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轴器计算公式讲解,联轴器找正计算公式图

联轴器计算公式介绍?
H1=L1*(s1-s3)/D+(a1-a3)/2-----(1—9)H2=(L1+L2)*(s1-s3)/D+(a1-a3)/2---(1—10)式中H1,H2---支点1和支点2的调整量,(正值时为加垫负值时减垫),mm;s1,s3及a1,a3--分别是0°和180°方位测得轴向和径向百分表读数,mm;
D-------联轴器的计算直径(百分表触点,即测点到联轴器中心点的距离),mm;
L1-------支点1到联轴器测量平面间的距离,mm;L2-------支点1与支点2当中的距离,mm;应用上式计算调整量时的几点说明: (1)式中s1,s3,a1,a3是用百分表测的读数,应包含正负号一起代入计算公式. (2)H的计算值是由两项组成,前项L(s1-s3)/D中,L与D不可能产生负值,故此,这个的正负决计划于(s1-s3).S1-s3>0时,前项为正值,这个时候联轴器的轴向间隙呈形状,称为“上张口”;S1-s3<0时,前项为负值,联轴器的间隙呈形状,称为“下张口”.当a1-a3>0时,后项为正值,这个时候被测的半联轴器中心(主动轴中心)比基准的半联轴器中心(从动轴中心)偏低,当a1-a3<0时,被测的半联轴器中心偏高, (3)机器安装时,一般以主机转轴(从动轴)做基准,调整电机转轴(主动轴).电机低座四个支点于两侧对称布置,调整时,对称的两支点所加(或减)垫片厚度应相等. (4)若安装百分表的夹具(对轮卡)结构不一样,测量轴向间隙的百分表触点指向原动机(触点与被测半联轴器靠结合面一侧的端面接触)时,百分表的读数值大小恰与联轴器间实质上轴向间隙方向相反,故此,H值的公式前项s1-s3应改成s3-s1,即s3-s1>0时为“上张口”,s3-s1<0时为“下张口”.
联轴器找正计算公式怎么来的?
找正公式:
S1= ±(对轮轴向差值(张口绝对值)×支脚1到测点距离)÷测点直径±圆周径向插(差)值/2;
S2= ±(对轮轴向差值×支脚2到测点距离)÷测点直径±圆周径向插(差)值/2。
第一个±:假设对轮是上张口,取“+”号;假设是下张口,则取“-”号可理解为从上往下盘;
第二个±:电机低时取“+”;电机高时取“-” 可理解为从上往下盘 表是正写正 是负写负。
S1是正,(上张口且电机偏低),说明应该垫垫片,S1数即是要垫的垫片厚度。
另:测点直径为测表点旋转直径,而不是联轴器直径。调整左右与之类似。
联轴器找中心的计算公式?
用对轮端面到前脚的距离除以对轮直径再乘以 轴向偏差值+径向偏差值的一半。前提是:
1)联轴器与转子的轴线是重合的。
2)轴颈与联轴器的外径都是正圆。
3)联轴器的端面与轴线垂直。
4)联轴器找中前一定要先测量其径向和端面的跳动量,还有轴颈的跳动是不是符合相关规定和要求。
前脚量:用对轮端面到前脚的距离除以对轮直径再乘以 轴向偏差值+径向偏差值的一半 后脚量:用对轮到端面后脚的距离除以对轮直径再乘以 轴向偏差值+径向偏差值的一半 请注意:一定要正确判断张口上下和电机的高低这是保证对中结果的重点!
联轴器误差简单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是:
1、S1= ±(对轮轴向差值(张口绝对值)×支脚1到测点距离)÷测点直径±圆周径向插(差)值/2;
2、S2= ±(对轮轴向差值×支脚2到测点距离)÷测点直径±圆周径向插(差)值/2。
3、第一个±:假设对轮是上张口,取“+”号;假设是下张口,则取“-”号可理解为从上往下盘;
4、第二个±:电机低时取“+”;电机高时取“-” 可理解为从上往下盘 表是正写正 是负写负。
联轴器的传动效率计算公式?
因为齿轮传动时,存在齿面摩擦、振动和其它能量损失,因为这个原因就有传动效率指标对其进行衡量。 按照计算公式: P = T × n ÷ 9550 功率 P (kw);扭矩 T(Nm);转速 n(r/min)。 因为,在齿轮传动中,没有速度损失,故此 效率就是:[ 输出扭矩 / (输入扭矩×传动比)] × 百分之100 。 从上面的计算公式,也可推导出来。
总效率η=运输机传送带效率η1×运输机轴承效率η2×运输机与减速器间联轴器效率η3×减速器内3对滚动轴承效率η4×2对圆柱齿轮啮合传动效率η5×电动机与减速器间联轴器效率η6;
传动系统的组成和布置形式是随发动机的类型、安装位置,还有汽车用途的不一样而变化的。比如,越野车多采取四轮驱动,则在它的传动系中就增多了分动器等总成。而针对前置前驱的车辆,它的传动系中就没有传动轴等装置。
扩展资料
汽车传动系的基本功能就是将发动机发出的动力传给驱动车轮。它的首先任务就是与汽车发动机协同工作,以保证汽车能在不一样使用条件下正常行驶,并具有良好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针对这个问题,汽车传动系都具备以下的功能:
减速和变速
我们清楚,唯有当作用在驱动轮上的牵引力足以克服外界对汽车的阻力时,汽车才可以起步和正常行驶。由实验得知,就算汽车在平直得沥青路面上以低速匀速行驶,也需克服数值约基本上等同于1.5%汽车总重力得滚动阻力。
减速作用
为处理这些矛盾,一定要使传动系具有减速增距作用(简称减速作用),亦就算驱动轮的转速降低为发动机转速的若干分之一,对应地驱动轮所得到的扭距则增大到发动机扭距的若干倍。
联轴器转矩计算公式?
联轴器的主要依据是传递的大扭矩,传递的大扭矩应小于或等于许用扭矩值,大扭矩的确定应考虑机器制动所需加减速扭矩和过载扭矩。但是,时常因为在设计时资料不够或分析困难,大扭矩不易确定,这个时候可以按照计算扭矩选用。即计算扭矩不能超出许用扭矩值。计算扭矩Tc可用下式得出:
Tc=KT T=9550×Pw/n=7020×PH/n 式中T=理论扭矩N.m
K-工作情况系数,可参考JB/ZQ4383-86 《联轴器的载荷分类及工作情况系数》选用,
一般1﹤K﹤5。
Pw -驱动功率;Kw; PH-驱动功率:马力 n-转速rpm
联轴器的小轴径公式?
按照功率、(角)速度、力(扭矩)的关系P=ω·T得出力。有关单位自己换算一下。再按照材料力学知识,圆截面直杆的转变公式:τ=T/W≤[τ]来求轴的小直径。假设是设计轴,直径值圆整一下。
对轮找中心计算公式?
设定联轴器端面偏差和径向偏差分别是X、Y,则:
联轴器上下张口
X上下=[(b1+a3)-(a1+b3)]/2
联轴器左右张口
X左右=[(a2+b4)-(b2+a4)]/2
当百分表架设在联轴器对轮背面时,X>0,则为上张口或左张口。
联轴器上下径向偏差
Y上下=c1-c3
联轴器左右径向偏差
Y左右=c4-c2
当Y﹥0时,表示A联轴器对比B联轴器偏高或偏左。
求中心误差:上下张口b=B2-B4 左右张口b1=B1-B3 高低位移 a=A1-A3÷2 左右位移 a1=A2-A4÷2
>>二级消防工程师视频网课教程培训班介绍,点击图片试听名师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