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自己像祥林嫂,比喻祥林嫂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有人说自己像祥林嫂?
因为象祥林嫂一样絮叨,一直向别人诉说自己的不幸。祥林嫂是鲁迅笔下的人物形象,因为一生命运坎坷,丈夫死了,儿子阿毛春天在家门囗被狼吃了。她逢人便诉说自己的不幸,一开头别说还同情她。说得多了,便嫌她紫叨。后来大家便用祥林嫂形容不幸且不停地向人唠叨不幸的人。
形容一个人如同祥林嫂一样的意思是: 悲剧接连着来,神情木讷,精神不振,逢人就诉说不幸,又或者形容结局极度悲惨。 祥林嫂的特点是:爱唠叨,总是反反复复说同样的事情和话。她逢人便讲起儿子的死和自己的悲惨遭遇,乡亲们起初特意过来听听祥林嫂的悲惨故事,渐渐的被乡里人所厌恶。 祥林嫂本是一个勤劳、朴实、执着、顽强的女性形象,但是,为什么后人却把“祥林嫂”三个字用来比作某些人,而且,似乎是带着贬义的意思。
有人说自己像祥林嫂带有自嘲的意思。
祥林嫂是什么意思?
祥林嫂是鲁迅先生《祝福》中的一个人物,像祥林嫂似的大意是把一件事反复拿出来说。
在鲁迅的《祝福》中为什么说祥林嫂是一个“生命中没有春天的女人”?
《祝福》生动地塑造了一个受侮辱、受迫害的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作者在重笔浓抹祥林嫂的三次肖像的同时,还作了匠心独运的构思,那就是祥林嫂的每一次悲剧的出现全部在春天。
第一看她初的身份-童养媳
她有一个比自己小十岁的丈夫。正值青春少年的她,在婆婆家里做牛做马,把自己的青春支付在无穷无尽的劳作中,封建夫权夺取了她一生中的春天。
再看她首次丧失,也是在春天
假设一直做童养媳,生活再苦再累,总有小丈夫长大的一天,丈夫成人后总会给祥林嫂一部分依靠,不幸的是在婆家失去青春自由的祥林嫂,又在春天里失去了丈夫。在当时的中国的农村,女人失去丈夫就算是更要听从婆婆的呵斥,要谨遵着"从一而终"的信条,故此,在这个春天,祥林嫂失去的不只是比她小十岁的丈夫,更是她做大多数情况下妇女的权利。假设说有小丈夫的祥林嫂是婆婆家的媳妇兼佣人,既然如此那,春天里失去丈夫的祥林嫂则成了婆婆家里纯粹不需要付钱没有人身自由的奴隶-随人使用随人买卖。为了躲避婆婆难堪的虐待,而逃到鲁家做了一个冬天短工的祥林嫂,在有了短暂自由后面的新春时节,又被婆家人五花大绑而去。婆婆为榨取祥林嫂后的一点价值,用卖她到贺家坳的钱给小叔子说亲,让另一个"祥林嫂"来到婆家。
其三,再看祥林嫂一生中的又一次打击。在春天里再度丧夫且失子
嫁到贺家坳后面,尽管祥林嫂没有逃脱被卖的命运,但是,她却有了一个有力气、会干活的丈夫,有了个白胖的儿子,日子基本上舒心了很多,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可怜的祥林嫂再次在春天里被抛入不幸的深渊。壮如牛的丈夫因伤寒而死,在"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三纲五常"的封建社会里,女人寡而再嫁,本来就要无辜地背上不贞的罪名,另外,一寡再寡更无辜地要让满脑子封建迷信思想的大家加上"不祥"的罪名。没有了丈夫,祥林嫂还可以有做母亲的权利,但是,祥林嫂的不幸仍在春天里延续,狼叼走了儿子,也叼走了祥林嫂全部的期望和生命力,甚至封建族权这条豺狼还叼走了祥林嫂夫妻二人苦心经营的家-大伯把她赶出了家门。
后再看祥林嫂在新春的祝福中倒毙
一寡再寡,失去青春的祥林嫂,在给鲁家付出青春血汗后面,被鲁四老爷借助于封建的政权逐出了家门。流落街头的祥林嫂因为受到封建神权的毒害,在新春到来之时,又惶惶恐恐,瑟瑟缩缩地承受鬼神思想的折磨。春天本是让人充满无限的美好愿景的季节,鲁镇的大家在祝福的声声祈祷中盼望着幸福降临。然而,无依无靠、走投无路的祥林嫂却在连绵持续性的爆竹声中,带着被分尸的惊惧寂然逝去,为自己凄惨悲凉的命运划上了句号。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祥林嫂的悲剧一而再、再而三地在春天里出现,作者这一匠心的构思,真正用意不外乎有两点:一、让读者更深入透彻地把控掌握祥林嫂的悲剧性;二、让读者明白在封建四权的统治下,像祥林嫂这样的旧中国农村的劳动妇女生命中没有"春天"可言的,封建四权就像一张无形的大网,网罗着祥林嫂这样的女子生命中的一个个春天,直到吞噬她们的灵魂。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的含义?
这是鲁家佣人在过大年祭司时对祥林嫂说,是她觉得祥林嫂死了丈夫,孩子也被狼吃了 是个不吉利的人,觉得她的身上有晦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