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的实质就是教学生什么,语文课程的实质

语文课的本质就是教学生什么?
语文课的本质就是教给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基本的就是听说读写,同时,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课文的介绍传授,让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达到潜移默化教书育人的目标。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字词句的掌握并熟悉运用上的训练是基本的基本功。
语文教学的实质在于给予 学生走进自己及他人生命旅的机会,应淡化语文课堂的功利心理,凸现语文教学的实质特点,努力达到语文学科特点的价值回归。
给学生们传授知识,教书育人。做到一碗水得一口井,这样才能够算是以为好的教育引导工作者。
语文课的本质应该教什么?答案实际上很简单,自然是应该教语文。那么语文是什么?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显而易见,语文的实质属性是“语言”。
语文课教语文,就是教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这是语文课的核心任务。“思想性、文学性和知识性全部在语言文字的工具性基础上形成的,这也决定思想教育、文学教学和知识教学一定要在读写听说的语言教学基础上进行。”
真语文网上的吃瓜群众万老师曾问及“言与意”的问题,我的理解是“语言是言意之结合体,两者凝合为一不可分离,然而,我们教语文、学语言,不是第一奔着内容去的,而是第一奔着语言去的,先明语言之精妙,方见文意之精美,情节之感化,精神之陶冶,这个问题就叫做以言带意,这是语文学科的本务”。
如此看来,张存平所言,与肖培东所行,实际上依然不会矛盾。无非是看问题的视角与重点不一样罢了。
看得出,肖培东“把语文课上成对语言文字体悟研读的课”,无疑是一堂真语文课,至于“打破传统语文课的招数和陷阱,切准文本解读的好缝隙”“让学生彻底放开,倾情走进文本,以自己的体验来表现文本(甚至表演文本)”,实际上是“怎样教”的问题。
而张存平所言“主旨核心”“冒险事业的价值探讨”“思维能力和价值观的培养”“联想叙述能力,句阵的铺排能力、别致的比喻修辞能力等等”,实质上均属于“教什么”的问题,这些东西问题“一定要在读写听说的语言教学基础上进行”。
不然,把课文内容、情节感化、精神陶冶等作为教学和学习主体,而把语言运用放在次要地位,这样的课时常容易偏离语文正道,多数课甚至夸大拨高成为政治课、思想课等等,若是再向前一点,就变成“荒了自家地,种了别家田”,做了其他学科的事,舍本逐末了。
“走进文本深层”、“安静的思考体验”与“张扬的朗读”,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不一样文本处理方法,这是“怎样教”的问题,不仅要考虑文本对象特点,还需要考虑学习主体年龄特点等原因。
即便也是“教语言”,教师也可按照学生的“需”,对文本进行大胆取舍,选择个性化的教学内容,正如王荣生先生所言“合宜的教学内容是有效课堂的首先特质”,要“按照学生的学情来选择合宜的教学内容”。相对来说,“怎样教”远比“教什么”更丰富、更多元,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怎样教”里包含着“教什么”的设计构思,更能呈现一位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智慧。再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再换一篇课文,学生要同样知晓语用之律,这是语文务本之道。
因而,“言而达意,或言不及意,或言意互生,或言意融通”,这里面从言到意的过程,就是大家语文学科的事,万不可因意而费言,或得意而忘言。
粗浅之论,一家之言,难免失之偏颇,权作对这一问题的一个回应。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华宇考试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对内容有建议或侵权投诉请联系邮箱:e8548113@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