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宇考试网

用第三人称叙述下卖炭翁,刘禹锡卖炭翁全诗?

时间:2022-12-14来源:华宇网校作者:小学五年级语文
用第三人称叙述下卖炭翁

用第三人称叙述下卖炭翁?

他是贫苦农民的代表,他在南山中砍柴烧炭,但是,因为担心他卖不好价钱,故此,期望天气可以更寒冷一点。

结果当他把一车炭拉到集市中时,却被宫廷抢走了

刘禹锡卖炭翁全诗?

出自晚唐白居易的《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可以。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是白居易写的卖炭翁不是刘禹锡。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可以。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题解

  这首诗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作于元和四年(809)。题下自注:“苦宫市也”,说明了诗的主旨:一是指百姓苦于宫市的巧取豪夺;二是指宦官的恶行,败坏了宫市之名,毁了皇家的声誉。既为民生叫屈,又为皇上担忧。“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自唐德宗贞元(785—805)末年起,宫中日用所需,不可以再经官府承办,由太监直接向民间“采购”,谓之“宫市”,又称“白望”(言使人于市中左右望,白取其物)。太监常率爪牙在长安东市、西市和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百姓深受其害。韩愈《顺宗实录》一语道破:“名为宫市,实际上夺之。”

  句解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一个卖炭的老翁,在终南山里一年到头地砍柴,烧炭。开篇直接交代人物,讲解卖炭翁在终南山里一年到头的伐薪烧炭的生活,将复杂的工序和漫长的劳动过程一笔概括。“南山”,即终南山,秦岭山脉的主峰之一,在今陕西西安南五十里处。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他满脸灰尘,完全是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花白,十个指头就如乌炭一样黑。诗人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人物外貌,抓住三个部位(脸、鬓、手)、三种颜色(脸是焦黄色,鬓发是灰白,十指是乌黑),形象地描绘出卖炭翁的生存状态:一是劳动的艰辛,一是年岁已老。后一句中,“苍苍”与“黑”形成鲜明对照。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卖了炭得到一点钱,拿来做什么用呢?只不过是为了身上的`衣裳和口中的饭食。卖炭翁年老体衰,却仍不可以不在深山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究竟是为什么?这两句作了回答。这一问一答,让文章不显呆板,文势跌宕起伏。其贫困悲惨的境遇已经说明了生活的不幸,然而,不幸还不止这些。因为这个原因,这又为下文作了铺垫。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可怜他身上的衣服破旧又单薄,但他却担心炭价太低,只盼望天气更寒冷。“衣正单”,本该期望天暖,然而,却“愿天寒”,只因为他把处理衣食问题的都期望都寄托在“卖炭得钱”上。这两句写出了主人公艰难的处境和复杂矛盾的内心活动。“可怜”二字,倾注着诗人深深的同情,不平之感,自在不言之中。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上一天夜里,长安城外下了一尺多深的雪。一大清早,他就装好木炭,套上牛车,辗着冰雪,赶往京师集市。作者没有交代老翁路上的情况,但可以想象,行进在冰天雪地中该是何等艰难。人虽然冻馁疲累,好歹总还满怀期望,因为毕竟天遂人愿,那些炭应该能卖个好价钱。这里文字虽简略,但比一一铺叙更富有感染力。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牛已十分疲倦,人也很饿了,日头已出来很高。这时他才到达市场南门外,在泥泞中歇下脚来。“牛困人饥”互文:牛困,人何尝不困?人饥,牛自然也饥。作者不写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只用七个字,就把路远、车重、雪厚、人苦都托出。至此,作者笔墨暂时收住,木炭有没有可能卖出是老翁悬心的事,也是读者迫切想清楚的结果。“市”,指长安的买卖集市,即东、西市。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有两人骑马扬鞭,翩翩而来,那是谁呀?是皇宫里派出来的采办,穿黄绸衣裳的是头儿,着白绸衫的是随从。行文至此,作者笔锋一转,将画面切换,由远及近,通过一问一答,勾勒出另一组人物形象。“翩翩”,轻快的样子,笔调有部分黑色幽默。“黄衣”、“白衫儿”,都是太监的服装。唐代宦官品级很低的穿黄衣,无品级的着白衫。这里说的“使者”,这里指皇宫中派出来的采办。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他们走到卖炭翁前,手持文书凭证,装模做样,自称是奉旨办货。说着,就让车子掉转方向,吆喝着牛,往北边皇宫方向赶去。“把”、“称”、“叱”、“牵”,哪些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出色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文书”是行政机构间相互往来的平行公文。按理,小太监手里是不会有这样的公文的,更不需要说是“敕”,其实就是常说的皇帝的文书了。这里有讽刺之意,将宫使狐假虎威、巧取豪夺的情形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可以

  那一车木炭,足足有一千多斤重,就这样眼睁睁地被宫使拉走。老翁虽然捶胸顿足,万般不舍,却也无可奈何。烧成这一车千余斤的木炭,不了解要砍多少木柴,翻越多少山头,忍受多少个日夜的烟熏火燎。老翁全要靠它卖钱度日活命,却这样被宫使拦抢而去。受压榨欺凌者难言的悲愤、辛酸,尽在点晴之笔的“惜不可以”三字中。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结果他们只给了半匹红纱和一丈白绫,把它搭在牛角上边,说是用来充抵炭钱。“充”,抵偿。“炭直”,炭价。古代一匹有四丈或五丈长。系上牛头的纱和绫,合在一起多不过三丈余。这样的价值反差,对满怀期望、赖以活命的卖炭翁来说是大的嘲弄、残酷的伤害。宫使强夺去的不只是千余斤木炭,更是他生活的期望和权利。

  和《新乐府》的其他诗作不一样,《卖炭翁》的结句没有“卒章显其志”,没有直接发表议论,而是在矛盾冲突的高潮中戛然而,止。卖炭翁以后的日子怎么过,社会上又有多少和他有着类似遭遇的人?这样的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了一大堆问题,让大家去思考。

  评解

  这是一首讽谕诗。作者以很小一部分表现大多数情况下,目标是要揭露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同时也表现了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期望得到皇帝的注意。

  这也是一首叙事诗,作者仅用二十句一百三十五字,便完整地记述了一位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未成、被宫使掠夺的都经过,层次了解,脉络分明。在内容上,可分为三段。第一段由开头至“心忧”句,交代卖炭翁生活的艰辛和愿望。第二段,自“夜来”句至“市南”句,描述他进城卖炭。第三段,自“翩翩”句至结尾,写炭被掠夺。全诗有叙述,有描写,有细节,有对比。笔法简洁,语言精练,在概括、剪裁和渲染等方面,处处显出诗人的匠心。特别是结尾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正如《唐宋诗醇》卷二十所说:“直书其事,而其意自见,更不需要着一断语。”

  创作背景

  《卖炭翁》是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的第三十二首,自注云:“苦宫市也。”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初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深时。他对宫市有十分了解,对人民又有深切的同情,故此,才可以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卖炭翁》来。“宫市”的“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皇宫所需的物品,本来由官吏采买。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样的采购权也抓了过去,时常伴有数十百人分布在长安东西两市及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名为“宫市”,实质上是一种公开的掠夺。(其详情见韩愈《顺宗实录》卷二、《旧唐书》卷一四〇《张建封传》及《通鉴》卷二三五。)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新郑,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人有“诗魔”和“诗王”的说法。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卖炭翁有议论吗?

这首《卖炭翁》是白居易“新乐府”诗中著名的作品,它的主要艺术技巧是“直书其事”。这里说的“直书其事”,就是通过对现实的忠实叙述,用事实说话,不发一句议论,把作者的爱憎完全寓于生动的叙事和描写之中。白居易不少“新乐府”诗时常“卒章显其志”,以议论收尾,而这首《卖炭翁》却直书其事,在叙事中结尾,而不著一断语,因而显得更为含蓄有力,发人深省。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这两句描写的是一件?

1. 事件

这首诗写: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清楚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的情形。

2. 出处

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池上》。

3. 赏析

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莲花盛开的夏日里,天真活泼的儿童,撑着一条小船,偷偷地去池中采摘白莲花玩。兴高采烈地采到莲花,早已忘记自己是瞒着大人悄悄地去的,不懂得或是没想到去隐蔽自己的踪迹,得意忘形地大摇大摆划着小船回来,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轻轻荡开,留下了一道清晰明显的水路痕迹。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很可爱、可亲,整首诗如同大白话,富有韵味。

作者讲解: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的说法。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清楚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的情形。

(责任编辑:华宇考试网)

    小学五年级语文热门资讯

  • 用第三人称叙述下卖炭翁,刘禹锡卖炭翁全诗?

    用第三人称叙述下卖炭翁? 他是贫苦农民的代表,他在南山中砍柴烧炭,但是,因为担心他卖不好价钱,故此,期望天气可以更寒冷一点。 结果当他把一车炭拉到集市中时,却被宫廷抢走了 刘禹锡卖炭翁全诗? 出自晚唐白居易的...

    2022-12-14

  • 菊花象征着什么的品格,你从野菊花身上学到了哪些精神

    菊花象征着什么的品格? 恬然自处、傲然不屈、与世无争的高尚品格。 菊花,别名寿客、金英、黄华、秋菊、陶菊等是菊目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一个属。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及文化中,梅、兰、竹、菊合称四君子。菊花是中国十...

    2022-12-14

  • 入平安满一年感言,入司平安十年从业感悟心得

    入平安满一年感言? 来到平安保险公司虽然唯有一年时间,但是在这短短的一年里,却让我感到公司领导对工作的精益求精,持续性创新,对员工的无微不至--让我感到加入xx是幸运的。能成为公司的一员,我感到无比自豪,相信...

    2022-12-14

  • 蜜蜂有什么特点可以比喻什么,一年级蜜蜂的尾巴像什么比喻句

    蜜蜂有哪些特点,可以比喻什么? 蜜蜂有勤劳,默默无闻的特点。蜜蜂可以比喻成辛勤劳动且无私的人。比如:教师、环卫工人、保洁员、公务员、父母等等 ;一只勤劳的小蜜蜂提着它的小花篮,匆匆忙忙地飞到了桃花山。一朵...

    2022-12-14

  • 祖国为什么这么美作文,以美为主题赞美祖国的作文题目有哪些

    祖国为啥美作文? 我的祖国地大物博,景色优美,山川大河,人也美,全国各省市地区人民心连心,共患难,共奋斗。 以美为主题,赞美祖国的作文试题? 做文试题是:美丽富饶的祖国。 我为祖国点赞作文500字? 中国是屹立于世...

    202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