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宇考试网

而表并列的文言文例句初中,而表并列的文言文句子

时间:2023-03-19来源:华宇网校作者:四年级下册语文
而表并列的文言文例句初中

而表并列的文言文例句初中?

初中语文课本中的“而”,表示并列关系的句子有:

1、中峨冠而多髯者-明·魏学洢的《核舟记》

2、野芳发而幽香-宋·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3、佳木秀而繁阴-宋·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4、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唐·柳宗元的《捕蛇者说》

以上句子中的“而”均表示并列关系,表示并列关系的“而”可以解释为“并且”。

而表示并列关系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

古文中而,表并列的例子(初二所学的)?

而表示并列关系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

文言文则表并列的句子?

“则”表并列关系是指,由“则”连接的两个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分句在地位、主次轻重上是平等的。它们的位置一般可以互换。如:

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

2、入则孝,出则悌。(《论语·学而》)

3、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六国论》)

4、进则思赏,退则思刑。(《勾践灭吴》)

5,则桃李冬实,则桃李夏荣。(沈括《梦溪笔谈》)

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2.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3.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5.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6.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7.以求思之深而全都在也(《游褒禅山记》)

“而”的用法 词性/功能及译法/例句/翻译 连词 表并列关系,大多数情况下不译,可译为“又”“和”“与”。

/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不译 表承接关系,可译为“然后”“就”,或不译。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然后 表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可是”“却”。

每人不了解而不愠/却 表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着 表假设关系,可译为“假设”“假设”。

/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假设 表因果关系,可译为“因而”。/野芳发而幽香/因而 不可以显示表格,凑合看吧。

论语六则中“而”的意思1表转折2表顺承3表并列4表修饰?

文章中的“而”字的用法有:表并列、表转折、表承接,下方罗列出来的“而”字的意思为(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表承接)意思为然后(2)人不了解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表转折)意思为但,却(3)敏而好学(表并列)意思为而且,(4)温故而知新(表顺接)意思为然后;并且(5)学而不思则罔(表转折)意思为但,却(6)择其善者而从之(表承接)意思为然后(7)默而识之(表修饰)意思为地

论语十二章而的用法所对应的句子?

论语十二章而字的用法归纳

(一) 表并列关系

并列关系表示“而”所连接的前后两项是并列对等、地位一样的语法关系, 没有先后主次之分, 位置互换而影响不了意义的表达。可以译为“又„„又„„”、“和”“并且”等, 也可以不译。书中共见2处。

如: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二) 表顺承关系

表顺承关系的“而”连接的前后两项表示两个连续出现的动作或有关的情况, 两项当中表现出动作先后相继, 在语义上是前后顺承, 顺序不可以变换。这样的用法的“而”连接的常常是动词性成分, 可译为“就”、“便”、“以此”、“然后”等, 也可以不译。书中共见6处。如:

(1)学而时习之。

(2)不义而富其贵, 于我如浮云。

(3)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曲肱而枕之

(三)表转折关系

表转折关系的“而”连接的前项叙述一种动作行为, 或描写行为; 后项不是顺着前项的叙述或描写下去, 而是转向相反、相对的方面叙述或描写。这样的逆转语义类型, 可译作“但”、“却”、“可是”等。书中共见5次。如: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人不了解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四)表修饰关系

连接状语和谓语中心语。“而”连接的前后两项当中有主次之分, “而”后项的动作为主, 在句中充当谓语; “而”前项的词语是从方法、状态、条件、时间等方面对谓语进行修饰, 在句中充当状语。可以不译或译为“地”或“来”。书中共见6次。如:

(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而的文言文意思

⑴表示转折关系,基本上等同于“然而,”、“可是”、“却”。例子:

(1)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2)人不了解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

(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⑵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基本上等同于“着”、“地”等,或不译。例子:

(1)一些而累,以至于寸。

(2)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可以宁焉。

(3)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4)朝而往,暮而归。

(5)掩口胡卢而笑。

⑶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基本上等同于“假设”、“假使”。例子:

(1)人而无信,不了解其可。

(2)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⑷表示并列,基本上等同于“而且,”、“又”、“和”或不译。例子: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3)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

(4)秦师轻而无礼。

⑸表示承递关系,基本上等同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例子: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余闻而愈悲。

(3)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4)灭滑而还。

⑹通“如”:好像,如同。例子:

军惊而坏都舍。

⑺通“尔”,你,你的。例子:

(1)而翁归。

(2)若欲死而父。

(3)而母立于兹。

(罢了)罢了。例子:

(1)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罢了。

(2)如是罢了。

(3)俟封奏时潜易之罢了。

(4)此其心以为天下之知战得惟我罢了。

(5)比诸大江,不啻小支罢了。

「而后」才,方才。例子:

(1)赖肤觉之助,而后见为体。

(2)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三月而后成。

(4)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5)假诸人而后见也。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例子:

(1)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可以鸣也。而况石乎!

(2)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说明:因政策和内容的变化,上文内容可供参考,终以官方公告内容为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华宇考试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对内容有建议或侵权投诉请联系邮箱:e8548113@foxmail.com

    四年级下册语文热门资讯

  • 而表并列的文言文例句初中,而表并列的文言文句子

    而表并列的文言文例句初中? 初中语文课本中的“而”,表示并列关系的句子有: 1、中峨冠而多髯者-明·魏学洢的《核舟记》 2、野芳发而幽香-宋·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3、佳木秀而繁阴-宋·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4、永州之野...

    2023-03-19

  • 全景故宫观后感,六年级故宫博物院读后感作文500字

    全景故宫观后感? 故宫的观后感1 故宫是世界上现存大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是明清24位皇帝临朝为政和平日生活的地方。纪录片《故宫》将这座集合了大量工匠心血的建筑群展现的我们面前。直到纪录片结束,我的心情依然...

    2023-03-19

  • 倡议书的正确格式,倡议书怎么写格式图片

    倡议书的正确格式? (1)标题 倡议书标题的字号大多数情况下比文章主体的字号略大,写法一般为三种,分别是:只写“倡议书”三字;采取“倡议内容+文种”或者“倡议者+倡议内容+文种”的形式,如《北都农业职业学院有关...

    2023-03-19

  • 丈夫不愿意倾听你的委屈说说,安慰男生被拒绝的暖心句子短句

    丈夫不愿意倾听你的委屈说说? 丈夫不愿意听你的委屈:一条嫌弃你平日间啰语句拖拉,而且都是空白话没有营养嗦惯了,动不动鸡毛算皮大小事都是没完没了的来烦他; 二则是丈夫己对你没有当初新鲜感了,因为你被家庭烦锁...

    2023-03-18

  •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秋天作文,美丽的秋天不少于四百字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秋天作文? 篇一:美丽的秋天[400字] 张议文 秋天带着一身金黄,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悄地来到了人间。 走进公园,一阵花香迎面扑来,迎着花香找去,原来桂花开了,一个个白色的桂花就像天上的小星星,...

    2023-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