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现代化总体思路和方法,中国教育未来总体趋势是从基本现代化到整体

中国教育现代化整体思路和方式?
一、整体思路
1.详细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历届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紧紧紧跟促进教育公平、提升质量,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强化教育保证,大力逐步递次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服务均等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2.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原则。坚定不移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教育引导工作整个过程,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努力加强教育系统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二是坚持优先发展原则。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具体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证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才资源开发需,为教育保证夯实坚实基础。
三是坚持改革创新原则。立足教育区情,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强教育交流合作,通过改革、开放和创新,处理发展难题,激发教育活力,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四是坚持依法治教原则。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执教。真真切切保证群众受教育的权利和各位师生合法权益,为教育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五是坚持立德树人原则。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爱党爱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育整个过程,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
六是坚持促进公平原则。牢固培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念,坚持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健全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统筹逐步递次推动区域内义务教育一体化和高质量均衡发展,使每一个孩子都可以享受到均等化的教育服务、接受到更有质量的教育。
3.发展定位。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逐步递次推动教育公平,逐步递次推动学前教育全覆盖,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和高质量均衡发展,夯实提高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可以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基本构建起创新型开放式现代化教育体系,探索教育发展新路径,第一个达到教育现代化。主要目标:
-教育规模与结构更合理。职业教育规模显著扩大,适应城市人才集聚,科技创新、产业升级需;基础教育、特殊教育规模与城市人口发展,学位需求相适应,高质量教育 资源显著扩大;终身教育满足学习型城市建设需求。
-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更公平。有效建立教育公共服务一体化。适应社会各群体多样化教育需求,达到人带来一定学,学有优教。学前教育公益普惠性进一步提高,高质量均衡的义务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更健全,保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孩子、残疾儿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适龄青少年可以平等接受良好义务教育。
-教育引领与服务能力显著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进一步提升,教育对城市经济转型、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引领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适应市民终身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的多样化需求,成为城市现代化国际化的重要标志。
-教育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开展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到2025年基本达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即数字校园建设覆盖我们全体学校、教学应用覆盖我们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我们全体学生,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升,建成“网络+教育”大平台,推动从教育专用资源向教育大资源转变、从提高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高其信息素养转变、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努力构建“网络+”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根据网络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
-教育保证更有力。教育法规体系更健全,依法行政、依法办学全面落实。教育经费投入依法、足额、优先保证。教育用地、校园安全、教师编制,教师待遇得到优先保证。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详细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定开展科学教育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紧紧紧跟统筹逐步递次推动“五位一体”整体布局和协调逐步递次推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四个自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详细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守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华宇考试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对内容有建议或侵权投诉请联系邮箱:e8548113@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