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记者近期发现,机构改革磨合期,旧问题得到解决的同时,一些新矛盾开始显现,部分高风险岗位专业人员流失,一些领域人力与事权难匹配,部门职责分工边界不够明确,地方机构重建有待从“物理相加”走向“化学融合”。
压力大、风险高,部分专业人员流失
某产煤大省近期一项调查显示,机构改革后,各市承担煤矿安全监管职责的科(处)室数量明显缩减,从改革前的66个减为改革后的35个。一些长期从事煤矿安全监管的专业人员流失,各市从事煤矿安全监管的专业人员从169人减至65人,执法队伍从609人减少到475人。
基层安全监管人员经常深入厂矿一线,随时面临威胁生命的各类危险。他们告诉半月谈记者,不管平时做了多少工作,一旦发生事故还是会被追责问责,轻则断送前程,重则锒铛入狱。改革过程中,部分经验丰富的“老安监”不愿继续留在安全监管部门。
机构改革中,人员安置要遵循“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的原则。然而,实际工作中,一部分随编转隶人员对业务不熟悉、人岗不适应,而熟悉业务的人员往往存在行政、事业人员混岗使用等现象。
中部某县原煤炭局为事业单位,新组建的应急管理局是行政单位,一些具有丰富的专业技术、管理经验的干部由于身份问题难以划转。
除安全监管人员外,消防部队改革转隶过程中,也存在人员减少现象。今年3月应急管理部召开的首场专场发布会透露,较2018年同期,今年春防期间,转隶后的森林消防局队伍战斗员额减少7200多人,驻防点增加了18处。
南方某地消防部门负责人认为,面对“全灾种、大应急”救援任务,既需要擦亮灭火救援这块“老字号”品牌,又要练硬综合救援的“主力军”本领。但在新任务新使命面前,一专多能的复合人才严重短缺,承担特殊任务的拔尖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不少基层应急工作人员表示,机构改革后,工作量呈几何级增长,身心压力较大。
职能增、编制不增,改革卡在“后一公里”
某消防部门人士说,随着城镇化推进,消防任务越来越重。根据有关规定,城区4至7平方公里要建一个消防站,但很多地方没有落实。过去,由于编制不够,消防员数量紧张,只能招聘合同制消防员。应急管理体制改革以来,消防任务范围进一步扩大,但编制仍没有增加。
一位长期在消防部门工作的人士透露,有些县的消防中队在编才十几个人,除去轮休,正常执勤的人更少,很难去实施救火任务,不匹配救援国家队的身份。根据政策要求,消防人员建设的缺额部分,地方政府要补上,但各地落实情况不一。“有的政府,都不跟消防部门来往,不补充招聘消防员。”
不少应急部门人士反映,在大应急机制下,上面的改革设想非常符合基层现实和需要,问题是,各地怎么落实建强、建精应急队伍。
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一些城市在消防力量、装备等投入方面“补旧账”,但仍有大量地区没有做到。总体而言,经济实力较强的地方,政府对消防力量的建设投入较多,越是偏远落后地区越少。“消防装备价格很高,一台车少则几百万元,多则上千万元,如果财政投入少,装备力量配备就很难。”一位消防员说。
北方地区一位消防支队长表示,就拿单兵图传设备来说,有的单位刚为各执勤单位全面配备3G设备,有的省市已经将4G、5G单兵设备投入实战。应急管理部门还没有形成整体统一的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应急通信组织体系。
受访应急部门呼吁,改革不能简单增加职能,必须同步加大投入,保证有人干活,才有执行力。特别是编制配备和经费、装备的投入要按政策要求到位。不能让改革卡在“后一公里”,让消防场地、人员、装备、经费陷入“走长征”局面。
机构改革要从“物理相加”走向“化学融合”
机构改革过程中,如何做到各部门之间职责分工明确是一大难题。不少地方特别是一些任务重、压力大的职能几乎成了“烫手的山芋”,有的随意推诿,有的不愿承接。
沿海某市有部门提出,应急管理部门既然有救援的职责,那么城市除雪的职责就应该划转到应急管理部门。东部某市城市管理局认为,防汛抗旱指挥部设在应急管理局,那么城市防汛工作也应该在应急管理局。事实上,应急管理部门并不拥有相应的专业人员和装备。
中部地区一位县长表示,如果各个职能部门不能相互合作,不仅大应急的改革目标难以实现,应急能力反而可能会被削弱。比如,过去护林防火是整个林业局和基层乡镇共同发力,简单地把工作推给应急管理局后,光靠一个科室、股室,难以防范风险隐患。
南方某市一位消防部门负责人直言,在应急管理改革之初,消防要把行政审批职能移交给地方政府,但有些地方政府一度“很不情愿”。地方政府不愿意接的理由:一是没有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二是编制紧张。
在消防行政审批转移给地方政府部门后,一些地方的消防行政审批委托中介机构在做,交接之初甚至出现群众办事不方便的现象。
基层应急人士认为,完成组织架构重建、实现机构职能调整,只是解决了“面”上的问题,真正要发生“化学反应”,还有大量工作要做。针对机构运行中遇到的磨合问题,一要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对“三定”规定中明确的职责要履职到位,不推诿扯皮;二要进一步厘清部门之间的职责边界,对已明确的职责分工,要坚决执行;三要建立健全沟通协调机制,应急管理部门履行好综合协调职能。
同时,地方政府要站在全局的角度,重视应急管理机制建设,属于自身的配套责任必须真正落实。只有平时投入到位,关键时刻才能应急有力。
教育改革进行时
6 “流动+留守”儿童,监护真空下的高危群体
浙江9岁女童章子欣被害引发网络普遍关注和考问。章子欣并不是单纯的留守儿童,而是处于流动社会中的留守儿童。半月谈记者在甘肃走访多个农村家庭及学校发现,目前,农村的留守儿童正面临着留守和流动两种风险叠加的境遇,监护存诸多空白点。
一边留守,一边流动
半月谈记者采访发现,受各地撤并村小、家长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等因素影响,众多留守儿童搬离祖辈一直居住的农村,与老人一起租住在城镇学校附近的城乡接合部,留守儿童变为“流动+留守”儿童,其居住地往往环境卫生差、交通干线密、流动人口多,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兰州市榆中县甘草店镇距离兰州市区50公里,这里聚集了大量流动的留守儿童家庭。9岁的罗若彤就读于榆中县甘草店镇中心小学。早年父母离异,父亲远在新疆打工,罗若彤与67岁的祖母张慧芳租住在距离学校1公里、不足10平方米的出租屋内。
半月谈记者看到,祖孙俩挤在一张双人床上,床头堆放着被褥、衣物等,电线乱缠乱绕,燃气灶、取暖炉等生活设施杂乱堆放。屋外紧邻大型货车经过的交通要道,附近不少留守儿童都经由此处前往学校。
张慧芳表示,院子里租住了3户人家,都是从农村搬来的。“孩子上学路上的交通安全我很担心,她独自在家我更担心。可又有什么办法呢?”
张慧芳哭着告诉半月谈记者:“每次孩子和妈妈短暂见面后,孩子都会哭到晕厥,然后不断咳嗽。家里收入低,不能老去大医院,后来每次出现这个病就在附近诊所看,到现在也一直不知得的是什么病,但犯一次病,就要输液输很长时间。”
“城里孩子定期进行的体检对很多流动儿童来说是奢侈品。流动儿童多在户籍地参加新农合,报销比较麻烦,生了病只能到小诊所去输液,实在扛不住了才到大医院治疗。”榆中县甘草店镇中心小学留守儿童辅导老师盛玉琴说。
监护真空下,风险叠加
近发生的章子欣案,很多人都将悲剧根源指向了她流动留守儿童的身份。半月谈记者采访发现,许多孩子随着年龄变化,流动和留守的身份不断转化、重叠。如一些留守儿童小时候与父母在城市中生活,上学后则返回流出地区,从流动儿童转为留守儿童,再长大一些,则因为各种原因成为流动的留守儿童。
在西部一些贫困农村,生态移民、扶贫搬迁、撤并村小等因素促使人口向小城镇集中,但是由于城镇中没有就业,年轻劳动力往往选择外出就业,未成年子女和祖父母在城镇居住,他们中的不少人就成了流动的留守儿童。
一些外出务工父母缺乏监护责任意识,任由年幼的未成年子女独自生活,较少回家看望或保持亲情沟通,甚至常年不与子女联系。
华宇课件网中所有视频课件学习资料均来自互联网收集整理并持续同步更新!
需要免费试看课件请点->:2019年新视频课件百度云网盘免费下载资源
财经会计系列班次:零基础班,预习班,基础班,强化班,习题班,串讲班,冲刺班及习题模拟试题
建筑工程系列班次:预习班,真题解析班,精讲班,强化班,习题班,冲刺班,押题班及考前押题Word
公务员国/省考班次:技巧班,真题班,专项班,突破班,模块班,培优班,冲刺班,及考前预测试卷
考研类课程班次:导学班,零基础班,基础班,强化班,冲刺班,密训班,电子书,考前模拟试卷
所有考试资料都包含视频+讲义+习题等学习资源,全方位的针对不同层次备考考生进行学学习强化
需要新考试学习资料请点击:精品资料选择你需要的考试栏目查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