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当期收益,当期运营回报率是指
什么是当期收益?
当期收益是指本期的利息收入与本期债券的市场价格的比率。它以目前的市价为基础来衡量投资者购买债券后每年可带来的利息收入。 当期收益率又称直接收益率,是指利息收入所产生的收益,通常每年支付两次,它占了公司债券所产生收益的大部分。
当期运营回报率是指?
当期收益率是指利息收入所产生的收益,又称直接收益率,通常每年支付两次,可以衡量债券某一期间所获得的现金收入相较于债券价格的比率,占了公司债券所产生收益的大部分。
当期收益率是债券的年息除以债券当前的市场价格所计算出的收益率。它并没有考虑债券投资所获得的资本利得或是损失,只在衡量债券某一期间所获得的现金收入相较于债券价格的比率。
当期收益率计算公式:当期收益率=年息票利息÷当期收益率。
例如,您买了95元的债券,每年有6元利息(每6个月3元),则您的当期收益率为大约6.32%(6÷95)。也就是说,若要提升当期收益率,直接的方法不外乎提升息率,或将购入债券的价格降低。事实上,固定价格增值对到期收益率的贡献表现在投资者以一定折扣购买债券,等到期后获得票面价值(票面值一般为一百)这一过程所得的额外利润。除了一般有利息派发的债券外,有不少公司均会发行零利息债券,这种债券的当期收益率为零,但一般会以低于票面值出售(即以折让发售),而到期收益率则是固定价格增值的结果,故此其债券价格的折让情况会直接影响债券的收益率;意即是说折让越高,收益就会越高,反之亦然。
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计算公式?
公允价值变动是由于市场因素如需求变化,商品自身价值的变化产生买卖双方对价格的重新评估的过程;前后两者之间的公允价值变动产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那么,这种公允价值变动怎么计算的呢?这应该是大家为关注的问题。
公允价值变动的核算: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和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和以公允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等进行明细核算。
(三)、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主要账务处理
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贷记本科目;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变动”科目,同时,按“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的余额,借记或贷记本科目,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处置以公允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按照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投资性房地产——成本、公允价值变动”科目。同时,按“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的余额,借记或贷记本科目,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同时,按“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的余额,借记或贷记本科目,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四)、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五)、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应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不在此科目核算。
什么是每股收益?每股收益计算公式是什么?
如何计算每股收益?对于股民来说,可能对每股收益并不陌生,而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就不了解了。每股收益指税后利润与股本总数的比率,是普通股股东每持有一股所能享有的企业净利润或需承担的企业净亏损。在股票投资基本分析的诸多工具中,与市盈率、市净率、现金流量折现等指标一样,每股收益也是常见的参考指标之一。该比率反映了每股创造的税后利润。比率越高,表明所创造的利润越多。在分析时,可以进行公司间的比较,以评价该公司相对的盈利能力;可以进行不同时期的比较,了解该公司盈利能力的变化趋势;可以进行经营实绩和盈利预测的比较,掌握该公司的管理能力。
每股收益的计算公式如下:基本每股收益=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每股收益增长率指标使用方法1.该公司的每股收益增长率和整个市场的比较;2.和同一行业其他公司的比较;3.和公司本身历史每股收益增长率的比较;4.以每股收益增长率和销售收入增长率的比较,衡量公司未来的成长潜力。传统每股收益计算公式传统的每股收益指标计算公式为:每股收益=(本期毛利润-优先股股利)/期末总股本并不是每股盈利越高越好,因为每股有股价
净利润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呢?
首先一定要要记住“基本每股收益”,在此基础上再来理解稀释每股收益。
基本每股收益=
企业存在稀释性潜在普通股时,才要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潜在普通股有:可转换公司债券、认股权证、股份期权、派发股票股利、配售股票等。这些情形如果投资人一行权,那会导致普通股的股数会增加。当然实际当中比如说可转换公司债券为例,后行不行权,是否能将债券转换为股份,在发行时是不确定的。但是,要注意,我们在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要假设这些
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发行时就已经行权了
。在此假设下,相对于基本每股收益而言,再来看对于基本每股收益公式的影响。
1、可转换公司债券。按照假设可转换公司债券在发行时就转换为了普通股,那还会有利息吗?当然没有了。既然没有利息支出,那分子的净利润会增加、同时由于已转股分母的普通股的股数会增加。也既分子和分母都要调整。
2、认股权证、股份期权、派发股票股利、配售股票。按假设已行权,对于分子的净利润没有影响,但会使普通股股数增加,相对于基本每股收益的公式只要调整分母就可以了。
再举个例子:
某上市公司2012年7月1日按面值发行年利率3%的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10000万元,期限5年,利息每年末支付一次,发行结束1年后可以转换股票,转换价格为每股5元,即每100元债券可转换为1元面值的普通股20股。2012年该公司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30000万元,2012年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40000万股,债券利息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所得税率为25%。
假设不考虑可转换公司债券在负债成份和权益成份之间的分拆,且债券票面利率等于实际利率。
(1)计算2012年基本每股收益;
(2)如果具有稀释性,计算稀释每股收益。
(1)基本每股收益=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净利润/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30000/40000=0.75(元)
(2)前面一直在说要在基本每股收益公式的基础上去计算稀释每股收益。
那先看分子的。分子原是30000但假设发行时已转股了,那就不会有债券利息支出,净利润会增加,会增加多少呢?用面值10000乘以利率3%么,不对。要知道净利润是税后利润,所以利息也应转化为税后利息,应是10000*3%*(1-25%)。实际到此时还有个问题,是12年7月1日发行的,到年末是6个月。所以分子的终结果是:30000+10000*3%* *(1-25%)
再看分母。分母原是40000,但假设已转股,股数会增加,增加多少呢?题中已知:每100元债券可转换为1元面值的普通股20股,应是增加:面值10000/100*20(面值一共是10000,有多少个100元?应是10000/100=100个100元,每一个100元转为普通股20股,所以是转换为100*20股),完了么,当然还没完,要知道分母是加权平均数,而由于是7月1日发行的到年末是半年,所以还要乘以权重6/12。所以分母终结果=40000+10000/100*20* 。
稀释每股收益={30000+10000*3%*6/12*(1-25%)}/{40000+10000/100*20*6/12}=0.73
注册会计师考试资料下载
华宇考试网CPA注会免费资料下载
百度云网盘资料
CPA注会视频课程
©下载资源版权归作者所有;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使用,请支持正版!
相关推荐:
注册会计师培训班-辅导课程

>>注册会计培训班视频课程,听名师讲解<<

>>注册会计培训班视频课程,听名师讲解<<
TAG标签:
(编辑:华宇考试网注册会计师)
华宇考试网CPA注会免费资料下载
-
百度云网盘资料
CPA注会视频课程
©下载资源版权归作者所有;本站所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使用,请支持正版!
相关推荐:
注册会计师培训班-辅导课程

>>注册会计培训班视频课程,听名师讲解<<

>>注册会计培训班视频课程,听名师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