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是指什么

什么是“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教育是各行各业的刚需

传统行业正以裂变的速度接受着新一轮网络浪潮的冲击,与经济发展休戚与共的职业教育如何参加变革,充满着挑战与机会和可能。
现目前中国正处于全产业的转型升级时代,网络已经在重新定义制造业,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等价值链环节面临重构,新的产品、新的流程和新的服务会根据网络技术进行再造,数据化、智能化、信息化是未来生产制造车间的主流技术。未来已来,面对瞬息万变的网络时代,面对持续性被颠覆的传统行业和层出不穷的新兴行业,职业教育需思考如何与技术进步、生产方法变革、社会公共服务变化同步,履行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职责使命?
职业教育要有危机意识。早前有媒体报道,一家位于江苏昆山的代工企业已经使用机器人替代了60000个工人,粗略统计显示,在昆山大概有600家企业期望用机器人替代人工生产。广东更是成为“机器换人”的大省。中国的传统制造业已经在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采取更高效的机器人生产替代人工已成大势所趋,这势必会给职业教育就业带来压力。专家预测,传统制造企业升级智能制造预估需5到10年时间。职业教育需思考如何应对未知变化,并带来一定作为。这需改变思维方法,突破固有的惯性思维,创新观念,达到与经济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开展、同步升级,甚至超前设计。
面对越来越萎缩的生源,职业教育还要有思考如何借助网络找寻新的生存和发展路径。在网络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培养体系出现了历史性变化,从过去面向培养全日制学生到面向学生和成人兼而有之。因为这个原因,职业教育要借助网络工具,研究学生和成人,还有新型行业企业和岗位的新需求;要善用网络思维,培养“用户意识”,特别要注意关注“用户体验”,以服务学生发展和提高服务企业能力为出发点,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育教学组织都要跟上行业企业转型发展步伐。
不过,当慢的教育碰见快的网络,也要“带来一定为带来一定不为”,求新思变更要尊重教育规律。职业院校可以运用网络的新观念、新工具、新手段来改变课堂,但替代不了传统的教学方法非常是技术技能的传承,一部分手工艺技术或者重要技术的传承不可以走捷径,需现场实践,通过多个场景训练让学生从中学习、思考、感悟技艺。综观当今世界,德国、日本等制造业强国无一不是职业教育强国。这些国家对匠心、品质的高度重视,将工匠精神发挥到极致。职业教育常被人默认为德国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也因这当中蕴含着工匠精神。技能只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些,职业教育还一定要强调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帮受教育者培养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而“工匠精神”的培养需摒弃浮躁,脚踏实地地潜心钻研。
不管社会发展到什么时代,职业教育都是各行各业的刚需。在“网络+”时代,职业教育唯有具备敏锐“嗅觉”,深度融入潮流,更好服务经济发展、产业升级,才可以化挑战为机会和可能。
职业教育,指通过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对劳动者进行的从事非针对性的职业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培训,以使他们目前或以后能顺利取得职业的活动。 职业技术教育是指为使受教育者取得某种职业技能或职业知识、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以此满足从事一定社会生产劳动的需而开展的一种教育活动,职业技术教育亦称职业教育或实业教育。职业教育是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地位平行的四大教育板块之一。 如对职工的就业前培训、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等各自不同的职业培训,还有各自不同的职业高中、中专、技校等职业学校教育等都属于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应用人才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