酒肉的香味”“各色的年画”“鞭炮声昼夜不停”从、、三个方面写出了元旦的繁华气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的哪些运动表现了元旦的繁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万不得已”“肯定”证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是怎样明白“守岁”一词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还了解哪些春节的风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对联知识考考你。

  刘欢在贴对联时,不当心把下面的三副春联弄乱了,你能把它们正确配对并分出上下联吗?

  ①迎新春年年快意

  ②日暖神州万木荣

  ③兴高采烈度佳节

  ④接鸿福步步登高

  ⑤张灯结彩迎新春

  ⑥春回大地千峰秀

  1.上联: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

  2.上联: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

  3.上联: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

  fěi xún luó jiàn zhēng xián zhēn chān

  2、

  1.饺 醋

  2.戚 贩

  3.燃

  4.旦 眨

  3、

  摊 滩 难 拌 伴 半 宵 消 霄

  4、A

  5、B

  6、

  1.

  (1)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种类许多,多得似乎是聚在一同展开览会

  (2)比方 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风俗的特色

  2.(1)承先启后

  (2)恋恋不舍

  3.这句话反应了中华民族憨厚仁慈,崇尚劳动,酷爱生活的优秀品质。

  7、

  1.老舍 舒庆春 骆驼祥子 猫城记 四世同堂

  2.时间 腊八 元旦 正月月朔 元宵节

  8、

  1.香味 颜色 声响

  2.做年菜、穿新衣、贴春联、吃团聚饭、放鞭炮、守岁。

  3.证明了人们很重点关注元旦夜“吃团聚饭”,由于这里包括着浓浓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

  4.“守岁”有双重意义:年龄大的人在元旦夜守岁有爱护保重时光的意义,年老人守岁则是为了给怙恃延寿。

  5.示例:祭灶、扫尘、贴对联、贺年。

  9、

  1.① ④

  2.② ⑥

  3.⑤ ③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北京的春节》练习题和答案解析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北京的春节》练习题及答案解析篇三

  1、联络整句话的意义,诠释画线词语。

  1.到年末,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令人不由得要多吃几个饺子。

  色味双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些角逐其实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眼前演出马、骆驼与骑者的优美姿势与纯熟技能。

  纯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重点段落品析。

  (一)

  照北京的老例子,春节差未几在尾月的初旬就启动了。“腊七腊八,冻逝世寒鸦”,这是一年里冷的时候。在腊八此日,家家都熬腊八粥。粥是用种种米,种种豆,与种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博览会。

  除此以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末,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些辣味,色味双美,令人不由得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孩子准备过年,第一件小事便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搀和成的。孩子们爱好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小事是买爆仗,特殊是男孩子们。生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种种玩艺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孩子们欢欣,小孩儿们也慌乱。他们必需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幸亏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候。

  尾月二十三太小年,差未几便是过春节的“彩排”。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滋味。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爱好。

  过了二十三,各位更忙。必需大打扫一次,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富足——店肆少数正月月朔到初五关门,到正月初六才倒闭。

  1.这个片断重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在片断中找出一个谚语是:_______________,这个谚语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何说“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博览会”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腊八此日,还要泡腊八蒜,腊八蒜的做法是如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色味双美”的意义是色彩和滋味都很好。证明腊八蒜色味双美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孩子们准备过年,有哪几件事是爱好做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零七八碎儿”在文中详细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找出一个过渡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哪句话证明了“小孩儿们也慌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段的写作挨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元旦真繁华。家家赶做年菜,随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幼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春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元旦夜家家灯火彻夜,不准中断,鞭炮声昼夜不停。在外边办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肯定赶回家来吃团聚饭。这一晚上,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除夕的风景与元旦一模一样:元旦,街上挤满了人;除夕,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仗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子们午前到亲戚家、小伙伴家去贺年。姑娘们在家中欢迎主人。城内城外有很多庙宇举行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物和种种玩具。小孩们特殊爱逛庙会,为的是无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独有的玩具。庙会上有赛轿车跑马的,在暮年间,听说另外还有赛骆驼的。这些角逐其实不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眼前演出骡马与骑者的优美姿势和纯熟技能。

  少数的铺户在正月初六倒闭,又放鞭炮,从天黑到清早,全城炮声不停。除了买吃食与其他关键日用品的铺子,各位其实不很忙,铺中的伴计们还可以轮番着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1.片断的第1自然段的重要内容是什么?摘录文中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的句子勾勒的画面反应了_________的民族心理特点和文明传统。

  3.元旦真繁华,重要的运动有:做(  )、穿(  )、贴(  )和(   )、放(  )、吃(  ),还要(  )。

  4.文中说“除夕的风景与元旦一模一样”,体现在那里?找出有关语句,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风景”这个词在文中指(  );“一模一样”的意义是(   )。

  6.第3自然段写了哪些人?他们进行什么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选择这些人物来进行形貌,证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里写了元旦和正月月朔的繁华风景,是属于(详写略写),这类写作伎俩在文章中的使用有什么感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段中对元旦、正月月朔风俗的形貌,凸起了北京春节_________的特色。

  3、小练笔。

  过年便是贴对子,

  红红火火的,

  把祝愿和祥瑞带回家。

  过年便是吃饺子,

  白白胖胖的,

  把舒适和团聚带回家。

  过年便是放鞭炮,

  花花绿绿的,

  把喜庆和欢喜带回家。

  过年便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的,

  把____________带回家。

  参考答案解析:

  1、

  1.模样和滋味都很好。

  2.干练或天真,描述对某种事物或工作很纯熟。

  2、(一)

  1.腊八到元旦以前人们的运动,有哪些民俗习气。

  2.腊七腊八,冻逝世寒鸦 这是一年中严寒的时候。

  3.比方,抽象活泼地证明腊八粥里的种类浩繁,内容很富厚。

  4.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

  5.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

  6.(1)买杂拌儿;(2)买爆仗;(3)买种种玩艺儿。

  7.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拌合成的杂拌儿。

  8.孩子们欢欣,小孩儿们也慌乱。

  9.他们必需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

  10.时间

  (二)

  1.元旦真繁华。

  2.憨厚仁慈、崇尚劳动、酷爱生活、寻求优美

  3.做(年菜)、穿(新衣)、贴(春联)和(年画)、放(鞭炮)、吃(团聚饭),还要(守岁)。

  4.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入昨夜燃放的爆仗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5.月朔的情形 两种事物毫无一起的地方

  6.男子们贺年,姑娘们待客,小贩们摆摊,孩子们逛庙会。

  7.月朔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没闲着,轻松自由地各做各的事。

  8.详写 让读者周全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凸起了北京春节的盛大和繁华,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明的喜好之情。

  9.繁华、盛大

  3、走亲戚 高兴奋兴 浓浓的亲情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