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宇考试网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27课

时间:2019-11-05 23:50来源:华宇小学教育网考试资料 作者:小学五年级英语 点击: 小学教材课本
小学课程
网为同学们整理了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大全,仅供参考。更多内容请关注网小学频道。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初步了解什么是“尊严”。

  2、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自由”的内涵。

  3、通过学习感受叶挺将军对国民党反动派黑暗统治的愤慨,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和为共产主义献身的壮志豪情。

  教学重点

  1、指导朗读,感受课文内容,体会两个“自由”的内涵。

  2、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出《囚歌》是革命者的正气歌。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感受叶挺将军对国民党反动派黑暗统治的愤慨,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和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的壮志豪情,亦是革命者的“尊严”。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叶挺将军的有关资料及课文背景相关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引发兴趣。

  1、在上课之前,我突然想到了一个词,想起它,就想起冰雪中傲然绽放的红梅;想起它,就不由得热血上涌要挺直我的脊梁——这个词就是“尊严”!尊严,是大丈夫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英雄气概!

  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认识一位英雄人物,让我们来看看他的照片。 出示课件:叶挺将军的图片。

  2、谁认识他?学生回答(叶挺),你还知道关于他的什么资料。学生介绍叶挺的生平。

  (1)问学生是否了解叶挺坐牢的原因和狱中斗争事迹。有了解的请他们向大家介绍。

  (2)教师介绍或补充介绍。

  叶挺,广东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毛泽东曾称他为“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抗日战争时任新四军军长。1941年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非法逮捕,后被囚禁于重庆渣滓洞监狱(监狱图片)。国民党反动派让叶挺军校的同学去劝他投降,许以战区副司令长官之职,叶挺不但没有同意,而且还把眼睛一瞪说:“要砍脑袋,就砍吧!头可断,血可流,志不可屈!”叶挺同志不贪图高官厚禄,更不畏惧严刑拷打,他在牢房的墙上写下了一首诗。后来,这首诗被关在监狱中的同志谱成《叶挺囚歌》进行传唱,鼓舞人们的斗志。所以,这首诗被称为“囚歌”。板书:囚歌

  3、过渡: 今天我们就来品读这首诗。

  4、从字形上看,“囚”是什么意思?“囚歌”呢?生答。

  (从字形上看,人被四堵高墙紧紧围住,如笼中之鸟,失去自由。“囚”的意思是把人关在监狱里。那么“囚歌”在本文中指革命者在敌人监狱里写的诗歌。)

  5、我们应该怎么读这个题目呢?按你的理解读一读。(指名读)

  过渡:让我们来读一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流利。可以做批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他是否读准了字音,特别是生字的字音。

  3、那么现在,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课文,争取读准每个字音,读通每句话。(可否需要?)

  过渡:同学们读的特别认真,老师还发现有同学在批画,真是会学习的孩子。下面请你默读课文,想想这首诗写的是什么?

  4、默读课文,思考。汇报:

  写了叶挺将军在敌人的监狱中忍受敌人的残酷迫害,但他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革命者视死如归的凛然正气。

  过渡:孩子们你不但会读书,还会总结,就让我们走近那个暗无天日的年代,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吧。

  三、细读感悟,体会情感

  1、刚才我们说到“囚”字的意思,就是把人关起来,让人失去自由。现在请你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一共几次提到“自由”?分别出现在哪几节诗歌里?把它圈出来。

  2、第一个自由(第一节)

  (1)、谁能来读一读这一节诗歌?请其他同学思考这节中的“自由”是什么样的自由?(所谓的自由)(板书:自由,加引号)

  (2)、这种所谓的自由要怎样才能得到?(要从狗洞子里爬出。)

  (3)、牢房里怎么会关着 “狗”呢(板书:狗)?这“狗”指什么人?(“狗” 指革命队伍中的叛徒)。那与之相对应的“人”又指什么人?(板书:人)(革命者、真正的人)

  用狗来比喻叛徒,表现出作者对叛徒怎样的感情?(极度厌恶和痛恨)

  作者对”人”,也就是真正的革命者又是怎样的一种感情呢?(敬佩、崇敬)

  请你们怀着对革命者的敬佩,对叛徒的厌恶和痛恨读一读前两句诗。

  (4)、这个时候“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师引读 )

  “一个声音”是谁的声音?(国民党反动派)

  他们阴险恶心地叫什么?(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这“爬”是真的爬吗?而是什么意思?假如你就是诱惑革命者的敌人,你会怎么说这句话?自己试一试。( “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指国民党反动派在声嘶力竭地叫喊诱骗革命者变节投降充当叛徒。这句是敌人对革命者的诈骗,“自由”不过是一种诱饵,朗读时要表现出敌人的阴险狡猾。“自由”二字要读得虚伪、轻浮、声音拖长些。)

  (5)、请生读、生评、再读、齐读。

  (6)、连起来再读一读第一节诗歌。

  过渡:面对敌人的诱惑,叶挺是怎样回答的?(师引读:“我渴望自由……)

  3、第二个自由(第二节)

  (1)在这里文中第二次出现了自由(板书:自由,不加引号),叶挺想不想得到自由?(想)从哪个词可以看得出来他非常迫切地想?(渴望)

  (2)是的。自由,谁不向往?谁不渴望?但敌人要给的“自由”和叶挺想要的自由一样吗?(不一样)

  对,敌人给的是所谓的自由(背叛革命,做可耻叛徒),而叶挺想要的是什么样的自由?(真正的自由。)所以,他虽然渴望着自由,但他却深深地知道——(师引读)(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他的意思吗?(“人的身躯不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或“我迫切希望得到自由,但我深深地明白一个道理——真正的革命者是决不会向敌人屈膝投降当叛徒的。”)

  (3)与前一个“自由”对比,该怎么读这一小节,自由练读。(读出;叶挺爱“自由”但不会出卖自己去换所谓的自由,表现叶挺同志决不向敌人屈膝投降的决心,和革命者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要读得坚定、有力、高昂)(板书:坚贞不屈)

  (4)指名读,全班评析,学生再读。过渡:老师也想读一读,我读第一节,敌人以“自由”为诱饵,威逼叶挺将军;你们读第二节……叶挺坚贞不屈地说:(学生接读第二小节)。

  过渡:叶挺将军不但没有让敌人的阴谋得逞,他还希望……学生接读第三小节。

  4、学习第三小节。

  (1)、齐读。

  (2)、你有什么不懂的吗?提问,评议。

  预设:“有一天”“地下的烈火”“活棺材”“永生”。

  小结:你真会学习,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如果能自己联系上下文和你搜集的资料解决就更棒了。

  同桌或前后同学合作理解。

  (3)、“永生”什么意思?(指虽死犹生,浩气永存,精神不朽)

  (4)、是啊!有的人死了,他的一切就随着生命的逝去,而烟消云散。而革命志士虽然牺牲了,他们的精神却永远活在人们心中。因为他们义无返顾地将自己的生命,将每一滴鲜血都交付给了国家的兴旺,民族的振兴。他们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不惧煎熬、不惧死亡。因为他们心中都有个希望、有个信念——“那一天”一定会到来。孩子们,烈士们盼望的那一天是哪一天?叶挺说的“有一天”是“哪一天”?

  师:就是革命胜利的那一天,也就是“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起烧掉”的那一天。

  (5)、谁能说一说让革命取得胜利的“地下的烈火”指什么?(革命的烈火,指人民群众中蕴藏着的巨大的革命力量。)

  (6)、这样的革命烈火要烧掉的是什么?(活棺材) 仅仅是烧掉烧掉活棺材吗?(还有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7)、就是为了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为了革命胜利的那一天,叶挺不怕牺牲,英勇无畏地与敌人进行斗争。在“爬出来”与“在烈火中永生”,他选择了什么? 汇报。

  师:一个真正的革命者决不会向敌人屈服,因为他心中充满对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表达了叶挺同志为了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宁愿献出自己生命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

  (8)、师;我们该怎样读才能读出作者的壮志豪情?

  (“地下的烈火”、“一齐烧掉”、“得到永生”等词语读时要铿锵有力,语气逐渐激昂,节奏加快。)

  ②师小结:虽然人的身躯在烈火和热血中燃烧了,但人的尊严,人的精神还在,它们将获得永生!

  四、回顾全诗:

  1、创设情境:假如你就是叶挺将军你怎么读?指导读出人物的语气,同桌互相读,指名读。

  2、齐读体会。

  3、再读全诗,背诵。

  五、拓展、总结

  1、同学们,除了叶挺你还知道哪些像叶挺这样誓死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的人吗?3、你还知道哪些革命者在狱中写的诗?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