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气流速计算公式,烟气流速与流量的关系图

废气流速计算公式?
使用实测法计算,采取公式:废气实质上排放量=排放速率x生产天数x日工作时间x10-3或废气实质上排放量=排放浓度x标杆流量x生产天数x日工作时间x10-9。
举个例子:第三季度颗粒物排放速率为3.36x10-1kg/h即0.336kg/h,排放浓度为21mg/m3,标杆流量15988m3/h,每天日工作均8小时,7-9月共工作84日。
则按排放速率计算颗粒物实质上排放量=0.336x8x84x10-3=0.225792t保留小数点后5位≈0.22579t,排污浓度计算颗粒物实质上排放量=21x15988x8x84x10-9=0.2256226t保留小数点后5位,约等于0.22562t。
气体流速计算公式是:流速=V/(T*S)。按照压缩空气时间T内排出空气的体积V和管道横截面的面积S可以计算出在管道中的流速。流速是指流体在单位时间内流过的距离。
烟气流速与流量的关系?
流量等于流速乘以流量流过的管道截面积。大多数情况下流速单位是m/s,气体流量单位是m3/h,计算时,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氨法脱硫需氧量计算公式?
氨法脱硫计算过程
风量(标态):,烟气排气温度:168℃:
工况下烟气量:
还有约5%的水份
假设在引风机后脱硫,脱硫塔进口压力约800Pa,出口压力约-200Pa,假设精度高一点,考虑以上两个原因。
1、脱硫塔
(1)塔径及底面积计算:
塔内烟气流速:取
D=2r=6.332m 即塔径为6.332米,取大值为6.5米。
底面积S=πr2=3.14×3.252=33.17m2
塔径设定时大多数情况下为一个整数,如6.5m,此外还需要考虑设备裕量的问题,为以后设备可以满足大气量情况下满足的运行要求。
(2)脱硫泵流量计算:
液气比按照有关资料及规范取L/G= 1.4(假设烟气中二氧化硫偏高,液气比可一定程度上放大,如1.5。)
液气比计算公式?
烟气脱硫中液气比的概念为:吸收1m3的烟气所需的液体体积,其实就是常说的L/G=Q/1000:V(Nm3/h);这当中Q为循环浆液流量,V为进入吸收塔烟气流量;液气比太低,达不到吸收效果,可能会造成净烟气中SO2浓度升高;液气比太高:可能会造成净烟气含水量增多,增大后续设备的腐蚀,同时加大除雾器的负担,堵塞除雾器、烟道等,降低烟气抬升力,影响脱硫系统的安全稳定的运行,计算合理的液气比是按照设计煤质含硫量和吸收浆液中CaCO3的浓度含量确定,确定依据为SO2的吸收反应方程式或是原子守恒;
在实质上途中,为保证脱硫效率,液气比应一定程度上高于设计值。
计算液气比的公式是L/G=循环浆液流量/吸收塔通过的烟气流量,循环浆液流量就按循环泵的额定流量计算,烟气流量需要大家特别注意的是吸收塔出口还是通道入口,湿基还是干基烟气。
气液比计算公式?
循环泵的流量m3/h*1000(l/h):烟气流量(nm3/h)=液气比(l/m3)
烟气脱硫中液气比的概念为:吸收1m3的烟气所需的液体体积,其实就是常说的l/g=q/1000:v(nm3/h);这当中q为循环浆液流量,v为进入吸收塔烟气流量;液气比太低,达不到吸收效果,可能会造成净烟气中so2浓度升高;液气比太高:可能会造成净烟气含水量增多,增大后续设备的腐蚀,同时加大除雾器的负担,堵塞除雾器、烟道等,降低烟气抬升力,影响脱硫系统的安全稳定的运行,计算合理的液气比是按照设计煤质含硫量和吸收浆液中caco3的浓度含量确定,确定依据为so2的吸收反应方程式或是原子守恒;在实质上途中,为保证脱硫效率,液气比应一定程度上高于设计值。
液气比8左右,很正常的液气比,这个液气比你可以这么计算,喷淋液体流量按L/h,烟气按m3/h,即液体用升,气体用立方米,如此为800x1000/100000=8,而烟气脱硫这样的常压塔器(因为烟气量巨大,大多数情况下经常会用到空塔)大多数情况下的液气
计算液气比的公式是L/G=循环浆液流量/吸收塔通过的烟气流量,循环浆液流量就按循环泵的额定流量计算,烟气流量需要大家特别注意的是吸收塔出口还是通道入口,湿基还是干基烟气。
>>注册消防工程师视频网课教程培训班介绍,点击图片试听名师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