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御道街名字的由来手抄报,渡江战役手抄报图片和内容

南京御道街名字的由来手抄报?
御道,从名字中我们就可以看得出来是皇家专属领地的道路。在六朝古都南京,过去共有两条道路被称为御道,一条大概在今天的中华路位置是六朝时期的御道;另一条,就是御道街。中华路的御道因为年代久远早已湮没,但不久前曾在位于同一轴线的大行宫一带挖出了当时用青砖垒起的马路,说明了六朝御道的大约情况。
明朝的御道,目前仍能看到。目前御道街的起点午朝门内,有一条宽约6米磨得非常光亮的青石板小道,在上世纪30年代前,这条唯有皇帝及其亲信大臣才可以走的青石板小道一直绵延到2公里外的光华门。今天的御道街就是在这里基础上拓展修建的。
御道街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南起正阳门(今光华门),北抵午门(今午朝门),中有外五龙桥是南京故宫的南北中轴线,明朝京师皇宫的御街和御道,故名。
现目前的御道街就是在明皇城洪武门至承天门前外五龙桥的御街和承天门至午门前的御道故址上拓建的。御道街北侧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故宫遗址
明朝早是在南京建都,因这个地方曾为明朝皇宫的南北中轴线,即明故宫御街和御道,故名。目前御道街的北侧就是明故宫遗址公园。
北京故宫是按南京明故宫原样修建的,五龙桥(御道街与后标营路、瑞金路的交界口出)即基本上等同于天安门前金水桥,明故宫即基本上等同于今故宫太和殿的位置。御道街的位置正处于古“御道”上,自然就叫御道街啦。
渡江战役手抄报?
1949年3月渡江战役总前委进驻孙家圩村制定了整个战役的开展计划。
渡江战役,也称京沪杭战役,历时42天,人民解放军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一举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并以运动战和城市攻坚战相结合,合围并歼灭其重兵集团。此役,人民解放军伤亡6万余人,歼灭国民党军11个军部、46个师共43万余人,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还有江苏、安徽两省全境和浙江大部及江西、湖北、福建等省各一些,为而后解放华东全境和向华南、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重要的因素。
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在长江中下游强渡长江,对国民党军汤恩伯、白崇禧两集团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1949年4月21日至6月2日这个时间段,中国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向国民党发起大规模战略进攻,后,解放军占领南京、上海、杭州和武汉等大城市。渡江战役的成功,为人民解放军继续前进南进,解放南方每个省份创造了有利条件。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华宇考试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对内容有建议或侵权投诉请联系邮箱:e8548113@foxmail.com